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Cookie和用戶隱私:今天不矯情,明天成賤人

2020-12-15 驅動中國

首先表明立場:不軟,不跟風。筆者想寫隱私源於Facebook發布GraphSearch,現在跟各位分享這段時間的想法。

一、關注隱私是個人的事情,與賤人矯情無關

《賤人就是矯情》設定立場,說CCTV的若干問題,再說網站獲取Cookie沒問題,最後談到了網際網路廣告的天經地義。我也對此文的關注點充滿疑惑:最關鍵的一點Cookie被洩露給第三方,漏了。

網站獲取我們的Cookie數據,本是服務協議中的內容(網際網路最大的謊言「我已閱讀並同意上述協議條款」),且用戶有權在瀏覽器中關閉Cookie的記錄和獲取功能。這本來就不存在任何爭議。Cookie被跟蹤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且Cookie能跟蹤到的信息有限。問題在於:這些數據被提供給了第三方。筆者在這裡的觀點是:這件事情,在意與否,與賤人和矯情沒關係。

隱私拆開看,一個是隱,這裡理解為不公開。我有一個秘密,我們倆關係好,我讓你知道了。你再去告訴別人,不在意的人會覺得你是八卦;在意的人會覺得這是一種侵犯。隱私首先是不能被公開的。Cookie被公開給第三方,已觸犯第一條。

第二個是私,這裡理解為私人的。隱私具備強烈的個體屬性:是否覺得是隱私,是當事人決定的。有的美女可以穿齊B短裙,有的美女則不願穿吊帶上街。尊重隱私也就是尊重不同個體自己的底線,以及對自己底線的自由控制權。所以,如果貿然給關注這事兒的「賤人」戴上「矯情」的帽子,是一種輿論暴力。

二、Cookie洩露要不了命,要命的在後頭

《Cookie洩露要命》理論上正確,最大的硬傷是「網易洩露與用戶自動登錄有關的Cookie」。碰巧正在業餘時間做一個網站。今晚碰巧做好了自動登錄。正是利用的sessionid存到Cookie的方式。

只要一個網站採用這種方式實現自動登錄,並且將選擇自動登錄用戶的帳號和sessionId賣給第三方,理論上說第三方是可以通過偽造進行仿冒登錄這些用戶帳號的(SessionID成為一種半動態的密碼)。但是這與網站將用戶的帳號和密碼直接賣給第三方是一個性質。對網易來說,可能性極小。願意洩露用戶帳號登錄信息的一些網站,更可能的方式是直接將用戶名和密碼拿去售賣。

Cookie不會要命,網易的Cookie更不會要命。Cookie能跟蹤的內容極少。尤其是對廣大島國愛好者,隱私級別低於網絡歷史記錄。而網易的Cookie問題確實是不痛不癢。至少在Cookie這事情上,比網易更可怕的公司比比皆是。

一方面社會化登錄服務(用微博或QQ等OpenID一鍵登錄到其他網站)的興起,方便了人們的同時,讓人們將帳號集中到少數幾家公司。大公司固然比小公司更加安全(至少不會賣你的Cookie和帳號密碼),但是一旦出問題,影響範圍也會更廣。雖然,這可能性極小。這是客觀上的可怕。

另一方面各家封閉瀏覽器實際上比網易們擁有更多的控制權。如果他們願意,可以拿到、偽造各家網站的Cookie。瀏覽器們可以拿到的數據除了Cookie還有收藏夾,歷史記錄,點擊記錄,表單數據,攔截記錄等。他們根本不屑於向網站們買Cookie,仍然可以收集數據,精準營銷,或者數據支持和挖掘服務。至於這個有沒有做,目前不得而知。這是主觀上的可怕。

筆者並不敢說哪家瀏覽器侵犯我們的隱私。在這個人人正在愈加充分暴露的時代,如果你不在意,今天你不矯情,明天你可能真的成為「賤人」。因為,要命的在後頭。

三、科技愈發達,人類愈暴露

當原始人第一次拿起一片樹葉遮住自己的時候,人類的隱私萌芽。這是生理上的隱私。伴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在穿衣著裝上人類經歷了一個波狀曲線,從樹葉到毛皮到長袍到現在的齊B短裙。在信息方面,也在更加充分地暴露我們自己。在網際網路上更加明顯。你對2年的鄰居一無所知,對微博微信好友們的活動狀態喜怒哀樂了如指掌。當你在慶幸網際網路的便利的時候,黑暗中有越來越多的眼睛在一直盯著你,觀察你,分析你,如果他們還有道德,到此為止;如果沒有,他們會將他們獲得的關於你的一切進行分析,利用,公開,交易。有哪些眼睛呢?

