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娃娃流行學拼音 幼兒園「去小學化」難在哪兒

2020-12-14 荔枝網新聞

隨著升學季的到來,蘇城又將有一大批幼兒園娃娃在今年下半年「升級」為小學新生。「幼小銜接」在這幾個月裡又成為熱詞,學點拼音、做做算術題,成為不少大班娃娃的新「功課」。

也就在近日,北京市下發了針對幼兒園「小學化」的禁令。本月起全面檢查,一旦發現有幼兒園存在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小學內容,園長會被嚴肅問責,幼兒園也將被降級。

何謂「幼小銜接」?何謂「小學化」?蘇城學前教

育這方面狀況如何?幼兒園娃娃到底該不該學拼音做算術題?記者進行了多方調查和採訪。

A

幼兒園大班娃娃也做「功課」

約一半「一年級」入學前學過拼音

王女士最近到處打聽「幼小銜接」的培訓班。「兒子現在幼兒園大班,最近和幾位家長交流了才知道,他們家娃都已經開始每周一次上幼小銜接課了,拼音和加減法都開始做功課了。」上網搜索了一番後,她又在一些論壇中看到了諸如「幼小銜接沒重視,一年級學生飽受作業折磨」、「女兒剛上小學一年級,後悔沒上幼小銜接班」等帖子,心情更焦慮了,「我打了好些電話了,一般機構的春季班已經上過四五次課了,插班也不行,說只能等暑假了。」她告訴記者說。

記者以「幼小銜接班」為關鍵詞進行網上搜索,發現蘇城類似的培訓項目還不少。幾乎所有的「幼小銜接班」的課程設置裡都有「拼音基礎、數學思維(口算速算)、識字啟蒙」等內容。隨後,記者又來到蘇州文化市場,在幾家專營兒童讀物的店鋪裡,也都能找到幼小銜接、小學入學用的輔導書,包括數學加減法速算的練習冊,拼音以及漢字描紅練習冊等等。據店主介紹,銷得都還挺不錯。

在市區一所知名實驗小學的一年級某班,記者委託班主任做了一次調查。全班41個同學,有22位同學表示在上小學前已學習過漢語拼音。有個別小朋友在上小學前,「每天要做20題20以內加減法速算題。」一名一年級小學生家長回憶說:大班下學期起,兒子就每周日到一位小學退休教師那裡上「家教」,主要學拼音,「據我所知,我們那個幼兒園班裡的小朋友80%都有學。」

B

「拔苗助長」評優質園一票否決蘇城幼兒園基本實現「去小學化」

大家都在做的事,就一定合理正確科學嗎?事實上,諸如拼音和加減法速算題之類明顯為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提前到幼兒園階段來學習,是教育部明令禁止的。

「2012年,教育部就專門出文要求糾正和防止幼兒園『小學化,去』小學化『是我們學前教育一個基本原則,一條底線,以我們蘇州幼兒園為例,評省級市級優質幼兒園,如果發現有』小學化『現象,肯定是一票否決。」市教育局基礎教育處負責學前教育的陳萍老師介紹說。

據市教育局的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秋季,蘇州大市共有幼兒園560所(建制園),其中已創建省優園327所,佔60.6%,市優園105所,省市級優質園共419所,優質園比例達到74.8%。「所以絕大多數幼兒園是實現『去小學化』了,尤其是公辦園。」陳萍說,「八小時幼兒園教學時間內,就是安排一日生活,遊戲為主,是肯定沒有專門的拼音、英語、識字、數學之類小學教科書知識內容。當然也不排除極個別的民辦幼兒園,或看護點,為了迎合家長,引入一些相關的興趣班。」

陳老師解釋說,所謂「小學化」,除了教學內容,還包括創設的環境、教學形式方式、老師的講解和理念等等。「比如說給森林裡的小動物分果果,那是遊戲的形式認識數學概念,但直接背口訣,做數學速算練習題,就是小學化了。之所以明令禁止幼兒園教學『小學化』,那是因為這種教育行為違背了兒童認知發展的科學規律。」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我們幼兒園要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忽視幼兒學習品質培養,單純追求知識技能學習的做法是短視而有害的。」陳萍老師說。

C

家長糾結:擔心「起跑線」上落後

小學老師:白紙一張」入學其實沒問題「

遵循孩子認知發展的科學規律,幼兒園不再開設拼音、識字、速算等課程內容了;那為啥仍有那麼多家長糾結著要花錢在外面報班給孩子提前學呢?

