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等公司追蹤用戶cookie、分析郵件內容,收集用戶隱私

2020-12-20 央視網經濟頻道

  中國網絡電視臺消息:中央電視臺2013年315晚會於3月15日在央視一套播出,今年是央視第23次舉辦315晚會,主題為「我的權益我做主」。中國網絡電視臺對晚會進行了全程視頻、圖文直播。

  在北京市朝陽區一幢寫字樓內,記者找到了品友互動公司。一見面,公司大客戶總監張杰的一句話就讓記者吃驚不小。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就像一個蜘蛛網一樣,不管你出現在什麼地方,我都可以抓到你。我們品友目前能捕捉到網際網路上五點七億的cookie」

  cookie,被比喻為用戶的網絡身份證。是用戶登錄某一網站時,網站會將用戶的瀏覽記錄、IP位址、網卡號、用戶名、密碼等信息,存放到用戶電腦一個叫cookie的數據包中,當用戶下次再登該網站時,網站便可以利用cookie文件自動識別用戶,是一種方便用戶上網的技術。

  第三方公司通過加放代碼竊取用戶cookie

  一般情況下,用戶電腦中的cookie只會被放置它的網站所讀取,讓記者感到不解的是,它怎麼會輕易落在品友互動這樣的第三方公司手裡呢?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因為我們在很多網站都加了代碼了。我在媒體上加代碼,我就知道來這個媒體的,所有的cookie的一切的行為。」

  記者:「那我平時上網沒看見代碼啊?」

  張杰:「你看不到的,你要能看到代碼,那誰願意上網啊。」張總監自信地告訴記者,有了這5.7億的cookie數據,品友互動可以將全國百分之九十的網際網路用戶盡在掌握。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他是男是女,年齡、職業、身份、收入、受教育程度,包括您的郵件註冊,包括您參加某個品類的一個抽獎的註冊。」 不僅是品友互動,上海、北京不少網際網路公司都在利用cookie跟蹤用戶。

  易傳媒,號稱擁有3億多網際網路用戶cookie數據;悠易互通,艾維邑動,號稱擁有5億網民cookie數據;傳漾公司號稱擁有9億cookie;億瑪在線,號稱擁有9億cookie;與品友互動一樣,這些公司獲取用戶cookie,基本都是通過在別的網站加代碼來實現的。

  易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楊守城:「我們合作這400家媒體基本上是在全網加的。」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現在四大門戶都不讓放代碼了,只是說我們投放的廣告位置代碼,那個可以加代碼。」

  記者:「哦,你們在廣告位上加代碼,就可以搜集到cookie?」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對。」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可以在他們後臺,他們的網站,因為我們是全程布代碼的,我們能拿到他們最基層的cookie。」劉經理告訴記者,通過進入別人網站後臺,全程布代碼,獲取的用戶信息更加全面、更加精準。劉經理特意為記者調取了他們伺服器收集到的用戶cookie數據,裡面包括了用戶cookieID、所在地域、興趣愛好、年齡、月家庭收入、甚至IP位址等個人信息。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120.191*******」

  記者:「這個是他IP位址嗎?」

  「對的,對的,這個是,這個是隱去的,不給客戶看的,這個不合法。」

  「那這個星號你們能知道嗎?」

  「我們能知道的呀。」

  更讓記者感到驚訝的是,就連該用戶幾點幾分幾秒上了什麼網站,都被赤裸裸地暴露了出來。

  記者:「這是這個人的瀏覽軌跡?」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對。」

  記者:「他什麼時間,訪問什麼網頁?」

  「對,對。」

  位於上海市昌平路的精碩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甚至可以跟蹤到用戶更加隱私的個人信息。

  精碩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客戶經理陸潔:「其實我們只要拿到了你的信息的話,什麼都可以知道,包括手機,然後你是誰,電話多少,全部可以知道。像我們有一次,加了(代碼)之後,他連這個網站的用戶的QQ號碼和密碼我們都看得到。」

  那麼,這些公司通過加代碼、抓取用戶cookie跟蹤用戶,有沒有經過用戶同意呢?

  北京億瑪在線科技有限公司傳統品牌電商銷售中心項目經理李瀅:「原則上應該是有的,但是現在基本上都默認。」

  「沒有是吧?」

  「對。默認就是可以被調用。」

  記者:「咱們會不會在提取的時候,有沒有一個用戶同意的步驟?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當然不會有了,不過您問的這個也挺奇妙的,呵呵。。。」

  網易收集郵件內容,分析用戶

  原來,這些第三方公司跟蹤用戶是偷偷進行的。用戶不知情,網站對這些公司加代碼的行為又是否了解呢?記者對一些網站進行了調查。

  網易公司華東渠道中心總監郭興華:「如果你放得比較靠裡面,比如說女性頻道裡邊,一般影響不大的話,一般還是可以申請得到。」網站工作人員:「在咱們這裡加代碼容易,他們可以在自己的廣告位置上加代碼,他可以看到這個用戶後臺的行為 cookie是哪裡 ,就是省份啊, 他的行為習慣,都是可以了解的。」

