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ISE)授權本網獨家發布「2030年的學校」調查報告顯示,教師、講座或強制課程將被淘汰,今後傳統實體學校不再是學生接受理論知識的地方,相反,它成為一種社交環境,學生在這裡接受引導,與同學互動,獲得各種能力,以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生涯。技術創新,加上社會與教育創新,使傳統「教室」變身為未來「會議室」,學生協作學習,為未來職業生涯做好準備。
來自全球的645名專家代表參與了本次調查。
政策分析員亞薩爾·傑拉爾教授認為,「未來教育體系將是在線內容和全球學習網絡與傳統實體學校的混合體,絕大部分內容與互動來自於前者,而後者即傳統實體學校則真正負責保證學習質量、標準監管、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人們運用技術,合作建立地方與全球性社會『學習網絡』,將學習者、教師與輔導員、知識來源甚至員工聯繫在一起。」
受訪專家也普遍認同網絡技術將有助於建設未來學校。43%的受訪專家認為未來絕大部分內容將會由在線平臺提供。而職業未來學家協會前主席與聯合創始人約翰·馬哈菲仍堅持提供實體學習空間的重要性,他認為未來學校是一種具有社交互動的學習環境,一個完整空間,大家齊聚一堂,共同建設,或一起創造。
蘇伽特·米特拉教授則表示,學校教育會變得更像一種網絡架構,實體教室成為其中一個個節點。他認為在線學習與小組學習並非水火不容,「我們不能將在線與獨處混為一談。你面對屏幕時,也可以互動與融入集體,這是與只有電腦相伴全然不同的環境。」
諾姆·喬姆斯基表示,在線內容是一種有用的教學方法,更易獲得知識,但不足以成為一種教育模式。他認為,如果在課堂上,不僅僅能聽課,還可以與同學和老師交流,這些交流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學習過程,而在線教育在這方面的收穫微乎其微。這意味著在線教育缺乏這方面的體驗,在這種形式下,人們根本不能分享經驗。儘管對於傳統學校未來採取哪種形式意見不一,但是所有的受訪專家均同意,課堂上實際的接觸與互動是全面型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澳大利亞前總理朱莉婭·吉拉德表示,未來課堂將由單一講師負責的教室將會變身為會議室,學生們聚集一堂,在富有經驗的學習促進者的引導下,交流觀點與想法。正如米特拉教授所說的,學校成為『一個物理空間,兒童在這個空間自主學習』。而老師不再以我們今天熟知的方式執教;相反,可以想像成為一個30個學生的班級變身為有31個「老師「的會議室。
據了解,本次題為「2030年的學校」調研在2014年6月3日至30日進行。在包括15000多名成員的WISE全球專家庫中,645名專家代表參與了調研,其中25%的受訪者來自於阿拉伯國家聯盟成員國、20%來自於亞太地區、19%來自歐洲、17%來自北美洲、10%來自非洲,9%來自於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其中38%的受訪者來自於教育行業、32%來自於非營利機構、17%在公共領域工作,另外還有13%來自於企業。
關於WISE
在卡達基金會主席莫扎王妃的倡議下,首屆世界教育創新峰會(World Innovation Summit for Education,簡稱WISE)於2009年正式開幕,並由謝赫·阿卜杜拉·本·阿里·阿勒薩尼博士任WISE主席。WISE每年都邀請決策人士、有影響力的專家以及教育人員共赴多哈WISE峰會,探討全球教育領域的突破與創新,採取切實步驟以取得重大進步。WISE是致力於教育創新與創意的重要國際平臺,藉助於這一平臺,頂層決策者能夠與基層從業人員分享觀點與理念。
(記者郝孟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