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震動棒公司涉嫌非法收集用戶隱私 黑客一秒就能讓女神下蹲?

2020-12-19 電科技

日常生活中,聯網智能化的產品越來越多,人們在使用這些產品室面臨的風險也就越來越大,而如果這一風險是來源於涉及到用戶隱私的私密型智能設備,後果更是不堪設想。

電科技(公號:電科技)就注意到,香港Lovense震動棒製造公司前不久就收到了來自用戶的集體訴訟,不少Lovense產品的使用者都表示,Lovense公司涉嫌收集和存儲有關用戶個人的隱私數據,除了包含下載產品相關Body Chat應用程式的電子郵件地址等身份信息,還涉及包括震動棒的每次使用日期,時間、所選振動模式等個人使用習慣數據。

該訴訟聲稱,Lovense公司在沒有告知用戶的情況下,就將收集到的用戶隱私信息傳輸至其伺服器當中,更令人擔憂的是,早在2015年,就安全公司警告Lovense,表示旗下產品有被黑客攻擊的隱患。

加上Lovense公司一再對外宣傳,其所生產產品的全部功能都可以進行遠程控制,由此可見,一旦黑客入侵成功,獲取用戶使用震動棒的時間規律並實現遠程控制,恐怕一秒就能讓女神下蹲求饒。

 

電科技專注於TMT領域報導,青雲計劃、百+計劃獲得者。榮獲2013搜狐最佳行業自媒體人稱號、2015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總決賽季軍、2018百度動態年度實力紅人等諸多大獎。

