文|羊駝媽媽(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
有個網友說, 孩子偷拿了家裡200塊錢,孩子出現了這樣的行為,媽媽應該怎麼做,才能夠讓孩子感恩一輩子?
這個問題真的是很有趣了,為什麼孩子偷拿了錢,做媽媽的想的卻是讓孩子感恩呢?也許這個媽媽想要引導的是,自己對孩子的寬容讓孩子懂得感恩。
但是如果孩子真的偷拿了錢,正確的引導方式應該是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而且偷錢是性質很嚴重,孩子以後不能再做這樣的事情,如果需要用錢的話應該和父母說。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偷錢的行為
存在僥倖心理有的孩子在第一次偷拿錢的時候,沒有被父母發現,而自己又嘗到了甜頭,所以一發不可收拾,就開始頻繁拿家裡的錢。
孩子在僥倖心理的驅使下,沒有那麼好的自制力,所以不會停止拿錢的行為。等到父母發現的時候,可能他已經不是第一次拿錢了。
孩子怕父母不給自己錢孩子出現偷拿錢的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他們此前找父母要過零花錢,或者要過某樣物品,父母沒有答應他們。
這樣一來,孩子就只能自己想辦法。當他看到家裡有錢的時候,就自作主張擅自拿走了。這個時候他們自己也清楚,這樣做是不對的,但是可能想買某樣東西的誘惑力太大了。
效仿別人的做法可能孩子玩伴告訴過他,可以拿家裡的錢。這樣一來,孩子就不會去想,自己拿家裡的錢是不是對的,只會去想別人這麼做我也這麼做。
小朋友之間的影響是存在的,可能其他的孩子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就把這個「方法」告訴了對方。
當孩子出現了偷拿錢的行為時,家長應該怎麼做?
問清楚原因如果孩子沒經過大人的同意,直接拿走了家裡的錢,當大人問起來的時候,孩子一定是非常驚慌的,其實孩子心裡是明白的,自己這個行為不對。
家長這個時候不要急著斥責孩子,不然的話是問不出來孩子拿錢的原因的。家長可以平和地詢問孩子,你拿錢是想買什麼嗎?
當孩子發現父母的態度沒有多麼嚴厲的時候,才有可能說出內心的真實想法。這樣一來,才能順利進行後面的溝通。
對孩子擁有同理心當孩子說出來自己拿錢的理由之後,家長要有相應的同理心。比如孩子說想買玩具,家長可以問孩子,你是覺得媽媽不會給你買,所以你才想要自己買嗎?
當家長對孩子的想法表示理解的時候,孩子才會覺得安全,緊繃著的神經才會放鬆下來。
這個時候家長給孩子講道理,孩子才能聽進去。如果孩子一直處在緊張和焦慮的狀態中,那麼不管家長說什麼孩子都聽不進去。
引導孩子思考對孩子來說,他們有的時候只是不知道怎麼做,所以才選擇了偷拿錢的方式。
如果孩子還比較小的話,可以提示孩子,告訴孩子,你想買什麼東西,是不是可以直接跟媽媽說呢?
這樣下一次孩子就不會做出類似的事情了,他們不僅意識到偷東西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還會和父母變得更加坦誠。
給孩子講道理家長弄明白了事情的原委之後,就可以和孩子講道理了。這個時候的孩子,往往才能聽得進去家長所說的話。
家長要對孩子充滿信任,而不是直接給孩子打上「小偷」的標籤。家長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並不是故意的,其實你也知道這樣做不對,是不是?
當家長和孩子敞開心扉之後,孩子才更願意直面自己的錯誤。
孩子偷拿錢是一件很不好的行為,如果家長不加以重視,反而以「感恩教育」來引導孩子的話,只會讓孩子覺得更加迷茫,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對是錯。
所以家長一定要積極引導,讓孩子回到正軌上來。而引導的過程也要講究方法,用過於嚴厲的語氣批評孩子,只會嚇壞孩子,不如換成推心置腹的方式。
羊駝媽媽結語: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坎坷,走一些彎路。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急著給孩子定性,認為孩子有原則性的問題。
其實孩子缺少的只是正確的引導,當他有了明確的是非觀念之後,一切就會隨之好起來。父母的付出總會有回報的,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
今日話題:如果孩子偷拿錢,你會打他們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我是@羊駝媽媽,有關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擾,都能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議可以幫助到大家,讓每一個寶寶都能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