記者調查發現大體有幾種情況。一是擔心小學入學考試。「聽說升小學時要面試,一些好的、知名的小學面試還要孩子用英語自我介紹,做些智力小測試,所以還是有個準備比較好。」一位家長這樣說。

二是擔心小學進度快,孩子一旦跟不上,會出現厭學、不自信等問題。「幼兒園太松,小學太快,同事的女兒就在幼兒園什麼都沒學,上了小學後拼音字母不會寫,放學後老是被老師留課堂,每天過關,要默寫,節奏沒跟上,一開始就搞得很累,孩子現在很怕上學。」一位媽媽告訴記者。

三是擔心和別人家的孩子「有差距」。「本來我也很淡定的,覺得不用去學拼音數學這種,但後來看到別人都在學,特別是有孩子連加連減都很熟練了,還有識字幾百個了,就擔心了。還有朋友就說,現在小學班上別的孩子基本都上過銜接班,自家孩子『白紙一張』,因為識字少,有時連題目都看不懂,做題特別慢。」

對於第一種擔心,記者從市教育部門了解到,小學屬於國家九年義務制教育,我市所有的公辦小學都是免試就近入學,根本不存在「考試」一說。

至於第二、第三種擔心,記者也專訪採訪了小學老師。全國優秀教師、滄浪實驗小學的陳敏老師從教20多年,一直擔任小學低年級班主任、語文老師,「幾乎沒有遇到過因為沒有提前學拼音而跟不上進度的孩子;」她說,「一年級學拼音約有兩個月的時間,然後小學中低年級還會反覆鞏固,跟著老師的節奏,完全不會有問題。」陳老師說,「零基礎」的孩子可能一開始確實學得慢一些,但兩三周內就能適應,「其實不是孩子學得慢,是家長太著急,一般到了小學三年級左右再看,小學前學過沒學過就都差不多了,目光放長遠,家長不用過分焦慮。」

D

「幼小銜接」並非提前「搶跑」

「去小學化」家長、小學都要「給力」

幼兒園孩子學拼音、做算術要不得,那麼是不是「幼小銜接」沒必要呢?陳萍老師說,這是家長和部分教師誤解了「幼小銜接」的意思。「幼小銜接其實特別重要。事實上,這個時候家長確實應該有意識做些『銜接』的準備了。」具體的準備內容,陳老師說「最主要是行為習慣的養成。」如作息時間的調整,「睡眠時間的保證,早晨定點起床,晚上準時睡覺」;如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可以讓孩子試著自己整理文具和小書包」;還有傾聽和閱讀習慣的養成,「每天可安排親子互動閱讀的時間,閱讀培養專注力,互動讓孩子學會主動表達和思考」……「這些好習慣的養成,比所謂學科知識的積累重要得多。」

全國優秀教師陳敏也給出了相同的觀點:「學習上遇到問題的孩子,多數根子還在於行為習慣方面的一些不足和缺陷。比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沒有按時完成任務的規則意識等等,『幼小銜接』最該關注的東西就是培養興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不是家長們認為的拼音、口算、識字和唐詩之類。」

2012年,我國教育部就發布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描述幼兒學習與發展,分別對3至4歲、4至5歲、5至6歲三個年齡段末期幼兒應該知道什麼、能做什麼,大致可以達到什麼發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同時,針對當前學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誤區,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指導、建議。」陳萍老師建議幼兒家長們不妨也來認真學習一下,「這個指南不應該局限於幼兒園老師。家長們就不會感嘆:孩子在幼兒園只是『玩』,沒學到啥了。幼兒園的課程以遊戲為主,但都是有教育價值的。」

