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講今天這個主題之前,我先講一個我自己的成長故事。
在上大學之前,我是一個連北大清華都不知道的學生,報志願的時候是我自己選擇填寫的,只是因為工商管理聽上去比較有檔次,之後才明白當時是多麼愚昧無知。
大學之前,我是一個只知道學習聽話的好孩子,儘管成績也不是非常好,所以對自己的認知真的非常有限。
大學,真正是我開闊眼界的櫥窗,雖然依然是學習為主,但業餘時間看了很多的雜書,曾經試圖計算過但很多已無從查知,應該在300本以上;大學裡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同學,僅我所在班級的同學就有來自於全國近20個省地,與他們交往也讓我近距離的品讀各地不同的文化;還有老師淵博的知識,經常參加的一些社團校園活動,等等這些都讓我有了幾乎脫胎換骨的感覺。
但儘管如此,我依然懵懂,這個階段讓我充分吸收營養,一切的一切對我來說都是新的,我不顧一切的吸吮,哪裡有時間會去思考自己的模樣。
直到將要畢業,現實感越來越近,那時才突然發現找不到自己的方向,隨大流似的稀裡糊塗進了一家醫療器械企業實習。過了幾個月就辭職自己租了間房子,開始了一個月的閉關性自我認知反省。
每天除了出門買飯,幾乎全部時間都是在屋裡寫「回憶錄」,從童年、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一直到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全部用筆記錄下來,每天堅持一萬字,一個月近30萬字,試圖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和優勢。
然而遺憾的是,雖然發現了自己許多不曾留意的東西,但如此深刻的反省依然沒有發現自己特殊過人的優勢,這讓我感到很悲傷,但多少令人欣慰的是,我找到了我的志向所在。
經一朋友無意間提醒,我溝通親和力很好,跟我聊天很舒服,我心態很好,也很有演講天分,還有朋友跟我說做事要專一。我很感謝這兩位朋友,一個讓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一個讓我意識到培養專業優勢的必要性,一生難忘知己,兩杯難訴衷情。
之後我做了一個生涯諮詢,參加了心理諮詢、人力資源管理培訓,人生的俄羅斯方塊開始凸現明確,不再彷徨,不再迷茫。
朋友們,我畢業用了近五年的時間,才真正找到了方向,也領悟到了一個方法概念,就是如果現在你還不知道自己的職業夢想,那麼就努力先培養你的優勢吧。興趣與優勢並不衝突,一件事即使你不感興趣,努力做一樣可以做好。
所以,不管怎樣,先培養自己的至少一項優勢,因為不管什麼時候,它總會是一個加分題。
從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興趣所在,那是莫扎特式的天才,努力訓練一項技藝,那是郎朗式的人才。
國外研究表明,一個人只要在某件事上花費10000小時,就能做到卓越。所以不要天天抱怨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而迷茫頹喪,即使你不知道喜歡什麼,但總要做些什麼吧,不如就把它做好,堅持做到優秀,成為郎朗式的人才,建立自己的專業形象,形成自己的優勢,提高自己的地位。
假如某一天你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夢想、興趣所在,你不至於還停留在平凡的普通大學生階段,而且我敢打保票的說,你培養的優勢一定會對你未來的夢想發展有非常大的幫助。
前微軟高管約翰·伍德,辭職後創建了非盈利組織「閱讀空間」 (Room to Read)。他的這一內心轉變與他在尼泊爾的經歷有關。儘管尼泊爾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這裡的人民活得很樂觀而且有尊嚴。
這個生機勃勃的世界不同於他長期生活的勢利的商業世界。在這個新世界裡,他是遠道而來的備受尊重的客人,這裡激起了他改變世界的熱情和夢想.這種熱情和夢想無關個人道德,對伍德來說就是一種個人救贖,而非崇高而浪漫的革命精神。
他不過想醫治自己的心魔——到底什麼生活才是有意義的?所以他從微軟辭職了,變成了一名在喜馬拉雅山建圖書館的無業游民。後來他與朋友聊天說,我現在雖然沒有漂亮的別墅、高檔的跑車,但是我活得幸福,我現在每天都很開心,這不正是生活應該所追求的嗎?(詳見《離開微軟改變世界》)
當然你也不一定非要把興趣作為職業來發展,可以作為副業來做,因為發掘興趣和夢想並不是完全為了更好的賺錢,而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不在於物質的多少,而在於精神生活的飽滿。
我們知道臺灣文案天后李欣頻她喜歡出國旅行。但是因為她身高不到一米六達不到空姐標準,後來改了志願想去考機師,但她近視已經五百多度..又因為學的是廣告,所以就找了一家每年可以提供出國旅行機會福利的房地產公司做文案。
後來她不僅在職業上打造了臺灣文化地標—誠品書店,而且也完成了到29歲到29個國家、42歲到44個國家的夢想。她說,『我為了能常去旅行,就努力思考自己能以什麼才華換得旅行?於是才有現在多面向發展的自己。」李欣頻就是職業與興趣完美結合的典範,雖然職業並不是她的人生理想,但她可以通過職業來間接實現夢想。
而一個人的人生理想不應該局限於某一個職業,因為我們會有很多夢想,但這些夢想你不可能從一開始都兼顧努力,最好是先選擇某一個夢想儘快的達成,當你在某一個領域裡做到了卓越,成為了專家、傑出人才,那麼依靠這個平臺你可以比開始輕鬆很多倍的完成其他的夢想。
比如韓寒喜歡賽車,如果他寫書不受歡迎賺不到足夠的版費,他就很難有資本參加賽車比賽。零點諮詢機構創始人袁嶽,把調查機構做到了行業領先地位,也才有機會去做主持、演講、作家、公益、國外旅行。
所以不管是否知道己所好,先去培養一項優勢。
生活中有很多連接點,就好比神經的觸突,興趣與優勢總會在某一點有連接交叉,做的越好,空間就會越大,你找到並實現興趣夢想的機會也就越大。
附:
推薦書目:古典《拆掉思維裡的牆》、石田裕輔《不會去死》、喜多川泰《這一生再也不會有的奇遇》、 拉德威爾《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