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專欄 | 「探究式教學法」在語言文學課程中的運用(下)

2021-02-19 IB教學研

單元學習內容:蘇軾詞口頭評論(語言A 文學指南2015年首次考試)

一、探究

1)告知學習任務:

本單元對應的是詩歌的口頭評論。組織學習IOC的評估標準,強調做「有重點」、「有結構」的文學評論,強調IOC口試不能依賴背稿子,必須學會看提綱講。

2)告知規則和流程:

告知規則和流程:根據學習任務,我們的學習流程就是學會詩歌的口頭評論——自學探究,小組研討,學習主持全班討論,個人寫出口頭評論提綱,進行定時口頭評論訓練。

3)激趣:

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自己確定感興趣的詩人,並且自選喜歡的作品。學生確定了蘇東坡,告知我選擇的原因:首先因為蘇軾是故鄉人,其次因為他的詞現在還廣為流傳,甚至被流行歌曲引用,我們想知道為什麼東坡詞能夠打動千年之後的我們?

在查閱作家背景資料後,學生又補充兩個探究問題:東坡才高如此,少年得志,卻面對人生一次又一次的打擊,他是如何與命運握手言和與現實相安?東坡對詞的開創性具體體現何在?

這3個問題,完全和單元目標是一致的。經過了訓練的學生,在探究問題上往往和教學重點高度一致,老師教學是非常省心的。但是在面對新生時,老師往往需要先出引導題示例,訓練幾次,學生就知道不同文體探究題應該往哪些方向出。

這個自由選擇的過程本身就是激趣,體現了教學的差異性,而且第1、2個問題就來自學生個人的人生體驗和文化背景,很有溫度。

二、行動:

1)分組:

分組:我的課堂9人,我分為3人/組,自選詞,組內研究;然後每人負責一首組織全班討論;

自讀:無論是組內學習還是全班討論,第一個環節都是獨立細讀文本,圈點勾注,把疑問提交小組討論。

小組內討論初步釋疑,仍不能解答的疑惑提交全班討論。為了保證這個環節的質量,我給了2個課時。

小組商定課堂討論的流程,主持人的組織課堂情況將被打分,作為小組成績。

2)小組學習階段老師的責任:

某些問題尋機幫忙,比如「小軒窗,正梳妝」,學生不解為何選擇這樣的日常場景,我提示他們去了解「窗」意象的文化和美學意蘊,又如「一尊還酹江月」,也提示他們去《赤壁賦》找互文,又如《水調歌頭》中「月」與唐詩楚辭中月的互文······這些問題需要資料查閱而不是討論解決。但是某些問題,比如為什麼先要先寫山水再寫人生感悟?我會讓他們留待課堂討論。我對二手資料在教學中的使用一直非常謹慎,用什麼,什麼時候用,達到怎樣的目的,事先都是要辨析清楚的。

3)課堂討論階段:

課堂討論是建立在小組完成一個「探究-行動-反思」的小循環後的一個大循環。

【主持人的任務】

主持人會在課前要求全班同學預習,每個同學在微信群拋出疑問,主持人提前統籌這些問題,決定從哪裡開始切入,或者先再準備相關背景資料。

學生的問題通常有這樣幾類:

知識類問題:比如:「弄清影」是指什麼?疑問和反問的作用是什麼?景與情的關係是什麼?

評論類問題:與其他寫月的詩詞相比,東坡的突破性表現在哪裡? 

深入探究類:東坡的矛盾性幾乎體現在每一首詞裡,這是他的特質嗎?一首詞流傳千年依然能引起我們共鳴的要素有哪些?