此外,她也提到,幼兒園和小學之間的「銜接」,幼兒園實施的比較多一些,「其實小學一年級也應該增強銜接意識,比如在上課的時間、上課方式以及作業方式等方面充分遵循孩子的身心特點,有一個過渡。」

相關焦點

  • 幼兒園提前學拼音,在哪兒踩「剎車」?
    學前該不該學拼音?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事實上,絕大多數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都不再開設拼音課程。前不久,筆者在南方幾所優質小學採訪。
  • 幼兒園「去小學化」難在何處?
    雖然我國從2010年起,就明確提出幼兒園「去小學化」,但是,「去小學化」卻面臨重重阻力。近年來,「幼升小」擇校熱不降反升,在今年各地實行公民同招,電腦搖號入學之前,民辦小學就實行了提前招生、面談招生,而有的民辦小學的考試題目就是小學內容,這迫使家長不得不讓孩子提前學習小學內容。幼兒園如果不教小學內容,會遭到家長的不滿。
  • 幼兒園去「小學化」,是對學前教育的糾偏
    《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9月7日 《人民日報》)不知何時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句話已然成為了大多數家長心中的至理名言。不論是幼升小、小升初,還是初升高,這些學習過渡階段的超前輔導才是王道。只有自家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優秀一些,哪怕別被「落在後面」,家長們才能稍稍放下一些對孩子將來的擔憂和焦慮。
  • 【中國特色幼教研究】幼兒園「小學化」拼音學習?結果怎麼樣?
    總體來看,提前學習拼音對後續學習影響有限,且投入成本過高,可謂事倍功半。家長應提高認識,改變觀念,重視家庭教育質量,與幼兒園、小學分工合作,切實減輕學前兒童的學習壓力與負擔。年7月,教育部《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均提出要防止與糾正學前教育「小學化」問題,並給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
  • 提前學拼音在哪兒踩「剎車」(行與思)
    學前該不該學拼音?教育部有關文件明確規定,「幼兒園不得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事實上,絕大多數幼兒園特別是公辦幼兒園,都不再開設拼音課程。前不久,筆者在南方幾所優質小學採訪。
  • 幼兒園去「小學化」,孩子就不認字不學習了嗎?
    去「小學化」的制度進程近日,作為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今年立法計劃正式項目,《廣州市幼兒園條例(草案)》提請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九次會議一審。幼兒園去「小學化」正在成為既定規範的現在,也有很多家長有顧慮,孩子在幼兒園不學認字、不學算數,整天就是玩遊戲,以後上小學了能跟上嗎?
  • 學寫字、學英語,幼兒園小學化,家長一言難禁
    4歲娃學寫字沒上學就學四五年級的英語教材透支的學習興趣讓一些「贏在起跑線」的娃敗在「三年級」幼兒園「小學化」冰城家長一言難禁生活報記者王曉晨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了5項關於幼兒園教學的治理任務,旨在改善幼兒園「小學化」現象。
  • 立法禁止幼兒園小學化,能讓幼兒園成功去小學化嗎?
    其中明確提到,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部早有明確要求。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曾下文要求規範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此次在《學前教育法》立法中,將幼兒園去小學化,作為法律規定,這是為了進一步提升該規定的法律效力。但是,立法禁止幼兒園小學化,會讓幼兒園成功去小學化嗎?
  •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小學進度太快,家長直呼:太難了
    幼兒園不教授小學知識,但是很多小學生默認孩子已經基本掌握數學基礎和拼音基礎,教學進步較快,基本知識一筆帶過,有些學校甚至小學開學兩周就開始進入算術組詞階段,對於沒有任何基礎的孩子來說,確實很難,同時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積極性,這是不是與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背道而馳,這樣一刀切的方式,也會讓幼升小成為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
  •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小學進度太快,家長直呼:太難了
    近日《學前教育法草案》公開徵求意見稿登上熱搜,在家長圈引起一場軒然大波,讓家長們憂心忡忡焦慮不安,原來是此次徵求意見稿明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家長們看完不淡定了。
  • 揚州市秋起小學不考漢字注音 幼兒園禁止小學化
