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家門,還有比教室更廣闊的「課堂」,用「發現的眼睛」重新打量自己的生活,這個世界原來比原先想像的要精彩得多。2019「中國好作業」分為「科技、藝術、人文、實踐」四大板塊,超6萬名學生報名,共收到有效作業3萬餘份。經層層選拔,今天(10月19日)125份作業脫穎而出,分獲金、銀、銅等獎項。這些「中國好作業」的特點是,學生的奇思妙想令人讚嘆。
傳承與創新,連接傳統與未來
目前,全國有1200多個中華老字號品牌。許多老字號通過跨界合作、非遺傳承、新零售等推出了不少新產品和新服務,藉助網際網路銷售成為「網紅」,但能「逆襲」成功的畢竟是少數。其實,老字號傳承的不僅僅是品牌,更是幾代人共同的記憶,還有背後一代代傳承的精神。重新關注老字號,有著獨特的意義。上海市商業學校黨委書記、校長王雲璽布置的作業是《上海老字號的堅守與創新》,要求學生採訪一個上海老字號,了解它在時代浪潮中的變遷沉浮,並對它如何適應新時代提出建議方案。這一作業得到了同學們的熱烈反響,優秀作業疊出。
獲得金獎的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中學部徐卓涵的作業是《一隻有故事的「兔子」——阿拉上海的「大白兔奶糖」》。她從「起源」「發展」「繼承」「創新」「展望」五方面介紹了大白兔奶糖的前世今生,特別提出幾點建議,比如口味的調整,打造成屬於上海的「伴手禮」,多開發冰淇淋等相關領域的品種等。從字裡行間,看出小作者對「大白兔奶糖」濃濃的愛和對其生存發展的關注。在王雲璽看來,老字號的發展需要年輕人注入生命力,同學們在探尋老字號生存與發展之道的過程中,也找到了值得繼承和發揚的優秀品質,這正是好作業給予孩子們的思考所在。
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聚焦自己的專業領域,他布置的作業是《博物館的傳承與創新》,請學員們說說在自己參觀的展覽中,博物館都有哪些傳承與創新的舉動。從提交的作業來看,同學們光是參觀國內外博物館的種類,就讓人大開眼界,如:歷史博物館、自然生態博物館、科技博物館、民俗博物館以及各種專題博物館等。有了高科技加持的博物館功能更為多樣,看展不再是看傳統的玻璃展櫃,三維全景、虛擬實境等技術實現了很多沉浸式體驗,博物館數位化更是拉近了博物館與觀眾之間的距離。大家不僅到博物館裡參觀、感受、體驗,還參加了博物館組織的線下活動。嘉定區華江小學趙悠然參觀了嘉定博物館等組織的「顧維鈞家族旗袍展」的華服秀、旗袍飾品動手做,半坡遺址特展的手工織布,還有「疁城遺蹤」出土文物特展組織的考古探秘,回家後寫下《大美嘉定,納古創新——我眼中博物館的傳承與創新》一文,洋洋灑灑4000多字,細數了數個博物館的特色之處,以親身體驗推薦了嘉定博物館各項創新活動。她年紀雖小,但不愧是文博發燒友。
走出家門,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也許是有感於現在部分孩子疲於「題海」,多位導師出題時不約而同要求必須走出家門,希望學生了解「世界這麼大,還有比教室更廣闊的『課堂』」。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館長胡江的題目是尋找南京路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的地方;想要完成上海科技館館長王小明的題目,就需要去參觀各種展覽。
