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央電視臺2013年315晚會於3月15日在央視一套播出,今年是央視第23次舉辦315晚會,主題為「我的權益我做主」。中國網絡電視臺對晚會進行了全程視頻、圖文直播。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幢寫字樓內,記者找到了品友互動公司。一見面,公司大客戶總監張杰的一句話就讓記者吃驚不小。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就像一個蜘蛛網一樣,不管你出現在什麼地方,我都可以抓到你。我們品友目前能捕捉到網際網路上五點七億的cookie」
cookie,被比喻為用戶的網絡身份證。是用戶登錄某一網站時,網站會將用戶的瀏覽記錄、IP位址、網卡號、用戶名、密碼等信息,存放到用戶電腦一個叫cookie的數據包中,當用戶下次再登該網站時,網站便可以利用cookie文件自動識別用戶,是一種方便用戶上網的技術。
第三方公司通過加放代碼竊取用戶cookie
一般情況下,用戶電腦中的cookie只會被放置它的網站所讀取,讓記者感到不解的是,它怎麼會輕易落在品友互動這樣的第三方公司手裡呢?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因為我們在很多網站都加了代碼了。我在媒體上加代碼,我就知道來這個媒體的,所有的cookie的一切的行為。」
記者:「那我平時上網沒看見代碼啊?」
張杰:「你看不到的,你要能看到代碼,那誰願意上網啊。」張總監自信地告訴記者,有了這5.7億的cookie數據,品友互動可以將全國百分之九十的網際網路用戶盡在掌握。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他是男是女,年齡、職業、身份、收入、受教育程度,包括您的郵件註冊,包括您參加某個品類的一個抽獎的註冊。」 不僅是品友互動,上海、北京不少網際網路公司都在利用cookie跟蹤用戶。
易傳媒,號稱擁有3億多網際網路用戶cookie數據;悠易互通,艾維邑動,號稱擁有5億網民cookie數據;傳漾公司號稱擁有9億cookie;億瑪在線,號稱擁有9億cookie;與品友互動一樣,這些公司獲取用戶cookie,基本都是通過在別的網站加代碼來實現的。
易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楊守城:「我們合作這400家媒體基本上是在全網加的。」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現在四大門戶都不讓放代碼了,只是說我們投放的廣告位置代碼,那個可以加代碼。」
記者:「哦,你們在廣告位上加代碼,就可以搜集到cookie?」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對。」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可以在他們後臺,他們的網站,因為我們是全程布代碼的,我們能拿到他們最基層的cookie。」劉經理告訴記者,通過進入別人網站後臺,全程布代碼,獲取的用戶信息更加全面、更加精準。劉經理特意為記者調取了他們伺服器收集到的用戶cookie數據,裡面包括了用戶cookieID、所在地域、興趣愛好、年齡、月家庭收入、甚至IP位址等個人信息。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120.191*******」
記者:「這個是他IP位址嗎?」
「對的,對的,這個是,這個是隱去的,不給客戶看的,這個不合法。」
「那這個星號你們能知道嗎?」
「我們能知道的呀。」
更讓記者感到驚訝的是,就連該用戶幾點幾分幾秒上了什麼網站,都被赤裸裸地暴露了出來。
記者:「這是這個人的瀏覽軌跡?」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對。」
記者:「他什麼時間,訪問什麼網頁?」
「對,對。」
位於上海市昌平路的精碩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甚至可以跟蹤到用戶更加隱私的個人信息。
精碩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客戶經理陸潔:「其實我們只要拿到了你的信息的話,什麼都可以知道,包括手機,然後你是誰,電話多少,全部可以知道。像我們有一次,加了(代碼)之後,他連這個網站的用戶的QQ號碼和密碼我們都看得到。」
那麼,這些公司通過加代碼、抓取用戶cookie跟蹤用戶,有沒有經過用戶同意呢?
