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石墨烯

2021-02-15 石墨烯聯盟

  石墨烯作為一種二維 sp2雜化碳的同素異形體, 具有優良的電學、光學、熱學及力學等性質。產業化應用石墨烯要求其具有大的尺寸且性質均一。化學氣相沉積法 (CVD) 的出現為製備大尺寸、高質量的石墨烯提供了可能。

  化學氣相沉積(簡稱CVD)是反應物質在氣態條件下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固態物質沉積在加熱的固態基體表面,進而製得固體材料的工藝技術。它本質上屬於原子範疇的氣態傳質過程,與之相對的是物理氣相沉澱(PVD)。化學氣相沉積是一種製備材料的氣相生長方法,它是把一種或幾種含有構成薄膜元素的化合物、單質氣體通入放置有基材的反應室,藉助空間氣相化學反應在基體表面上沉積固態薄膜的工藝技術。

  一、化學氣相沉積法特點

(1) 在中溫或高溫下,通過氣態的初始化合物之間的氣相化學反應而形成固體物質沉積在基體上;

(2) 可以在常壓或者真空條件下負壓「進行沉積、通常真空沉積膜層質量較好;

(3)採用等離子和雷射輔助技術可以顯著地促進化學反應,使沉積可在較低的溫度下進行;

(4)塗層的化學成分可以隨氣相組成的改變而變化,從而獲得梯度沉積物或者得到混合鍍層;

(5)可以控制塗層的密度和塗層純;

(6)繞鍍件好。可在複雜形狀的基體上以及顆粒材料上鍍膜。適合塗覆各種複雜形狀的工件。由於它的繞鍍性能好,所以可塗覆帶有槽、溝、孔,甚至是盲孔的工件;

(7)沉積層通常具有柱狀晶體結構,不耐彎曲,但可通過各種技術對化學反應進行氣相擾動,以改善其結構;

(8) 可以通過各種反應形成多種金屬、合金、陶瓷和化合物塗層。

  二、化學氣相沉積法的應用

  現代科學和技術需要使用大量功能各異的無機新材料,這些功能材料必須是高純的,或者是在高純材料中有意地摻入某種雜質形成的摻雜材料。但是,我們過去所熟悉的許多製備方法如高溫熔煉、水溶液中沉澱和結晶等往往難以滿足這些要求,也難以保證得到高純度的產品。因此,無機新材料的合成就成為現代材料科學中的主要課題。

  化學氣相沉澱是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製備無機材料的新技術。化學氣相澱積法已經廣泛用於提純物質、研製新晶體、澱積各種單晶、多晶或玻璃態無機薄膜材料。這些材料可以是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碳化物,也可以是III-V、II-IV、IV-VI族中的二元或多元的元素間化合物,而且它們的物理功能可以通過氣相摻雜的澱積過程精確控制。目前,化學氣相澱積已成為無機合成化學的一個新領域。

  三、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石墨烯

  化學氣相沉積(CVD)法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製備石墨烯的新方法,具有產物質量高、生長面積大等優點,逐漸成為製備高質量石墨烯的主要方法。石墨烯是由單層碳原子緊密堆積成的二維蜂窩狀結構,是構成其他維數碳材料的基本結構單元。

  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石墨烯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有報導,當時主要採用單晶Ni作為基體,但所製備出的石墨烯主要採用表面科學的方法表徵,其質量和連續性等都不清楚。隨後,人們採用單晶等基體。在低壓和超高真空中也實現了石墨烯的製備,但直到2009年初與韓國成均館大學利用沉積有多晶Ni膜的矽片作為基體製備出大面積少層石墨烯,並將石墨烯成功地從基體上完整地轉移下來,從而掀起了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石墨烯的熱潮。

  石墨烯的CVD生長主要涉及三個方面:碳源;生長基體和生長條件;氣壓、載氣、溫度等。石墨烯的CVD法製備最早採用多晶Ni膜作為生長基體, 麻省理工學院的J.Kong研究組,通過電子束沉積的方法,在矽片表面沉積500nm的多晶Ni膜作為生長基體,利用CH4為碳源,氫氣為載氣。的CVD法生長石墨烯,生長溫度為900~1000℃。韓國成均館大學的B.H.Hong研究組,採用類似的CVD法生長石墨烯,生長基體為電子束沉積的300nm的Ni膜,碳源為CH4生長溫度為1000℃,載氣為氫氣和氬氣的混合氣。

