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優兒學堂,ID:yoparent
孩子一入學,家長就立馬變身了!以前的溫柔麻麻現如今很可能頻繁呈現「癲狂」的狀態,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想自己聰明的娃怎麼就學習成績那麼差呢!不斷的讓孩子寫!寫!寫……讀!讀!讀!好一個強有力的教育模式~這樣的做法在孩子身上真的不一定見效,如果你的娃都認真學習了但還是成績差,那可能不是他不認真學習,而是有「兒童閱讀障礙症」。
好了,下面就跟著小優嚴肅的看一看,蘇德中博士是如何解析被中國家長一直忽視的「兒童閱讀障礙症」的吧,大把乾貨傾情奉獻~
根據我團隊反饋給我的情況來看,閱讀障礙,可能是中國兒童群體當中,最被忽略的心理問題之一。
很多讀寫困難的孩子,要麼被判定為智力問題,要麼被判定為學習不認真,而少有被正視和關愛。八十年代之前,學界還普遍認為中文作為一種表義文字,閱讀障礙發病率遠低於英語世界,因此對於中文閱讀障礙的研究也就不夠重視。但是八十年代之後,根據跨認知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及語言學的研究表明,中文閱讀障礙發生率並不低於英文。故此,所謂「漢語的特殊性」,並不是在中國少聽到閱讀障礙的原因。
但時至今日,即使中國對於中文閱讀困難的研究並不落後於世界,但是在應用率及關注度上卻遠遠不如國外。大部分人沒有聽過,也不明白什麼是閱讀障礙。即使偶有耳聞,多數人的認識也只是停留在「中文閱讀障礙發生率遠低於英文」這種錯誤的觀念之上。
根據美國全國學習障礙委員會統計數據顯示,全美 8%-10% 的人有讀寫障礙問題。而香港特殊學習困難小組則抽樣調查了 27 個學校 700 個學生,發現其中12% 的學生有讀字障礙。在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學習障礙研究中心的調查中表明,中國有 10% 的中小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其中光北京市區就有 10 萬(因為診斷標準的寬嚴不一,各地數據都會有所出入)。
從上述數據可見,中文閱讀障礙並不少見。實際上,中國大部分人覺得閱讀障礙少見,是因為我們對此重視不夠。在美國,布希曾在 02 年撥款 50 億美金用於改善閱讀能力,而國內,卻缺少相關組織和資金來關愛這些患者。大部分的孩子在學校裡,因為閱讀障礙造成學習成績低下,不被老師和家長理解,甚至被同學嘲笑,最後對其成長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因為對於閱讀障礙的研究主要在英語世界,因此在八十年代以前,學者普遍認為作為表義文字的漢字,閱讀障礙發生率極低。雖然後來證明這種觀點並不正確,但很多普通人至今依然持有這種觀點,甚至一部分人將其作為中文是一種先進語言的證據,這種錯誤的觀念加重了國內對於閱讀障礙的忽視。
但是相比表音的語言,漢語作為表義文字,在閱讀障礙方面的問題是否完全相同呢?目前來說,中文閱讀障礙由於關注較晚,因此對這種問題的研究還在發展階段,不如西方成體系。時下關於中文閱讀障礙的觀點,一般分為兩種:一種認為漢語閱讀障礙和拼音文字一樣,其障礙主要發生在語言學層次上的語音障礙;另一種則認為漢語作為表意文字,漢語具有和西方拼音文字不同的加工過程,主要是字形加工上的障礙引起來閱讀障礙。
在以往的腦成像研究顯示,使用以字母為基礎的拼音語言的閱讀障礙患者,左腦後部的灰質體積比正常人小,而該腦區與閱讀時的活動也較正常人微弱。左腦後部關乎字母與聲音的轉換,並與負責聲音的大腦聽覺皮層位置相近。對於學習拼音文字來說,閱讀和聆聽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根據《美國國家科學院》上的一篇文章表明,英文閱讀障礙的腦成像是左腦後比較多,中文閱讀障礙的左腦前比較多,因此中英文閱讀障礙可能屬於不同的腦部發育失調。
另外,也有部分研究認為,中文閱讀障礙可能會更加嚴重。英文是以字母為拼音的語言,所以只要看到字母就可以讀出來(phonological processing),英文閱讀障礙只是無法做文字轉換語音。而中文是圖形意象的語言,涉及視覺空間的能力,由筆畫形成,所以要先進行圖形分析(visuospatial analysis),確定文字意義和讀音,所以中文障礙既涉及圖像分析的異常(visuospatial deficit),又涉及語音分析的異常(phonologicaldisorder)。
