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4歲大被搶玩具會打人?家長掌握這「3部曲」,寶寶乖順又大方

2020-12-22 育兒點金術

孩子4歲大被搶玩具會打人?家長掌握這「3部曲」,寶寶乖順又大方

四歲的寶寶自私,寶媽干著急,掌握這3點讓寶貝更優秀

現代家長給孩子提供了優質的學習條件和物質生活,不僅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會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比如說孩子大方乖順就是家長所希望的。

但是在孩子學校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截然相反的缺點,比如說自私到保護自己的玩具不讓別人碰,甚至是別人動了之後就大打出手!其實這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可以儘早的發現問題,幫助孩子改正性格和脾氣這方面的問題,培養出一個乖順而又大方的好孩子。

前幾天就有一位寶媽向我抱怨:我的女兒如今四歲了,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時,有人跟她爭玩具,她會氣得一直跺雙腳還想打人,頭疼啊,我是單親媽媽,有時候脾氣也會不好,是不是會影響到她呢?

孩子自私脾氣差是很多家庭的共同問題,因此新手爸媽要從小培養好孩子的性格和情緒!

孩子4歲大被搶玩具會打人?家長掌握這「3部曲」,寶寶乖順又大方!

1. 父母從點滴小事中培養孩子的分享意識。

在孩子會說話的時候,就要給寶寶灌輸分享的理念,可以言傳身教。比如家裡來了客人,媽媽主動拿出了水果和零食,然後告訴寶寶:"你把這個蘋果拿給阿姨吃,好不好"。

這時候的孩子還沒有太多的認知,都會聽媽媽的話,這時候阿姨肯定會給出回應:"謝謝寶寶,你真棒"!寶寶會體會到分享的快樂。長此以後,孩子會自己主動分享,變得乖順又大方。

2. 帶孩子走出去,建立孩子他自己的社交圈。

孩子也是需要友情的,他們比成年人更容易獲得純粹的友情。尤其案例所說的情況,單親家庭,也沒有兄弟姐妹,就更缺少與人打交道的機會,孤獨的環境讓孩子容易自私,獨佔玩具和情感佔有欲較強。

如果孩子社交圈子的擴大,朋友之間相互幫助,合作完成樂高等,慢慢受朋友的感染,自私就悄悄地不見了,孩子也會變得乖順又大方!

3. 不要過分寵溺孩子,養成生活好習慣。

正如我們題目中說的那樣,母親在孩子小的時候,往往會把所有的愛都給孩子,而4歲的女兒還不能完全懂的家庭情況,因此次對於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順,當發現孩子出現自私的行為時,家長往往會不知所措。

總而言之,孩子自私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通過日常點滴小事開始培養孩子分享的意識等一些好習慣。

對於新手爸媽來說,除了糾正孩子被搶玩具後打人這一問題,還要同時培養孩子一些好的生活習慣,如果抓住了孩子3-6歲的關鍵期,效果更是事半功倍。因此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在這裡真心的推薦給新手爸媽一套培養孩子好習慣和脾氣的故事繪本——《小松鼠 行為習慣 情緒管理繪本》。

這套繪本就是針對孩子分享的性格習慣出發,適合0-7歲的孩子的教育。

《小松鼠 行為習慣 情緒管理繪本》一共10冊,它們分別是:說好了就要去做、我會表達自己、我可不是懶孩子、我要自己穿衣服、陌生人,快走開、媽媽,祝您生日快樂、快樂小松鼠去超市、第一次去幼兒園、不再亂吃零食、我會表達自己。

這裡面不僅涵蓋了題目中的孩子自私和發脾氣的好習慣,還同時培養孩子的生活好習慣、全面發展。

這10冊《小松鼠 行為習慣 情緒管理繪本》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著生動的圖畫和簡單易懂的故事,孩子一眼就會愛上精美的插畫,同時還能理解其中的故事情節,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自己的性格和脾氣,改正自私,發脾氣打小朋友,以及調節情緒等,長大成為更優秀的好孩子。

現在這足足10加了活動,點擊下方【去看看】僅需孩子吃1次漢堡可樂的花銷就能搶購!

育兒有道,養娃有術。最好的帶娃不是又教又育,而是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相關焦點

