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風範十足啊!言辭、氣場把握得槓槓的!」「這孩子太優秀了,不光有口才,關鍵還一身正能量,前途無量!」「別說以後,就說現在的這種控場能力和素質就已經前途無量了!」「這小朋友長大了不得了,這口才好厲害!」「那麼小就有這麼好的控場能力,父母得有多優秀啊!」……
最近,網友們開始為黑龍江訥河市一位辦生日宴的小學生瘋狂點讚,其中一條抖音短視頻點讚量已經達到了493.1萬——
視頻中,有一個超大的圓桌,擺滿了可口的飯菜,同時挨挨擠擠坐了很多小學生。過生日的小男孩穿著黑色的衣服,頭戴生日皇冠,他站起身端著杯子有模有樣地對大家說:
「肅靜肅靜,聽我講話!首先感謝各位同學來到我的生日會,再感謝咱們老師教咱們知識。由於下半學期我要轉學了,我爸爸媽媽給我整了一桌好吃的,然後呢讓咱們聚一聚。
雖然我們還小,但是我們知道最貴的車是爸爸的肩膀,最貴的房子是媽媽的肚子。俗話說得好,兒子的生日,媽的苦日。來!大家站起來,讓我一起喊』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預備三二一!」
隨即,其他小朋友紛紛站起身,端起杯子大聲回應著:「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看完這個36秒的短視頻,不得不讓我們感慨,這可謂是渾身都是戲啊!不僅控場能力好,口才還不錯,重點是還特別感恩。無數網友都開始自嘲:「我活了幾十歲,還不如一個小學生勇敢。」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把焦點放到了孩子學業成績以外的地方,比如孩子的才藝、愛好或者領導力等等。那麼,想要培養孩子的領導力,做爸媽的應該從哪些方面去引導呢?曦曦媽建議大家可以嘗試做好以下幾點——
(1)允許孩子反駁,培養孩子的主見。
很多家庭,父母總是習慣「奴性」孩子。當孩子想買白色衣服的時候,父母非要逼著孩子放棄自己的想法,而是選擇父母自認為不易髒的黑色或者灰色;當孩子和父母在作業問題上發生爭執時,家長第一反應不是尋求題目的對錯,而是用父母的身份強壓孩子,到頭來孩子證明是家長錯了之後,家長連一句抱歉都沒有,又開始找各種藉口迴避自己的錯誤。
「從來不給孩子營造反駁的機會」,這就是很多家庭目前的現狀。當孩子永遠被父母壓制以後,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受到嚴重打擊,進入班級或者其他集體的時候,孩子就只能是執行者,而不是領導者。
(2)不要嘲笑孩子的模仿,學會給予孩子肯定。
前段時間有一個小女孩模仿老師,在家裡的小黑板上講課,讓媽媽聆聽的視頻受到很多網友的點讚。據了解,孩子保持這個愛好已經有好幾年了,而媽媽也總是她最忠實的觀眾。
孩子自己學習了知識以後,通過給媽媽講解的方式,既鞏固了自己所學的知識,也鍛鍊了自己的膽量,一舉一動都像極了老師。
孩子的領導力,絕不是天生的。但很多孩子的領導力,是被父母扼殺了的。比如,當孩子模仿老師講話的時候,父母並沒有仔細聆聽,而是對孩子報以嘲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羞於展現自己,最終就只能是一個默默的被領導者。
在《老師請回答》裡,著名演員林永健,曾帶著自己的兒子林大竣錄製了一期節目。在節目中,林永健說自己並沒有刻意引導孩子進入演藝圈,但他發現兒子的模仿水平和記憶力特別好。去年他參加春晚演的小品,兒子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背下了長串的臺詞,還學習他的一舉一動簡直就是一個小版本林永健。
很多孩子羞於表達自己,羞於展現自己,其實都是因為父母給予了孩子太多的打擊和嘲笑。作為父母,我們應該鼓勵孩子有這方面的表現,讓孩子大膽展現自我,膽量及口才等才能慢慢有所提升。
(3)從自信、社交、語言、應變能力等多方面培養。
我的女兒特別喜歡去樓下的遊樂場玩耍,每一次她幾乎都是「一秒入戲」。明明她上一秒還在我們跟前,下一秒就開始找了幾個「小跟班」了。
她先是邀請弟弟妹妹一起玩耍,然後開始帶領他們做遊戲。比如玩老鷹捉小雞,她會安排一個小朋友當老鷹,一個小朋友當雞媽媽,然後其他小朋友當小雞;她會指定玩耍的區域,不能跑出父母的視線,儘量就在父母周邊玩耍;
一次玩多久,下一次應該換誰當老鷹等等,她都會做出一個合理的安排;中途遇到灰心喪氣的弟弟妹妹,她會故意跑慢一點,照顧弟弟妹妹的情緒,讓他們也體驗一下「贏」的感覺;如果有小朋友摔跤了,她會立刻上前安撫;如果小朋友之間鬧彆扭了,大家也會第一時間跟她反饋,她也會站在最公平公正的角度給大家做調解……幾乎每一次,我們都回家的時間點了,其他小朋友都對她戀戀不捨。
領導力對孩子綜合要求是比較高的,首先孩子得足夠自信,敢於做那個領頭的人;其次孩子得有足夠的社交能力,能夠調和大家的關係;再次,語言能力是不容忽視的,因為你要讓別人聽懂你的安排,服從你的安排,你首先語言組織能力要很強;當然應變能力也很重要,面對別人的建議或者意見,你要及時給予別人滿意的回覆,當成員之間發生了矛盾,你要第一時間調解。
————————
控場能力絕非天生,這需要慢慢積累一些力量。當然,多鼓勵孩子參加集體活動,這首先是非常有必要的。
您認同曦曦媽的看法嗎?歡迎跟我一起探討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