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寶寶的黃金閱讀期:早期閱讀

2020-09-05 初初兮

曾經聽到一個朋友說:「你家娃娃還不到一歲,,你給她讀書唱歌,能聽懂嗎?」

我笑笑,給她說一個愛因斯坦的故事,當年有個鄰居阿姨問他:「我的孩子現在一歲半,現在給他開始早教,早嗎?」

結果愛因斯坦鄭重地說:「夫人,你已經比別的小孩晚了一年半了。」

這個故事不曉得是否真實,但是其中的道理很淺顯易懂,那就是孩子的啟蒙教育,沒有太早的說法,只有越早越好,注重胎教就是這個原因,抓住寶寶的早期啟蒙黃金期,比如閱讀啟蒙黃金期,會事半功倍

(一)

閱讀能力很重要,是學習一切學科的基礎。

很多家長,如果留意現在學校的教育,你就會發現,現在閱讀能力所在的分值比例是越來越重,不僅僅體現在試題的閱讀量上面,還體現在現在還單獨增設了很多課外閱讀的作業及閱讀理解的加餐課程。

很多人甚至調侃:「再不重視孩子的閱讀能力,別說答對考高分,如果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夠,能不能看完試卷,都有點吃力。」

話糙理不糙,現代社會對於閱讀能力是要求越來越嚴格。

現在信息大爆炸時代,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知識創造價值體現越來越明顯。

在工作的時候,沒有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本無法理解問題是什麼,何來解決問題?

在學習的時候,比如數學,物理的學科,都讀不懂題目,怎麼知道運用哪些知識點去解決問題呢?

甚至於題目都沒法靜下心來閱讀完整,想拿高分成為學霸,還是很有難度的呢。

甚至幼兒園升小學,小學升初中,都設立一個面試環節,其中有一項必答題,那就是:「你一年閱讀幾本書,都閱讀了哪些書,對哪本書印象最深刻,能跟我們講講你都從書中學到了什麼道理或知識嗎?」

這個是我認識的一個親戚小孩面試重點小學,曾經問到的問題。

還好的是孩子媽媽從小就注重早教,早早就給他培養讀書的習慣,順利通過面試入學。

閱讀,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為了避免出現以上情況,就得從小就要培養孩子閱讀的好習慣。

早期閱讀,其實從嬰幼兒就可以開始,壓根不要害怕孩子聽不懂,雞同鴨講的情況出現。

嬰幼兒的寶寶的一切視,翻,抓,咬,包括大人的講述,他的聽,複述及發表意見的探索行為,都是閱讀行為,或許他不懂你說的是什麼,但是留意看看,你會發現,偶爾他的眼睛會睜得大大的,兩眼放光,安靜或者手舞足蹈,吱吱呀呀表達。

(二)

嬰幼兒閱讀的特點:

1:五感通用,開啟啟蒙閱讀

這個時期,主要是以親子閱讀,陪伴閱讀為主,形式主要是以講故事或玩遊戲的方式開始,一般是家長把孩子抱在懷裡,一邊看書一邊解說,以提問等方式引導孩子互動,寶寶還小的時候,專注力和注意力都不大夠,可能會爬來爬去。

孩子的觸,聽,看,嗅,視,都是獨有的閱讀方式。

2:對色彩,聲音,圖像感興趣,慢慢過渡到文字。

0-3月的時候,嬰兒的世界只有黑白兩種顏色,這個時候黑白視覺卡是很好的閱讀卡片,一是認知,二是鍛鍊專注力

0-6月的時候,孩子的世界慢慢有了顏色,對顏色,聲音,圖像都表現得非常有興趣,這個時候,彩色視覺卡盯著看,有利於加強認知和想像力專注力的培養。

6-10個月,孩子的口欲期很旺盛,也到了撕拉爬扯的時候,除了給孩子鈴鐺搖鈴等,這個時候的閱讀書籍,也要以遊戲書的形式陪伴孩子認知世界,比如布書,拉拉書,洞洞書,這些書籍不容易撕壞,耐拉扯,色彩圖像能培養孩子豐富想像力,為後面認識文字的音形義及理解的邏輯思維做過渡,這個過程就是專注力培養的重要時期。

10-12月,這個時候孩子慢慢學著走路,對世界的探索欲更加濃鬱,也能咿咿呀呀嘗試著去表達,這個時候就可以慢慢地口語閱讀,過渡到書面閱讀,可以慢慢開啟睡前親子閱讀模式,並且是固定時間共讀時間

