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工信部點名的58款App,是怎麼侵犯用戶隱私的?

2020-12-13 虎嗅APP


近期,工信部集中曝光了58款侵犯用戶隱私的App,在這其中包含平時人們日常所使用的一些App,同時,站在這些App背後的,並不是人們所認為的小公司,有些是著名的上市公司。


工信部發布2020年第三批違規APP名單 圖源於工信部官網


這些公司通過安裝在手機中的一個個App,幾乎可以做到了解每一個用戶的生活習慣、興趣愛好,甚至在用戶想吃螺螄粉時,就可以精準推送購買連結,真可謂是比你還了解自己。


要做到這一切,所依靠的就是實時的監控和利用用戶的隱私數據和信息。


隱私,是每個人的自然權利,而對於用戶隱私數據進行監控和利用已屬於違法行為。於是,工信部早已於去年就開展了對於國內App的監管和是否合規的排查,但始終屢禁不止。


這背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很多人為了使用App不得不同意隱私條款,或者是懶得去看冗長的條款,直接同意等等。


一旦點了同意,所謂的隱私數據,就成為這些公司變現的工具。


都有哪些App,都是哪些公司?


被點名的公司不乏上市公司。


據了解,在被曝光的58款App名單中,涉及到超過10家的美股、港股和A股上市公司旗下的App產品,包括搜狐網絡的狐友App、上海巨人網絡的球球大作戰App、巨人網絡集團的哪哪美女直播和MUST兩款App、北京搜狗網絡的糖貓App、深圳房多多網絡的房多多App、科大訊飛的訊飛有聲App和北京五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速聘58趕集網招聘App等。


可以發現在這些App中,有球球大作戰這種小遊戲,也有像房多多和58招聘這種日常需要的工具類App。另外,在名單中還可以看到像VISIA看天下這樣的資訊類平臺和像世紀佳緣App這樣的相親類平臺。


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理財的需求也日益上升,以至於各種理財類App也成為人們日常需要打開的手機軟體,由此在這次的名單中,理財類App的數量也佔絕大部分。


其中包括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基金App、北京展恒基金旗下的展恒基金、匯添富基金旗下的現金寶、華夏基金旗下的華夏基金管家和博時基金旗下的博時基金等多款理財類App。


在炒股和理財類App旁邊通常會有小額貸款類App存在。這次,兩者也一起上榜了,像小鵝花錢、小花錢包和還唄等App就出現在名單中。


可想而知,以上這些App或許已成為很多用戶手機中必備的軟體,而就在他們使用APP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將自己的隱私「雙手貢獻」了出去。


名單顯示,58款App所涉及的問題基本都包括「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將信息共享給第三方」、「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和「過渡索取權限」等。


第三批違規APP名單中所涉問題 圖源違規應用軟體名單


那麼,這些公司是如何收集用戶的信息?


一般要在手機中裝任何一款App,在打開App後都會存在一系列彈窗,來詢問用戶是否準許開啟一些授權,這其中就包括通訊錄權限、簡訊權限、位置定位權限和通話權限。


如果不同意這些權限,App就會自動退出,這也意味著告訴用戶——你不同意,就別用。無奈之下,很多人只能同意授權,然後使用App。


但這同時也為這些公司竊取隱私打開了「後門」。


2018年8月,中消協發布了《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報告》稱,讀取位置信息權限和訪問聯繫人權限是安裝和使用手機App時遇到情況最多的,分別佔86.8%和62.3%。受訪者被要求讀取通話記錄權限(47.5%)、讀取簡訊記錄權限(39.3%)、打開攝像頭權限(39.3%)、話筒錄音權限(24.6%)的比例也相對較高。


App洩露個人數據調查數據,製圖/連線Insight  數據源於《App個人信息洩露情況調查報告》


通過這一報告,真正將App竊取個人隱私的事情擺在了大眾的面前。在法律層面,對於用戶的這些信息的竊取均已屬於違法行為,因此相關部門對此也開始了相應的管制和處理。


國家是如何管制的?


