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偉格:絕對冷距、不動聲色的寫作者袁哲生

2021-02-10 後浪
圖:Paul Cezanne

整個「西北雨」篇章,微型展現袁哲生過往最核心的小說技藝:當不可能的觀察者「我」,以不介入之姿,縮小自己形同不存時,「我」的敘事語調縱然依舊疏離,但疏離的觀察位置,悖論地已然消失。「我」,溶入「我」所記聞的湧動景象裡。「我」的人世記聞,於是帶起一種全新的感性。

 

同樣邏輯,《雨》開始且結束於「下雨了」這同一句子,如同落實了「西北雨」篇章中,從未實寫的雨景,且也收納父親行過的燒水溝,拓撲為更多「外省的」聚居的眷村地景。「我」在眷村裡,獨自貼眼看雨。「我」,如同袁哲生小說裡的許多寂寞之「我」,在淡泊中敏銳感知一切。更重要的是:「我」仍在靜止般的蒙昧童年裡,如裸命一條,如蕈菇或遊魂,得以安享藏身於角落的寧靜。直到再一次,當「我」察知人世的傷逝,開口說話那刻,「我」無可挽回地,被捲入「我」已長久觀望的生命雨瀑中。

 

童年,在袁哲生筆下,已是人獲有生命以後的傷停補時(stoppage time),再之後重啟的時間進程,無非又是重新的苦痛。時間之傷,不因童年之「我」,對傷害一無預期,而其實,是因「我」的漫長預期,不能阻擋暴力必要再度侵臨。袁哲生建構的,深邃的反啟蒙敘事,在《猴子》裡,獲得另一生命階段的檢視。在同一眷村裡,那同一個「我」進入情慾萌芽的青少年時期。一方面,殘酷的暴力,被袁哲生遠隔於敘事之外,如小說中,梁羽玲如何被父親送給友人(預備養大為妻),如何返回,可能經歷如何的通過儀式,方得到同儕庇護等等細節,小說盡皆留白。另一方面,暴力卻又極其殘酷地,裸裎於那隻被圈養的猴子,當定期發情時,所遭受的體罰細節中。

 

袁哲生以交錯焦距,支起整篇小說的繁複語境,使殘酷本質令人瞠目無言,又使暴力行徑,表露在人人日常的舉措裡。在這語境中,「我」懷想一個「多麼無聊而愉快的夜晚」,想著,如果能留駐時光,如永不開竅的混沌,「如果沒有陽光,這個世界多麼美好」。然而,再一次,這內向早熟的心靈,只能迎向自己早有預期的失落,之後,在仍然年輕、未來猶然迢遠的彼刻,感覺自己事實上,已經「沒有更重要的事了」。小說裡,日常一刻驟然重如千鈞。袁哲生筆力醇粹,而這個系列,確是他小說美學的代表豐碑。

 

三篇「羅漢池系列」小說,則進一步歸整袁哲生自「燒水溝系列」以來,對鄉野傳說類型寫作的持續探索。就此而言,李永平的《吉陵春秋》(1986),更明確是他借鑑的對象。袁哲生本意,不在審酌小說裡,這般封閉的生活形態,是否必然只能如此封閉,別無其他出路,而是企圖以因襲生活的眾生相,示現循環時間的完成,或終結。如我們所知:在小說中,當小月娘走上母親月娘的舊路,建興仔繼承雕刻店,克昌仔奉老和尚之令剃度;當新生代完美地,填補上舊世代的位置時,傳說結構已然自足彌合。

這類對位結構所碰觸的主題,不免是人的自由意志,與人之宿命性的衝突。以希臘悲劇為例,理論家伊格頓(Terry Eagleton)即主張:「最傑出的悲劇,反映了人類對其存在之基本性質的勇氣」。這是對自由意志的價值認納。他接著判定,悲劇的「源頭」,「是古希臘文化中認為生命脆弱、危險到令人噁心的生命觀」。他描述這群作者置身的,宛如布滿暗雷之戰區的現實世界,在其中,「虛弱的理性只能斷斷續續地穿透世界」,而「過去的包袱重重壓著現在的熱情志向,要趁它剛出生時就把它掐死」,於是人若「想要苟活,惟有在穿過生命的地雷區時小心看著腳下,並且向殘酷又善變的神明致敬,儘管祂們幾乎不值得人類尊敬,更遑論宗教崇拜」。

 

現世這般難測,行路如此艱險,這群作者為何還能穩確創作?為何不放棄直面那些永無答案的問題?對此,理論家小結,「或許,惟一的答案只存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抗壓性,以及將它們化為藝術的藝術性與深度」。

