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臺資製鞋企業落戶周口 年產能1200萬雙

2020-12-23 華夏經緯網

許多世界名鞋都有「Made in 周口

記者 董暢巖

  本報訊 9月23,扶溝縣政府接待辦公室的工作人員小李,在帶領「記者進臺企」採訪團參觀過扶溝寶昌鞋業的生產線之後,興奮地說:「以前只知道寶昌鞋業生產耐克、匡威等運動鞋,沒想到最時髦的UGG也是在扶溝生產的!作為周口人我感到很自豪!」

  耐克、阿迪達斯、匡威統統都有周口造

  小李所說的「UGG」是澳大利亞澳考拉公司推出的一款雪地靴。923日,記者在扶溝寶昌鞋業看到,製鞋車間裡,上千名工人正在認真工作,在生產線的末端,經過最後的質檢裝進包裝盒的,正是這種風靡全球的UGG

  扶溝寶昌鞋業是臺灣寶成國際集團在扶溝投資的全資子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運動鞋製造商之一,寶成集團為NikeAdidasReebokNew Balance等超過世界50家國際知名品牌設計製造及生產鞋子。

  「製鞋業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周口地處中原,交通便利,勞動力優勢明顯,這是寶成最終選定落戶周口的主要原因。」寶昌鞋業辦公室主任任路慧告訴記者,「寶昌鞋業一期項目20103月開始投產,按照總部分配的訂單,寶昌鞋業生產過耐克、阿迪達斯、匡威等不少名牌鞋,全部外銷。」

  周口市引進的第一個臺資鞋業「金鳳凰」是落戶西華縣的凱鴻鞋業,該企業是臺灣富璣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旗下企業。據凱鴻鞋業副理郭淑君介紹,該公司2008年開工投產,年產400萬雙高檔時裝女鞋。今年前8個月,實現外貿出口接近1300萬美元。目前正在建設的二期項目,總投資8000萬元,年產240萬雙高檔女鞋。

  記者了解到,由於有著豐富優質的皮質原料和充足的勞動力資源,周口具有良好的製鞋業基礎,曾經創造過「賽潮」等皮鞋名牌。如今,這種優勢更被全球各地的臺資製鞋業所發現,周口已經成為臺灣製鞋企業落戶中西部地區的首選,向「世界鞋都」邁進。

  據介紹,目前已落戶周口的製鞋企業有19家,以臺資企業為主。現有產能1200萬雙,安排就業人員3萬人,初步形成了以扶溝寶昌鞋業、西華凱鴻鞋業、商水強鴻鞋業、鹿邑祥龍鞋業為龍頭的製鞋產業集群。

今年上半年,周口全市鞋類產品出口414萬雙,出口額4261萬美元,出口量和出口額均超過去年全年,出口量佔全省的45.8%,出口額佔全省的58.9%。(大河報)

 

 