個人隱私保護,已成為重中之重的問題。


早在2017年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國家標準委等四部門聯合召開了「個人信息保護提升行動」,重點對微信、新浪微博、淘寶和百度地圖等大眾產品進行審查。


這是我國對於網絡中的個人隱私保護的首次行動。


而隨著這兩年人們在手機上花的時間越來越多,App越裝越多,於是在去年12月,國家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方法》不僅規定了「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信息」的行為認定方法,同時限定了認定方法。


《App違法違規收集個人信息行為認定方法》發布  圖源於網絡


在此《方法》出臺後,國家網信辦和公安部兩部門就立即對違規App進行了下架處理。2019年12月,工信部發布了《第一批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有41款App存在違規侵害用戶隱私的行為。


自這之後,這樣的通報延續到了今年,涉及的App也已達到了幾百款之多,整治力度較大。


針對隱私保護這一普遍問題,國際上各國及組織也在積極應對。


2018年5月25日,歐盟生效了一個被號稱史上最嚴數據保護法GDPR(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這項條例規定了企業該如何收集、使用和處理歐盟公民的個人數據。如果出現不合規的行為,罰金可高至總營業額的4%。


除了歐盟,美國同樣也在保護隱私上做出行動。


今年年初,美國《加州消費者隱私法》(CCPA)正式生效,此立法預計將影響到在美運營的50萬家企業,其中就包括facebook和Tiwwer,這勢必會對一些以廣告分發來賺錢的企業產生挑戰。


雖然國內外都在做出行動來保證國民的個人隱私不被侵害,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個人隱私的侵犯和竊取依舊在發生著。


在屢禁不止的背後,或許是利益驅動著罪惡「齒輪」不斷轉動。


屢禁不止下的灰色產業鏈


「出差住個酒店,就把自己的個人隱私信息給住沒了。」王先生對媒體這樣訴著苦。


2018年,據媒體報導,一則新聞成為了大眾關注的焦點,華住酒店集團被曝出有5億條用戶開房信息疑似遭到洩露,在開房數據中包括用戶的姓名、性別、國籍、身份證號住址和手機號碼等個人重要信息。


最後經調查,是由於黑客通過酒店安全漏洞侵入酒店用戶資料庫,盜取數據信息並「打包」賣給了不法分子,以此來牟取暴利。


無獨有偶,在同年年底,約410萬條旅客個人信息在網上被出售,很快中國鐵路總公司發布聲明表示,信息洩露與中國鐵路總公司無關,是用戶通過第三方搶票軟體訂票後發生的。


這些事件雖不是數據持有方主動將數據進行變賣,但通過這些事件的發生,不僅讓人們意識到了個人隱私多麼不安全,同時也揭示出了一條隱藏在眾多網站和App背後的灰色產業鏈。


首先,這條產業鏈的源頭就是獲取個人信息數據,通過梳理相關信息可以發現,數據來源可以從黑客盜取數據、或者就是從一些像網貸公司處進行買賣所得。2018年淮安警方破獲了一起公民個人數據買賣案件,作案人通過低價買入數據、高價賣出賺取差價。


「六毛一條數據,純二手數據」,這是買賣雙方經常溝通的對話。


明碼標價的信息,圖源於網絡



再次買得數據的人會進行比如敲詐、推銷和套路貸等利用,或者就會再次賣出換取金錢,一條灰色產業鏈就此形成。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有了巨大的利益誘惑,這條產業鏈才能延續至今還能存在下去。然而,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現在越來越多的App都打著美其名曰「用算法精準推送用戶喜愛的內容」,來讀取用戶手機中的各種數據。


殊不知,很多人還沒有真正享受到「精準」「個性化」服務前,就已經失去了對於個人隱私數據的控制,徹底變成一個「透明人」。


什麼時候,我們的隱私數據安全,能夠得到真正的保障?