  採用該生長條件製備的石墨烯的形貌圖。由於Ni生長石墨烯遵循滲碳析碳生長機制,因此所得石墨烯的層數分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降溫速率。採用Ni膜作為基體生長石墨烯具有以下特點:石墨烯的晶粒尺寸較小層數不均一且難以控制在晶界處往往存在較厚的石墨烯,少層石墨烯呈無序堆疊。此外,由於Ni與石墨烯的熱膨脹率相差較大,因此降溫造成石墨烯的表面含有大量褶皺。

  四、 CVD生長石墨烯機理及製備流程

  CVD法製備石墨烯的生長機理如圖 1 所示.以甲烷 (CH4) 和氫氣 (H2) 作為反應氣體為例, 圖中過程1 是反應氣體的活化過程, 所需的能量可由各種能量源提供, 包括光、熱、氣體放電等, 分別對應於雷射輔助、熱和等離子化學氣相沉積. 反應氣體經活化後, 會發生分解, CH4= CHx(x =0 − 3) + H4−x. 過程2是活化物質(CHx, H)被襯底表面吸附; 過程3 是 C 和 H 溶解到某些高溶解度的襯底(如Ni)中; 過程4 是被吸附的活性物質被具有催化作用的襯底催化分解, 在表面發生擴散, 當到達活性位點 (臺階或缺陷)後生長成石墨烯膜; 過程5 是降溫過程中碳原子從襯底體相中析出, 並在表面成核生長石墨烯; 過程 6 是被吸附的活性物質發生解吸附, 從襯底移出. 從以上可知, CVD 法製備石墨烯的生長過程大致是: 碳源在外界輔助作用下發生分解, 被襯底吸附後在具有催化活性的襯底上進一步分解; 之後會在活性位點成核「自限制」生長成石墨烯, 或者先溶入襯底中, 在後續降溫過程從襯底析出生長成石墨烯.


圖1:CVD法製備石墨烯的生長機理

  CVD 製備石墨烯常見流程 如圖2 所示.t0—t1過程是襯底預處理 (退火, 表面清潔, 表面形貌改善) 或加熱反應氣體 (熱壁 CVD). 此過程無碳源的引入, 無石墨烯生長, 引入不同的氣體 (H2,Ar), 可營造不同的環境, 得到不同處理結果.。t1—t2過程是調整溫度(升溫T1< T2或降溫T1> T2)、調節氣體 (輔助氣體) 流量到實驗條件; t2—t3是引入碳源生長石墨烯的過程; t3—t4是不同氣體氣氛下降溫過程。  


  從以上分析得出, CVD 製備大尺寸單晶石墨烯的實驗參數至關重要. 從生長機制看, 石墨烯是在缺陷等處成核生長, 而製備單晶大尺寸石墨烯要求低的成核率即要求低的襯底缺陷密度, 因而襯底的前期處理是關鍵因素。 整個實驗過程需要高溫或等離子體活化反應物質, 由此溫度的控制、升溫和降溫速率、易於活化的反應物質的選擇也是重要因素。

來源:君研碳極

(本文系轉載,並不代表本聯盟觀點,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繫我們以便處理)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

了解「2016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詳情!