相關焦點

  • 大批臺灣鞋企入豫 周口謀造中國鞋業「第五極」
    曾掌握世界80%以上品牌鞋的生產和貿易的臺灣鞋企們,正在逐步將製鞋產業的重心從臺灣、東莞等地轉移到河南省周口市。 曾掌握世界80%以上品牌鞋的生產和貿易的臺灣鞋企們,正在逐步將製鞋產業的重心從臺灣、東莞等地轉移到河南省周口市。《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於27日從2011年周口市承接製鞋產業轉移合作交流洽談會上獲悉。
  • 從臺灣到東莞再到周口 臺資鞋企北上中原
    「走遍世界,我們最後落腳周口。」在日前舉行的2011年河南省周口市承接製鞋產業轉移合作交流洽談會上,臺灣製鞋同業公會原理事長林昭傑說,5年前,臺灣鞋業開始尋找新的產業轉移地點,終於在去年選擇落腳周口。   林昭傑說,臺灣鞋業經歷了從臺灣到東莞再到周口的過程,而直到剖析鞋業的「向中移動」路徑後,他們發現周口的產業承接能力和發展潛力非常難得。
  • 周口市強力打造河南省製鞋產業出口基地
    鼓勵龍頭企業走出傳統的訂單經營模式,打造強勢品牌,實現製鞋產品品牌經營;鼓勵龍頭企業在品牌創立、品牌管理與品牌延伸等方面進行戰略規劃,企業整體規劃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與服務等各個環節符合品牌戰略要求;鼓勵龍頭企業率先實施綜合性品牌工程和多品牌工程,實現一企一牌或一企多牌;鼓勵企業進行ISO9000系列國際質量保證標準體系認證,規範企業行為,提高產品質量,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鼓勵企業開展中國環境標誌產品認證和
  • 56家臺資企業聚濟陽 孕育山東最大臺灣工業園
    轉自2013年8月29日鳳凰網原標題:56家臺資企業聚濟陽孕育山東最大臺灣工業園一個只有55萬人口、面積僅1076平方公裡的內陸小縣,既沒有港口,也不是臺鄉,卻成功孕育了我省首家乃至全省規模最大的臺灣工業園——山東省(濟北)臺灣工業園。
  • 天津臺資企業達2140家 臺灣高端製造企業聚集津城
    截至目前,全市累計設立臺資企業2140家,臺商投資總額110億美元。  臺商投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  天津市以大項目好項目為抓手,以津臺產業合作對接和拓展現代服務業為主線,大力推進津臺經貿交流合作。市臺辦統計數字表明,天津市吸引臺資連續三年呈現加快增長態勢,增幅逐年加大。
  • 廣州十大臺資企業閃亮登場 製鞋業獨佔鰲頭
    中新社廣州八月二十八日電(記者郭軍)廣州市今天公布了二OO一年度該市臺資企業十大出口大戶和十大納稅大戶。  這十大出口大戶大部分都是製鞋企業。  十大納稅大戶分別是:宏仁企業集團、頂新國際集團廣州公司、誠達集團廣州好又多公司、廣州統一企業有限公司、三希科技集團、廣州旺旺集團公司、廣州中威日用品企業有限公司、廣州萬邦鞋業有限公司、廣州榮誠鞋業有限公司和廣州環亞製衣有限公司。  據悉,目前臺商依然看好廣州的投資前景,臺資在廣州保持了快速、穩定、健康增長的良好勢頭。
  • 連續15年大陸第一!江蘇吸引臺資「成績單」亮眼
    交匯點訊 江蘇是臺商投資最活躍、臺資企業最密集、兩岸經貿交流最頻繁的地區之一。記者從剛剛閉幕的2019年兩岸企業家紫金山峰會上獲悉,從1985年第一家臺資企業落戶江蘇,30多年來,臺資企業在江蘇紮根成林,蔚然生長。
  • 我市臺企西華凱鴻鞋業亮相「大陸臺資企業產品展銷會」
    11月7日,首屆大陸臺資企業產品展銷會在南京開幕。我市臺資企業西華凱鴻鞋業參展。    西華凱鴻鞋業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臺資企業,於2008年7月在西華縣開工生產,被河南省海關授予A類進出口企業,是周口市進出口先進企業。西華凱鴻鞋業此次參展的是休閒鞋系列產品。參展的20餘款產品,得到大量客商的喜愛和青睞,很多客商紛紛預定。通過參展為進軍國內市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為進一步拓展銷售市場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 美國製鞋企業向抗疫醫護人員捐贈「護士鞋」
    【新華社微特稿】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蔓延之際,美國製鞋企業卡駱馳26日宣布,向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每天捐贈至多1萬雙「洞洞鞋」,另外向全美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免費提供10萬雙「洞洞鞋」。因此,卡駱馳決定推出「給醫護一雙免費鞋」項目,每天向抗疫前線的醫護人員提供至多1萬雙「洞洞鞋」。相關人員可在登錄卡駱馳官方網站後遞交申請,選擇經典款和通勤款中的一種。鞋子市面價為39.99美元至59.99美元(約合282.4元至423.7元人民幣)一雙。