相關焦點

  • 58趕集網招聘涉嫌侵犯用戶隱私被工信部通報 姚勁波見怪不怪?
    運營商財經網 吳碧慧/文據工信部下發的《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三批)》顯示,北京五八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旗下運營的速聘58趕集網招聘APP因存在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過度索取權限被通報,不知CEO姚勁波是否早已見怪不怪
  • 58款APP侵犯隱私遭曝光!涉及10多家上市公司 還有天弘、匯添富等...
    來源:e公司官微作者:王基名7月24日,工信部集中曝光了58款侵犯用戶隱私的APP,不少都是我們經常用的。另外,幾乎大家也都遇到過,剛剛和朋友聊天涉及到了鞋子,一些購物APP便推送了鞋子連結,剛剛搜索了下汽車信息,朋友圈很快便能看到汽車廣告······在APP泛濫的當下,我們只能自嘲+無奈的對這些現象見怪不怪,「早就沒什麼隱私了,還怕洩露什麼~」7月24日,工信部集中曝光了58款侵犯用戶隱私的APP。
  • 工信部下架8款APP:私自收集用戶隱私仍是重災區
    工信部下架8款APP工信部下架8款APP,此事件源自工信部在2020年7月24日向社會通報了58家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企業的名單,並要求這些APP在7月30日前完成整改。工信部自2019年12月以來一共通報了5批侵權APP名單,工信部將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所涉問題分為八大類,包括: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不給權限不讓用、帳號註銷難、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過度索取權限、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頻繁申請權限。其中,私自收集個人信息是出現最多的問題。隨著工信部下架8款APP,說明監管層對於私自收集用戶敏感信息的管制趨於嚴厲。
  • 那些被工信部點名的問題App,是怎麼「傷害」了你?
    來源:新京報網7月3日,工信部公布了2020年第二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15款App名單,智慧樹、納米盒、悟飯遊戲廳等App被點名。超六成被點名App私自收集個人信息工信部將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所涉問題分為八大類,包括: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不給權限不讓用、帳號註銷難、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過度索取權限、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頻繁申請權限。
  • 飛常準、山航掌尚飛被點名!這些app正在侵犯你的隱私!
    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對這24款app用戶的提醒依然相當「嚴厲」:廣大手機用戶首先不要下載這些違法有害移動應用,避免手機作業系統受到不必要的安全威脅。事實上,自2019年以來,公安部加大整治侵犯公民個人信息違法犯罪力度,此前已查處整改100款違法違規APP及其運營的網際網路企業。
  • 騰訊、新浪等旗下APP再遭點名,整改中存僥倖心理,工信部明確一把手...
    11月27日,全國APP個人信息保護監管會在北京召開,騰訊、新浪等大型網際網路企業遭點名批評。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長魯春從在會上表示,工信部針對大企業的APP進行了全覆蓋檢測,發現存在思想漠視、僥倖心理、技術對抗三類問題。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表示,將針對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從明年年初開始繼續開展為期半年的專項整治。
  • TutorABC被工信部點名,涉及6個方面侵犯用戶權益
    據央廣網報導,工信部近期對部分手機應用進行檢查,對存在侵犯用戶權益的企業進行教育整改。其中,英語教育平臺TutorABC在6個方面存在問題,分別是私自收集個人信息、超範圍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頻繁申請權限、過度索取權限。這半年以來,受到疫情影響,全國各地學校無法複課,各學齡段學生只能在漫長的居家隔離期間採取網上視頻聽課的方式。
  • 優課優信、少年得到、多彩校園……工信部點名批評這些教育APP!
    整改期限已到,上述被點名教育品牌APP是否在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等問題上進行了調整?記者通過對被點名的4款教育品牌APP進行測試,發現已有2款APP進行了《用戶隱私政策》整改更新。
  • 金融APP洩漏你的信息?又有58款APP被點名 多家基金、銀行產品上榜
    又有58款APP被點名 多家基金、銀行產品上榜 摘要 【金融APP正在洩漏你的信息?又有58款APP被點名 多家基金、銀行產品上榜】7月24日,工信部推出2020年第三批通報名單,共有58款APP因未完成整改而登榜。
  • 中行等30款APP遭工信部點名通報!稱違反網絡安全法 中行當天緊急回應
    中行等30款APP遭工信部點名通報 稱違反網絡安全法 中行當天緊急回應】7月12日,工信部官方公眾號發布《關於10款APP存在無隱私政策等問題的通報》,包括中國銀行手機銀行、春雨醫生、魔漫相機、淘粉吧、噹噹雲閱讀、我愛我家、愛鮮蜂、北京預約掛號、韻達快遞、北京交通等10款APP因無隱私政策被通報「點名」。
  • 58款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遭曝光 涉十餘家上市公司
