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負責一塊新市場擴展的項目,這個月結束髮現業務表現不太好,從數據來看,銷售額下降了30%,開月度總結會的時候,老闆問他,業績怎麼突然下滑這麼多,是什麼原因啊?下一步有什麼解決方案?給出匯報材料。小王對此完全不知道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沒有思路,瞬間懵了。
我們在職場中會遇到各種問題,因為職場本身就是一系列問題的組合,職場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決定著工作的發展方向和前途。
如果你想要解決問題,你就必須用80%的精力去拆解和定位這個問題,剩下20%的精力去尋找解決方案,其實就足夠了。
要解決能力的前提是要分析出問題來,所以分析力很重要。
一、 分析力是什麼,對職場發展有何影響
分析,顧名思義,就是一種了解,也是一種判斷,一種理清思路的行為。
把看到、聽到和接觸到的東西,根據某種目的,儘可能的把其中的關係弄清楚,整理出頭緒,從而幫助自己解決問題。
而分析力,就是建基於這種一種思考上的能力。
分析能力的高低是一個人潛力水平的體現。而分析能力不僅是先天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後天的訓練。分析能力相差較大的人在解決問題時大相逕庭,一種是束手無策,而另一種是應對自如。那麼你的分析能力怎麼樣呢?
舉個例子:假定桌子上有三瓶啤酒,每瓶平均分給幾個人喝,但喝各瓶啤酒的人數不相等。不過其中一個人同時喝了三個瓶裡的啤酒,而且喝的三個瓶啤酒的量加起來正好是一瓶。請問:喝這三瓶啤酒的各有多少人?
在我們面對難題的時候,我們要懂得根據不同的對象,靈活運用各種方法,從多角度,多方面去分析問題,看清事物的全貌和各種事情之間的相互聯繫,這樣才能有目的的解開隱藏在裡面的謎底。所以分析,就是分析前因後果。
要想有分析的能力,首先你要有觀察的能力,善於要觀察中發現問題。
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助力職場成長
利用分析來推演問題的本質,找出問題的真正原因。
第一步,界定和拆解問題;在我們開始解決一個問題之前,先要做的絕對不該是「怎麼做」,而是要弄清楚問題「是什麼,也就是問題根源。什麼是問題?問題是目標與現實的差距。在界定問題之前,要發現問題,有些人在工作中就是無法發現問題,原因有四點:沒有以目標結果為導向:是因為你沒有在這個目標結果上去分析問題,當結果出來的效果不好,首先,從外部和內部分析,外部原因一般是市場或者客戶導致的,內部原因就是公司的工作流程、方法、人員等,下面會詳細分析。沒有以過程指標為導向:在這個工作的過程中,你不太清楚完成這個目標的關鍵指標是什麼,你就容易跑偏,導致沒有跟蹤好這個指標,最後的結果就不太好。這就是兩個發現問題的思路。不清楚目標是什麼:在不清楚目標的情況下,你是沒有方向的,不會全力去做的,你都不知道往那個方向去發力。有目標,不知道從哪裡入手;這個就是對工作目標流程不太清楚,或者沒有工作流程導致的。問題可以按頻率來分類:偶然性問題:這一類問題在一個周期內或者一定的數量內發生的次數有多少,佔比10%以內。突發性問題:之前沒有考慮到會發生的問題,或者在現場臨時出現的問題。重複性問題:在一個周期內出現的頻率比較高,佔比60%以上。全部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兩種因素:外部因素、內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市場情況、競爭對手、客戶情況等確定的,有的能解決,有的不能,因為主動權不在你手上,這種因素大部分是被動的。內部因素指公司內部、工作流程、人員等,這種是主動能解決的。