繪本故事就是很重要的工具,家長需要的就是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樣,環境很容易影響行為習慣。

3:孩子注意力不強,不認識字,主要是要慢慢培養想像力和思考能力。

父母需要營造愛讀書的環境,準備充足的適齡書籍,滿足孩子閱讀的需求,並且根據孩子的生長進行適當的調整,最關鍵的是

父母要做個好榜樣,自己喜歡閱讀,才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愛上閱讀。

其次,父親也要參與到親子閱讀當中,哈佛大學的實驗證明,爸爸作為陪讀者,對孩子幫助比細心的媽媽更大,因為爸爸更易引發發散思維和更有想像力的討論,對孩子,尤其是女孩子的語言發育更有幫助。

4:很重要的一點,親子閱讀,陪伴閱讀,主要是以信息輸入為主,父母要多說多描述, 而信息的輸入是為了孩子的語言積累和輸出。

讀哪本書不重要,給孩子1000本繪本故事自己讀,還不如每天都重複陪伴同一本書

孩子能專注參與閱讀多久也不重要,這個過程是可以通過親子陪伴,慢慢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孩子不認識字,聽不懂你說的話是什麼意思也不重要,因為慢慢你就會發現孩子會在你發聲的時候眼睛睜得大大的,雖然無法理解每一個字,但是大腦內的語言和理解中樞已經悄然變化,就像聽歌一樣,聽得多了就會跟著節奏手舞足蹈,雖然只看見一片嫩葉長出,不過可以預見一片綠意嫣然。

(三)

早期閱讀的「坑」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愛讀書的寶寶,只是大人沒找到合適的方法而已。很早的時候,就有專家學者提出,閱讀的核心不應該放在高校獲取知識,尤其是學科知識上,而是更多要放在獲得閱讀的樂趣上面,養成閱讀的習慣。

這也是我們現在提倡除了有用的工具書,還要多讀點無用書的原因,這有利於濡養我們的精神世界。而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不是為了培養一個死讀書的書呆子,更多的是提升孩子的知識量和見識,實際一些,遇到的很多育兒問題,繪本有時候比大人更管用,自然在這個過程,也是有很多坑,掌握訣竅,可以更輕鬆應對。

1:無字書,我應該怎麼編故事?

在小嬰兒階段,很多書都是只有圖像,有顏色,沒有文字,很多父母都不曉得怎麼給孩子閱讀?

這個不慌,其實孩子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發育規律,而適齡的書籍也是配套適應孩子的發育情況的。小月齡寶寶,3-6個月,天生具備一定的「讀圖能力」,對顏色,線條,圖像敏感,家長只需要引導孩子,通過圖像的大小,顏色,粗細等等,讓孩子看,比如彩色視卡,在旁邊用輕柔的語言描述:「寶寶,你看,這個是一個大大的烏龜,背著重重的殼。」

可以的話,在旁邊唱相關的歌謠或順口溜「烏龜烏龜爬爬,一早出門採花,烏龜烏龜走走,傍晚才到門口,下次一翻到這個烏龜,一開聲她就會樂得呵呵叫 ,證明有印象曾經見過的烏龜反應,是不是挺奇妙的?

2:書讀百遍,能不能換本新的書呢?

比起無字圖書,媽媽更崩潰的是,孩子都已經重複了幾十遍,依然還喜歡同1-2本書,有時候講一頁跟前一天不一樣,還會鬧脾氣:「不對,不是這樣的。」

要換一本書還不幹,這個怎麼破?

其實,首先家長要了解,重複是孩子的天性,《童年的秘密》一書中,我之前有提過,孩子會對他喜歡的東西,重複上百遍,上千遍都不覺得煩,直到他覺得滿意為止,所以對於喜歡的東西重複,是孩子的天性,並且重複容易讓孩子記住,有效親子陪伴就是為了培養閱讀的習慣,也不是件壞事。

如果實在想給他換本書,可以轉移注意力,吸引他的興趣,順利開啟下一個閱讀旅程。比如之前給小傢伙們講故事的時候,剛開始講《三隻小狼和大笨豬》的繪本故事,連續好多天都是《三隻小狼》,都能倒背如流了