主持人的講解會從一開始的逐句、逐個問題討論,進步到有重點、有切入點的講解,如《江城子 密州出獵》的主持人就打破原詞結構,從體現「豪放」的幾個要素講起;《行香子》的主持人從下闕的感悟開始,倒推到上闕寫山水的作用。當然,這個進步是建立在每一首詞講完後老師組織的課堂反思的基礎上。一開始老師要引領反思,後來他們自己就會總結了。

【老師的任務】

課堂中,老師作為「捲入其中的幹預者」(McWilliam2005,《大學預科項目中的教學與學習方法》),擇機引導討論方向,或引入新知識,或連結TOK,或落實相關概念。

比如在《行香子 過七裡瀨》中,學生在嚴陵是否真隱居的問題上爭執不下,這時候老師要引導他們回歸文本,課堂上學生脫離文本爭論的情況會頻繁發生;又如學生理解了山水對於作者感悟起的作用後,老師引導他們關注自然景物對於中國人哲學思維的建立的影響,引向TOK層面的深度思考。有時候,主持人會講解過多,老師要提醒他「你的角色只是主持,把控流程,而不是講解」。

有時候,老師也會作為平等參與者發表個人看法,只為交流和豐富課堂,不具備權威性。老師一定要時刻記住,不能以權威者自居,否則學生會越來越拘謹,不以權威自居就是一種極大的鼓勵。同時也藉此把文學鑑賞的原則——多元化、個性化傳遞給學生。

【同學們的任務】

由於是基於自己的問題的討論,並且是學生主持,所以同學們常常急不可待要發言,唯一的規則是不打斷別人,學會傾聽。可以贊同,可以質疑對方,但是要聽懂對方,有理據地回應。老師放棄權威後的課堂,學生的個性就張揚了,常常產生奇思妙想:

「『雲山亂』,當我在金頂的時候,雲就在我身邊繚繞,我覺得就是一個 『亂』的感覺,『遠山長』肯定是遠看了,所以這是散點透視」。

「我覺得『把酒』的『 把』字特別好,他不是『舉杯邀』,『舉』是仰視,『把』表現東坡是以平等的姿態與月亮對話,月亮不再只是屈原眼中的天體了。」

「我也覺得東坡勝過李白,李白『暫伴月將影』只是得到了暫時的解脫,而東坡是冷靜地回歸了人間,面對人間煩惱。」

 「啊,我明白我為什麼喜歡東坡了,李白太仙了,他只顧自己,離我們太遠,東坡是凡人,留在人間和我們一起經歷煩惱。」

我會非常享受這樣帶有體溫的評論,這才是回歸到文學欣賞本身,是讀者和作者隔著時空通過文本來直接對話,經典的力量就這樣傳遞到學生心裡。這樣的課堂信息量遠遠大於一問一答,大於老師一人的講解。

深讀閱讀往往會開啟自發的辯論:

此時老師要麼享受坐山觀虎鬥,要麼在關鍵時刻推一把,把辯論推向深入或者遷移······

三、反思

1)對學習內容的反思:

學生在課堂討論中,往往會聚焦一個或幾個感興趣的話題或者藝術特徵,就以此形成自己的評論重點。我要求學生儘量確立不同的評論重點, 如《蝶戀花 花褪殘紅》有學生會從二元對立做重點來切入,有同學會從對傳統意象的顛覆來評論,有同學會從結構的遞進來組織。《江城子 密州出獵》有同學會完全打亂詞的結構,從選材、場面、意象、用典、音韻等幾方面評論豪放的體現。《水調歌頭》學生會立足互文來評論東坡的突破性,有的會從東坡的推己及人來評論東坡的豁達仁愛······唯有探究才能如此開放!

2)對學習過程的反思:

上面已經提及,學生會根據課堂效果優化討論主持的程序。同時對於試錄的口頭評論,同學們根據評估標準展開互評,打分並寫評語。

3)老師的反思:

根據學生上交的提綱反饋,對課堂學習不足的地方第二天專門提出補充。過程性反思是保證教學質量非常重要的環節。

四、總結

探究式教學用於文學課,非常契合文學欣賞的原則多角度、多元化、個性化,讀者通過這種方式才算真正參與了對文本的再創作,實現和作者跨時空的相遇,經典只有讓學生動情才能完成交流和轉化。

探究式教學帶來的教學相長,是我最大的感受。學生的很多奇思妙想和真誠的評論話語,讓我對一首首已經教授過N次的、不再有新鮮感的詞重新「陌生」起來,我要感謝學生,他們讓我接觸到了東坡的體溫,再次受到了東坡詞的滋養。