    合格率超99%,優秀達八成「雖然我市幼兒園小學化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但不少幼兒家長通過網絡、電話等多種方式,對幼兒園不進行漢語拼音教學表示不理解,擔心孩子上小學後跟不上老師的教學進度、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 去「小學化」的幼兒園如何與學前班PK
    去「小學化」的幼兒園如何與學前班PK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8月01日 12:12 A-A+ 「小學化」,但是,幼升小學前教育培訓市場一直紅紅火火,它不僅養活一批以此為生的社會培訓機構,更是一些家長們心中無解的焦慮。
  • 教育部亮劍幼兒園「小學化」
    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幼兒園教育呈現出「小學化」傾向的現象屢禁不止。不僅剝奪了幼兒童年的快樂,更挫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影響了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近日教育部發布通知,將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包括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等。
  • 教育部:嚴禁幼兒園「小學化」 建立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全方位...
    教育部門多次下文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此前教育部已多次就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發文。其中2011年,教育部發布《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明確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教育內容。幼兒園不得以舉辦興趣班、特長班和實驗班為名進行各種提前學習和強化訓練活動,不得給幼兒布置家庭作業。
  • 周蓬安:只要能「玩得歡」,學前學拼音也不算壞事
    周蓬安:只要能「玩得歡」,學前學拼音也不算壞事【人民日報:#提前學拼音在哪踩剎車#?】幼兒園不教拼音,孩子們又都學過,這是從哪學的?如果孩子差不多都學過,又該如何開展「零起點教學」?你覺得#學前該不該學拼音#?(1月5日微博話題)大概是一年半前,教育部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確5項治理任務: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應該說,教育部的這個思路是正確的。
  • 孩子上學前要學拼音嗎? 園長和校長「掐」起來
    「毛園長可能誤解了,我說的不是讓家長或幼兒園老師教孩子學拼音。」王鴻從事小學語文教學30多年,在她看來,漢語拼音是識字、閱讀、學習普通話的基礎。實踐中,少數孩子學習拼音相對較慢,「比較科學的做法是上學前的暑假,讓孩子聽聽拼音磁帶,培養語感。」  王鴻說,學前教育的實質不是教,而是引導。「比如一棵樹上有幾朵花,孩子會自己去數,給家具和家電貼上名字,孩子會主動來問。」
  • 包頭市幼兒園去「小學化」 全是大人的煩惱
    2018年11月7日,黨中央、國務院出臺《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其中在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內容中,明確提出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行動,堅決克服和糾正「小學化」傾向,小學起始年級必須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堅持零起點教學。事實上,從十年前,也就是2010年起,國家到地方均多次出臺了幼兒園去小學化的相關政策,甚至出臺行政命令予以管制。
  • 幼兒園去小學化,家長焦慮,一年級零起點上學有難度嗎?有
    幼兒園去小學化《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稿這也就意味著在幼兒園階段不能涉及拼音、識字、簡單的算術和英語的教學。好幾年前,各地紛紛取消了學前班,公立幼兒園大多做到了教學去小學化,從孩子的身心發展的角度來說,這個政策的出發點是好的,按理應該受到家長的歡迎。
  • 教育部:嚴禁幼兒園和幼小銜接班教拼音!家長怎麼辦?
    不知什麼時候起,身邊上幼兒園的孩子們都開始學起了拼音、數學、英語。更讓人不解的是,很多家長還專門按照這一標準來為孩子選擇幼兒園。近日,教育部印發《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
  • 「小學化」禁令落地 北京幼兒園叫停幼小銜接課程
    小課堂是天天所在幼兒園為大班開設的幼小銜接課程,教拼音和算術。天天的媽媽李真感到很奇怪,因為她前兩天剛去幼兒園開了家長會,老師講的就是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而核心內容則是如何掌握拼音和100以內的不進位加減法。「怎麼突然就停課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