1、無處不在的第三隻眼

你處於一張強大的監控網絡下,你的一舉一動,時間維度的空間維度的,都已存檔備案。就差一個地方:廁所,沒有第三隻眼。你可以不做「賤人」,不在意這個。不過看來賤人不在少數,所以稍微有點節操的商家和政府都會在攝像頭區域註明「您已進入公共視頻安全監控區域」,沒有選擇權,但有知情權。

2、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帶來的更多眼睛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安卓的安全性問題導致各大應用紛紛各顯神通獲取用戶數據——這個CCTV沒報錯。手機上隨便一款APP都想讀我的通訊錄和簡訊和位置。

隨著手機這類隨身設備的發達,你被LBS定位,你被周圍的傳感器感應,連無線WIFI熱點都想著在你接入熱點後定為你來做精確營銷。比如Joome——一家免費提供WIFI服務但是需要獲取用戶身份進行CRM和精準營銷的公司。Google街景車到處跑一度還很遙遠,明天你就可能已經遇到街景車了——騰訊做街景了。

當然,說任何事情都離不開微信。微信正在改變我們的通信方式。也在改變我們通信數據的存儲方式。

我們用手機打電話或者發簡訊的時候,電話語音數據是不會保存的,簡訊也只是作數個月的保存(根據主管部門規定)。頗有「說後即焚」的感覺。唯一的隱私是通訊記錄。而伴隨移動通信10多年的發展,相應的監管體系已經逐步完善。連這個通訊記錄都已經得到了嚴格的保護,除了一些公共權力機構調查需要,幾乎沒有被洩露的可能。而早些年因為這個數據監管不嚴導致的洩露出現的嚴重後果為數不少。婚外情曝光只能算小事。

微信呢?不只是你的通訊錄和通訊記錄,連任何通訊內容都已無限期地保存在「雲端」,這部分內容配套的監管體系有沒有到電信級別?運營商發展歷史告訴我們,通信數據對外洩露是個人行為。但騰訊將來如果也要利用這部分數據,這種公司層面的行為現在也面臨著監管的缺位。微信膨脹如此之快,是否能承載隱私之重,值得擔憂。不要說我杞人憂天,這才是更加接地氣的隱私問題。

3、個人云應用帶來的更多眼睛

說回瀏覽器,瀏覽器在不主動上傳用戶數據的情況下,已經擁有了吸引用戶自動上傳自己的信息的能力了:多款設備的瀏覽器數據的剛性同步需求。如Chrome瀏覽器,收藏夾、歷史記錄、帳號密碼、Cookie等數據都可以幫你上傳到雲端,在不同的設備之間進行同步。

與這類似的雲應用還有印象筆記、搜狐隨身看等ReadItLater應用。各家大公司小公司巨頭創業公司都在做雲同步的產品。這些數據,保存的風險,洩露的風險如何?這些公司究竟有無節操,究竟有多少雙眼睛在觀察,以後會不會將這些數據售賣或者分享?

在這方面,我更趨向於選擇大公司的產品。一方面數據保存時限。GoogleReader下線前還可以給你幾個月緩衝。第二就是信任——迫於無奈的信任。這是自宮還是自殺的選擇困境。

瀏覽器Chrome還有一個優勢是開源—瀏覽器本身是開源的。至於後端幹了啥,我們還是看不到。瀏覽器開源意味著瀏覽器幹啥壞事兒,能幹啥壞事兒,有啥漏洞可以被人利用幹壞事兒,都有數萬雙眼睛盯著。與寄希望於個人或者企業的自身約束,我更認同這種「開放透明的約束體系」。

4、社交網絡帶來的更多眼睛

社交網絡除了主動通過照片狀態位置等信息暴露自己之外,另外一個可怕的暴露機會是社交搜索。自從FaceBook推出GraphSearch(基於社交關係,社交互動內容的搜索)以來,各家具備社交屬性的公司蠢蠢欲動。寄希望能從用戶的社交行為數據中挖掘出價值,一方面提高搜索體驗,一方面進行營銷。如果僅僅是分析用戶公開的內容還可接受(如微博、話題),如果他們認為這個數據不夠,將觸角延伸到「私信、好友關係」這類更加私密的數據呢?這些數據往往產生在強關係間,更加具有挖掘價值。

