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決疫情期間員工難以及時返崗導致的用工難問題?慈谿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不誤」,以成立專班、選派專員、派出專車的「三專」服務,緩解疫情期間用工難。截止2月26日,慈谿已安排「點對點、一站式」專車244輛,貴州、河南、安徽、江西等勞動力大省的職工陸續到達慈谿。與此同時,慈谿各地紛紛推出硬招暖招,確保生產線有序運作,增加企業員工返崗熱情,促進員工心無旁騖復工復產。
高科技支撐「雙復」成「快馬」
「我們以智能化、自動化為底氣,在嚴防嚴控風險的前提下,破解了『員工荒』難題,今年產值翻番的10億元目標不變。」 慈谿馳馬金屬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銀昌表示。神馬集團創辦的馳馬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已成為美的、蘇泊爾、九陽等企業的優質鋁基材供應商。「目前我們實現了生產線的初級原材料加工自動化、產品成型自動化,除了包裝檢驗其餘全部自動化,自動化率達90%以上。」馳馬金屬負責人介紹說。馳馬金屬的自動化和智能化作業,將人力需求儘量降低。目前企業共有一線員工89名,截至2月25日,復工投產6天,已有上崗員工71名,每天生產100多噸鋁片的產能全部恢復。
馳馬金屬製品有限公司全自動生產車間。 新華網發
職校生實習頂崗助企業復產
這兩天,公牛集團迎來了一批「實習工」,他們是慈谿職高的學生。即將畢業於數控技術應用專業的高均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寧波公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機電部實習。這裡的一切對他來說並不陌生,因為企業和學校合作,他就在公牛實習。
公牛轉換器組十車間工人作業場景。 新華網發
據了解,從2月21日開始,慈谿技師學院、慈谿職高、錦堂職高、寧波行知職校、周巷職高等五所職技校積極響應,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電氣、數控、焊接、汽修、輕紡、計算機應用工、數字媒體、電子等專業進行頂崗實習動員,幫助企業搶復產趕訂單。21日起計劃返崗實習學生1089名,擬新增頂崗實習學生740名。
村企攜手讓員工「安居樂業」
「來之前還擔心住宿問題,現在可以安心上班了。」呂寶是新海科技集團公司的員工,這兩天在慈谿坎墩街道五塘新村安下了家。
疫情期間,各村都嚴防嚴控,尤其對外地租住戶加強的管控。如何讓這些員工順利找到合適的住處成了新海公司的難題,地處一河之隔的坎墩街道五塘新村主動出來解難題。和新海公司達成共識,建立聯動機制。
「紅色娘子軍」車間一線顯身手
為幫助企業解決一線工人暫時緊缺問題,慈谿市新浦鎮婦聯發出「紅色娘子軍」召集令,募集志願者奔赴一線支援企業。召集令一經發出短短半天,就有150餘名志願者報名。「戰疫復產,共同擔當。哪裡最需要,我們志願服務就到哪裡!」志願者餘麗華激情十足。
「紅色娘子軍」進駐企業投入工作。 新華網發
招募完成當日,首批45名新浦海韻「紅色娘子軍」進駐位於新浦鎮工業園區的浪木集團,志願者通過嚴格的崗前培訓和防護準備之後,走進一線車間,認真投入到分揀、裝配、打包等工作中,助力浪木集團恢復生產。
隔離不誤工,巧計復工又達產
2月17日正式復工以來,慈谿市匡堰鎮的晨翔電子有限公司員工到廠返崗率還不到五成,但產能卻極大恢復,已能滿足目前幾個重點客戶的訂單需求。在用工短缺的情況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
盧金春是該公司一名來自疫情中等風險地區江西上饒的員工。今天是他返慈後居家隔離的第13天,不過,這段時間,他可沒閒著。「每天,產品由公司專人送過來,我們組裝好後,再由公司派人拿回到廠內,統一檢驗、消毒。」盧金春告訴記者,像公司一款市場佔有率高、銷量大的智能電錶可更換電池插座,自己一天能組裝5000多個,如果叫上家人一起幫忙,一天最多能做到1萬個左右。「之前還擔心隔離期間不能打工的話,家裡就會沒收入,」他說,現在這樣,和平時到廠上班相比,產能不變,收入也沒變化,相對來講,在家裡還可以邊幹活邊帶孩子,挺好的。
「部分散件由員工居家組裝、統一收發,是公司目前恢復產能的一項重要手段,對於及時滿足當下的交貨需求幫助非常大。」 晨翔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丁青松介紹說,公司根據產品特點,把部分五金件、塑料件的零件挨家挨戶派送到員工住處,派送時,公司配備的體溫檢測專員會先給員工量測體溫、手消毒,確保員工隔離期間身體狀況符合要求,再統一發放物料。員工居家組裝完成,公司派人統一收取,組織內部評審力量,集中火力嚴格檢驗,確保產品質量。
分類託管 奏響復工保障「最強音」
定時探視、低密度集中託管、廠區託管……慈谿白沙路街道針對「雙職工」家庭孩子看護難的問題,創新推出分類託管模式,幫助復工員工解決孩子無人看護的難題。
「對孩子年齡相對較大的家庭,我們派志願者每日四次定時上門照看家中孩子的情況,並根據家長意願,對有需要的孩子安排午餐簡食。對年齡尚小,不放心孩子一人在家中的務工家庭,我們在村、社區中安排會議室,以4平方米空間容納一人的標準,開展低密度集中託管,同時分派專員照看,並做好每日兩次的消毒工作。」白沙路街道負責人介紹說。(張天葉 盧萌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