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是中餐烹飪裡不可缺少的烹飪方式,在日常生活中炒也是中國人最常使用的烹飪方式,它烹飪簡單,高效高几乎大多數中餐食材都能符合炒的烹飪要求。實際上因為炒的各種優良性,炒菜成為中國人最常食用的菜餚。
炒的烹飪方式簡單,但有個不可缺少的條件,即油脂。高溫鐵鍋使油脂加熱傳遞給鍋裡的食物,還不至於食材燒焦烤糊,再通過調味品的作用使食物美味可口。
在中國的烹飪歷史上自從青銅器被用於烹飪之後,炒菜也逐漸開始流行,這是由於金屬良好的導熱性,在節省燃料的同時還能高效快速烹飪,更利於油脂烹飪食物。
傳統的韓國烹飪和日本烹飪大量搬運了中國烹飪,還包括飲食習慣,飲食方式等等,比如韓國冷麵、日式拉麵、韓國串串鍋、泡菜、米飯、碗、筷、碟等等。但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直以來以搬運中國文化的他們卻沒有抄襲中國炒菜,這是為什麼?為什麼在韓國和日本傳統烹飪中沒有炒菜?
日本是一個四面被大海包圍的國家,漁業資源豐富但土地資源並不豐富,能有效耕種的土地面積被種植了大量主食作物,水稻、玉米等,所以像能產生植物用油的單一食用性農作物如菜籽(菜籽不像玉米、水稻那樣成為烹飪方便,營養價值高,產量高的農作物)成為一種土地浪費。
所以植物油就成為一種稀缺貴重的資源,而炒是一種非常消耗油脂的烹飪方式,用油炒菜就不會在早期日本的烹飪中流行起來。
事實上因為油脂的稀缺性也是韓國傳統烹飪中不流行炒菜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食物資源的匱乏影響韓國傳統烹飪不僅除了炒菜,韓國泡菜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泡菜是一種烹飪方式,但更嚴格的說,泡菜還是一種儲存食物的方式,它可以讓有效土地能獲取的植物性資源儲存更長時間,而不至於腐爛變質,讓早期的韓國人在寒冷的冬季還有蔬菜可以吃。
所以為什麼在傳統的韓國烹飪、日本烹飪中沒有炒菜的原因也是我們無法解決的,資源匱乏,可利用土地面積少成為致命短板。這和為什麼西方人不吃竹筍的原因還不一樣,早期歐洲人不吃竹筍是因為他們的氣候環境不適合竹子生長。
但有趣的是一些韓國人在回答,為什麼韓國不流行炒菜的原因是帶有嚴重的種族色彩,就有韓國人說道:韓國菜注重長壽元素,炒對我們來說流失了營養,蔬菜在油和炒鍋裡變成其他沒用成分,最好的蔬菜不是炒的。在韓國我們流行用蔬菜做泡菜,沒有高溫沒有油,保持蔬菜自身營養不會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