回到網易被曝光的第二個古老的問題:郵件內容的挖掘和精準營銷。 2004年Gmail推出,提供1G的免費容量外,Google便立意用功能免費,數據賺錢的思路做精準廣告營銷。這也引發了無數輪的討論。最後偏向的結論是:Google做數據分析是人寫好算法,機器幹的,人不會看郵件內容;第二個是Google分析的是整個郵件的信息,並沒有將每個郵箱和每封郵件區別對待。也就是說,隱私是屬於個體的。當所有隱私被放到一起利用,就不算隱私了。

社交網絡的數據挖掘性質類似。但是,社交網絡的數據,誰可以挖掘,以什麼形式挖掘,以及GMAIL理論是否成立,仍然值得討論。

另外社交網絡帶來的人肉搜索則直接挑戰人類隱私的底線。這讓你防不勝防。當網民有需要的時候,可以發起一場基於社交網絡的人肉搜索(微博,BBS,Q群)等,而根據「六度空間理論」,你和一個陌生人之間的間隔不超過六個人。人肉搜索成為網絡上「彰顯正義」過程中的重要一環。當你以偷窺的眼睛圍觀被人肉者時,下一個被大家圍觀的可能是你。

5、電子商務帶來的更多眼睛

消費過程產生的信息私密性極強。雖然在實體店消費也有暴露隱私的可能,如在酒店的個人身份登記。電商時代,讓你的基本資料、購買偏好,購買歷史都被記錄在案。商家有存檔,電商平臺有存檔。有無良賣家靠炒作「零元購」「一元購」等方式,收集大量買家信息,然後再說無貨退款。背後將買家信息拿去售賣。這些貪便宜的買家,不「矯情」,在收到騷擾時還不知道自己何時被賣的。電商離現金流更近,覬覦這些數據的眼睛更多。

除了讓自己暴露外,電子商務的物流屬性,讓你的家庭也被暴露在外。你買了杜蕾斯他們可以確定你不是單身;你買了貝因美他們知道你有小孩。更可怕的是,你的收貨地址、姓名和電話幾乎已經讓你沒有藏身之處。電商平臺有,商家有,連物流公司也知道一個享受過他們服務的人住在什麼位置。他們手中的掌握的這些數據,如果也被公開給第三方,被交易,被洩露,想想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四、如何應對暴露的未來

既想獲得免費服務,又要最大可能保護自己,降低被侵犯的風險,在面臨這個囚徒困境之時,我們普通用戶該何去何從?筆者認為,首先要選擇。選擇信任的,願意被其觀察的眼睛。比如Google,我對其毫無防備和忌憚。其次要平衡。不將雞蛋放到一個籠子裡,多用些產品,風險自然會小些。最後要爭取。網際網路觀察者、前輩洪波說,我們的隱私應該讓渡,以獲得更好的服務。誠然,欲先取之必先給之,只有給他們足夠了解我們才會給我們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但是,我認為這兩者,我們的隱私和他們的服務之間是可以找到一種平衡的。如同Chrome的開放體系。而這個平衡的形成,正是我們可以爭取的。說白點至少第三方的監管體系應該儘快上來——不是CCTV的3.15這類。

在這一個人人充分暴露的時代,「人人自危」的時代,315晚會與315等同的時代,消費者話語權集體失聲的時代,連關注自己隱私都被戴上「賤人矯情」帽子的時代。其實,我們更需要矯情。今天不矯情,明天成賤人。

責任編輯:

