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出現了一個高考小紅人,並不是因為她考了狀元,而是因為她對大學專業的選擇。
7月31日,對於大家來說是一個非常普通的日子了。但是在湖北耒陽的一個村莊,今天熱鬧非凡,村民也放棄了鞭炮慶祝!今天,該村的一位留守兒童鍾芳蓉,考出了676分的好成績。這個成績是今年湖南省高考文史類的第四名,母校的50多位老師也紛紛到場為其慶賀!
成績這麼好,如果上北大的管理、金融等專業,以後的就業絕對是不用發愁的,這也是符合大眾預期的「前途輝煌」,但是她偏偏選擇了考古這一冷門專業。因此有網友便說:「這個小地方的姑娘沒有經歷過世面,這簡直是亂填專業!」。也有的網友覺得,這樣的專業以後畢業即失業,也發出了為何不報考那些「大富大貴"的專業!都在為其感到不值和惋惜!
面對網上的種種質疑和嘲諷,鍾芳蓉也用微博做出了自己的回應,她講到:「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關心,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文物,受到樊錦詩先生的影響,所以報考了考古專業。非常感謝微博上考古屆老師們對我的鼓勵,希望以後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多多學習。」
鍾芳蓉的回應可謂是已經十分明確了,我讀大學不為別的,一是自己的熱愛;二是受到自己的「偶像」,敦煌研究院院長、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樊錦詩先生的影響。也就是說鍾芳蓉在跟隨自己的心靈去報考大學,去追自己心目中的「星」,為什麼不被理解呢?
在鍾芳蓉追夢的路上,無疑是過早地遭受到了外界的質疑和誤解。也因為這個「明星效應」她也註定是一段時間內媒體炒作的對象,也許在她四年本科畢業就業的時候,肯定又會被報導一番。我想,她之所以遭受誤解,可能和大眾對於上大學的理解不一致有很大的關係吧!
在大家的心目中,上大學就要上最好的大學,選專業就要選最好的專業,這樣以後才能找到一個高薪、體面的工作,才能光耀門楣。選一個冷門專業就是對自己最嚴重的「傷害」,尤其是農村孩子,選擇考古專業也是被認為以後「不能改變家族的命運」。
面對外界的種種質疑,背後也有一大推人在為其鼓勵加油。當得知其被北京大學考古專業錄取以後,樊錦詩老先生為鍾芳蓉送去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的《我心歸處是敦煌:樊錦詩自述》一書,並勉勵她要「不忘初心,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
另外,我國幾家著名的考古單位也向其贈送了自己具有特色的藏書:
西安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院贈:《西安西漢壁畫墓》;西安博物館贈:《樂居長安》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贈:《發現湖南系列叢書》一套 +湖南文物貼布繡一套;
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贈:《再見經遠—2018中國水下考古「經遠艦」調查工作紀實報告》作者籤名蓋章版一本;
雲南博物館贈:《雲南省博物館概覽》、《滇國與滇文化》、《中國西南民族考古》;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贈:《黃淮七省考古新發現2011-2017》《考古河南》,+定製標尺1套+手鏟1把;
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贈:《早期秦文化系列考古報告之二:清水劉坪》、《西戎遺珍:馬家塬戰國墓地出土文物》;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巖贈:《解讀南海一號-打撈篇》;
瀋陽博物館贈:《新樂文化論文集》、《新樂遺址》並附贈紀念品鑰匙環一個;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贈:《江口沉寶》
……
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對這個有夢想、敢於追夢的小女孩最好的鼓勵!
其實,考古專業沒有像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堪!考古專業的畢業生並不是說以後畢業後一定要去做挖墓、文物收集的這些野外工作。實際上,文物的修復和保護、各個博物館的運營和維護都需要這些專門人才來進行。
另外,其實考古專業的就業率也是100%的。可能它不像金融行業那樣讓你大富大貴,但是考古專業的畢業生基本上都是進入了全額事業撥款的單位,你的生活需求全部可以解決。
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說:「我國高層次考古人才存在較大缺口,特別是博士全國都缺。他舉了個例子:多年前他培養的一位福建籍博士,竟然是該省某省級博物館第一個考古專業博士。目前,全國幾千所高校中擁有考古專業的高校僅二十幾所,而這些高校該專業畢業生尤其是研究生,基本上100%能找到滿意工作,而且基本都進了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當然不能和大公司、銀行、網際網路等行業比,可從事考古,生活、事業都有保障,既能實現自己的專業理想,又能實現個人價值,職業榮譽感比較強。可以說,考古專業是我國就業最好的專業之一!」
總之,我覺得對於鍾同學的選擇我們不應該過分解讀,給予其最大的鼓勵和支持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各行各業的發展都需要青年人才的支撐,否則都會難以為繼。如果沒有這些考古人員的付出,可能我們只能在手機裡看這些文物圖片了!
再者,我想說,如果連北大這種高校培養的畢業生都以追求金錢為最終目的,這樣的培養真的合理嗎?
點讚+關注,大學生活不迷路!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