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疫情的關係,不少留學生們也開始關心「下半年要不要gap」的問題。gap的理由自然有很多:
客觀因素是,籤證問題使不少留學生困在國內,想去也去不成;
以及有些學校宣布「下半年將繼續網上教學,或以網課+線下的模式教學」,這讓不少注重校園生活體驗或不適應遠程教學的學生們望而卻步;
當然還有,最近美國大街小巷的黑人人權運動,使原本就被疫情所困的美國變得更令人擔心,不少學生和家庭經多方面考慮,希望晚一年入學。
△即使航空開放,已經拿到美國大學錄取的C同學依舊很糾結是否要gap
與此同時,很多家庭都對gap這個概念都略有陌生,畢竟這不在主流的教育體系中,大部分中國家長和學生從未經歷過,身邊的例子也只是屈指可數。信息的匱乏讓很多學生感到迷茫,不知道這個選擇會對自己的生活帶來怎麼樣的改變。晚一年入學到底值不值?今天我們用數據和幾個真實案例,來分析分析gap的利弊。
01 。
最早,選擇Gap Year的通常是體育生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早,Gap Year竟然是在運動特長生中流行開來的。他們會在這一年加強訓練,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如今,Gap Year不再是體育生的專利,越來越多的高中生們會選擇在畢業後延緩一年上大學,來緩解過去數年緊張的學習生活,去花些時間做他們感興趣的事。
選擇gap的學生中,有的是認為自己尚未準備好迎接大學生活,有些是想做一些他們平時沒有時間完成的事情,有些則是因為客觀原因,如健康原因等。
甚至連歐巴馬的大女兒,在入讀哈佛大學之前也gap了一年,期間還前往駐西班牙美國大使館實習。
△美國三大評級機構之一,惠普國際評級集團(Fitch Ratings Group)在上周一發布報告預測,美國大學今年的秋季入學率將會下降5%-20%。
02 。
Gap year怎麼過?
旅行、實習、做公益……
學生們會選擇Gap Year內做些什麼呢?實習,做志願者,旅行,或者做一些平時沒有時間做的新事物。
哈佛對每年新生的調查中發現,在那些選擇gap的學生中,有31.5%的同學在gap year期間旅行,24%的同學找到了工作或實習,並有相同比例的學生選擇做志願者。
大多數選擇gap的同學,都對自己那一年有比較清晰的規劃或明確的目標,儘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實而有意義。
所以,給你一年時間,你可以做什麼?
在規劃gap year的時候,學生們需要知道,其實社會上有大量的資源等著他們去收割。美國各高校一直以來對選擇gap的學生表示十分理解和支持,會為他們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幫助。
比如,美國有一個叫「Gap Year Association」的組織,每年為gap的學生提供大量關於gap的參考消息,有項目資源,獎學金,和統計數據等,還會有專業導師幫助學生計劃gap year。該組織在2016年提供的獎學金數額高達400萬美元。
幾乎所有大學,也會有社團或組織專門為gap的學生提供指導。比如杜克大學為新生提供「間隔年獎學」,普林斯頓更是會為gap year學生免費提供長達9個月包吃包住的全球志願者項目。
03 。
Gap學生在校成績遠超預期
平均超出0.1-0.4個績點
經過一年的實踐,很多同學都能收穫不少令人難忘的人生經歷。
根據2015年一項對gap學生的問卷調查總結出,這些學生決定gap時的目標中,有92%「希望積累人生閱歷和自我提升」,85%是想「旅行,感受不同文化的衝擊」。
而當問到gap year對的效果時,幾乎所有人都對這段經歷讚不絕口:有98%的學生表示「這一年讓自己成長了很多」,96%的學生認為自己更自信了,93%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交流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我們採訪到的三位同學也都表示「這一年收穫頗豐」。年紀輕輕就創辦了一家留學公司和一家殘疾人就業餐廳的Angel說,她最大的收穫是:
「
