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很「叛逆」,需要家長深度的理解和正確的引導

2020-08-20 李蘊家庭教育分享

青年人的性格如同不羈野馬,藐視既往,目空一切,好走極端。他們勇於變革,卻不去估量實際的條件和可能,結果常常因為浮躁而變革不成,招致意外的麻煩。——弗朗西斯培根(英國哲學家)

青少年時常想瀟灑的「瘋」一回,這種「瀟灑」的表現是成長中的衝動。可惜這種衝動常常是徒勞無益、事與願違的。

青少年時常愛想入非非,不思考清楚,就冒然的做一件事,結果做到一半,才發現有許多事情沒有考慮好。

青少年時常為了表現自己,會義無反顧的做出一些為世俗所不容的事情,而在別人皺著眉頭的眼光中,他們居然還自我感覺良好。

青少年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恐怕,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可能只是覺得那樣做會很有派頭,很酷,很有型吧!

在一所大學旁的廣場上,總有一群「殺馬特」在那裡遊蕩,有一天,我問其中一個人為什麼愛這本打扮,她翻來覆去只說一句話「我喜歡」。當然,像「殺馬特」那樣的閒散青年畢竟是少數,但青少年大多想在這段時間內做出些什麼「標新立異」的事情來吧。

無論是追求某種流行的髮型,還是穿著某種奇異的服裝或是穿戴某種特殊的名牌青少年,好像生怕誤了這人生中的「放縱季節」,總想做點兒什麼,才會覺得沒有虛度這段「美妙的時光」,因為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機會去表現自我,十多年來一直是父母或老師在指教著他們,現在他們要從父母及師長的影子裡走出來,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首先要做的就是親自驗證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屬實,儘管這種驗證可能是徒勞無益的,但他們還是想去試一試。

隨著青少年的成長,他們的自主性也在不斷成長,許多人認為青少年表現其主動性的方式就是反抗、叛逆,那麼思想與行為的自主性究竟意味著什麼呢?

研究人員詳細考察了青少年思想和行為自主能力在青少年的青春期是如何變化的,他們對問題進行了研究,發現四點變化:

一是決策能力的變化。

從他人說自己聽,變為自己思考自己做出決定。

而青春期晚期則傾向於遵循同輩及成人的意見,這些發展,為行為自主提供了認識基礎,他們漸漸變得更能夠預測未來,並且評估不同選擇的可能後果和危險性。

二是容易受同齡人壓力的影響

青少年往往把同齡人的評價作為自己為人處事的參考體系。

三是越發想要表現自己,獲得他人的認同和讚賞。

四是特立獨行,標新立異,以彰顯自己的與眾不同。

這些變化都是青少年生物性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相互交互作用的結果。

家長如何以積極的心態和有效的方法幫助青少年度過青春期,在此我有以下建議:

1、給予孩子溫暖的呵護

家長要了解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和身心發展的巨大變化,有的放矢的關懷他們,引領他們,給孩子以情感的溫暖。

2、接納孩子的不同意見。

家長要幫助孩子去發展自我,讓孩子通過提問或闡釋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想法,並接納孩子的不同意見。