相關焦點

  • 3·15的迷思:cookie真得會侵犯用戶隱私嗎?
    今天,隨著開放的網際網路時代的大行其道,公眾的隱私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挑戰,在本次3·15晚會上,包括網易網易、品友、傳漾、易傳媒、億瑪等公司因為涉及通過cookie侵犯、利用用戶隱私而被點名批評。億瑪(@億瑪地皮)表示:1)cookie是全球瀏覽器支持的一種用戶標識信息,屬於匿名信息,不涉及任何用戶個人帳戶、聯繫方式等隱私;2)匿名信息在法律標準上應屬於非隱私信息。網易郵箱(@網易免費郵箱)發出聲明:網易一向注重對用戶隱私的保護,網易郵箱一天處理約2億封郵件,不存在任何個人參與窺探用戶隱私的可能性。
  • 網易等公司追蹤用戶cookie、分析郵件內容,收集用戶隱私
    一見面,公司大客戶總監張杰的一句話就讓記者吃驚不小。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就像一個蜘蛛網一樣,不管你出現在什麼地方,我都可以抓到你。我們品友目前能捕捉到網際網路上五點七億的cookie」  cookie,被比喻為用戶的網絡身份證。
  • cookie數據包暴露用戶隱私 央視3.15曝光網易等
    一見面,公司大客戶總監張杰的一句話就讓記者吃驚不小。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就像一個蜘蛛網一樣,不管你出現在什麼地方,我都可以抓到你。我們品友目前能捕捉到網際網路上五點七億的cookie」  cookie,被比喻為用戶的網絡身份證。
  • 如何保護隱私之瀏覽器Cookie的防範
    在文章《如何保護隱私之關於軟體和服務的選擇》主要介紹了選擇"軟體"和"服務"的一般性原則。從《如何保護隱私之瀏覽器如何導致隱私洩漏》中我們了解了瀏覽器洩露隱私的幾個原因,那麼具體的該如何保護隱私呢?本文將從瀏覽器Cookie的防範說起,助你加強隱私防護。★什麼是"cookie"?
  • 火狐瀏覽器將阻止第三方跟蹤cookie來保護用戶隱私
    火狐瀏覽器將阻止第三方跟蹤cookie來保護用戶隱私2019-06-05 12:17出處/作者:PConline 編譯整合編輯:慄子責任編輯:liwenjing1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報導稱,近日,谷歌Chrome和Mozilla Firefox(火狐瀏覽器)等公司終於開始反對多年以來允許網站所有者濫用cookie。
  • 甄嬛傳英文版「賤人就是矯情」等搞笑翻譯【4】
    原標題:您此時的心情   賤人就是矯情該如何翻譯? 甄嬛傳英文版 「賤人就是矯情」等臺詞搞笑翻譯   兩年前,孫儷主演電視劇《甄嬛傳》創下收視奇蹟,不但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更是遊遍日、韓以及整個東南亞
  • 朱悅:GDPR生效與用戶對cookie告知的態度
    當然,這些影響,遠遠不是全部:無論是為GDPR顧呼者的心底願景,還是潑澆冷水者賴以喋喋的論據,都強調GDPR對用戶(啟迪隱私?/已被遺忘?)的可能效應。Kulyk等學者以網站cookie告知為切入的研究顯示:很難認為GDPR產生了有意義的影響。
  • Google修改cookie隱私政策 兩年壽命過期後失效
    針對外界抱怨Google保留網友信息過久一事,Google修改了原有的cookie隱私政策。  所謂cookie是存在用戶計算機中的小檔案,方便網站能認出重複造訪的用戶,並記住網友設定的一些偏好設定。
  • 蘋果推出新作業系統的隱私功能,屏蔽部分網站cookie
    蘋果在WWDC 2018表示,iOS和macOS的新作業系統將包含新的隱私功能。這樣的新的隱私功能推出的時機是在Facebook數據醜聞以及GDPR實施之後。蘋果在今天凌晨的WWDC開發者大會上宣布它會屏蔽「贊」按鈕的cookie,這種cookie可以讓網站跟蹤用戶。「贊按鈕和評論可以被用來追蹤用戶,所以今年我們要把它們關閉,」蘋果軟體工程高級副總裁Craig Federighi說道。
  • 美版甄嬛傳遇冷 「賤人就是矯情」翻譯不出被刪?
    美版甄嬛傳遇冷 「賤人就是矯情」翻譯不出被刪?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美版《甄嬛傳》,於近日登陸全球最大的視頻網站美國Netflix。得到較完整呈現的,是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戲。長達20多分鐘的滴血認親,基本保留。雖然原版長達76集,但在國產劇中絕不算拖沓的,經過一番刪減後,飽滿的人物和關係被打了不少折扣。翻譯:中文對白英文字幕「賤人就是矯情」翻譯不出來被刪了?該劇飽受爭議的另外一點,就是翻譯。
