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教養「魔法」,讓孩子認為「我能行」!

2020-12-20 中國婦女

孩子生來就具備資源,能夠克服自己的困難,家長的職責不是解決他們的問題,而是欣賞他們的天賦,為他們的創造力注入活力。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本文刊於《中國婦女》雜誌

魏巍芬蘭兒童技能教養法中國推廣中心創辦人,我能行(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

每個問題背後,都有一個要學習的技能。掌握了這個技能,問題自然會消失。

記得女兒半歲那年,我用一天時間讀完了芬蘭作家本·富爾曼寫的《成功兒童技能教養法》(現名《兒童技能教養法》),如今,女兒樂樂8歲了,我學芬蘭兒童技能教養法也已經8年,最受益的就是轉變了我們全家人的思維方式——解決孩子現存問題的最好方法,不是去追究這個問題是從哪來的、誰是罪魁禍首,而是讓孩子學會某種能自己克服問題的技能。

「我能行」,幫孩子建立信心

樂樂上小學前不識字、不會加減法,也不會英語,在很多人看來,似乎起點太低了,可在我看來,幼小銜接最核心的是幫助孩子培養自我管理能力,而不在於孩子超前學習多少書本知識。於是,在孩子入學前半年,我先在周圍做了一個小型調查,向小學生低年級家長取經,問問他們在入學後最頭疼的問題是什麼,得到了幾乎一致的回答——寫作業。

既然寫作業難是個問題,為了避免上小學後寫作業雞飛狗跳的局面,我們就陪女兒解鎖一個寫作業的新技能,並通過這一過程幫孩子建立起「我能行」的信心。

我先給女兒講了我小時候學習的故事,媽媽上小學時一放學先寫作業,就有更多時間去玩,字寫得漂亮,作業總是乾淨整齊,直接增強了學習的信心,所以學習成績也變得更好,每天上學都很開心。女兒聽到這些,開始嚮往小學生活,她也想到了自己想要擁有的技能——早做完作業,而早做完作業就可以帶來很多好處,可以吃好吃的,可以多玩,媽媽會高興……於是,女兒上學後,根本不用我們督促,總是想辦法去早早完成作業。

前戲,讓孩子享受魔法

更有意思的是,按照芬蘭兒童技能教養法,最好給技能起個名字。這就像做遊戲,請孩子給技能命名,既增強她的主人感,又發揮她的創造力,還賦予了這項技能特別的存在感,孩子很喜歡起名這一步,樂樂給這項技能起名為「太陽」。

有了特有「存在感」的技能名稱還不夠,還要選擇一個魔法寶貝——讓孩子選擇一個動物、植物或者任意道具,來支持她的學習技能。魔法寶貝還有兩個作用:提醒孩子何時需要練習;如果遇到困難,能從中得到安慰和鼓勵。樂樂選的魔法寶貝是「字帖」,她覺得字帖能給自己帶來更多信心和力量。

還有至關重要的第三步:招募支持者。

讓孩子邀請一些人做他的支持者,比如爸爸、媽媽或要好的小朋友等。魔法寶貝是虛擬的支持者,邀請的人是現實中的支持者。支持者對孩子意義重大,當孩子知道有那麼多人關心他們,期待他們成功掌握技能的時候,就有更大的動力學習,很多孩子還會列出很長的名單。樂樂學習這個技能時,只邀請了爸爸媽媽做支持者,她也不想讓其他人知道,我們就尊重她,小範圍也不錯。

慶祝,給成功賦予儀式感

享受兒童技能教養法魔力的孩子們

其實,掌握技能唯一的方法就是一遍遍練習。但在這之前,還要跟孩子提前策劃學會技能後如何慶祝。就像大人們會說,如果我成功減肥XX斤,就獎勵自己買那條XX元的裙子。慶祝可以有很多方式,樂樂提出的慶祝方式是親筆寫感謝支持者的卡片。有些孩子喜歡開派對,並親自為派對做計劃,但不建議花很多錢買禮物。當然,如果有的孩子不喜歡慶祝,也可以理解。