    中新經緯客戶端7月26日電(常濤)近日,工信部通報了58款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中新經緯記者梳理發現,遭曝光的58款APP背後,涉及58同城、巨人網絡、迅雷、交通銀行、房多多等十餘家上市公司。涉十餘家上市公司工信部通報指出,依據《網絡安全法》《電信條例》《電信和網際網路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規定》等法律法規,近期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督促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整改。截至目前,尚有58款APP未完成整改。
  • 新華社點名微店、轉轉、淘集集等違法竊取用戶隱私
    來源:一見財經新華社點名微店、轉轉、淘集集等違法竊取用戶隱私就在雙11大戰前夜,國家通訊社——新華社11月10日晚間發文:千萬別用!這10款App違法!文章指出,國家計算機病毒應急處理中心近期開展電商平臺整治行動,發現多款電商平臺App存在隱私不合規行為,違反《網絡安全法》相關規定,涉嫌超範圍採集個人隱私信息。這些違法、違規移動應用具體如下:1、未經用戶同意收集個人隱私信息,涉嫌隱私不合規。
  • 工信部再出手!公布這幾款APP正在侵害你的隱私,這是第二批了
    7月3日工信部官網發布了一則通報,通報披露了2020年以來第二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根據通報附件可以發現,本次通報一共涉及15款APP,幾乎全部是針對安卓手機系統的應用。比如公司名為「北京創意麥奇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的一款名為TutorABC的手機應用,不僅存在以上問題,還私自將收集到的個人信息共享給第三方。像這種用APP私自且過度收集個人信息的問題,由來已久,被公開的也不少次,但這麼多手機應用仍肆無忌憚,對用戶而言,這是多麼大的侵犯啊!
  • 【快訊】工信部點名下架60款侵害用戶權益App 有贊精選在列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官網發布《關於下架侵害用戶權益APP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下架60款未按照工業和信息化部要求完成整改的App。相關應用商店應在《通報》發布後,立即組織對名單中應用軟體進行下架處理。
  • 侵害用戶權益,工信部點名批評TutorABC、洋蔥學院等10款教育類APP
    記者 | 查沁君1近日,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發布《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2020年第二批)》。通報內容顯示,工信部組織第三方檢測機構對手機應用軟體進行檢查,對存在問題的企業進行督促整改。通報名單顯示,這15款APP所涉問題主要聚集在這幾個方面:過度索取權限、不給權限不讓用、私自搜集或超範圍搜集個人信息、強制用戶使用定向推送功能、私自共享給第三方、帳號註銷難等問題。其中,私自搜集個人信息的APP最多,數量為10個。作業盒子旗下兩款APP——小盒家長、小盒學生均被點名通報。
  • 工信部強制下架23款App,蛋殼公寓榜上有名……
    8月底,工信部發布了《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公布了今年第四批存在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名單,其中共有101款App榜上有名。按照工信部的要求,這批App需在9月7日前完成整改落實工作,逾期不整改的,工信部將依法依規組織開展相關處置工作。
  • 美顏相機B612咔嘰因侵犯用戶隱私被通報 董事長白昌浩急嗎?
    運營商財經網 吳碧慧/文據工信部發布的58款侵害用戶權益的手機軟體名單顯示,億睿科信息技術公司旗下運營的美顏相機B612咔嘰存在私自收集個人信息、私自共享給第三方兩項違法行為被通報,不知董事長白昌浩是否著急?
  • 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CCtalk等5款教育類App被警方點名
    廣東警方曝光38款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行為App。新京報訊(記者 蘇季)12月28日,廣東警方曝光38款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行為App,有5款教育類App被點名。近期,廣東省公安機關持續開展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App清理整治專項行動,共監測發現38款App存在超範圍收集用戶信息違規行為。
  • 騰訊多款APP遭點名通報:騰訊新聞被指「欺騙誤導用戶下載APP」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騰訊旗下多款APP遭工信部點名通報:騰訊新聞被指「欺騙誤導用戶下載APP」 (記者 蘇暢)工信部今日通報2020年第七批侵害用戶權益行為APP,騰訊旗下QQ瀏覽器和騰訊新聞等63款APP
  • 工信部通報數百款APP侵害用戶權益行為 華夏、天弘、匯添富、博時...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 網際網路的發展在給大眾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對個人信息安全的保護亦帶來新挑戰,而近一年來,工信部、央行等監管機構相繼開展了APP安全治理工作。經濟觀察網記者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共計七批《關於侵害用戶權益行為的APP通報》統計發現,在全部444款被通報的APP中,有21款金融APP因侵犯用戶權益遭到點名,其中涉及多家大型基金公司及頭部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有些金融機構只是在業務上意識到了要利用網際網路渠道,但是網際網路領域的合規措施沒有跟上,同時對工信部門的監管要求落實不到位。」一位公募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