3、引導孩子學會獨立思考。

對於孩子表現出的個性和獨立思考,父母切忌簡單粗暴地貶低其價值,否認其用心。對孩子的創意表現,父母要肯定其動機,論證其方法,以在不斷的討論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是李蘊,科學育兒倡導者,關注我,解鎖更多家庭教育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叛逆怎麼辦,家長應該如何正確引導?
    每個人都會經歷青春期,青春期是青少年處於心理的過渡時期,其心理和生理會加速成熟,激素水平會很高,獨立性與自我的思想意識也會日益增強,他們標新立異,敢闖敢拼,反感父母把他們當作小孩子來看待,就像一隻羽翼未豐的小鳥急不可待的要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因此,家長們要認真對待,及時進行正確有效地引導,孩子們才能少走彎路!
  • 青春期等於叛逆?家長的行為態度,決定孩子青春期的溫度
    要說身為父母,最擔心的一定是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教育。處在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敏感、脆弱,只要父母說得出一句令自己不滿的事情,立馬就能跳起來。以至於在很多家長的眼中,青春期就等於叛逆。其實,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青春期時都會如臨大敵,但其實,青春期並不等於叛逆。
  • 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和引導
    「真是頭疼死了,不能打不能罵,真不知道應該怎麼和他交流了」時常聽到這樣的話,家長在生活壓力的情況下,還要在孩子教育上也要做的完美,很多的父母就非常的無奈,想要求助,青春期的孩子怎麼教育那。誰的青春不迷茫那,家長要端正面對孩子青春期的態度,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有些孩子還出現了青春期叛逆的行為,作為家長是一定要正確的疏導孩子,很多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出各種叛逆情緒,做出一些叛逆的事情。很多父母會責怪孩子,但其實,家長不要總是找孩子的問題,也應該反省、檢討自己。青春期叛逆不是孩子的錯。
  • 如何處理孩子的青春期和叛逆?
    青春期是一個充滿幻想和激情的階段,是一個萬花含苞待放的階段,也是一個讓未來變化莫測的階段。這幾乎是所有家長的對叛逆期孩子的普遍看法:叛逆是必然的,是孩子個性開始形成的一個必經之路,這時候就應該是老師出面,來進行正確的引導。其實作為一名老師,我想告訴大家,確實每個孩子都有青春期,但是叛逆的程度卻是千差萬別,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你們想的那樣,根本管不住,大多數孩子只是很偶爾才會和家長頂嘴,甚至有些孩子根本不會叛逆,那為何會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呢?
  • 共情,理解青春期孩子的感受,是孩子叛逆的最佳解藥
    問:你有沒有問問他把弟弟搞哭,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媽媽:我一個人管兩個孩子,還有家務活,還要按他上學的時間點準備飯菜,真的沒有時間和精力管那麼多了。問:是否想過兒子已進入青春期了,而青春期的孩子會和以前有很大的改變?媽媽:知道他已經進入青春期了,但不知道青春期會有什麼特徵。
  • 孩子青春期叛逆家長不知怎麼教育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青春期叛逆,做出與其年齡不符的事情。 十幾歲的孩子正處於青春期精力旺盛的階段,家長眼中孩子叛逆,不聽話。只是因為孩子如今在父母面前的表現與以往不同,有些家長會想從前只有父母教育孩子,從沒有孩子教育父母這一說。孩子內心就會覺得為什麼父母可以對孩子發脾氣,孩子卻不能對自己發脾氣?
  • 如何正確應對孩子青春期「叛逆」,濟南神康青少年中心有辦法
    對「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青春期叛逆」是令他們頭疼的問題。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心理行為特點?面對孩子的成長困惑,爸媽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及引導?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和諧共處,擁有融洽的親子互動關係?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應該怎麼做
    青春期的孩子渴望獨立,出現叛逆應該屬於正常現象,很多家庭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卻成了硝煙不止的戰場,父母孩子都很疲憊。面對孩子的青春期,父母需要懂得以下幾點:第一,理解孩子的叛逆心理,懂得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是孩子走向成長和獨立的必然階段。如果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那麼這種叛逆心理就會減輕。
  • 孩子到達青春期,出現嚴重叛逆心理,家長應該怎麼辦?
    就比如孩子到了青春期,這個階段的孩子大多都是非常叛逆的,往往會做出一些令家長頭疼的事情。這時,假如家長不能很好教育好孩子的話,對孩子以後的生活都是有很大影響的。所以家長一定要讓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
  • 青春期,叛逆的不是孩子,是家長?|精選