有時,孩子雖然嘴上同意學習這個技能,也許並不知道意味著什麼,要請孩子演一演,走兩步,體驗一下:要是學會了,是什麼樣子。比如,我讓樂樂拿出小本子和筆,坐下來寫了一行字,然後把小書包整理好,在各種場景中真刀真槍模擬演習。

在真正練習時,家長要有遊戲心態,而非苦大仇深、一臉嚴肅。比如,我們每天都要給樂樂創造兩三次表演寫作業技能的機會,就像跟孩子玩過家家一樣。當你看到孩子展現他的技能時,不妨採用「三重讚美」法,包括:驚嘆、承受難度和請求解釋三件套。例如,「你太厲害了!這個挺難呢,我都做不到這麼快呢!你是怎麼做到的?」

在此過程中,提醒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一旦孩子沒做到100分,最好把有時的退步看成是一時的忘記,而不是問題的復發。讓孩子告訴你,他喜歡什麼樣的提醒方式。比如,樂樂選擇的提醒方式是拿一支鉛筆在她面前晃一晃。

最後,對於小孩來說,一種技能的學習時間不宜太長,一兩周就很合適。按照提前約定好的方式給孩子慶祝,對孩子既是鼓勵,也是一個機會,讓孩子學著感謝他人。樂樂當時給我們寫了卡片,還畫了自己喜歡的圖畫,一家人都非常開心。但這並不是結束,後面的兩個步驟同樣必不可省。

閉環,培養成長型思維

教是最好的學,給孩子創造機會教給其他小朋友,對孩子來講是複習和提高。樂樂上小學一年級之後,很願意跟同學分享這個寫作業技能。

一般嘗到了甜頭,孩子往往主動想學下個技能,不妨趁熱打鐵。當成長型思維深深植入她的腦海裡,只要遇到困難,樂樂就會輕鬆地說,「那我學習一個新技能唄。」

如果遇到的是比較複雜的問題,不妨和孩子一起把它拆解成一組需要學習的技能。但最好不要同時學習幾個技能,可以給技能「排隊」,先學一號技能、再學二號、三號技能……若是半路殺出新的問題,就繼續加入排隊大軍。

一年級下學期,樂樂選擇了學校課外課中的小提琴課,對於剛學琴的孩子,老師要求並不高,每天練琴三五分鐘,先把興趣培養起來,可孩子回家還是不願意練。我們就想了一個好玩的遊戲,每天都假裝是一次上臺演出,媽媽來做主持人報幕,樂樂做小提琴演員,媽媽報五個小朋友的名字,樂樂上臺表演五次「小星星」,這樣就練習了五次,孩子很配合,每一遍曲子都拉得很用心。

也有人會說,這是逼我們做戲精嗎?其實,教育就應該是有趣的,在遊戲中完成教育,是件很美好的事,對於孩子,沒什麼事是理所應當的。

與其指出孩子的問題,不如給孩子指出道路。如果孩子亂扔東西,別說「不要亂扔東西」,孩子只是需要整理收納的技能。避免責備風暴,用學習新技能取代「查找原因」的對話,才是永遠正解。

我要感謝兒童技能教養法,它不僅幫我改善了親子關係,也讓我從一個很「作」的女人,變成了一個能看見更多的人,甚至還促進了夫妻關係,因為它讓我從關注「問題」轉變為關注「培養技能」。

