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讀到一些很有意境的詩詞,總是忍不住想「收藏」它,把它留在身邊自己慢慢欣賞。可是,同時希望能夠分享出來,期待著有更多的人能夠讀懂其中的深意,真正的領悟詩詞間的那不可言喻的畫面。因為那些存在其間的美好,只能你我自己慢慢去體會。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元·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
此首詩是元末明初詩人唐溫如的傳世之作。關於這位作者,歷史上沒有片言隻語的記載,然而,就是這一首詩讓人們深深地記住了他。
其中一句「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讀來非常有意境,是對醉酒後如夢如真狀態的一種最真實的寫照,讓人不自覺就融入裡面去~
入夜時分,風停了,波靜濤息,明亮的銀河倒映在湖中。湖邊客船上,詩人從白天到晚上,手不釋杯,一觴一詠,怡然自樂,終至於醺醺然醉了,睡了。
在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中,也有類似的感覺: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閒幔,片片輕鷗下急湍。
待到讀詩入了神,你會感覺到自己漸漸進入詩人醉後的夢鄉~因為在詩中,唐溫如仿佛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銀河之上蕩槳,船舷周圍見到的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詩人將夢境寫得如此美好,有如童話般地誘人,然而,「此曲只應天上有」,夢醒時,留在心上的只是無邊的悵惘與無奈。
對於步伐急促的我們,這句詩不正是讓我們暫時逃離這個世界最好的勸誡?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剪綃零碎點酥乾,向背稀稠畫亦難。日薄從甘春至晚,霜深應怯夜來寒。澄鮮只共鄰僧惜,冷落猶嫌俗客看。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宋·林逋《山園小梅二首》
林逋是宋代著名隱士,年輕時漫遊江淮,四十餘歲後隱居杭州西湖,結廬孤山。他素來喜愛梅花與鶴,自謂以梅為妻、鶴為子,一生寫了不少詠梅詩篇,這組詩即是其中最有名的兩首。
其中,第一首詩中「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句,簡直把梅花的氣質風姿寫盡絕了,它神清骨秀、高潔端莊、幽獨超逸,再現了詩人在朦朧月色下對梅花清幽香氣的感受,更何況是在黃昏月下的清澈水邊漫步,那靜謐的意境,疏淡的梅影,縷縷的清香,使之陶醉。給人以靜謐、悠遠的意境,使其成為一幅畫面中的中心意象:
稀疏的影兒,橫斜在清淺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動在黃昏的月光之下。
陳與義認為林逋的詠梅詩已壓倒了唐齊已《早梅》詩中的名句「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王士朋對其評價更高,譽之為千古絕唱:「暗香和月人佳句,壓盡千古無詩才」;辛棄疾在《念奴嬌》中奉勸騷人墨客不要草草賦梅:「未須草草賦梅花,多少騷人詞客。總被西湖林處士,不肯分留風月。」可見林逋的詠梅詩對後世文人影響之大。
而第二首的「憶著江南舊行路,酒旗斜拂墮吟鞍」一句,是詩人在回憶過去在梅花盛開、灑旗飄拂的江南路上,忽然間有陣陣微風吹過,梅花簌簌地墜到馬鞍上,如此場景,如此意境,真叫人情不自禁地吟起詩來!
如此,梅花在林逋的筆下,不再是渾身冷香了,不再只是堅韌的個性,而是充滿了一種「豐滿的美麗」。在他筆下的梅花,是很有精神,很有力度,同時也很溫度,很有未來的所在。雖不能至,心嚮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