  • 孩子被打,被搶玩具,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孩子打人,被打,搶玩具,被搶玩具。這些都是孩子在一塊玩耍時,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事情。小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經歷一些敏感期。手欲期最多的表現是:推人,拍人甚至打人。而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寶寶往往會有「什麼都是我的」,「全世界都是我的」等類似的概念。因而,就出現了爭搶東西的現象。這些現象是孩子成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然,家長適當正確地「引導」很重要!說說我家女兒經歷「被打」,「被搶」時,我的處理。一次, 在樓下玩。
  • 孩子玩具被搶家長該不該插手?大多數情況下沒必要,但這4種除外
    好玩的、能吸引孩子的玩具一般也會受到更多孩子們的歡迎,如果多個孩子同時看上了一個玩具,就很可能發生爭搶的情況,最近就有一個因為孩子爭搶玩具而引發的事件:視頻中一群孩子在遊樂園裡玩兒,一個身穿藍色衣服的男孩搶了另一個孩子的玩具,被搶玩具的孩子找到家長哭訴,家長便上前推搡,甚至打了搶玩具的藍衣男孩,雖然傷的並不重,但藍衣服男孩兒的家長對此無法接受,於是選擇了報警,
  • 玩具被搶,是讓孩子打回去還是忍下去?身為家長的你應該這樣做
    而大部分寶寶在兩歲多時就會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似乎什麼東西都不肯和他人分享,一爭執起來,很容易就會打起來。GANOR佳諾育兒經今日探討話題:玩具被搶,寶寶打回去怎麼辦?,寶寶之間出現爭執,在沒有出現安全隱患時,讓寶寶們自行處理糾紛,家長先行觀察寶寶的行為屬於哪一種,是打人還是其他表現。
  • 孩子玩具被搶了,家長應該怎樣處理?記住這兩點
    有時候別人隨手就把玩具扔地上,家長撿起來趕緊說沒關係,對方家長一道歉更加不好意思,這時哪怕自己孩子很生氣,家長也會告訴自己孩子要大方一點…… 孩子玩具被搶了,家長一味寬慰孩子要大方,要懂得分享,要求孩子直接把玩具讓給別人玩,這樣真的是正確的做法嗎?
  • 對付打人的孩子,聰明的家長這樣做!
    這不,米粒媽趕緊用親身經驗來給大家支招。關於孩子打人這個問題,米粒媽把它按照寶寶年齡分成兩個階段,0-2歲是一個階段,2歲以後是一個階段,不同階段有不同階段的解決方法。0-2歲寶寶打人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打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打人,而是寶寶的一種探索行為。
  • 當孩子的東西被搶時,家長這句不經意的話,影響孩子的一生
    好友佳佳最近很困惑,帶寶寶出去和小朋友玩耍的時候,經常會遇到孩子們一起互相爭搶玩具的情況,寶寶玩具被別的小朋友搶走的時候,總是委屈巴巴的看著她說:「媽媽,我的玩具被搶走了」,這個時候她就會很糾結:教孩子搶回來吧,怕別人說小氣,又擔心孩子搶不過;不教孩子搶吧,又擔心孩子受委屈,以後不懂得維護自己的利益。佳佳說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 孩子玩具被搶只能生氣?聰明父母三個步驟拿回玩具,讓孩子更自信
    孩子之間因為搶玩具哭鬧太過於正常,作為父母我們不能被孩子的情緒牽著鼻子走,當孩子玩具被搶的時候,父母應該記住,這正是提高孩子三種能力的時候。第一種能力,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每個孩子都要融入到集體生活,尤其是3歲前的孩子,應該提前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為孩子上幼兒園做好準備。
  • 「媽媽,他搶了我的玩具」:孩子玩具被搶時,你的做法影響他一生
    孩子的玩具被搶了,面對這樣的情況因為面子問題可能大多數家長會說:「沒關係,給她玩吧。」也有些家長可能因為害怕孩子會變得膽小懦弱,可能也會對孩子說:「哭什麼哭,你玩具被搶了,你就自己搶回來就好了,哭有什麼用。」還有些家長可能又比較心疼孩子直接幫孩子把玩具搶回來。這三種做法,無論是哪一種做法都是不太妥的。
  • 「媽媽,我的玩具被搶了」,家長的2種不同做法,影響孩子的一生
    文 | 果媽(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孩子玩具被搶,簡直是分分鐘都在上演的事。這也讓不少家長感到困惑,到底該如何處理才好?1、強迫孩子大方謙讓搶自家孩子玩具的孩子多半是鄰居或親戚的娃,不少家長會因為礙於面子或&34;而要求自家孩子分享。哪怕孩子抗拒,家長也會以&34;&34;為由,強硬要求孩子大方。最後,通常是孩子哇哇大哭、家長尷尬收場,甚至委屈大哭的孩子還會遭到家長的訓斥。
  • 寶寶打人,怎麼辦?
    在寶貝大約1歲左右開始,一般會有打人的行為,為什麼呢?在此時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情緒控制不穩,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想法、情緒時,會通過他們熟悉的肢體動作來表達,例如:打人、咬人等。因為他們還不會用其他方式表達。因此,這個年齡的寶貝出現這樣的行為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 孩子打人,家長怎樣引導?