相關焦點

  • 《兒童技能教養法》(7)第五步「選擇一個魔法寶貝」
    在學習技能的過程中,讓孩子選擇一個可以幫他學習技能的魔法寶貝,這個魔法寶貝可以是任何東西,可以是一個動物,一個特別的物件,一個卡通人物,一個想像中的朋友,還可以是孩子喜歡的玩偶,或者是一個英雄,甚至是超人。
  • 《兒童技能教養法》~(15)第十二步「提醒技能」
    當孩子利用《兒童技能教養法》開始學習技能的時候,早早晚晚的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孩子忘記了他所試圖掌握的技能,退回到舊有的行為模式裡,這樣的倒退或者退步,值得我們關注,因為這一部分在技能學習的過程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從好的方面來說,它能更加促進孩子學習技能的意願,從壞的方面來看,它會削弱孩子的士氣,以至於想放棄。
  • 兒童技能教養法-拒絕說「不」更有效
    傳統的教養理念中我們認為孩子總是有很多問題,成人需要通過批評和管教進行約束和糾正,家長要對孩子的教育負責,就要對孩子進行監管,在孩子有可能出現錯誤時進行「為你好」式的勸說,在孩子已經出現錯誤時進行教育,這時候家長就把自己定位成了權威的監管者,以「我要我覺得,不要你覺得」,站在了孩子的對立面,失去了同理心。
  • 芬蘭兒童技能教養法論壇引發家長關注潮
    「芬蘭兒童技能教養法大型論壇——幫助孩子提升各種能力的魔法棒」近日在京舉辦。兒童技能教養法自2013年進入中國,受到很多人的關注,幫助許多家庭、學校、教師解決了許多問題。為老師、家長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有效的教育工具,幫助更多的孩子快樂成長。  論壇現場,芬蘭大使嘉裡?
  • 《兒童技能教養法》(9)~第七步「建立信心」
    本來嗎,如果你學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技能,就是學會了,又有什麼可得意的呢!可是學會那些被大家認為有難度的技能,就會讓孩子有足夠的理由,為自己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了。有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們大大提高學會新技能的信心!
  • 《石質碎片》火焰魔法技能有哪些?火焰魔法技能屬性詳解
    石質碎片火焰魔法技能有哪些?試玩版本中的技能樹還是有不少可以使用的,有些玩家對火焰魔法技能不是很了解,小編這裡給大家帶來了「貝爾吉羅斯MKⅡ」提供的石質碎片火焰魔法技能屬性詳解,一起來看下吧。
  • 《兒童技能教養法》(13)~第十一步「練習技能」
    比如,當他們學會了翻跟頭,或者騎自行車的時候,就經常會喊自己的爸媽去看他們的表演,「看著我」,或者「看這」,「你沒看」「你答應要看的」,「就一次來看看嗎,求你了」!孩子們從內心渴望著請求大人們欣賞他們嫻熟的技巧、表演技能並能得到大人的讚賞,是幫助孩子學習技能不可或缺的要素。
  • 《兒童技能教養法》(4)第二步「商定要學習的技能」
    如果要學習的技能是孩子自己提出來的,運用兒童技能教養法來支持他們的學習,就能獲得最佳效果,但是,關於孩子首先應該學習什麼技能,家長、老師以及其他成年人顯然也會有自己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要學的技能必須徵得孩子的同意,才能使它真正成為技能學習的主人。
  • 《兒童技能教養法》~(18)第十五步「著手下一個技能」
    很多兒童通常都不只有一個問題,而是同時有很多的問題,在兒童技能教養法裡,我們會說,這個孩子有很多要學習的技能,對於大多數兒童來說,一次同時學習幾個技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我們會讓他們一次只專心學習一個技能,也就是說先選擇其中的一個技能開始學習,讓剩下的那些技能排隊等候。
  • 別把孩子的任性當個性:比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有教養
    那麼這樣的孩子即使獲得了知識和技能,進入到了社會中,也會是摔很多跟頭。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是第一次養孩子,所以沒有什麼經驗,所以對孩子的教育偏了方向。大人是在跟孩子玩,但是孩子可不這麼認為,通過這些行為,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可以指揮所有人,所有人都應該服從自己