  • 東莞製鞋企業通過產業鏈協同應對疫情影響
    在東莞,有的企業訂單驟降,遭遇經營困難甚至結業;有的企業正協同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加快復工達產,抓住危中之機,趁勢而上。這是東莞晶富編織有限公司的製鞋生產車間,整條流水線正滿負荷運轉。東莞晶富編織有限公司協理王澤忠:「現在我們的訂單確實比較充足,能滿足客戶的需求,我們每天在趕貨,晚上加班到九點。」
  • 崑山市累計批准臺資企業4903家 投資總額達593.23億美元
    「一直以來,崑山對臺資高新技術企業各方面支持力度都很大,31條出臺後,不但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加大力度,也增加了一些新的支持政策,讓臺商在研發費用、技術升級、設備改造方面更加敢於去投入,人力成本也大大降低,臺資企業們對今後在大陸的發展特別有信心。」富港電子財務經理徐仁傑告訴記者,發展不僅得益於完備的產業鏈配套,更得益於崑山市對臺資高新企業的大力支持。
  • 溫州皮鞋大王:他擁有3000多家專賣店,每年賣出超1000萬雙皮鞋
    在溫州,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非常之多,如電器、鞋業、服裝、汽車摩託車配件、打火機、制筆等。而製鞋行業又是溫州目前規模最大的傳統產業。根據公開的數據顯示:溫州市目前擁有製鞋企業4500多家,先進生產線約1800多條,年產值近300億元。而奧康集團作為溫州皮鞋產業的龍頭企業,每年的皮鞋產量超過了1000萬雙,年產值超過了30億元。而作為奧康集團的創始人,王振滔也被稱為「中國鞋王」。
  • 2018年我市6家臺資企業入圍100強榜單
    近日,重慶企業家聯合會、市工業經濟聯合會發布了2018重慶企業100強排行榜單,我市臺資企業達豐、英業達、旭碩、緯創、鴻富精、仁寶6家筆電企業入圍重慶企業100強,分列4、13、21、24、36、39位;這6家臺資企業也挺進位造業100強榜單,分列2、9、12、13、21、22位;同時這6家臺資企業在重慶百強企業營業收入100億以上企業榜單中分列4
  • 傳統製鞋產業搭上智能製造「快車」
    來源:消費日報網偌大的廠房內,只有十多名工人在流水線上操作不同設備,往返於自動化產線之間傳遞配件的,是一臺臺機器人……這不是電影大片鏡頭,而是賽納集團有限公司安全鞋成型數位化車間的生產場景。去年11月,賽納集團啟動安全鞋成型數位化車間建設項目,探索以「智能製造」的方式降低傳統製鞋企業對用工的依賴,以達到創新驅動、減員增效的目的,項目於今年3月入圍瑞安市第一批製鞋行業智能製造試點項目。近日,記者來到賽納集團,打探這一集智能化、自動化和信息化於一身的的數位化車間。
  • 臺資銀行入駐東莞帶來了什麼?
    事實上,目前東莞的臺資金融機構已有不少,如2006年成立的東聯融資租賃有限公司、2009年成立的富邦銀行東莞代表處,以及2012年設立的玉山銀行等。  臺資金融機構紛紛落戶東莞,目的是什麼?為轉型升級中的東莞臺企帶來了什麼?為東莞帶來哪些經營模式的變化?為解答這些問題,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走訪臺資銀行、企業和金融人士。
  • 廣州43家臺資企業入圍「2013年大陸臺商1000大」
    日前,由臺灣《工商時報》與臺灣「中華徵信所」合作評選的「2013年大陸臺商1000大」調查結果正式出爐,我市聯眾(廣州)不鏽鋼有限公司、光寶集團、三希集團等43家臺資企業入圍。  此次入圍「2013年大陸臺商1000大」的43家在穗臺資企業主要分布於開發區、黃埔、天河等區域,其中開發區19家,黃埔7家、天河6家;行業集中於鋼鐵、化工、電子、通信、食品等領域。  「大陸臺商1000大」調查活動自2004年舉辦以來,嚴格按照各企業營收淨額排名,力求將大陸臺企臺商的實力清晰完整地加以呈現,是一份大陸臺資企業發展狀況的實錄。
  • 臺灣淡江大學副教授鄧建邦到周調研臺資企業
    9月2日下午,臺灣淡江大學副教授兼未來學研究所所長鄧建邦到周調研臺資企業,周口市臺辦主任劉淑紅與其在臺企商水崇泰五金進行座談。    鄧建邦周口之行,到在周臺企實地考察、座談,看到企業轉型升級、擴大生產十分振奮,對周口良好的投資環境給予充分肯定,期望臺企在周做大做強,走出一條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