  經過走訪,記者了解到,為了對廣告效果進行監測,一些網站的確同意第三方公司加代碼。第三方公司通過植入代碼、獲取cookie,就可以鎖定用戶,精準投放廣告。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你買的是人,你買的是人群,你買的是35歲的男性,對吧,收入8000以上的男性。有點像買賣人口?買賣人口,就這麼簡單。」

  除了第三方公司,網易公司也會對自己的用戶進行跟蹤分析,甚至包括用戶非常隱私的郵件內容。

  網易公司華東渠道中心總監郭興華:「他收發郵件的這些行為我們可以一塊來分析,他的郵件內容我們是可以看到的。」

  記者:「郵件內容你們看得到?」

  郭興華:「對。」

  記者:「根據郵件內容分析他是什麼的用戶?」

  郭興華:「對。」

  有了通過各種手段獲取的用戶詳細信息,網易公司能更精準地投放廣告。

  網易公司華東渠道中心總監郭興華:「我們可以去做一些精準地投放,比如他是有股票帳號來回的一些郵件,可以分析出他是金融類的用戶,然後針對他們來投一些廣告。

  模糊地帶期待法律監管

  記者了解到,有的瀏覽器可以通過設置「阻止第三方cookie」,或者清理瀏覽器歷史痕跡的方式,來保護用戶隱私,避免上網行為被跟蹤。但易傳媒集團楊經理告訴記者,他們早已突破這些防護措施。

  易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楊守城:「理論上他是沒有接收瀏覽器cookie了,但是flashcookie還是可以進去的。Flashcookie只要他上網看過相關的廣告,就會被我們抓到flashcookie。 」

  楊經理告訴記者,所謂的flashcookie是他們加在網頁廣告上的代碼,與cookie一樣,利用flashcookie同樣可以追蹤用戶,所不同的是,flashcookie,用戶根本無法拒絕。

  精碩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客戶經理陸潔:「flashcookie是清不掉的。」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 :「這個是你個人刪不掉的,除非是有技術的人才能刪掉。」

  通過在網站加代碼,這些公司布下了天羅地網,數億網民的cookieID地址、所在地區、興趣愛好、IP位址、性別、月收入、上過什麼網、在網上做了什麼等等,被這些公司盡在掌握。

  記者:「我覺得挺恐怖的,我在網上做什麼你們都知道?」

  國經網絡公司諮詢顧問陳豔:「是啊,嘿嘿。。。所以我跟我一個朋友講,你不要亂做,你做什麼網際網路都能知道的,她跟他老公說,啊?那我們昨天晚上看的東西被看到了?」

  國經網絡公司諮詢顧問楊志飛:「我之前也不知道,後來進公司培訓以後才知道,哇,我平時幹嘛網際網路都知道。」

  記者了解到,跟蹤用戶上網行為不僅僅發生在國內,美國谷歌公司就因此面臨處罰。去年年底,美國地方法院批准了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判罰谷歌2250萬美元的決定,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同時要求谷歌公司徹底停止追蹤用戶上網習慣的侵權行為。

  駐美國記者:「有分析人士認為。。。聯邦貿易委員會對谷歌公司的調查以及訴訟,是為日後的類似案件,搭好了一個模板。」

  對於谷歌公司可能因為跟蹤用戶而面臨被處罰的尷尬,國內類似公司對此卻是莫衷一是。

  易傳媒集團副總經理楊守城:「這個東西在中國目前還是比較模糊的部分,並沒有特別清楚。。。。。。我們公司就靠這個活的,沒有這個我們就完蛋了。」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你們這麼多cookie拿在手裡也挺危險,這麼大的數據。這不叫危險叫優勢。」