  • 微軟禁止cookie隱私跟蹤 360瀏覽器營收渠道受阻
    隨著此新聞的發布,一些瀏覽器通過Cookie記錄用戶行為以謀取暴利的行徑,才首次為公眾所知。 此前不少網友包括知名作家六六,都在微博裡描述過使用某瀏覽器而感受到的「被綁架」、「被監控」。「驍勇博騰」在10月21日的微博中寫道,「昨天在淘寶上買了套茶盤,結果今天打開youku也好,土豆也好,廣告裡面全都是茶盤的信息。
  • 臺灣男子網上留華妃名言"賤人就是矯情"遭罰3000臺幣
    原標題:男子網上留華妃名言"賤人就是矯情"遭罰3000臺幣中新網4月9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馮姓男子冒用廖姓女子身份,以帳號「曉蓁」名義,在網上發表「我是給你留面子,給臉不要臉,賤人就是矯情」等語,廖女發現後,兩人在網絡上唇槍舌戰,郭姓男子為幫朋友馮男出氣,在廖女臉書留言「賤人就是矯情」,廖女不堪受辱,憤而控郭男妨害名譽罪
  • "甄嬛傳"日語翻譯遭批:"賤人就是矯情"霸氣盡失
    "甄嬛傳"日語翻譯遭批:"賤人就是矯情"霸氣盡失   有日本網友表示:「孫儷美得讓人驚嘆,但又是腳踏實地的美,不像如今演藝圈的美女,都帶著點小太妹的壞。」在日本網友的評論中,記者發現,不少日本網友甚是關心劇中演員的外貌,其中有不少令人汗顏的評論,如「十七爺、太醫,後來出場的雍正帝四阿哥都是帥哥哇,但二十一爺的鼻孔太向上了吧」?!不過,這也讓不少日本觀眾反思:「我覺得日劇可能要完蛋了。
  • 美版《甄嬛傳》遇冷 「賤人就是矯情」被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娛樂英語>影視英語>影視資訊>正文美版《甄嬛傳》遇冷 「賤人就是矯情」被刪 2015-03-24 14:50 來源:新浪網 作者:
  • 美版《甄嬛傳》「賤人就是矯情」翻譯不出來被刪
    得到較完整呈現的,是甄嬛和果郡王的感情戲。長達20多分鐘的滴血認親,基本保留。雖然原版長達76集,但在國產劇中絕不算拖沓的,經過一番刪減後,飽滿的人物和關係被打了不少折扣。   翻譯:中文對白英文字幕   「賤人就是矯情」翻譯不出來被刪了?   該劇飽受爭議的另外一點,就是翻譯。
  • 賤人就是矯情"咋翻譯?
    《甄嬛傳》裡面的臺詞和人物間的稱謂該怎麼翻譯成英文?有網友戲稱「小主」難道翻成little mistress,「姑姑」翻譯成aunt?鄭曉龍表示,剪輯的過程中方完全不參與,因為不知道歐美人的欣賞習慣、節奏。   據了解,此前,該劇已在美國的華人電視臺播出,但並非英文版,僅限於華人收看。此次與美國公司籤約,剪輯過的《甄嬛傳》將在美國的主流電視臺播出,「這才代表我們真正走出去了」,鄭曉龍說。至於引進的緣由,鄭曉龍說,美國公司認為《甄嬛傳》在英語市場上也會有觀眾。
  • 谷歌Chrome內置新控制項 強化cookie攔截保障隱私安全
    【CNMO新聞】據外媒本周報導,谷歌將在Chrome中內置控制項,以便用戶更好地防止網站和在線廣告客戶使用名為cookie的小文本文件進行跟蹤。該控制項將使谷歌瀏覽器的10多億用戶看到哪些cookie在跟蹤他們,並提供一些限制使用的功能。據報導,此舉將影響第三方cookie,即廣告商或流量分析公司等放置的cookie,而不會影響網站本身的運營商。
  • 蘋果對第三方cookie說不,數字廣告行業或將洗牌
    相信很多朋友對cookie不會感到陌生,這是部分網站用於儲存在用戶本地終端上的數據,用以幫助記錄用戶個人信息(帳號密碼以及訪問記錄等)的功能。通過cookie我們可以不需要再記住不同網站的帳號密碼就可以實現自動登錄,這個功能可以說是不要太方便。
  • 《甄嬛傳》要出國 網友憂"賤人就是矯情"怎麼翻譯
    有網友挑戰高難度的「倒也不負恩澤」和「雙雙金鷓」等古典臺詞。華妃那句最霸氣的「賤人就是矯情」,有網友翻成「Bitchissobitch」。《甄嬛傳》馬來西亞版的片名是《皇帝的女人們》,據了解美版不會用這個名字。據報導,網友齊動手翻譯,流傳最廣的是網友「天才小熊貓」翻譯的《甄嬛傳》演員表。
  • "甄嬛傳"日語翻譯爭議大 "賤人就是矯情"失霸氣
    有日本網友表示:「孫儷美得讓人驚嘆,但又是腳踏實地的美,不像如今演藝圈的美女,都帶著點小太妹的壞。」在日本網友的評論中,記者發現,不少日本網友甚是關心劇中演員的外貌,其中有不少令人汗顏的評論,如「十七爺、太醫,後來出場的雍正帝四阿哥都是帥哥哇,但二十一爺的鼻孔太向上了吧」?!不過,這也讓不少日本觀眾反思:「我覺得日劇可能要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