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憑對個別當事人的採訪,就斷言東莞「一夫多妻」普遍?
齊人之福,是隱藏在很多男人心底的小心思。不是不願,而是不能。所以,這樣的新聞一定有市場。
婚外情或者戀愛關係外腳踏幾隻船,並不少見。但這種行為之所以能維繫,大多是因為「正室」不知情(「小三」也可能被蒙蔽)。而像這則新聞裡說的「三個女友彼此都知道對方存在」的情況,並不多見。前者如果說是基於人性的偷情,後者則是違背常理的正大光明。而這一點,正是這則新聞最獨特之處。
放在臺面、彼此接受的多角戀,如果只發生在個別人身上,也成不了新聞,畢竟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這篇文章開頭就點出「東莞工人一夫多妻現象很普遍。儘管東莞工人一夫多妻早已被發現,但現實仍很無奈。」用這種悵然若失的口吻,形容一種普遍性現象,且得出的是顛覆大眾認知的結論,至少有數據支撐吧?
還真沒有。用來支撐這個聳人聽聞結論的,僅僅是對化名為「小芳」、「李兵」、「小林」幾個當事人的採訪。小芳是李兵的女朋友,而李兵還有兩個女友,三個女人都知道彼此存在;小林也毫不避諱地對記者說,「我也交三個女朋友,很正常嘛,出來混的,誰不是這樣?」
就這樣,得出了「東莞工人一夫多妻現象很普遍」這個結論。越是顛覆常識的結論,越是要具備強有力的證明。這則新聞不僅沒有做到強有力,而且是根本沒有。
那麼,這個明顯有問題的新聞報導是如何出爐的?
很多人感覺不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新聞,感覺很準。經過檢索可以發現,這條新聞從2010年開始,每年都會被各種媒體引用。甚至有些門戶網站,每年發這條新聞時,標題都一個字不改。
雖然每家媒體在用這篇報導時,都冠以不同的新聞源。但這些來源的共同源頭,其實是《南方都市報》。南都在2010年3月8日刊出《性生活是女工心中的痛》一文,介紹了幾起個例,但並沒有得出一個普遍的結論。
而目前廣為傳播的《東莞工人普遍「一夫多妻」 女工爭相「養」男友》一文,所有文本內容一字不差地複製了南都的原報導,唯一不同的有兩處,一處是標題,另一處是開頭。
這種篡改並不只體現在某一篇新聞中,我們至少發現了類似文章中有四個不同的導語(主體內容依然是一字不差地複製南都原報導),這些夾帶私貨的導語,可考據的源頭分別來自天涯論壇和某網站。
數據打臉:東莞現在不僅不是女多男少,而是很嚴重的女少男多
之所以人們會相信東莞能出現「一夫多妻」的普遍現象,是基於對東莞人口結構的慣常認識。由於製造業比較發達的原因,很多人一直認為東莞是女多男少。在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進行)之前,這種認識確實正確。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東莞總人口中男女比例是89.42:100。這是典型的女多男少。
在南方都市報2010年寫《性生活是女工心中的痛》這篇新聞時,第六次人口普查剛剛開始,記者可以依據的可靠數據,只能來自第五次人口普查。所以在文中提到「在製造業發達的東莞,男女比例長期失調(女多男少)」是可以理解的。
但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數據在2011年4月已經發布。數據顯示,東莞男女比例為117.81:100。相比於第五次普查,男性人口大幅度上升,且失衡(男多女少)情況比全國平均水平還要嚴重。為什麼東莞人口結構會發生如此大的扭轉?當地統計局認為,東莞男女比率的變化,不是基於自然生育而發生的,而是跟東莞工業結構變動有關:以前輕工業比重大,車工、小工以招女工為主,而現在重工業比重增加後,需要的男工也增加了。
而那些在2012年之後,還在反覆發舊新聞,認為東莞女多男少,所以會出現「一夫多妻」現象的媒體,顯然沒有做功課。
直到今年,還在炒作東莞「女多男少」的媒體,更不可原諒。今年5月,國家統計局東莞調查隊對外發布了《2014年新莞人基本情況調查報告》。所謂「新莞人」,正是指來東莞各種工廠打工的青年男女,所以這組調查數據,更有針對性。數據顯示,2014年,新莞人男性比例為54.5%,女性佔比45.5%,還是差了近10個百分比。
很多人潛藏在心底的,對女性尤其是弱勢女性的物化,浮出水面
有人可能會質疑,雖然總體上女少男多,但保不齊某類工廠,確實女多男少呢?這句話,如果作為事實描述,是對的。但如果再往前推一步,其邏輯就很無恥。某工廠女多男少,女工就需要忍受屈辱,寧願當小三也要談戀愛?更別提這些新聞是從女工整體出發,認為她們普遍接受「一夫多妻」,既無事實依據(已被數據打臉),也是對女工的人格侮辱。
如果這種邏輯是對的,為何看不見某些師範類院校的女生受到同樣質疑?她們的學校也是女多男少,所以她們也在玩「一夫多妻」?
所以,出現這種新聞並且被一些人追捧,歸根結底還是某些人心底隱藏的歧視和汙名隨著新聞一起,浮出水面。東莞女工被汙名,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去年東莞掃黃後,就有很多人調侃「東莞女工要大批量嫁人了」。一些媒體也跟著攙和,說什麼收入低,在抵抗不了種種誘惑後,東莞女工轉行失足婦女。這又是一起滿嘴跑火車的案例,公開發表這種論調,至少給出東莞性工作者有多大比例是由「廠妹」轉化而來的數據吧。
但,並不能證明這是為了緩解用工荒而製造的軟文
在這條新聞被炒熱之後,也有一批質疑派產生。他們認為這是「東莞為緩解用工荒打的廣告」。
東莞確實面臨用工荒,根據廣東省人社廳的數據,目前東莞市的用工缺口高達10萬人。但這種用工荒是全市企業普遍面臨的一種困境,在東莞「一夫多妻」的種種新聞中,都沒有露出任何一家具體企業的名字。你說是打廣告,是哪家企業打的呢?
這和很多其實是企業軟文的「新聞」不一樣,它純粹地反映了部分媒體的缺心眼風格。
如果不是企業做的軟文,唯一的可能就是當地政府了。但這種懷疑,顯然又是對國內的政治生態缺乏了解。東莞天天嚷嚷你們不要再喊我們「性都」了,不會蠢到為了招工,再把自己往性上扯。這既政治不正確,也毫無必要。東莞目前應對用工荒的對策,是鼓勵企業建無人工廠,已經在操作。
有些時候,質疑者也會變成他們反對的那副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