相關焦點

  • 炭的氣相沉積與新能源應用
    一般他是能夠滲入到碳纖維編織的基體裡面,也就讓化學氣相滲透或者什麼東西,在表面長上一些,這種情況主要是用於化學氣相滲透,滲透到材料的裡面去,這種溫度都是1000度左右的。1500度這沉積溫度我們把它稱為中溫沉積熱解炭,我們典型的例子就是各向同性熱解炭,塊狀。中溫的沉積是做塊狀的。
  • CVD化學氣相沉積優缺點 化學氣相沉積的原理 應用 技術及特點
    化學氣相沉積的應用  化學氣相沉積主要應用於兩大方向:  1、製備塗(鍍)層,改善和提高材料或零件的表面性能(提高或改善材料或部件的抗氧化、耐磨、耐蝕以及某些電學、光學和摩擦學性能)。此外,使CVD的沉積溫度更加低溫化,對CVD過程更精確地控制,開發厚膜沉積技術、新型膜層材料以及新材料合成技術,將會成為今後研究的主要課題。  化學氣相沉積的特點:  1、在中溫或高溫下,通過氣態的初始化合物之間的氣相化學反應而形成固體物質沉積在基體上。
  • ACS Nano:通過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的高遷移率,溼轉移石墨烯
    本文要點:通過化學氣相沉積生長的高遷移率,溼轉移石墨烯成果簡介 本文在SiO 2和六方氮化硼(hBN)封裝上的溼轉移之後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生長的單層石墨烯的高室溫遷移率。通過去除捕獲在單晶石墨烯和hBN之間的界面處的汙染物,我們在室溫下實現高達70000cm 2 V -1 s -1的遷移率,並且在9K時實現120 000 cm 2V -1 s -1的遷移率。這些是之前溼轉移石墨烯的兩倍多,並且與通過幹轉移製備的樣品一樣。我們還研究了熱退火和封裝在多晶石墨烯中的組合方法,實現了30 000 cm的室溫遷移率2 V -1 s -1。
  • 氣相沉積技術
    點擊上方↑模具工業,關注我們吧氣相沉積是利用氣象中發生的物理、化學過程,改變工件表面成分,在表面形成具有特殊性能的金屬或者化合物塗層的新技術
  • 化學學院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Chem. Rev.和Adv. Mater.發文介紹...
    「製備決定未來」,石墨烯的化學氣相沉積(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CVD)製備方法自2009年被發明以來,已經取得了長足進展,是目前低成本製備大面積高品質石墨烯薄膜的最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和可放大性。然而,CVD石墨烯薄膜在製備的過程中會產生缺陷、晶界和褶皺,製備和轉移的過程也會造成表面汙染與破損,因此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
  • 通過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產生的高硬度新型硼材料
    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罕分校的Yogesh Vohra博士利用微波-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技術,製造出前所未有的薄膜晶體材料。這項工作旨在尋找硬度接近鑽石的材料,並能在極端壓力、溫度和腐蝕性環境中生存。這種生長在1英寸矽片上的薄膜,化學性質穩定,硬度為立方體金剛石的37%,具有絕緣體的作用。同樣重要的是,對這種新材料的實驗測試--包括X射線衍射和材料硬度和楊氏模量的測量--與UAB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Cheng-Chien Chen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計算出的預測值非常吻合。預測值來自於第一原理分析,它使用超級計算機驅動的密度函數理論計算正電荷核和負電荷電子。
  • 物理氣相沉積
    慧聰表面處理網:     中文名稱:     物理氣相沉積     英文名稱:     physicalvapordeposition     其他名稱:     PVD法(PVD)
  • │化學氣相沉積技術精準製備氮摻石墨碳負極:不同種類氮摻雜在碳材料鉀離子存儲中的作用
    課題組:蘇州大學 能源學院 能源與材料創新研究院 先進碳材料與可穿戴能源課題組蘇州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協同創新中心通訊作者介紹:劉忠範 院士: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東京大學博士。現任北京石墨烯研究院院長,中關村石墨烯產業聯盟理事長,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納米科學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蘇州大學能源學院名譽院長。教育部科技委委員、學風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合作學部副主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納米化學專業委員會創始主任,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常務理事。「物理化學學報」主編、「科學通報」副主編、Adv. Mater.、Small、Nano Res.