然後我就把另外一本繪本故事挑出來,故意誇張的說:「哎呀,這個長頸鹿好高哪?不知道有沒有樓房那麼高,能不能把樹上的水果摘下來呢?」

然後小傢伙們就湧過來,順利開始了《長頸鹿要上學》的繪本故事。這個接龍式親子閱讀,適合的是稍有閱讀基礎的寶寶,這個接龍的關鍵,就是利用寶寶鍾愛的書變成下一步的基石,慢慢把閱讀體系建立起來,讓寶寶閱讀的路越走越廣,越走越遠。

3:家長親子閱讀時,喜歡用寶寶語,遇到難詞,想著寶寶聽不懂就不給他說。

經常在故事書上,看到一些比較難的詞語或成語,有些家長會下意識的避開,想著這麼難,小寶應該不懂,也不曉得怎麼說他才懂,就乾脆不說,或者用通俗的寶寶語替代。

其實,不常見的詞出現在故事書上,是作者經過思考後專門放上去的,目的就是給孩子增加新的語言樂趣,不要怕孩子聽不懂,因為如果你不說,孩子就無法輸入新的詞彙語言,就無法理解,可能就耽誤孩子的語言發展。

曾經有個同事說,我家小寶居然會「南轅北撤」這個成語了哦,剛跟他老爸分開的時候,兩輛車不同方向時,突然就說出來了,運用得恰如其分,都驚呆我了。

其實這個就是平時閱讀的成果,他從書本上聽來的,結合了對詞語的解釋,實際運用上而已,凡事沒有突然就發生,肯定有原因。

比如,遇到某些難懂的詞,用卡片展示,或手工製作,視頻百度的方式告訴他,就更加直觀。

記得給我家小寶上早教課程,裡面就有一節課是關於感覺運動,要穿過隧道來完成,當時課程準備的材料就是幾條彩色絲巾,用膠帶粘在桌子上,然後地上再貼上不同材質的爬爬墊,用不同的紙箱製造不同起伏的道路,引導小寶從墊子爬過,穿過凳子去扯絲巾,「過隧道」的課程,小寶玩得不亦樂乎,既鍛鍊了爬行大動作,觸覺系統,還有視覺及小手精細運動,還體驗了高低起伏的隧道,樂得找不到北。

後來跟她說「隧道」,她都表現得異常興奮,所以詞彙量得慢慢積累,用他能理解的方式展示,讓他認知及理解,這個積累量就越來越大了。

4:寶寶讀書坐不住幾分鐘

0-3歲是親子閱讀的啟蒙期,小寶寶喜歡的是爬來爬去探索世界,不一定要乖乖坐著,而寶寶不專注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感覺不好玩。

小寶多爬爬能促進大運動發展,小腦平衡能力也不錯,寶寶讀書坐不住也不影響,因為這個會隨著寶寶的長大,慢慢培養起來的,我們就沒有必要為了讀而「讀」。強制壓迫去讀書,是不可取的,最關鍵的就是激發孩子對「書」的興趣。

我堅持,孩子小的時候,書就是玩具,可以撕拉咬扯,也可以讀圖看畫,不要求要懂,只是創造一個被書包圍的環境,哪天他在玩的時候,順帶教教。

有意識的教導某一本書,就要提前做準備,比如給孩子講有關春天的故事書籍,就要準備一些不同顏色的花,可以用絲帶準備或彩色筆畫一副蠟筆畫,或準備一首春暖花開鳥叫的音樂,慢慢導入正式春天,直觀體驗後,孩子也很樂意玩著春天的遊戲,很順溜就聽進去這個故事,加上一些詞彙的英語輸入,自然理解與否就要慢慢積累,總之閱讀過程很愉悅就沒錯了。

猶太人愛書,是整個民族都愛書。孩子出生後,父母就會鄭重教導他,什麼都可以丟掉,唯獨書籍不能丟,要愛書惜書,書籍給給我們帶來知識和好運。

全球有近1/5的諾貝爾得獎主是猶太人,這個讀書的魅力足見一斑吧。

當你把培養孩子閱讀愛書深入到骨髓,把閱讀變成遊戲,把繪本當成玩具,從小就讓孩子體驗「書籍」玩具的樂趣,讓他體會「書」玩具是很有趣,慢慢就埋下了閱讀的種子,從被動輸入到自主閱讀過渡的時候,就會順其自然。

由一本書遷移到其他啟蒙,也容易。比如《春天來了》的故事中,裡面的毛毛蟲都有幾隻呢,我們來數一數,好嗎?