  • 如何把孩子的問題,轉變為孩子要學習的技能?這個辦法很落地。
    今天開始,我們一起來學習《兒童技能教養法》,我將用八篇文章和大家講述書中的核心內容。書中講述的十五步「兒童技能教養法」是他和他的同事總結的二十多年的實踐經驗。「兒童技能教養法」已經在世界二十多個國家廣為傳播,創造了無數的教育奇蹟。
  • 兒童教養技能—孩子貪玩不肯回家,試試這一招
    何老師認為樂樂需要學習的技能是在家長來幼兒園接他的時候儘快穿好衣服,跟爸媽回家。威立典的爸爸媽媽自然高興,表示願意全力跟老師配合,幫助樂樂掌握這個技能,而老師需要重在引導,家長則需要實現孩子的願望。第二天,幼兒園老師找到樂樂。"我們昨天見到你的爸爸媽媽了,」老師這樣開頭,「我們都覺得,有一個很不錯的本領,你應該學會。
  • 學習輸入與輸出關係,富爾曼兒童技能教養法和費曼學習法給你答案
    富爾曼兒童技能教養法富爾曼兒童技能教養法分為十五個步驟,如下所示:第一步,把問題轉變為技能,找到孩子需要學習什麼技能,才能克服他的問題 ;第二步,商定要學習的技能,跟孩子討論,並商定他要學習的第一個技能;第三步,探索擁有該技能的好處,幫助孩子明白擁有該技能的好處;第四步,給技能起個名字,讓孩子給技能起個名字;第五步,選擇一個魔法寶貝,讓孩子選擇一個動物,或其他什麼生物,來支持他學習技能
  • 三種父母教養方式您認為哪一種教養方式養出來的孩子會更加自信?
    父母對我的要求過於嚴格,我與他們的關係不好。我繁忙的工作日程安排使我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投入於家庭。這是我對不能陪在孩子身邊的一種補償方式。每個人都願意為孩子做任何事情。為什麼我應該有所不同呢?我努力成為孩子的朋友。我認為這是做一個好母親以及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 孩子的起跑線,就是父母的教養
    1.教養一定要身體力行孩子就是不會,這位媽媽生氣了,一下子抓過孩子手中的紅薯,扔到旁邊的垃圾桶裡,「吃吃吃,就知道吃,你現在不學習,以後怎麼辦?」我們可以想到這個行為和語言相搏的做法,在孩子的心裡有多大的衝擊,如果沒有別人教導他,可能他真的認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只是口頭上的標語。
  • 教養的迷思,父母的教養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長嗎?試試這3種方法
    可能大家都聽說這麼一句話:有什麼樣的父母,就能教養出什麼樣的孩子。沒有哪個父母不是費勁心血地去教養自己的孩子,父母的教養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但是父母的教養知道決定了孩子的成長嗎? 記得我的鄰居小蘭,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對她很嚴厲。
  • 「父母眼界決定孩子一生」,見過世面的孩子,不說話都能看出教養
    一個孩子是否受過良好的教養,不僅僅體現在他的言行,明眼人甚至可以通過站姿、坐姿這些小小的生活習慣,就有大概的了解。《隱秘的角落》中,班主任找朱朝陽的媽媽談話,卻被其回懟:「我認為,學生最重要的事情是學習,其他都不重要。」
  • 「伊洛納」魔法技能學習方法
    伊洛納的遊戲世界給了各位冒險家非常高的自由度,當然這也給不少萌新帶來了困惑,比如很多小夥伴們不清楚伊洛納輸出魔法技能怎麼學,我們知道,遊戲中的魔法技能在很多時候是玩家們的立身之本,下面就一起來看看魔法技能是怎麼學習的吧。
  • 《兒童技能教養法》(10)~第八步「策劃慶祝」
    《兒童技能教養法》通過提前跟孩子一起策劃慶祝活動,可以早早的把孩子感召到這個過程中,期待成功後的慶祝對孩子來說是很有吸引力的,能激發起孩子學習技能的積極性,策劃慶祝會本身也是在提升孩子的信心,因為跟孩子認真的探討成功掌握技能後如何慶祝,也是進一步向孩子暗示,大人們對他們的技能學習充滿信心。
  • 有的熊孩子被打,有的好孩子被誇:你的教養,決定孩子的教養!
    教養深植於一個人的骨子裡,付諸於行動中,流露在言語裡。有教養的人,更懂得換位思考和感同身受。……獨自帶我的媽媽擔心我的哭鬧會打擾到您,這裡有耳塞和小糖果,希望能減輕你的困擾……」在整個航程中,寶寶一直很乖,安靜地吃東西、看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