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專注力問題,
越來越受到爸爸媽媽們的關注,
獵豹老師經常會聽到爸爸媽媽這樣說:
「我家孩子並不是不聰明,也不是故意惹我生氣,只是他好像沒有辦法專注地做一件事。」
「別的孩子都好好的認真聽,我孩子就是坐不住,左看右看的,不專心。」
「寶貝明年就要上小學,在幼兒園總是搗亂,真擔心老師不喜歡他。」
還在為孩子專注力倍感焦慮的你知道嗎?
孩子的注意力,其實是被大人摧毀的。
專注力為什麼這麼重要?
3 歲的娃正坐在地上,玩一桶積木玩具。
他越堆越高,眼睛都不眨一下,安靜又認真,仿佛進入了無我之境。
這時候,坐在一旁的親友團紛紛發來慰問:
寶貝兒,你堆的是什麼呀?真的是太棒了!
我的乖孫兒喲,渴嗎?來,喝口水!
寶寶,你堆的不對,學媽媽這樣做!
......
這些場景,大家是不是很熟悉?句句愛意滿滿,殊不知這些愛意,正在毀掉寶寶的專注力。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心理與腦科學教授 Chen Yu 做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研究實驗,他發現:嬰兒的專注時長與陪伴嬰兒的大人專注表現有很大關係。
實驗中,寶寶本來自己玩得好好的,有的家長努力過了頭,拼命向孩子表現自我,要麼拿著玩具在寶寶面前不停晃,要麼就是指導孩子怎麼更好的玩玩具,還在旁邊熱切地期盼寶寶的反饋。
可惜,家長的這些「好心幫助」,孩子並不心領。
研究者從攝像頭中看到的是,孩子的眼神不是飄向了天花板就是看看父母的肩膀,並沒有聚焦在父母的動作上,而且,被父母打擾後,也再沒心思專注在玩具上。
美國心理學學會會員,中科院心理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碩士葉壯老師指出:專注是一種持續的認知活動。當寶寶自己在專注地玩玩具時,家長突然要寶寶喝口水,或者指導寶寶如何玩,這種額外增加的行為,會讓寶寶在玩玩具上的專注被迫中斷。
同時,注意力的分配又是有「限額」的,寶寶正在關注一件事,很可能就很難再去關注另一件事情。當寶寶在專注狀態中,大人突然來打斷,這對於專注力的保持和培養是有害的。
專注力為什麼這麼重要?
專注力是指孩子能夠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個事情身上的能力。是智力發育和有效學習不可或缺的能力,它對於孩子學習新的知識、技能和生活經驗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也是保證孩子進入小學能夠順利學習的最核心的一項能力。據調查,中國75%的兒童存在注意力不佳的狀態。
對孩子來說,專注能力與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密切相關。最主要的是大腦額葉。這個結構的發育非常遲緩,通常要到 25 歲才能成熟。所以我們也說,專注力與年齡有關,成年人的持續專注力也就 40 分鐘左右。而寶寶的大腦發育完全沒有成熟,年齡越小,專注時間越短。
一般來說,新生兒注意力是5~10秒,1~2歲幼兒是5分鐘,2~3歲為7分鐘,4~5歲為12~14分鐘,6-~9歲為20分鐘,10~12歲為25分鐘,12歲以上孩子的注意力則為30分鐘。
世界上偉大的教育家蒙臺梭利曾經有一句經典的話:「給孩子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孩子聚精會神的去學習。」
專注力就像是學習過程中的一扇門,這扇門開得越大,孩子學到的東西就越多。但它不是特殊人物才具備的,只要經過定期集中訓練都將能夠獲得這樣的能力。
如何訓練專注力?
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環境因素、睡眠因素等因素外,最主要的還要看孩子的大腦發育因素。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有可能存在著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而解決感統失調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多運動。
今天,玩勝體能章魚老師和餃子老師給家長們示範4個專注力訓練方式,都是一些簡單易實施的小遊戲。家長可以和寶貝約定每天留出15分鐘來一起玩遊戲。這樣一來,既可以增強親子關係,又能悄悄地提高孩子的專注力,相信只要堅持,一定可以看到進步的!
Part 1
多動作接球
4~9歲
訓練作用
提高孩子身體控制能力
提升孩子專注力
呈站姿,將球向上拋起後。球落地前接住;能順利接住後將球拋起,在球落地前拍掌並且接住球;最後的難度,將球拋後迅速轉身360°後接住球。
Part 2
親子開合跳
3~9歲
訓練作用
提高孩子下肢銘記能力
提升孩子專注力
家長雙腳併攏直膝坐在地上牽著孩子的手,孩子腳打開在家長膝蓋以下位置準備,孩子跳起併攏腿落地,家長迅速將雙腿打開,接著孩子跳起打開腿落地,家長迅速將雙腿併攏,重複十次。
Part 3
互拋遊戲
7~9歲
訓練作用
提高孩子上肢控制能力
提升孩子專注力
家長和孩子相距一米左右準備,各用拿一個枕頭或者娃娃。兩人配合,同時向對方拋出枕頭或者娃娃,並且接住,重複十次。完成後可以相互轉圈或者移動升級遊戲難度。
Part 4
接紙巾
3~9歲
訓練作用
提高孩子反應能力
提高速度素質
提高孩子專注力
家長和孩子距離3-5米準備,家長向上拋出紙巾,孩子加速在紙巾落地前將紙巾接住,然後回到起點繼續遊戲。在孩子熟練的情況下,家長可以同時向空中拋出兩張紙巾。
獵豹老師說
孩子專注力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父母持續地保護和引導。當孩子專注的進行一個認知活動時,請不要輕易打擾他。把「做什麼」的選擇權與主動權還給孩子,更不應當剝奪他享受當下的難得機會。
行動起來,和孩子一起在運動中把專注力找回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