    我家孩子兩歲多了,之前一直都很乖,在外面也能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可是最近不知道怎麼了,經常習慣性動手打人,有時候我們都還沒反應過來呢,他就上手了。其實,很多兩三歲孩子的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不過爸爸媽媽不用為此焦慮,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家長該如何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兩三歲的孩子出現攻擊性行為很常見,也很正常,並不是真正的「暴力」行為,而造成他們打人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 寶寶2歲就掌握了這4種技能,說明家長很負責,對照看你教了沒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所要掌握的技能也會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對寶寶採取的是順其自然的教養方法,導致孩子該上幼兒園了,自己還無法獨立吃飯,從而無法上幼兒園;而有的家長對寶寶的要求很高,積極訓練寶寶,恨不能寶寶一歲的時候就可以實現自理。
  • 寶寶2歲就掌握了這4種技能,說明家長很負責,對照看你教了沒
    隨著寶寶逐漸長大,所要掌握的技能也會越來越多,有的家長對寶寶採取的是順其自然的教養方法,導致孩子該上幼兒園了,自己還無法獨立吃飯,從而無法上幼兒園;其實這兩種做法都是有失偏頗的,二歲的寶寶已經可以掌握很多的能力,如果以下幾個技能不能掌握,那麼寶寶的發育可能會落後別的孩子一大截。二歲寶寶必須要掌握的技能有哪些呢?
  • 寶寶打人or被打怎麼辦?高情商的家長都這樣做
    寶寶的每一步成長,都是對家長的考驗,社交這道坎更是不用說,讓許多家長操碎了心。明明在一起玩得好好的小夥伴,為爭個玩具不是自己被打哭了,就是把別人打哭了,讓人頭疼不已。2、寶寶自我意識萌發:2歲左右的寶寶開始萌發自我意識,會以自我為中心。因為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欠缺,所以只能藉助打人來表達自己的意願和情緒。並且這一階段的寶寶還意識不到「打人」會「傷害」別人。
  • 0~3歲,孩子吃手打人怎麼辦?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我小時候去親戚家做客,他們家有一個一歲多的寶寶。我發現她的手上纏著膠帶,我問親戚,小寶寶的手是受傷了嗎?得到的回覆是:寶寶一直吃手,擔心吃了細菌生病,所以就把手用膠帶纏了起來。最近我在抖音上也看到一些媽媽為了不讓孩子吃手,在孩子的手指上套苦瓜,抹苦藥等等方式。
  • 2歲前,一定要能看懂孩子這些你想像不出的小癖好
    到底是越長大越不乖/可愛?亦或是寶寶一直都沒變,只是在發育而已?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兩歲前的孩子都會出現哪些常見、合理卻不被家長理解的行為?只要寶寶是正常溫和的吃手(吮吸),家長完全不用擔憂,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強行幹預,以免給寶寶帶來心理負擔。家長要做的是注意清潔寶寶的雙手,不要帶來細菌的傳播。如果寶寶吃手不是單純的吮吸,而是「啃」,甚至手指變形、破皮,這很容易造成皮膚感染,家長需要進行溫和的幹預。
  •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才是解決問題的硬道理
    2歲寶寶愛打人,牢牢抓住「打人敏感期」小希家的男寶,今年2歲了,平時淘氣不說,還特別喜歡打人,自己想要的東西,一定要搶到手才罷手。平時,小希帶孩子在園區裡面散步,從來都是緊緊跟在娃後面,生怕孩子一不小心惹出什麼事端來。一天,小希帶孩子在玩球,有一個推著嬰兒車的小寶寶路過。
  • 孩子玩具被搶之後的反應,隱藏著孩子的性格,家長要懂得分辨
    其實鄰居的擔心也不無道理,俗話說「3歲看大,7歲看老」,孩子長大之後的性格從小就能看出來,雖說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因為這樣那樣的事情發生改變就像鄰居家的孩子一樣,自己手中的玩具被別人搶走之後完全不在意,很多家長覺得小朋友是因為害怕、懦弱。其實並非如此,小朋友會出現這樣的反應很可能是因為樂觀,在他們的心中玩具並不是非有不可的,自己換一個玩耍也無所謂。這意味著小朋友的心胸比較闊達,長大之後也會過得比較隨意,不會因為一些小事和別人斤斤計較。
  • 寶寶們開始搶玩具了!爸爸媽媽怎麼辦?育兒有方法,我們聊聊!
    有一個小男孩子比較調皮總是會去搶別人的玩具。有個小女孩被搶了幾次之後爸爸生氣了,大吼到你為什麼總是搶他的玩具,然後溫柔的叫小女孩,「悅悅來!你到這邊來玩。」帶著小男孩的奶奶外婆趕緊帶小男孩在一邊玩去了。已經是媽媽的我,羨慕了!這個爸爸也太有安全感了!
  • 孩子玩具被搶了只會哭,怎麼辦?
    有時玩具被搶走,她雖然很難過,哭得很委屈,但不會去搶回來。我有點顧慮,擔心她會委屈了自己,要不要教育她霸道一些,讓她更加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呢?好的,這是關於「玩具被搶了只會哭」的話題。1 歲半到 2 歲的寶寶逐漸有了自我意識和物權意識,所以她的玩具被搶了會難過、會哭,是正常的反應。甚至更直接的本能反應是呆住或逃避,而不是搶回來。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