    作者 | 劉純婷1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開始叛逆,就是家庭矛盾的開端。我覺得這是個誤會。這個誤會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誤會矛盾是從青春開始的,一般來說,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戰爭早就開始了,只不過在之前的戰爭中,孩子總是那個輸的人。
  •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無需擔心,轉變育兒態度和方法可以輕鬆化解
    家長一看到孩子放學回家,就會擔心孩子不聽管教。而孩子一回到家裡,也同樣不願意看到父母的挑剔與責備。兩種緊張情緒交織在一起時,雙方都不得放鬆。如果家長想讓青春期孩子教育很輕鬆,必須要深入分析叛逆是怎樣形成的,我們該如何正確去面對。
  • 青春期不等於叛逆,家長掌握這些方法,輕鬆與孩子和諧相處
    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這對於很多家長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困擾的事情。青春期階段的孩子,他們的身體和心理都在急劇發生變化,他們渴望成年,但是他們的經歷和成熟度卻限制了他們的成長。因此,青春期的孩子們特別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引導,但是如果引導不當,很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那麼,如何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方法有哪些呢?
  • 青春期孩子叛逆,母子相處,需要注意五大事項
    青春期的孩子比較叛逆,母子相處需要注意五大事項:母子平等交流,母親不要總是嘮叨和責罵,孩子不要總是沉默寡言;母子相互尊重和欣賞,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讓母子關係融洽;要保持一定距離,給孩子空間和時間;培養共同愛好,做知心朋友,引導孩子,走上正軌;要有耐心。
  • 青春期的叛逆,我該怎麼辦
    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青春期的問題而犯愁,覺得孩子到了這個年齡後不知道為什麼就變了,孩子小的時候是多麼的聽話,懂事,長大了就變得跟家長對著幹,我曾經聽過一位老師講過,什麼是叛逆,怎麼定義叛逆,如果把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就是叛逆來進行定義不免片面話。
  • 青春期的孩子尤為叛逆,對於青春期的孩子來說,到底該怎麼管呢?
    對於現如今青春期的孩子來說,為什麼孩子的自殺率會如此之高?並不是因為孩子過於叛逆,而是因為作為父母的沒有做好這些方面現如今很多孩子的青春期非常的叛逆,家長們對此也非常的焦慮,因為這個階段的孩子非常的難管,有的時候可能會越管越煩,什麼事情都要反著來。
  • 青春期孩子叛逆,父母需要掌握這幾個技巧來應對
    ,感覺自己很厲害,懂得很多,突然覺得父母很平凡,拒絕和父母溝通,或者感覺和父母不能溝通,相互無法理解。作為父母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點,才能投其所好,有針對性地進行溝通和教育。作為父母要多讀書,多學習關於青春期孩子心理的課程,去了解青春期孩子的關注點和煩惱,以及青春期孩子的愛好。通過對孩子全面了解,另外,去關心孩子和孩子聊天或者與老師溝通關於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和行為。
  • 科學認識青春期,準確引導孩子
    提到青春期你會想到什麼關鍵詞?衝動、叛逆、早戀、任性、厭學、沉默?情拋開刻板印象,一切行為背後都隱藏著孩子的需求!叛逆其實是孩子釋放負能量和自我療愈的一種方式,而愛玩遊戲的背後是孩子尋找缺乏的自信心和自尊,跟父母話少是孩子發展獨立性的表現。
  • 叛逆都是孩子的錯?叛逆只發生在青春期?簡單幾招搞定孩子叛逆
    叛逆,是一個讓很多家長和老師頭疼的問題。有個叛逆的孩子,家長註定苦不堪言,然而那個我行我素的孩子更不會在與父母的對抗中找到快樂。叛逆,給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會帶來痛苦。一般家長認為,叛逆只發生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其實,一個孩子3個成長階段都可能會出現叛逆:2-3歲時,由於孩子自我意識的覺醒,進入「寶寶叛逆期」;6-8歲時,孩子進入「兒童叛逆期」;12-18歲時,孩子進入「青春期叛逆期」
  • 這兩種孩子在青春期容易「叛逆」,家長要很有耐心,好好勸導
    文丨熊媽(文章原創,版權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相信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青春期都非常苦惱,因為這個時期的孩子又敏感脆弱,自尊心又強,根本不聽家長的勸告和教育。其實孩子出現叛逆的行為,包含著很多原因,家長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的叛逆情緒,正確看待孩子的青春期。
  • 如何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在預想這些狀況的時候,我有一個建議,我覺得蠻有效的,那就是:你要多想想你小時候的樣子,你推己及人地想一想你青春期的時候是什麼表現?如果你在青春期的時候遇到這個狀況,你希望家長怎麼處理?你希望老師怎麼處理?你覺得老師和家長給予什麼樣的幫助是你最需要的、最貼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