相關焦點

  • 讀童偉格《王考》:村落的人們
    《王考》是臺灣小說家童偉格的短篇小說故事集,也是童偉格在25歲時出版的首部作品。我的觀感用一句話形容可以是:有種費力的好看。上個月還嚷嚷著真是喜歡雙雪濤的敘事風格,這個月就默默地把童偉格的《王考》納入了出門遠行想要隨身攜帶的書之一。覺得作者非常厲害的點在於能夠根據故事的角度而選擇不同的敘事方法。
  • 袁哲生:送行
    袁哲生(1966—2004)臺灣高雄縣岡山鎮(今高雄市岡山區
  • 被平臺綁架的寫作者
    我認識的寫作者分兩類:認同新媒體的和不認同新媒體的,不過現在似乎這兩類越走越近,難以區別,大部分人已改變了當初的立場,紛紛湧向原本已經擁擠不堪的新媒體寫作平臺。作者的趨之若鶩有一個大的行業背景是,2016年的整個傳媒生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媒體的寫作平臺集中湧現,以至於有人說:平臺太多,作者都不夠用了。
  • 真正厲害的人,是 「不動聲色」!
    不動聲色的人,是懂得控制自己情緒,學會沉默,保持優雅的表情。不動聲色的人,不是原地不動,是默默前行,忍辱負重;不動聲色的人,不是在沉默中消亡,是在養精蓄銳,蓄勢待發;不動聲色的人,不是無話可說,是在一旁觀察,往往「一語中的」。不動聲色,是一個人的智慧體現。
  • 自媒體寫作者的小秘密,被田中泰延的這本書點破了
    01取悅自己才是寫作者的原動力取悅自己,才能將寫作繼續下去。這和我們自媒體寫作者很像,熬更守夜地寫,卻無人點擊,無人點讚,更無人轉發。長期下去,當初的寫作激情之火早就熄滅。田中泰延是怎麼堅持寫了幾十年,且成為了人氣專欄作家的?為自己而寫。「只要寫出自己想讀的文章,自己便會很開心。」倘若要是他的目的就是為了點擊量,恐怕早就鬱鬱寡歡了吧。
  • 明明白白我的心:從小說《十八歲的季節》看寫作者需要哪些素養
    這篇小說也一樣,並且更多地展現出了一個寫作者所需要的一些要求。這些寫作者所需要具備的要求如下——1,講述故事的能力。一名文學作者,要想寫作,首先就要能講故事。故事是小說的主要成分,不會講故事的作者,是不合格的作者。這篇小說講了很多個故事,僅在高考前,就講了「晨起」、「河邊」、「練習」、「牽手風波」、「春遊」等多個故事。
  • 「不動聲色」的女人,很有魅力,會讓男人痴迷
    年齡在增長的同時,心智也要慢慢成熟,學會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才是最明智的生活方式。俏麗枝頭的花朵,之所以能招來大家的駐足欣賞,不是因為它能說會道,而是因為它不動聲色,讓人看不透。女人如花,也該是安靜地綻放,安靜地散發魅力。女人如花,不動聲色地站著,往往就能讓無數人魂牽夢繞,為之痴迷。
  • 寫作者的聖經:《寫作指南:非虛構寫作指南》
    為了能達到絕不贅餘,寫作者需要經常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並且注重細節。人們常說,寫作類似於裁縫,需要裁剪和拼接。但是好的裁縫還需要有專注和韌性,否則就只能做出馬馬虎虎的作品。無論這個語句看起來多麼優美,但只要它的存在並不影響意思表達,就請果斷的刪除它。
  • 真正優秀的人,從來都是不動聲色
    01 真正優秀的人,從來都不動聲色 我們身邊總是不乏這樣一類人。 舉止平和,波瀾不驚,喜怒不行於色,人群之中很難捕捉到他們的存在。
  • 內心即使翻江倒海,表面上也不動聲色的四大星座
    現在的人誰都學會了偽裝,從不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尤其是下面這幾個星座的人,非常善於偽裝,不管內心如何波動,表面上也會是不動聲色的樣子。雙子座雙子座的人看起來很情緒化,很善變,所以很多人會以為雙子座表達情緒很直接,不加掩飾,喜怒哀樂都寫在臉上,實際上如果你是這樣看雙子座,那就大錯特錯了,雙子座其實是個特別會偽裝的人,他們的「善變」其實是對自己情緒最好的掩飾,雙子座真的是非常圓滑的人,不會讓人看透自己的內心,沒有人知道雙子座在想些什麼,雙子座內心即使是翻江倒海,表面上也能夠不動聲色
  • 不動聲色,看透人心的摩羯座,有頭腦,不簡單
    1點星座對比那些情緒喜歡掛在臉上毫不遮掩的人,那些看上去不動聲色的人更加難以捉摸。他們不會輕易的讓人發現自己的真實感受,細心觀察啊著周圍的人事物,並且做出仔細的分析,以利於自己更好地在生活中或者工作中與人打交道。
  • 水瓶座人擅長控場,不動聲色,掌握全局,是天生的王者
    水瓶座頭腦縝密、心思細膩,還有著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在不動聲色間掌控全局,他們氣場強大,說話很得人心,是天生的王者,雖然看似霸氣不足,但是總能依靠自己冷靜的思維,和控制人心的力量,佔據領頭羊的地位,統領著眾人,讓別人信服。水瓶座人聰明伶俐。他們總有稀奇古怪的點子,他們思想異於常人,他們智商極高,總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東西。
  • 七一讀書|如何成為合格的寫作者③跨越百年的寫作手冊|桂池專欄
    這要求寫作者的思維方式、表達方式也要有所調整。規則4:使用明確、具體的語言那些讓讀者身臨其境的描寫,得益於具體生動的細節;一切深入人心的觀點和論證,其論述必然清晰明確。肯定而不含糊、明確而不籠統、具體而不抽象,這樣的語言,更容易吸引讀者注意力。
  • 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是「不動聲色」
    有的人的善良是默不作聲,不動聲色的,只有給予者自己知道。他們會用最低調的方式,給人最大的體面。而有的人,他們的善良卻是大張旗鼓的,生怕別人不知道他們在付出。一個人最大的善良,是「不動聲色」。真正心善的人,有個共同點,遇到要珍惜,那就是「不動聲色」。我們總說,要做個善良的人。善良不光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別人,滿足自己不算真正的善良,滿足別人才是。
  • 心裡越難過,表面就越不動聲色的星座
    當人在傷心難過的時候,是最脆弱的時候,有些人則會選擇找人傾訴苦悶,渴望得到別人的安慰,而有的人會選擇獨自一個人療傷,越難過表面越不動聲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中心裡越難過,表面就越不動聲色的星座,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