順道開啟《數字毛毛蟲》 的數學啟蒙,中間穿插的音樂啟蒙,藝術啟蒙,英語啟蒙,思維啟蒙,日積月累,還怕孩子啟蒙不到家嗎?

5:媽媽是閱讀主力,喪偶式育兒是不對的。

很多時候,家裡矛盾重重,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沒有一個靠譜給力的爸爸。

有人說,胎教的時候,胎兒其實對爸爸的聲音反應更大,因為爸爸的聲音深沉,具有穿透力。

有人說,爸爸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起點,爸爸的作用是媽媽永遠取代不了的。

如果爸爸在親子教育的過程長期缺席,很快就會發現,孩子跟你不親,你的話孩子不聽,不愛跟你親近。

反之,如果育兒過程,父母都參與進來的孩子,孩子的安全感和探索欲都會很強,而爸爸陪伴親子閱讀,更易引發發散性思維和想像力的討論,在眼界和胸襟上的培養都是媽媽做不到的。

最簡單,爸爸能單手把小寶提到脖子上,直接去認識門框上面的字畫,或者帶著上樹去掏個鳥窩來認識一下什麼叫鳥蛋,而媽媽更多的是細膩溫柔的陪伴為主,兩者各有側重點,缺乏哪一位的陪伴,都容易有遺憾。

曾經有個專家就說過,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父母恩愛,因為只有給孩子慢慢愛的滋養,孩子心靈滿足,更容易茁壯長大,開花結果。

(四)

早期閱讀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靜待花開!!

很多事情,在很多年就種下了因。如果你不希望同齡孩子,已經能自主閱讀,你還在頭疼為啥孩子不愛讀書的話,就需要從小用心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一般而言,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是跟一個孩子的閱讀量成正比的,反覆重複閱讀,親子閱讀的時候用心陪伴,對孩子提出引導性的問答,同時也認真回答孩子的靈魂發問,陪伴式成長。

孩子6個月大時,給她準備撥浪鼓,不要忘了準備一本布書給她觸摸,千萬不要覺得給嬰幼兒讀書是浪費時間,其實更應該是還在肚子裡就開始給孩子胎教。

10個月給她準備布偶時,不要忘記也捎帶一套繪本,開始睡前親子閱讀,不愛聽故事,就陪著看讀圖,觀察顏色和線條。

2歲的時候,孩子基本會愛上閱讀,慢慢過渡到自己挑選喜愛的書,自己獨立翻書去理解。

5-6歲的時候,已經能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繪本故事

10歲左右,基本可以閱讀有難度的書籍,並且有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從不認識字,看不懂,到沉浸式閱讀,這個需要家長從小就開始