學會了如何把很多瑣碎的事情整合化和有效管理時間;積累到了很多實戰經驗,比如公司運營方面;同時也遇到了這個行業很優秀的人。」
對於Derrick來說,這一年讓他對自己未來有了更清晰的職業規劃。的確,一個未經世事的高中畢業生,對各行各業都沒有深度的了解,而通過gap這一年的實習,他們能對自己的未來有更明確的目標,使他們在入學後有針對性的向此目標前進。
實習過程中,同學們將面臨各種挑戰,比如如何寫出吸引人的簡歷,如何面試,如何快速學習專業技能,如何有效溝通等等,而這些技能都是在未來職場,甚至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Gap不僅可以讓學生增添人生閱歷,似乎還能提升學生今後的學術水平。文理名校明德學院對校內選擇gap的學生進行了一項追蹤調查,發現那些gap的學生在校成績幾乎全部遠超預期成績,平均超出0.1-0.4個績點,gpa滿分為4.0,而且gap year給學生帶來的正向的趨勢,預期可以保持至大學畢業。
△圖為明德學院採集的數據,其中深藍色是那些績點遠遠超出預期的比例
這樣看來,gap雖然小眾,可也充滿意義。學生們在度過了12年緊張的學習生活後,花一年的時間放一個「小長假」,做一些課堂外的拓展似乎也不無壞處。
△圖為賓夕法尼亞大學專為Gap學生提供信息的網站
04 。
疫情之下
我真的要gap嗎?
說了gap year的種種好處,回到正題:我們真的要因為疫情(或網課)而gap嗎?不論是過來人還是知名顧問都表示:如果有具體的計劃,gap year是好事,但我們不應該為了gap而gap,更不要為了逃避而gap。
說到底,選擇gap是個很重大的決定,學生們還是要考慮到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以下列出了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學校對gap year的policy
每個學校關於gap的政策不同,有些學校可以讓學生gap半年,有些要求「必須gap一整年」。同學們也要因此考慮gap year不同時長會給自己帶來的影響。此外,同學們還要注意學校提交gap year申請的deadline,千萬不要錯過了!
▷籤證問題
每個學校對I-20的規定不同,學生務必要先和學校溝通確認。根據gap的時長不同,學生的I-20需要重新激活,或者重新申請。無論哪種方式,恢復I-20的過程都要花費至少2-3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實習籤證OPT要求學生「必須要在校學滿一整年或3/4個學年」,所以學生是無法拿OPT籤證在gap後的暑假在美國實習的。
▷下屆學生競爭將會非常激烈
不少專家又預測「明年美本會擴招」,也就是說,可能2025屆學生數量會極高,這會導致學生們在各方面競爭更加激烈,比如找實習時或是其他校內資源競爭。而入學率大幅減少的24屆學生,會面臨相比之下更少的競爭。
▷高中的知識需要定期溫習鞏固,才能在進入大學後不在學業上落下
所有的知識都需要溫故而知新。學生們需要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來不斷更新知識儲備。如果gap一年沒怎麼學習,大學入學以後可能會感到吃力。
▷學費每年都漲價
美國大學的學費每年都會等比增漲,漲幅通常在4%以內。比如,西北大學的學費每年增長3.5%左右,紐約大學學費每年增長3.5%-3.9%,康奈爾學費每年增長3.6%左右。
以私立大學平均每年五萬美金的學費來算,延遲一年入學那就是要多付2.7萬美金,折合人民幣約18萬。
對於2024屆有gap想法的新生,我們的受訪者Angel也說了一些自己的觀點。
她認為,其實上網課也未必都是弊端:上網課時間會非常靈活,學生可以自行安排作息,最大化利用自己的時間;Gap適合有非常詳細的規劃的學生,或者當你想做的事情非常耗時耗力、並且無法兼顧學業時(比如Angel同學的創業),才考慮gap。
每個人都在用獨一無二的節奏過著自己的人生道路,無論是哪種選擇,希望18、19歲的年輕人們,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本文部分內容引用自share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