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國高考已轟轟烈烈拉下了帷幕。對於高考結束的學子們,選擇志願和等待錄取將是這個夏天的主題。
相比中國考生千軍萬馬、火急火燎過獨木橋的姿勢,西方同齡人似乎有更為淡定的方式來對待人生角色的轉化。我有兩個加拿大朋友的孩子,在高中畢業後,選擇了GAP YEAR,推遲一年上大學。
維基百科的解釋是:GAP YEAR即空檔年、間隔年,一般常見於青少年在中學畢業之後、升讀大專院校之前,騰出一年的時間以實踐的方式來體驗自己感興趣的工作、生活方式 。
參加過北美高中畢業生典禮的朋友應該都注意到,校長在畢業典禮上會把每個畢業生的去向逐一展示給眾人。當然絕大部分學生會進入大學繼續求學深造,但也有一些孩子會選擇GAP YEAR。
想要進行GAP YEAR的學生通常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從小不斷學習到18歲、在高中結束、學業告以段落時,決定休整一下,換個方式去看世界和體驗人生。另一種是志向未定,對大學科系該讀什麼還沒有頭緒,心中茫然,決定先出去見識社會、增廣見聞,然後再認真思考做出決定。
朋友君的女兒屬於第一種類型。她去年高中畢業,選擇GAP YEAR, 去東南亞旅行。這個孩子自初中起開始打工,性格獨立開朗。女孩在高中畢業前十分賣力地打了半年工,攢了一萬塊錢,然後去東南亞玩了大半年。出發前,君雖然也有點小擔心,但她綜合評估了孩子的各項能力,覺得沒有問題就放行了。君說:「年輕的時候讓她在心裡多植入些快樂,將來才能樂觀面對人生。」她支持孩子從學習的狀態走出來,空出一段時間在旅行中,看看周圍生活的環境,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女孩旅行回來,寫了厚厚一本筆記,記錄做過的事、遇到的人和結下的友誼。有一段感想節錄如下:
「人們說旅行會改變人。對我而言,它豐富了我的生活,讓我變得更好。在旅行中,我了解到人只需要最簡單的物質就能生存下來,認識到並非所有事情都能夠如願以償。我也因此學會容忍更多的事情,更有耐心,更開放。旅行讓我變成一個更酷的人。」
自知的孩子和開明的父母,成就了一個收穫頗豐的GAP YEAR。君的孩子在旅行中廣交朋友,勇敢探索自己,變得更加樂觀自信。現在,她已回到學校,快樂地開始大學生活了。
朋友青的兒子屬於第二種類型,今年高中畢業的他選擇了GAP YEAR ,是因為還沒有想好興趣所在。他計劃一面打工,一面搜索、體驗、思考,再決定明年的去向。他的一個熟人,因為草率選擇專業,結果工作後實在不喜歡不願意繼續,只好重回大學重修專業,走了一大段彎路。青的孩子決定吸取他教訓,慎重考慮,再做決定。
我贊同這個孩子的選擇。如果沒有明確的目標、沒有做好準備、純粹為了上大學而上大學,當面對難度遠遠高出高中而且專業性很強的課程時,往往會不知所措。如此一來,不僅不利於大學學業和生活的展開,更有可能成為未來成長的陰影。另外,如果入學之後發現自己不喜歡而頻繁更換專業,更會造成時間無謂的浪費。
提起GAP YEAR,不得不提到著名的威廉王子和歐巴馬的女兒Malia。
威廉王子2000 年從伊頓公學畢業後,並沒有急著進入大學,而是給自己安排了一個終身難忘的GAP YEAR。在此期間,他去過軍營訓練,跑到農場工作,進入非洲做慈善,待在智利教英語。用他的話來說,這個GAP YEAR非常有趣。
歐巴馬的大女兒Malia Obama也如此。2016年夏,美國本科秋季申請季落幕,已被哈佛錄取的Malia,決定開始一年期的GAP YEAR。這期間她去了電影公司 實習,去了玻利維亞進行西班牙語學習,成為美國駐西班牙領事館的 summer intern,相信也是收穫滿滿。
在歐美國家,休一年GAP YEAR是很常見的。在西方文化中,學習是一個終身的事情。學習是持續的,並不是離開學校就完成了任務。不同的階段學習有不同的目標。當你在這一階段還沒有想好下一階段該如何走的時候,不要亂闖,因為亂闖時沒有清醒的自我認知。當目標並不清晰時,可以停下來,思考一下。正因如此,不少大學有支持學生「間隔年」的計劃,允許學生延遲入學,鼓勵大家出去探索自己,辦理休學手續也很容易。一些世界知名大學包括耶魯和哈佛都明確鼓勵學生參與GAP YEAR計劃,甚至有些高校如普林斯頓大學和北卡羅來納大學,還會向選擇間隔年的大一新生提供獎學金。
相對於歐美等國,GAP YEAR在中國尚未得到多數家長的認同。提起「遲一年上大學」的GAP YEAR,國內家長大多避之如洪水猛獸,甚至將之等同與「休學」,「沒面子」。在傳統的中國家長眼裡,學習是一鼓作氣的事,如果中途退出,容易造成再而衰,三而竭,最後甚至徹底失學的狀況。時間隨著節拍滴答答地走,不允許有任何脫軌或浪費。
其實,間隔年絕對不意味孩子呆在家裡無所事事。在這關鍵的一年,無論是去旅行、看世界,或是去實習、工作,都會對成長很有幫助。如果做好規劃,GAP YEAR絕對是一種非常正面的學習歷程。
新冠期間,受疫情影響,很多大學調整了授課方式,從線下教學改為線上或者線上線下混合教學。考慮到籤證、航班、疫情反覆等因素,以及某些包含實驗課的專業如建築、生物、物理等難於在網上進行,一些留學生和家庭把目光投向了Gap Year。在這種情況下選擇間隔年,並未經過周密的考慮和規劃,多少有點被動和無奈的成分。不過風物長宜放眼量,此時按下暫停鍵,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回歸。
GAP YEAR是好是壞, 沒有定論。人生之路本來就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標準過程。我認為,無論是否選擇GAP YEAR,關鍵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GAP YEAR不一定會改變孩子的一生,但一個充實而又有意義的GAP YEAR一定會豐富他的人生。如果你的孩子選擇了GAP YEAR,那就尊重他所想,幫他做好規劃,讓他有所得、有所獲,劃好人生的這個漂亮「頓號」,從而迎接來年更好地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