投稿請登錄:http://www.diankeji.com/member
商務合作請洽:marketing#diankeji.com

聲明:本站原創文章文字版權歸電科技所有,轉載務必註明作者和出處;本站轉載文章僅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代表電科技立場,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Lovense震動棒公司因非法收集用戶信息而遭到訴訟
    本周早些時候提起的集體訴訟聲稱,位於香港的Lovense震動棒製造公司一直在收集其客戶的數據。Lovense的產品與名為Body Chat的應用程式可以搭配使用,允許用戶或其伴侶通過藍牙連接遙控振動棒,並選擇震動強度和模式等。Lovense是異地戀情侶的理想品牌,公司強調所有功能都可以遠程控制。
  • 法制日報:保護用戶隱私是基本商業倫理
    近年來,一種名叫「WiFi萬能鑰匙」的軟體,擅自破解上傳用戶WiFi密碼的做法,已飽受媒體和公眾質疑。而京東作為一家大型網際網路企業,又豈能悄然玩起「WiFi萬能鑰匙」的伎倆?   將用戶WiFi密碼上傳至伺服器,涉嫌侵犯個人隱私權。
  • 美亞利桑那州總檢察長正式起訴谷歌 指控其非法收集用戶位置數據
    ,侵犯了用戶隱私。 布諾維奇在接受採訪中說:「當消費者試圖刪除谷歌收集的位置數據時,該公司正在繼續尋找誤導性的方式來獲取信息並將其用於盈利。」谷歌沒有立即回復記者的置評請求。 此案標誌著監管機構對谷歌隱私做法的最新譴責。
  • Facebook旗下社交軟體Instagram因非法採集用戶數據面臨訴訟
    【天極網手機頻道】近日,外媒報導稱當地時間周一,Facebook公司面臨非法採集存儲1億多用戶生物特徵數據的新指控,Facebook旗下照片共享應用Instagram被控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非法收集並利用這些數據。訴訟提到該行為違法了伊利諾州的一項隱私法,該法律禁止未經授權的生物識別數據行為。
  • 你的隱私正在被偷窺!超17000款安卓應用正非法收集用戶數據
    領導這項研究的Serge Egelman說,當應用程式收集這些持久性標識符時用戶便毫無隱私可言。他說,他們發現大多數應用程式都會向廣告服務發送識別信息,這顯然違反了谷歌的政策,而他的團隊則在9月向谷歌報告了調查結果。谷歌的政策允許開發人員收集這些,但禁止他們在未經用戶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將廣告ID與硬體標識符相關聯,或者使用無法重置的標識符來定位廣告。
  • 這家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發布公告:銀谷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可及時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涉嫌非法集資警方徵集線索公告顯示,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立案偵辦銀谷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為了徹底查清案情,請在該公司投資後尚未報案的群眾,應迅速向公安機關進行報案。
  • 這家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投資人請迅速報案
    9月23日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發布公告:銀谷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涉嫌非法集資 警方徵集線索公告顯示,昆明市公安局盤龍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立案偵辦銀谷財富(北京)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為了徹底查清案情
  • 遠程性愛應用 Lovense 出現 「小錯誤」:可記錄用戶隱私音頻
    黑客通過網絡能夠入侵冰箱,聽起來已經夠嚇人的了,但是,還有糟糕的。今天,社交新聞站點Reddit上的一位用戶稱,香港情趣用品公司Lovense的一款遠程性愛應用——Lovense remote,能夠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記錄用戶隱私音頻,並將音頻存儲在應用程式的本地文件夾中。
  • 檸檬微趣IPO:收入靠一款小遊戲支撐 非法收集用戶信息多次被點名
    透過392頁的招股說明書不難看到,檸檬微趣當前面臨著重重問題,痴迷消除類遊戲導致產品結構過於單一,募投項目《賓果消消消》生命周期已經接近暮年,此外還因涉嫌非法收集用戶信息被多次點名。2014年,檸檬微趣推出《賓果消消消》消除類遊戲,迅速火爆全網,至今仍為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賓果消消消》的營業收入分別佔當期總營業收入的96.49%、74.43%、88.92%、和95.12%。
  • 檸檬微趣IPO再闖關:收入靠一款小遊戲支撐 非法收集用戶信息多次被...
    透過392頁的招股說明書不難看到,檸檬微趣當前面臨著重重問題,痴迷消除類遊戲導致產品結構過於單一,募投項目《賓果消消消》生命周期已經接近暮年,此外還因涉嫌非法收集用戶信息被多次點名。2014年,檸檬微趣推出《賓果消消消》消除類遊戲,迅速火爆全網,至今仍為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2020年上半年《賓果消消消》的營業收入分別佔當期總營業收入的96.49%、74.43%、88.92%、和95.12%。
  • 美圖秀秀回應被指涉嫌過度收集財務信息
    面對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的涉嫌侵犯用戶隱私問題,美圖公司(1357.HK)表示已進行自查。 面對中國消費者協會指出的涉嫌侵犯用戶隱私問題,美圖公司(1357.HK)表示已進行自查。
  • 網易等公司追蹤用戶cookie、分析郵件內容,收集用戶隱私
    劉經理告訴記者,通過進入別人網站後臺,全程布代碼,獲取的用戶信息更加全面、更加精準。劉經理特意為記者調取了他們伺服器收集到的用戶cookie數據,裡面包括了用戶cookieID、所在地域、興趣愛好、年齡、月家庭收入、甚至IP位址等個人信息。  上海傳漾廣告有限公司客戶經理劉明琪:「120.191*******」  記者:「這個是他IP位址嗎?」
  • 朋友圈曬照片有可能是在「曬」隱私
    &nbsp&nbsp&nbsp&nbsp不過,這引發了外界對用戶個人信息安全隱患的擔憂和質疑。「天天P圖在提供該產品時,並未主動向用戶展示其隱私條款,用戶無法閱讀、了解其收集、使用用戶個人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且在獲取用戶信息時未徵求和取得用戶的明確授權,涉嫌違反《網絡安全法》第二十二條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等規定。」
  • 家庭活動變現場直播 攝像頭成洩露隱私「黑洞」
    近日,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畲族自治縣人民法院審理了此例新型網絡「黑客」犯罪案,判決被告人王某犯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工具罪,非法控制計算機信息系統罪和販賣淫穢物品牟利罪,數罪併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1年6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3萬元。
  • 隱私洩露可能導致的三大危害:幣圈人可要注意了
    客戶的姓名和電子郵件地址遭曝光,該交易所用戶在Reddit和Twitter等社交媒體上發布了各種帖子,抱怨該公司意外洩露了幾乎所有用戶的姓名和電子郵件地址。越來越多的公民個人信息成為不法分子爭搶的「香餑餑」,要麼被直接出賣非法獲利,要麼被犯罪分子利用,從事電信詐騙、非法討債甚至綁架勒索等犯罪活動。犯罪分子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到人們被洩露出去的隱私,經過篩選分析用戶特徵,進行精準犯罪。
  • 「提示」這些APP存在未經同意收集用戶隱私信息等問題
    工信部說,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在「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發現,多款違法、違規有害移動應用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其中,《深圳航空》《遨遊旅行》等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隱私信息,《12306買票》《搶火車票》等未向用戶明示申請的全部隱私權限。
  • 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桂林這家公司被立案偵查,多少人被坑慘了
    桂林這家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請涉及此案者的借款人速去報案登記!2020年9月3日,恭城瑤族自治縣公安局發布了關於徵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線索的通告,通告如下:關於徵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線索的通告
  • 手機定位洩露隱私 你的位置被追蹤了嗎?
    蘋果和谷歌都因為收集手機用戶的地理位置而陷入是非之中,如果地理位置數據洩露會給手機用戶帶來哪些威脅呢?還有哪些手機服務可能會洩露地理位置呢?  洩露地理位置帶來的後果  如果不小心,你的地理位置洩露,會帶來哪些潛在的威脅呢?
  • 被工信部點名的58款App,是怎麼侵犯用戶隱私的?
    近期,工信部集中曝光了58款侵犯用戶隱私的App,在這其中包含平時人們日常所使用的一些App,同時,站在這些App背後的,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小公司,有些是著名的上市公司。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人為了使用App不得不同意隱私條款,或者是懶得去看冗長的條款,直接同意等等。一旦點了同意,所謂的隱私數據,就成為這些公司變現的工具。都有哪些App,都是哪些公司?被點名的公司不乏上市公司。
  • 新浪微博涉嫌誤導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整改
    新浪微博涉嫌以不正當方式誤導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被通報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