界定問題思路用5W2H分析法,也就是七何分析法。1,What-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做什麼工作?2,Why-為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麼?3,Where-何處:在哪裡做?從哪裡入手?4,When-何時:什麼時間完成?什麼時機最適宜?5,Who-是-誰:由誰來承擔?誰來完成?誰負責?6,How to do-如何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實施?方法怎樣?7,How Much-做多少:做到什麼程度?數量如何?質量水平如何?費用產出如何?舉個例子,公司一個新活動來增加註冊用戶量,用5W2H 來分析:What:是要辦一個什麼樣的拉新活動?活動的助力或阻力有哪些?具體有哪些工作?Why:為什麼要舉辦這個活動?為什麼要採取線上/線下的活動形式?Who:活動面向的用戶是哪些人?參加活動的工作人員是哪些?誰對哪部分的工作負責?When:活動策劃什麼時候完成?什麼時候開始宣傳?活動舉辦時間段是?Where:活動在哪舉辦?是線上(宣傳渠道有哪些?活動渠道是?)還是線下(具體地點是?在哪做活動宣傳?)活動?How:活動舉辦的形式?通過什麼方式來吸引用戶?怎樣做宣傳?How much:我們期待達成的註冊量目標是多少?活動需要的成本是多少?因為,當問題被拆分得足夠細,足夠清晰的時候,你就會發現解決方案原來是這麼明顯,每個人都可以辦得到。第二步,提出解決方案;根據問題出現的頻率來詳細解決1.偶然性問題:改善某種行為。有一類問題主要是以某種目的,人為製造出來的。比如:公司每月都搞一場活動, 每次為了吸引更多的客戶來參與活動,採用一些送禮品來吸引客戶參與,結果有很多為了禮品的人來參與,而不是為了這個活動,這就導致無效客戶,導致在成本和產出上的很大的區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做活動方案之前就要學會控制好這個比例,或者加上一些限制要求,來區分你的用戶需求定位。2.突發性問題:提前演練。臨時發生的問題,解決方案都是隨機應變,通過現場的具體問題來解決,想下最近,最快用什麼來解決。如果想減少這一類的問題,就是通過提前演練或者假設的方式,來模擬當時的場景,這樣你就能發現當時會出現的問題,提前解決。比如:你當天做一場活動,突然忘記漏買一些東西,或者你要買某些東西才能解決某個問題,那就只能在京東或者附近的超市購買。對於這種可以用清單來解決漏掉的東西,可以準備詳細的清單,根據這場活動用排除法,把沒有需要的東西去掉,這樣就會比較穩妥。
3.重複性問題:建立工作標準、流程。每個人工作習慣都不一樣,有的人工作方法對,效率就高,有的人工作方法不好,效果就差,問題就多,沒有規距, 不成方圓,規範工作流程,完善工作標準,把工作的每一個步驟都列出來,每個人只要做這件事情,都要按這個流程來工作,就會減少很多問題,這個問題才能解決。比如:讓你打電話去銷售產品,你打電話的話術決定了你能不能賣出這款產品,如果每個人都用自己的話來說,那效果肯定不好,如果公司給出標準的話術,每個人都按這個話術來介紹產品,特點、好處,那效果會好很多。工作標準和流程是要不斷更新迭代的,介紹一個PDCA模型來優化工作標準和流程。PDCA的構成P-計劃:在工作中,要分析現狀收集問題,找出問題後,想出解決方法,把這個方法和標準放到工作流程中。D-實施: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去驗證它的效果。C-檢查:每周檢查下流程能不能落地,效果怎樣,還有那些問題。A-處理:再根據問題進行優化改進。總之,有些問題是無法一次性來解決的。需要經過不斷完善才能解決的,是持續性的。比如提高客戶的轉化率,影響這個轉化率的因素有很多的。個人能力問題,產品問題,公司問題,這些東西不是一次就能解決的,是持續性要提升的。多準備幾種可選擇的方案在做解決方案過程中,多用假設來對自己提問,引發更多的思考,考慮更加全面,每個方案要寫出方案的優點,缺點,包括投入的成本和產出。在這個大數據時代,多用數據去支撐你的論點,這樣讓你的方案更有說服力。頭腦風暴,集思廣義,發散思維,列舉出所有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思考的時候,先不要急於否定自己,先寫下來再說,即使有些方案看起來不是很好。第三、詳細方案,高效執行制定詳細的執行步驟,包括以下內容:目的:方案的目的,主題要明確。時間:執行時間,活動的時長。內容:方案的詳細內容,越詳細越好。客戶定位:邀請那些客戶參與。什麼年齡段的。展現的形式:是以什麼方式來展現,比如在大型商場裡面搭臺展示。成本預算:就是本次活動要採購的清單,禮品等。人員:公司哪些人員參與,業務部,設計部等。提前演練,每一步都可以執行並儘量能有即時的反饋。總結:在工作中要通過自身能力來分析問題,找到本質的問題,按以上的方法去解決問題,高效執行,有些問題不是一次性解決的,需要長期來持續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