  • 詳解石墨烯在散熱領域的應用
    GO 還原的方法包括化學還原、熱還原、微波還原、光照還原、溶劑熱還原等。氧化石墨還原法被認為是目前製備石墨烯的最佳方法之一。該方法操作簡單、製備成本低,可以大規模地製備出石墨烯,已成為石墨烯製備的有效途徑。化學氣相沉積法也是一種有潛力的大規模製備石墨烯的途徑,這種方法可進一步分為熱化學氣相沉積和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
  • 石墨烯生產工藝流程介紹
    CVD法製備石墨烯的影響因素   CVD法製備石墨烯的過程主要包含三個重要的影響因素:襯底、前驅體和生長條件。?另外,金屬的晶體類型和晶體取向也會影響石墨烯的生長質量。   不同的基底材料通過CVD製備石墨烯的機理各不相同[3],主要分為兩種製備機理:?滲碳析碳機制,即高溫時裂解後的碳滲入基底中,快速降溫時在表面形成石墨烯;?表面催化機制,即高溫時裂解後的碳接觸特定金屬時(如銅),在表面形成石墨烯,並保護樣品抑制薄膜繼續沉積,因此這種機制更容易形成單層石墨烯。
  • 利用泡沫銅輔助的PECVD技術直接可控制備柔性石墨烯玻璃
    藉助直接化學氣相沉積(Direct-CVD)技術在傳統鈉鈣玻璃等基底上生長的石墨烯從而獲得功能性石墨烯玻璃複合材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目前使用的手段很難實現大面積的均勻性;而且,直接製備柔性石墨烯玻璃尚未見諸報導。基於此,本文設計了一種泡沫銅輔助、等離子體化學氣相沉積技術,實現了在各種柔性玻璃基底上直接可控生長石墨烯。
  • 清華/北大/北科大合作:扭曲雙層石墨烯中的層間接觸電導
    本文要點:通過C-AFM實驗探索石墨烯層與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製造的各種扭曲堆疊結構之間的平均和空間分辨的層間接觸電導。本文,通過導電原子力顯微鏡(C-AFM)實驗探索雙層石墨烯(BLG)與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製造的各種扭曲堆疊結構之間的層間接觸電導。電流圖顯示BLG之間的層間接觸電導強烈地取決於扭曲角。0°AB堆疊雙層石墨烯(AB-BLG)的層間接觸電導率是30°扭曲雙層石墨烯(t-BLG)的約4倍,這表明依賴於扭轉角的層間接觸電導源於耦合 - 去耦轉變。
  • 法庫縣Q345B薄壁八角管的高能束熱處理與氣相沉積
    法庫縣Q345B薄壁八角管的高能束熱處理與氣相沉積 ,「vqk5d」   山東海融信Q345B薄壁八角管規格齊全,,各種規格Q345B薄壁八角管都可加工生產.由於規格繁多,可以根據客戶要求加工生產,歡迎選購.
  • 秒殺2000+SCI論文的鳥屎石墨烯(番外篇)
    一坨鳥屎,把研究石墨烯的學者臉都糊青了。2020開年之際,一坨鳥屎石墨烯橫空出世。多倫多大學的華人學者Lu Wang用鳥屎來作為原料之一來合成多元素摻雜的石墨烯,證明鳥屎處理的石墨烯比非摻雜石墨烯更具有電催化作用[1]。
  • 新研究發現:石墨烯接觸電阻可不受溼度影響!
    (圖片來源:Tatiana Shepeleva/Shutterstock)石墨烯的應用範圍廣闊,例如柔性電子、高效電晶體、新型傳感器、新材料、電池、超級電容、半導體製造、新能源、通信、太赫茲技術、醫療等。其中,傳感器是石墨烯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應用,石墨烯傳感器能將環境參數轉化為計算機可處理和測量的電信號。
  • JES綜述論文:摻雜型三維石墨烯的製備方法及超級電容器應用
    一種是通過使用氣體或小分子作為碳和異原子前體直接合成的石墨烯的原位異原子摻雜。另一種是通過使用石墨烯或氧化石墨烯作為襯底材料進行後處理異原子摻雜。目前用於製備摻雜石墨烯的方法主要有水熱法或溶劑熱法、電化學摻雜法、高溫氣固反應(或熱解反應)法、化學氣相沉積法。
  • 從垃圾到昂貴的石墨烯,可能只需要幾毫秒
    美國萊斯大學開發的「閃蒸石墨烯」技術,能將各種垃圾在一陣光和熱中轉變為石墨烯。在10毫秒內,任何碳源都可以轉變為這種值錢的二維材料。:能夠將一切碳源材料轉變為昂貴的石墨烯薄片。這些技術包括,從石墨上剝離以及在金屬箔上進行化學氣相沉積的方法,來獲得石墨烯,需要的經濟及勞動成本都更高。這一方法的一個優勢是,製造出的「渦輪層」石墨烯在層與層之間的堆疊並非十分緊密,易於分離。Tour解釋稱,「諸如從石墨中剝離石墨烯這類生產方法,得到的都是AB堆垛雙層石墨烯,因為層與層之間牢牢吸引,很難分離開來。」
  • 劉忠範-彭海琳課題組在石墨烯PN結的調製摻雜生長與光電轉換器件...
    石墨烯因獨特的二維層狀原子晶體結構和狄拉克錐形電子能帶結構而具有新奇的電學、光學和光電子學性質。PN結則是雙極型電晶體和場效應電晶體的核心結構,更是現代電子技術的基礎。石墨烯中的PN結將具有電子負折射率效應和分數量子霍爾效應,此外,其特有的「光熱電」效應還可實現基於「熱載流子」原理的高效光電能量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