上海天文館建設指揮部展示教育主管施韡出題別出心裁,要求學員在特定時間觀察並記錄「夏季大三角的位置」。虹口區廣靈路小學周星淳觀察作品《夏季大三角的變化》獲得金獎,他記錄了自己的觀察日記:第一次、第二次並不順利,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持續觀察下,終於看到了那三顆閃亮的星星,發現大三角出現的時間不斷提前。好奇的他查閱資料,得知原來是地球因為公轉,在宇宙中的位置變動引起的。施韡點評道:「這道作業就是希望孩子們走出家門,抬頭看看宇宙,勾起探索的欲望。」
兒童文學作家殷健靈的題目是用「發現的眼睛」重新打量這個世界。之所以出這個題目,是因為殷健靈有感於資訊高度發達的時代,很多成年人喪失了感知生活、感知世界、感知美的能力,孩子向她傾訴苦惱:生活枯燥,學習單調,寫作文無話可寫。她希望大家可以用「發現的眼睛」打量自己的生活,發現這個世界原來比原先想像的要精彩得多。
寶山區紅星小學一年級周子彧通過觀察家中多肉植物的凋零與新生,獲得感悟:「對於多肉植物來說,每次葉子的掉落,都是一次新生的過程。有個詞叫『落葉歸根』,但對多肉來說,應該是『落葉不歸根』,這真是一段充滿驚喜的蛻變!」金獎獲得者嘉定區民辦嘉一聯合中學王俊熠提交了題為《重拾美好》的作業,詳細記錄了自己在一個平常的下午走出家門,重新觀察生活環境——自家的小院子,熱鬧的大街,忽然而至的大雨……在他筆下一一細緻地描繪出來:「絲瓜藤一圈一圈地纏在柵欄上」「雲朵有的如紗一般細薄,有的如霧一樣濃密」「屋簷下的水窪大大小小,深淺不一,屋簷的雨水滴落在水窪上,激起一圈圈漣漪」。殷健靈在審核學員作業時寫下點評:「很高興從孩子們的『好作業』裡看到了這些美妙的發現,從光影、自然萬物到身邊的人和事,我們讀到的正是來自孩子們心靈的聲音——當生活和世界被重新打量,每一天都變成了嶄新的。」
「中國好作業」公益活動在上海市教委、市文明辦指導下,由上海教育報刊總社主辦,自2013年起策劃推出,至今已舉辦六屆,邀請了176位來自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社會知名人士擔任導師,集全社會之力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助力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中國好作業」今年還首次發布官方微信小程序,所有學員報名、答題均在小程序上進行,學員可提交文字、照片、音視頻等多種形式,全新便捷的作業提交平臺,讓導師們看到了更多豐富多彩的作品。主辦方表示,全社會要一起呵護孩子萌動的好奇心、想像力、探索意識和獨立精神,讓每個有「中國好作業」的季節都精彩無限。
【2019「中國好作業」金獎獲獎名單】
【科技類】
上海市實驗小學 鄭傑瑞
楊浦區控江二村小學分校 楊佳怡
虹口區廣靈路小學 周星淳
浦東區進才中學北校 姜亦陶
楊浦區同濟初級中學 陳炳安
【藝術類】
嘉定區實驗小學 許欣妍
寶山區行知外國語學校 張軼誠
寶山區長江路小學 朱紫林
閔行區龍茗中學 章承越
楊浦區六一小學 邵恩原
黃浦區大同初級中學 葉子
黃浦區大同初級中學 顧博元
【人文類】
嘉定區民辦嘉一聯合中學 王俊熠
寶山區民辦行知二中實驗學校 施禎煬
寶山區民辦行知二中實驗學校 胡秋實
靜安區向東中學 唐青因
楊浦區音樂學院實驗學校(中學部)馬羿宸
【實踐類】
黃浦區第一中心小學 沈厚涵
嘉定區南翔中學 龔梓婕
金山區山陽中心小學 張思宇
徐匯區民辦華育中學 周鉑儼
徐匯區民辦華育中學 周馨悅
奉賢區錢橋學校 段峻熙
青浦區宋慶齡學校 靖雲帆
寶山區高境第一中學 董燕妮
楊浦區同濟初級中學 張昕玥
閔行區七寶第三中學 張澤川
靜安區教育學院附屬學校(中學部)徐卓涵
徐匯區民辦華育中學 羅悅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