老師對學生的欣賞是最大的鼓勵!貫穿教學始終。

相關焦點

  • 探究式教學究竟是不是垃圾教學法?
    下3冊)和美國中學普通選用的綜合理科教材《科學探索者》(15冊,初中適用)均是按探究式教學的流程來編寫的。就算有些美國學校的教師運用探究式教學法不夠地道,我們中國教師可以加強學習,掌握地道的探究式教學法。(楊德發可以上示範課,為大家作探究式教學的培訓)楊德發認為,中小學各學科,凡是涉及「規律」的新課教學,均可以用探究式教學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學科用的機會很多,歷史、政治、英語、語文等學科也有機會用。讓學生去發現規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出規律,就是探究式教學法。
  • 線上講座: 探究式教學法的原理和課堂實踐
    除此之外,黃老師研究生畢業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獲國際漢語課程教育碩士學位,主要研究方向:IB課程(國際漢語課程)、中文教學法和教育技術等。黃老師熱愛探究教學方法、分享教學經驗,近年來致力於將教育技術應用於教學,將可視化思維融入教學,並多次在工作坊中與一線老師進行分享。在教學經驗方面,黃老師是「一顆種子計劃」課程的發起人和實踐者之一。現任IB MYP語言習得培訓官,IB訪校團成員。
  • 方帆:「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垃圾教學法
    」是一種垃圾教學法作者 | 方帆(美國加州舊金山公立林肯高中雙語系主任)【教育拾貝】「探究式」的學習,只能在參與者已經熟練掌握了相關的知識,甚至是「專家」級,才會有效。「小組協作」式的探究學習,只能是參與者都一致希望研究該題目才會產生效果,假如在小組中有的人什麼都不懂,有的人不想學,那麼「小組協作」根本就沒有任何效果。效率最高的學習方式,仍然是教師主導的課堂,而不是「以學生為主」的「探究學習」。
  • 「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垃圾教學法理論
    「探索式教學法」或者「探究式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Jean Piaget)和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SemenovichVygotsky)等,關於兒童心理認知世界的理論產生的「建構主義學派」。
  • MOOC|你想要的教學法都來啦!第一彈:探究式教學
    第五章 探究教學法第五章關於探究教學法的課程已經結束啦,關於如何判斷探究教學以及當地課堂中探究教學的實施情況
  • 方帆——「探究式」教學法在美國課堂實踐的真相
    曾任加州教育廳「中小學生中文課外閱讀書目」編審委員,並主編舊金山校區的高中中國語文課程和課本。畢業於廣州中山大學生物系。中文著作有《我在美國教中學》,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給學生無限的可能——細說美國教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本文得到方帆老師的同意後刊出。方老師對「探究式」教學法的虛妄性進行了深入的揭露,可謂一針見血,我個人比較喜歡方老師這種鋒芒畢露的風格。
  • 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探究
    一、藉助微課視頻創設畫面,引導情感代入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情境教學法的一大特點就是運用畫面來還原真實場景,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融入自身情感去體會情境中所蘊含的情感。隨著教育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化逐漸成為教學領域的發展方向,以微課為首的現代化信息輔助教學工具不斷受到教師的青睞,被廣泛應用到課堂教學當中。
  • 方老師:探究式教學法是一種過時的理論
  • 「誘思探究教學法」:讓素質教育進課堂
    國家總督學柳斌認為,教學工作是學校實現教育目標最普遍、最基本的途徑,是學校一切教育工作的中心、主旋律、重中之重,因此,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陝西師大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法」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把素質教育引入課堂。張教授早在一九八一年就開始探索「誘思探究教學法」,此方法先應用於物理學科的教學,後來逐漸推廣到其它學科。
  • 【實驗小學和雅教育】——探究式教學
    赤城實驗小學數學組教研活動自主探究式教學方法的研討朗朗夏日,實驗小學教研活動正在火熱開展中以「關注學生終生學習和實踐能力形成」為出發點,以「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為目的,數學組教師就「自主探究式教學法」進行研討與實踐。本次活動以「個人初備——集體研討——試課——課堂呈現——課後交流」的形式進行。研討初期,老師們對於「自主探究式教學法」以及「如何運用探究式教學」等相關內容,查閱了大量資料,並對相關教學視頻進行了認真的學習。
  • 探究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嘗試
    與前人相比,布魯納更注意探究式教學法的理論依據,使之具有科學的基礎。秉承探究式學習法的精神和要義,幸福學堂的老師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和實踐。運用探究式學習方法讓學生從探究中主動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基於這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實踐,在幸福學堂六年級的數學課堂上,劉老師帶著同學們進行了如下的學習和嘗試。