因此,中文的閱讀障礙相比英文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這種特殊性來自於中英文系統本身的不同,但並不代表中文閱讀障礙發生率就低於英文,或是嚴重程度輕於英文。
通常情況下來講,閱讀障礙是一種終生性疾病。雖然湯姆· 克魯斯曾聲稱在山達基教的幫助下,自己的閱讀障礙已經痊癒,但因為沒有經過科學的驗證,所以無法判定其真實性。
然而雖然閱讀障礙不可完全治癒,但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幹預,可以非常有效地緩解症狀。很多閱讀障礙的孩子在成年以後,都能進行正常的閱讀。
我在英國的經驗是,家長發現自己孩子閱讀方面力不從心可以通過學校要求對自己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檢查,學校有專門負責特殊孩子的負責人(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co-ordinator)連續預約一位教育學心理專家(educational psychologist)進行測評,對於孩子閱讀障礙的程度進行評估,具體地寫出孩子的特點(優點+缺點),然後草擬一份計劃書(action plan/individualeducation plan),和孩子以及家長共同商量完成,調整課程安排(如果考試時長增加等等),並給予相應的訓練。
相反,在國內,兒童閱讀障礙的問題沒有得到正確的認識,閱讀和學習障礙的兒童通常被貼上愚笨、懶惰的標籤。這些孩子都具備正常的智力,卻因為偏見而被誤解,這對孩子的成長及心智發展必然帶來負面影響。事實上,有相當多的名人都是閱讀障礙的受害者,其中包括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前英國首相邱吉爾和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所以,當自己的孩子,或者學生,出現閱讀、認字等困難的時候,請先不要武斷地判定是他們學習不認真。或許他們正遭受閱讀障礙的折磨,而有口難言,我們應給予支持和專業協助。
在北京2004 年學習障礙國際研討會上,中國教育學會學習障礙研究專業委員會名譽理事長馬叔平說:「存在學習障礙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樣,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如果我們因為工作的失誤而錯失幫助他們的機會,可能給這些孩子帶來很大缺憾,以至可能會成為社會的負擔。」
我深以為然。
一般來講,我們將 WISC (韋氏兒童智力量表)得分80 以上,智商正常、交流正常的孩子在學習上遇到的問題稱之為學習障礙,我個人習慣將學習障礙分為閱讀障礙、數學障礙、寫作障礙和其他學習障礙四類,而閱讀障礙是學習障礙當中最常見的一種情況。
閱讀障礙的基本特徵在於其閱讀成就(如個體化標準測驗中閱讀的正確性、速度、或理解能力)顯著低於其實際年齡、智力程度、教育程度應有的預期水準(標準A)。它會顯著影響個體的學業成就或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閱讀能力的活動(標準B)。假如個體有其他感官上的缺陷,則其閱讀困難會超過其感官缺陷所造成的程度(標準C)。假如有神經性或其他醫學上、感官上的情況出現,則應屬於軸Ⅲ的診斷。
簡而言之,閱讀障礙患者智力正常,但在閱讀和文字書寫上具有困難,並且是自己所不能控制的。閱讀障礙成因複雜,對其成因解釋很多,一般來說分為語言學和非語言學兩種傾向。前者認為障礙發生的原因主要在語言學層次上,尤其是語音障礙;後者認為發展性閱讀障礙有更基本和深層的生理原因,主要是視聽知覺障礙,尤其是聽覺時間加工缺陷;隨後又有研究者提出了基於流暢性的雙重障礙假說。
\ 這好文選對你的胃口了嗎?那就 /
☟☟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即可打賞
在這裡讀懂教育
勞師來思
微信號:lslais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