相關焦點

  • cookie數據包暴露用戶隱私 央視3.15曝光網易等
    記者:「咱們會不會在提取的時候,有沒有一個用戶同意的步驟?  品友互動大客戶總監張杰:「當然不會有了,不過您問的這個也挺奇妙的,呵呵。。。」  網易收集郵件內容,分析用戶  原來,這些第三方公司跟蹤用戶是偷偷進行的。用戶不知情,網站對這些公司加代碼的行為又是否了解呢?記者對一些網站進行了調查。
  • 3·15的迷思:cookie真得會侵犯用戶隱私嗎?
    今天,隨著開放的網際網路時代的大行其道,公眾的隱私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挑戰,在本次3·15晚會上,包括網易網易、品友、傳漾、易傳媒、億瑪等公司因為涉及通過cookie侵犯、利用用戶隱私而被點名批評。晚會尚未結束,上述被批評公司就開始做出了回應。億瑪(@億瑪地皮)表示:1)cookie是全球瀏覽器支持的一種用戶標識信息,屬於匿名信息,不涉及任何用戶個人帳戶、聯繫方式等隱私;2)匿名信息在法律標準上應屬於非隱私信息。
  • 取代cookie的追蹤工具:訪問網頁就如留下指紋
    那些文件有助於向他們推送相關的廣告、文章和其它類型的內容。不過該類技術極難屏蔽,標準的網絡瀏覽器隱私設置或者AdBlock Plus等反追蹤工具都無法阻攔它。研究人員發現,在最熱門的10萬個網站當中,有5%有帆布指紋鑑別的計算機代碼,那些代碼主要來自一家名為AddThis的公司。所涉網站使用了AddThis的社交媒體共享工具。
  • 你的隱私正在被偷窺!超17000款安卓應用正非法收集用戶數據
    更重要的是,Google對安卓應用開發人員的最佳建議是僅收集廣告ID。在科技行業建立用戶隱私保護措施的悠久歷史中,網站和應用程式開發人員很快便學會繞過這一政策。例如,2011年Adobe受到用戶投訴稱,即使在他們清除了所有Cookie之後,一些記錄仍可在用戶的瀏覽器中保留,之後Adobe被迫解決Flash cookie問題。
  • Cookie已死,看Facebook、Google、Apple如何追蹤用戶
    以下是譯文:Medialets執行長Eric Litman表示:「即將死去的cookie可以追溯到2007年推出的iPhone。蘋果最初限制第三方cookie在iPhone上使用,因為它認為廣告商能夠獲得太多的個人信息」。
  • 談Cookie和用戶隱私:今天不矯情,明天成賤人
    只要一個網站採用這種方式實現自動登錄,並且將選擇自動登錄用戶的帳號和sessionId賣給第三方,理論上說第三方是可以通過偽造進行仿冒登錄這些用戶帳號的(SessionID成為一種半動態的密碼)。但是這與網站將用戶的帳號和密碼直接賣給第三方是一個性質。對網易來說,可能性極小。願意洩露用戶帳號登錄信息的一些網站,更可能的方式是直接將用戶名和密碼拿去售賣。
  • 火狐瀏覽器將阻止第三方跟蹤cookie來保護用戶隱私
    火狐瀏覽器將阻止第三方跟蹤cookie來保護用戶隱私2019-06-05 12:17出處/作者:PConline 編譯整合編輯:慄子責任編輯:liwenjing1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報導稱,近日,谷歌Chrome和Mozilla Firefox(火狐瀏覽器)等公司終於開始反對多年以來允許網站所有者濫用cookie。
  • Cookie:並非洪水猛獸
    在央視315晚會鎂光燈下,不僅身為媒體的網易無意中被推上舞臺,品友互動、易傳媒、億瑪、悠易、傳漾公司這些數字廣告平臺商「火」了一把:涉嫌通過Cookie盜取用戶信息。網際網路公司津津樂道的精準營銷看似正在遭遇一場重大危機。一時間,Cookie,這個被網際網路界廣為熟知的工具,幾乎被非專業用戶認定為盜取用戶隱私的洪水猛獸。
  • 蘋果應用審查團隊叫停Cookie追蹤技術
    「cookie追蹤」技術。UDID是一個包含40個字母和數字的字符串,它允許開發者和廣告網絡以此來收集用戶的相關數據,儘管UDID本身並不包含設備擁有者的個人身份信息,但第三方應用卻可以利用它來獲得用戶的姓名、位置、偏好、應用使用情況等信息,從而對用戶進行較為詳細的描述。
  • Cookie並非洪水猛獸 | 獵雲網
    在央視315晚會鎂光燈下,不僅身為媒體的網易無意中被推上舞臺,品友互動、易傳媒、億瑪、悠易、傳漾公司這些數字廣告平臺商「火」了一把:涉嫌通過Cookie盜取用戶信息。網際網路公司津津樂道的精準營銷看似正在遭遇一場重大危機。一時間,Cookie,這個被網際網路界廣為熟知的工具,幾乎被非專業用戶認定為盜取用戶隱私的洪水猛獸。
  • 監測顯示58%以上安卓系統手機洩露用戶隱私信息