用心的引導和配合,育兒這段路才起步,默默期待花開的那一刻。

相關焦點

  • 這個階段是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家長要抓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不過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抓住孩子的閱讀黃金期,不僅能幫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語言能力的發展也有極大的好處。這個階段是孩子的閱讀「黃金期」,家長要抓住,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在孩子0閱讀習慣可以得到快速的培養,並且孩子的語言方面以及表達能力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和發展的。適當的閱讀刺激可以讓孩子在這些方面有所提升。
  • 0-6歲是「黃金閱讀期」,鍛鍊孩子獨立閱讀能力,家長可從5步著手
    有很多的家長收到新時代教育理念的影響,特別的注重胎教這個環節,尤其是在剛得知自己懷上寶寶之後就會買各種各樣的讀物,睡前就撫摸著肚子念一小段故事。等到孩子出生之後,每天晚上也會習慣性的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其實這樣的一些行為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孩子雖然還沒有出生,只是肚子裡面的一個胚胎而已,但是他們對語言也是非常敏感的。
  • 早期閱讀你了解多少?提高孩子閱讀能力的指導策略。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早期閱讀,國際上很多的國家對於早期閱讀也是特別的重視,比如說在1992年的時候,英國有一個學者發起的一個閱讀起跑線計劃,然後專門為嬰幼兒提供一個閱讀指導的項目。他們最核心的一個工作是什麼呢?就是由圖書館等多個機構聯手為嬰幼兒階段的孩子去發放閱讀包,閱讀包裡面有一些什麼樣的材料呢?
  •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家長需抓住兒童閱讀關鍵期
    如何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讓孩子喜歡讀書是所有家長的心願。任何事情都是有規律可循的,抓住兒童閱讀關鍵期或黃金期,將有助於科學認識兒童閱讀的不同階段,針對性地進行閱讀指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黃金閱讀期(8-14歲):5歲左右,是兒童開始由看圖發展到識字,是孩子的閱讀啟蒙敏感期;5-7歲,應該進入大量識字的階段;8-10歲,應該進入自由流暢閱讀的階段。在經歷了幼兒期識字、由圖向文字的轉變、初步建立閱讀興趣的基礎,在小學中年級(3~4年級),孩子應該進入他一生中第一個黃金閱讀期。
  • 孩子的「黃金閱讀期」,家長別錯過,如何正確培養孩子獨立閱讀?
    這個習慣以堅持就是3年,如今寶寶對閱讀非常的喜歡,經常會和媽媽一起在客廳裡大聲的朗讀。孩子很享受閱讀的樂趣。01何謂孩子的「黃金閱讀期」?閱讀習慣可以得到快速的培養,並且孩子的語言方面以及表達能力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和發展的。適當的閱讀刺激可以讓孩子在這些方面有所提升。這個階段家長們主要為孩子進行的是淺閱讀,這也是為之後入學後的深閱讀做準備。有些家長在這個階段沒有抓住這個黃金期,到了孩子入學後才發現孩子有很大的閱讀障礙,在想要讓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就會有些困難。
  • 這份早期閱讀避坑指南,讓你親子閱讀少走3年彎路(附0-6歲書單)
    上期關於給寶寶使用黑白卡的知識分享後,有媽媽留言問:「我以為的早期閱讀怎麼也得等孩子2歲才開始,原來從0歲就能開始閱讀啊?」準確說,寶寶在媽媽肚子7個月的時候,就能對外界聲音作出反應。也許你會問這也算是「閱讀」嗎?
  • 這份早期閱讀避坑指南,讓親子閱讀少走3年彎路(附0-6歲書單)
    準確說,寶寶在媽媽肚子7個月的時候,就能對外界聲音作出反應。也許你會問這也算是「閱讀」嗎?對於早期閱讀,有的家長可能還會以為是拿著書,用眼睛認真去看。但實際這只是「早期閱讀」的冰山一角。給媽媽們整理了一份早期閱讀知識重點指南,幫助大家查漏補缺,少踩雷01 什麼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是指嬰幼兒用視、聽、觸、嗅、舔等一切感官來理解色彩、圖形、聲音、文字等多種符號的所有活動。
  • 培養愛閱讀的孩子,先抓住親子閱讀的3個關鍵期!
    2第一個關鍵期是閱讀萌芽期這個時期從什麼時候開始?我覺得從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開始了。甚至有的父母從孩子在肚裡的時候就給寶寶輕聲吟唱,讀讀小故事。這樣做能起到什麼效果麼?我覺得最大的作用應該是讓孩子熟悉父母的聲音。
  • 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人刻骨銘心
    白巖松也曾說過:「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我刻骨銘心。」針對讀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還曾提出「閱讀飢餓期」的說法:孩子在6-12歲的小學階段能否養成好的閱讀習慣,關係到他們的成績和成長!相信實踐出真知,今天,我們便邀請到了12歲女寶媽媽小敬,給大家傾心分享她的親身經驗~「神獸養成日記 · 第2期」如何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by 小敬