北京億瑪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傳統品牌電商銷售中心項目經理李瀅:「原則上應該是有的,但是現在基本上都默認。」
「沒有是吧?」
「對。默認就是可以被調用。」
記者:「咱們會不會在提取的時候,有沒有一個用戶同意的步驟?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當然不會有了,不過您問的這個也挺奇妙的,呵呵。。。」
網易收集郵件內容,分析用戶
原來,這些第三方公司跟蹤用戶是偷偷進行的。用戶不知情,網站對這些公司加代碼的行為又是否了解呢?記者對一些網站進行了調查。
網易公司華東渠道中心總監郭興華:「如果你放得比較靠裡面,比如說女性頻道裡邊,一般影響不大的話,一般還是可以申請得到。」網站工作人員:「在咱們這裡加代碼容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廣告位置上加代碼,他可以看到這個用戶後臺的行為 cookie是哪裡 ,就是省份啊, 他的行為習慣,都是可以了解的。」
經過走訪,記者了解到,為了對廣告效果進行監測,一些網站的確同意第三方公司加代碼。第三方公司通過植入代碼、獲取cookie,就可以鎖定用戶,精準投放廣告。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你買的是人,你買的是人群,你買的是35歲的男性,對吧,收入8000以上的男性。有點像買賣人口?買賣人口,就這麼簡單。」
除了第三方公司,網易公司也會對自己的用戶進行跟蹤分析,甚至包括用戶非常隱私的郵件內容。
網易公司華東渠道中心總監郭興華:「他收發郵件的這些行為我們可以一塊來分析,他的郵件內容我們是可以看到的。」
記者:「郵件內容你們看得到?」
郭興華:「對。」
記者:「根據郵件內容分析他是什麼的用戶?」
郭興華:「對。」
有了通過各種手段獲取的用戶詳細信息,網易公司能更精準地投放廣告。
網易公司華東渠道中心總監郭興華:「我們可以去做一些精準地投放,比如他是有股票帳號來回的一些郵件,可以分析出他是金融類的用戶,然後針對他們來投一些廣告。
模糊地帶期待法律監管
記者了解到,有的瀏覽器可以通過設置「阻止第三方cookie」,或者清理瀏覽器歷史痕跡的方式,來保護用戶隱私,避免上網行為被跟蹤。但易傳媒集團楊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早已突破這些防護措施。
易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楊守城:「理論上他是沒有接收瀏覽器cookie了,但是flashcookie還是可以進去的。Flashcookie只要他上網看過相關的廣告,就會被我們抓到flashcookie。 」
楊經理告訴記者,所謂的flashcookie是他們加在網頁廣告上的代碼,與cookie一樣,利用flashcookie同樣可以追蹤用戶,所不同的是,flashcookie,用戶根本無法拒絕。
精碩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客戶經理陸潔:「flashcookie是清不掉的。」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 :「這個是你個人刪不掉的,除非是有技術的人才能刪掉。」
通過在網站加代碼,這些公司布下了天羅地網,數億網民的cookieID地址、所在地區、興趣愛好、IP位址、性別、月收入、上過什麼網、在網上做了什麼等等,被這些公司盡在掌握。
記者:「我覺得挺恐怖的,我在網上做什麼你們都知道?」
國經網絡公司諮詢顧問陳豔:「是啊,嘿嘿。。。所以我跟我一個朋友講,你不要亂做,你做什麼網際網路都能知道的,她跟他老公說,啊?那我們昨天晚上看的東西被看到了?」
國經網絡公司諮詢顧問楊志飛:「我之前也不知道,後來進公司培訓以後才知道,哇,我平時幹嘛網際網路都知道。」
記者了解到,跟蹤用戶上網行為不僅僅發生在國內,美國谷歌公司就因此面臨處罰。去年年底,美國地方法院批准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判罰谷歌2250萬美元的決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同時要求谷歌公司徹底停止追蹤用戶上網習慣的侵權行為。
駐美國記者:「有分析人士認為。。。聯邦貿易委員會對谷歌公司的調查以及訴訟,是為日後的類似案件,搭好了一個模板。」
對於谷歌公司可能因為跟蹤用戶而面臨被處罰的尷尬,國內類似公司對此卻是莫衷一是。
易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楊守城:「這個東西在中國目前還是比較模糊的部分,並沒有特別清楚。。。。。。我們公司就靠這個活的,沒有這個我們就完蛋了。」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你們這麼多cookie拿在手裡也挺危險,這麼大的數據。這不叫危險叫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