    結果顯示,58%以上都有隱私信息洩密的問題,大部分是把信息送回了(軟體)開發商、廣告商,還有一部分送到了不知名的第三方網站。  獲取通訊錄成潛規則  記者走訪了重慶、深圳、上海等地一些手機軟體開發企業,利用安卓版手機軟體調取用戶個人信息的現象並非個案。手機型號、用戶位置都很容易獲取,甚至是通訊錄、簡訊等SD卡上的內容都可以得到。
  • 如何保護隱私之瀏覽器Cookie的防範
    但是,cookie的信息量雖小,能耐卻很大哦。請看下面的例子。舉例比如某個網站上有很多網頁,每個網頁上有很多廣告。該網站想要收集:每一個訪客點擊了哪些廣告。由於這些信息量比較大,直接存儲在cookie裡可能放不下。所以,網站通常是在cookie中保存一個唯一的用戶標識。然後把用戶的點擊信息(包括在哪個時間點擊哪個廣告)都存儲在伺服器上。
  • 360極速瀏覽器引入全新防追蹤保護工具 妥善保護用戶個人隱私
    近日,360極速瀏覽器宣布將正式上線隱私防追蹤功能,可以通過辨別多種追蹤技術並對其加以封鎖,來防止用戶上網習慣被追蹤,進而阻止垃圾郵件和彈窗廣告。據悉,這是國內首家使用隱私防追蹤技術的瀏覽器,可以有效防止用戶隱私被非法嗅探和竊取。
  • Oath調整隱私策略:可收集AOL和Yahoo郵件內容
    【PConline資訊】Oath公司在本月的隱私策略調整中,允許公司掃描用戶AOL和雅虎郵件,以便於為用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廣告內容。2016年Verizon宣布收購雅虎,在經歷了一年多的風雨之,於去年6月結束了作為獨立公司的歷史。
  • 朱悅:GDPR生效與用戶對cookie告知的態度
    朱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   先前,已陸續介紹了GDPR生效以來,對信息收集、市場集中、跨境傳輸、內容生產等方面、不顯著(或顯著?)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遠遠不是全部:無論是為GDPR顧呼者的心底願景,還是潑澆冷水者賴以喋喋的論據,都強調GDPR對用戶(啟迪隱私?/已被遺忘?)的可能效應。Kulyk等學者以網站cookie告知為切入的研究顯示:很難認為GDPR產生了有意義的影響。
  • GitHub率先消滅了cookies:與煩人的用戶條款說再見
    如果你總是太長不看直接點確定的話,可以先複習一下條款大致在說些什麼:網站使用 Cookies 通常是為了提升網站導航的效率、分析用戶使用習慣、提供個性化內容、提升社交功能,幫助營銷。接受條款意味著有一些個人信息會被網站及其關聯的社交網絡、廣告及分析合作夥伴共享。初次登陸《科學美國人》網站時顯示的 Cookies 條款。
  • 這家震動棒公司涉嫌非法收集用戶隱私 黑客一秒就能讓女神下蹲?
    日常生活中,聯網智能化的產品越來越多,人們在使用這些產品室面臨的風險也就越來越大,而如果這一風險是來源於涉及到用戶隱私的私密型智能設備,後果更是不堪設想。電科技(公號:電科技)就注意到,香港Lovense震動棒製造公司前不久就收到了來自用戶的集體訴訟,不少Lovense產品的使用者都表示,Lovense公司涉嫌收集和存儲有關用戶個人的隱私數據,除了包含下載產品相關Body
  • 退出或刪除帳號仍「追蹤」用戶,只有FB這樣?
    「但它對這段時間內數據收集的工作原理卻隻字未提。在其數據管理措施中,Facebook建議退出或停用以保護用戶的隱私,但沒有提到它仍在那段時間(30天內)會繼續收集數據。有隱私專家警告稱,從停用(退出)帳戶中持續收集數據的做法可能對用戶具有一定誤導性。
  • 360首席隱私官:360全面阻止Cookie跟蹤
    頻發的網絡個人隱私洩露事件,讓網民隱私保護成了網際網路企業一道繞不過去的坎兒。2013央視「3.15」晚會集中曝光了網際網路廣告、搜索公司通過cookie跟蹤用戶習慣、竊取用戶隱私信息的行為。對此,國內最大的網際網路安全服務商360公司副總裁兼首席隱私官譚曉生表示,網民隱私不容侵犯,利用Cookie跨站跟蹤網民上網記錄的行為,增大網民隱私洩露的危險,應被全面禁止。據介紹,為實現精準廣告投放商業目的,目前跨站跟蹤分析網民上網習慣的做法已成為搜索等網際網路企業的普遍做法,精準營銷成為近兩年火熱的網絡廣告概念,廣告主獲知用戶喜好並進行一對一精準廣告投放的需求日益強烈。
  • 作死的Chrome:cookie刪不掉了 更可怕的是 它偷偷記住了你的密碼
    不夠後來他又說,cookie的確是能夠刪掉,但刪了之後立馬就「涅槃」了。不管怎樣,它還在那裡。懂行的人都知道,這是廣告商或者其他人在網絡上跟蹤你的利器……就某個網站上的cookie來說,就是存儲你在網站中的行為,看了什麼網頁,輸入了哪些內容什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