  • 與閱讀有關的飢餓記憶,讓人刻骨銘心!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
    其實,不論給孩子哪種養育方式,在閱讀這件事兒上絕不能吝嗇。到底如何抓緊「閱讀飢餓期」引導孩子多讀書,讀好書呢?相信實踐出真知,今天,我們便邀請到了12歲女寶媽媽小敬,給大家傾心分享她的親身經驗~「神獸養成日記 · 第2期」如何抓住孩子「飢餓閱讀期」
  • 2歲前要培養寶寶閱讀習慣?專家:「黃金閱讀期」從出生就開始了
    對於閱讀,有一種說法是:0-6歲是閱讀黃金期,6-12歲則是閱讀白銀期,12歲以上只能算是閱讀青銅期。出生後,孩子就可以通過「聽」的方式感受閱讀的魅力,培養對「書」和「故事」的熟悉感,在6個月左右寶寶可以獨自坐起來之後,就可以讓他獨自和書培養感情了。
  • 抓住孩子的黃金閱讀期,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
    這說明小哲哲進入了閱讀敏感期,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重視。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再想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會非常難。在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段時間,孩子也會對於認字產生強烈的欲望。所以家長這個時候要準備一些精美趣味性強,並具有教育意義的圖書,通過有趣的圖畫先引起孩子閱讀的興趣,再養成讀書的習慣,通過讀書再讓孩子快樂識字。
  • 給家長的兒童早期閱讀課
    研究表明,較早開始閱讀的兒童,智力發展的發展情況要好於較晚開始閱讀的兒童。智力發展的速度也與閱讀的數量、質量有著密切的關係。不僅如此,積極閱讀的兒童在情感表達能力也會表現的更為突出。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給各位家長了解兒童早期閱讀課: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通過閱讀進行多元學習給爸爸媽媽的書單一、如何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第一:
  • 寶寶智商發育有六個「黃金」時間段,抓住機會,孩子會越來越聰明
    但是早教班不一定能達到大家心中的目的,想要提高寶寶的智力,抓住這六個黃金階段,一定能讓寶貝非常聰明。但是這種想法是錯的,其實這是寶寶智力發育的第一個黃金期,也被稱作是視覺發展期。寶寶剛出生,他的視線還不好,而隨著月齡的慢慢增長,視覺就會極大的被觸發,在這個時候父母應該抓住機會幫助他多看多認。
  • 布奇樂樂園:早期閱讀是心智成長的關鍵
    所以對於嬰幼兒(0——3歲)在早期閱讀來說,不是閱讀的內容本身而是在於圖書所展示的顏色、狀態、文字的音韻、節奏等,給予寶寶腦部的良性刺激。  這一時期的寶寶並不能真正理解閱讀「為什麼」,對他來說知道閱讀「是什麼」就夠了。在閱讀基礎上成長的孩子有很強的銘記和辨別力,情感穩定,更容易被外部世界肯定和認同,也更容易受到關愛。
  • 寶寶6歲前,有三次智力提升「黃金期」,寶媽這樣做寶寶更聰明
    寶寶在六歲之前,有三次智力提升的黃金時期,媽媽們可千萬不要輕易錯過。6歲前寶寶智力發育的「黃金期」,寶媽切記要抓住時機1)第一階段:口欲期寶寶出生之後就有吃手的現象出現,但是媽媽不要強加幹涉。比如寶寶總是喜歡亂扔玩具,父母可以選擇參與其中,玩耍結束之後同寶寶一起整理,逐步讓寶寶養成好習慣。在保障寶寶安全的情況下,要選擇儘量的放手。父母可以準備一些防護措施,比如安裝防撞桌角。寶寶經常活動的地方,父母切記要將危險的物品收好。3)第三階段:閱讀敏感期寶寶在4~5歲的時候就已經進入了閱讀的敏感期。
  • 兒童閱讀,儘早開始。兒童早期閱讀的四大益處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庭注重孩子閱讀繪本,而且很多暢銷的繪本和幼兒書籍,都能夠很好地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不少家長在孩子早教階段也會有意識地陪伴孩子進行繪本閱讀,並且持續不斷地給孩子更新不同種類的書籍,那麼孩子早期閱讀的好處都有什麼呢?
  • 培養兒童早期閱讀興趣,選對適合孩子年齡的繪本是關鍵
    小諾從2個多月我們就有意識的開始培養孩子的早期閱讀興趣,到現在3歲半,已經形成了自主閱讀習慣和愛上了閱讀。諾媽認為,培養兒童早期閱讀興趣,需要了解兒童每個階段發展的規律,同時更重要的是,為孩子挑選適合當下年齡階段的繪本。
  • 乾貨 | 抓住0-3歲寶寶閱讀關鍵期
    因此,0-3歲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關鍵期,親子共讀可以從0歲開始。那麼,我們該如何讓寶寶愛上閱讀?其實,讓寶寶愛上讀書並不難,只要按照寶寶發育特點,有針對性地變化讀繪本的方式,寶寶一定會愛上讀書。在這樣一段時間裡,這個時候的閱讀,他享受的不是文字書本的閱讀,而是語言的傳遞,眼神的交流,親暱的陪伴。看著寶寶,給他一個微笑,加一個鼓勵的眼神。他將來開口說的第一個詞,很可能就出自你平常所閱讀的內容裡哦。
  • 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的三種互動提問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幼兒早期閱讀活動中的三種互動提問法   在幼兒園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互動貫穿著整個活動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