  • 「啟導·探究·發現」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為解決長期以來數學教育的「高分低質」問題,筆者對大量典型課例進行觀察調研,探析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成因,構建了探究式教學新模式,總結出提高課堂探究成效的教學策略,初步形成「啟導•探究•發現」教學法,其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形成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科研素養、發展思維能力和教師專業化成長等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
  • 探究式學習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探究式是物理學這一門學科與生俱來的特性。那麼在物理教學中如何運用科學探究的理念、科學探究的方式、方法去貫徹這一特性,使物理在新課程改革中充滿活力呢?本文從物理教學入手,通過對探究式學習的各個方面的分析,以及在物理教學以及物理學習方面的探究和案例分析,看到了探究式學習在物理學中的應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小學語文「五步教學法」的實踐與探究
    一、 「五步教學法」的提出最新2018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課標》中說: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可見,無論是語文、數學,還是其他學科課程,教師都應繼承學科教育的優秀傳統,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科目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並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 【教師論文】在體育教學中創新運用遊戲教學法探究
    摘要:遊戲教學法是一種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法,被教師經常用於教學活動。創新、合理、適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運用遊戲教學法,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體育活動熱情,使其主動參與教師設計的體育遊戲環節,幫助學生提升體育技能和體育素養,促進學生身心得到健康發展。本文擬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創新運用遊戲教學法進行探究。
  • 科學教育中的探究式學習
    探究式教學方法是一類歸納式的教學方法。它包括許多各有側重的教學方法,如探究式學習、基於問題的學習、基於項目的學習、基於案例的教學、發現式學習和即時學習等。在傳統的科學教育中,往往採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演繹式的教學方法。
  • 運用背景知識提高學生閱讀探究能力的策略
    但文章一開始就說「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但後面所寫的又是月色下寧靜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月影以及優美的採蓮詩文,二者是否矛盾?通過介紹作者寫此文時所處的時代背景,方知文章寫於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作者彷徨無助,形成這種複雜的心情。這樣,就能通過背景知識的學習,進一步了解作者文本裡蘊含的更深、更細膩的情感。現在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學習發展的主體。
  • 一個充滿「問題」的課堂,走進探究式學習
    它的中心便是探究式學習 —— 一種自我學習方式。什麼是探究式學習(IBL)探究式學習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更進一步的高層次學習方式,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它被廣泛運用於科學課程教學、國際研究和項目開發,以及被現代教育家們搬入課堂進行實質的教學。所謂探究,包含探討和研究。
  • 在幼兒STEAM教育活動中,如何運用5E教學法?
    2.課程設計的主要形式STEAM教育從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出發,根據學生對應階段的課程標準和能力培養目標,以探究式、項目式或主題式等形式設計課程。3.注重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的培養STEAM課程的探究情景是複雜和多維度的,並融合了多領域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孩子的思維練習過程變得多元化,歸納、分析、推理等思維習慣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得到充分鍛鍊,良好的思維習慣得以建立。
  • 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原標題:灌輸式英語教學法沒有未來  ■陳春勇   當前,中小學英語教學在新課標引領下有所改進,如開始注重語言的綜合運用,關注多媒體的應用等。但總體上看,尚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如英語教法缺乏趣味性,側重灌輸語言知識,脫離學生現實生活,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及對其綜合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