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北上廣,我們去牧羊!

2020-12-22 廣東晨報網

又是一年年終歲尾,每日行走在都市森林裡忙忙碌碌,你還記得那個剛走出校園的自己嗎?

記得那時茫然又忐忑的自己,懷揣著夢想和熱愛,帶著自己在職場上雷厲風行、叱吒風雲的期待,帶著終於可以自力更生、不用伸手向家人要生活費的喜悅,或者留在了自己求學的地方,或者去了心心念念的城市。

北上廣深,是很多人追夢之旅的開始,也是很多人夢想的終結地。

大城市在生活便利、資訊發達、充滿機會的同時,也有著現實又殘酷的一面。永遠攢不夠的高房價,每時每刻熙熙攘攘的地鐵公交,看不到盡頭的加班加點,日復一日、沒有喘息的「996」不僅讓身體處在亞健康,也讓終日忙碌的我們悲哀的意識到,自己只是這一所城市偌大奮鬥大軍中普普通通的一員。

每個月的工資刨去高昂的房租所剩無幾,早餐只能買5塊錢的煎餅,平時不捨得看電影、唱歌,買一件大衣都要攢好久。當年的熱血少年,過上了斤斤計較、掰起指頭算帳的日子。

青春彈指易老,城市永遠年輕。不經意間,好多人默默選擇了「逃離北上廣」,開始人生新徵程,很難說究竟誰對誰錯,但不可否認的是,離開一線都市的人,選擇了一種更加悠閒的生活。

畢業於清華大學的畫家顧靜,沒有留在時尚熱鬧的北京,而是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貴陽,成為了一名教授中國畫的大學老師。性格內向、不擅社交的她,在這裡找到的內心的安靜,能夠遵從自己的內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通過畫畫和外界保持著關聯,但它又把我擋在了身後,沒有功利的世界,真好。」顧靜如是說。

花肆FM的創始人馬桑之前在北京從事法務工作,和大多數京漂一樣,孤獨寂寞是常態。有一天,他終於下了決心,逃離都市,和另外兩個朋友回到四川成都鄉下的一個小山村,包了60畝山林,把一腔熱血投入了有機農業。從耕種到收穫,期間經過了很多難熬的坎,可是,連試都不去試,又怎麼會知道未來沒有驚喜呢?

華人美學教父蔣勳2014年的時候,就與臺北的繁華生活做了斷舍離,帶著簡單的行李把家搬到了臺東的小農村池上。住進廢棄了近60年的老宿舍,屋裡的擺設還跟從前一模一樣。在這最簡單的生活條件下,找到了自己身體的自然秩序,他說:「什麼東西捨得、什麼東西捨不得,不要到最後放不了手很痛苦。人離開土地、空氣、水才會活不下去,我覺得自己在池上好富有。」

選擇逃離快節奏都市生活的,還有一名大洋彼岸的瑞典學者艾克瑟林登。

與家人一起生活在瑞典一個偏遠農場,做著「牧羊人」的林登, 在牧羊的時光裡感受著自然的力量,感受著自己的內心世界,他慢慢覺得並不是自己在養羊,而是羊兒們在守護著他。他把自己的日記集結成冊,記錄下自己1021天牧羊的日子,才有了這本《我的牧羊日記》。

書裡說道:「當人們將自己從繁忙而喧囂的都市生活中抽離,找到自己內心的平和與安寧,往往會發現,原來,當你身處人群,你會覺得孤獨,但當你開始獨處,便會清晰地意識到,我們與萬物同在。」

林登在牧羊中找到了心安,可是很多人覺得有一個自己房子才能讓自己內心安定。最近「到鶴崗去買房」的新聞上了熱搜,在高房價的今天,「六萬塊就能安個家」的鶴崗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天南海北的購房者,可是拿到一張房產證的他們就能從此生活幸福,再無焦慮嗎?

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普羅大眾的我們並不能簡單的揮一揮手作別北上廣深,從此開啟隱居模式,逐心而活。但就像之前流傳甚廣的一句話說的那樣,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大多數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也許並不是更換住所,而是學會與現實握手,與自己和解。當你找到了內心的平和與安寧,無論身處何處,你都可以做自己世界裡的主宰。

但在被生活蹂躪的千瘡百孔之後,也請記得,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的田野。

相關焦點

  • 逃離北上廣的人都去哪兒了?
    如剛剛大家談到的房價的問題,年輕人會感嘆他的工資無論如何漲都追不上北上廣的房價;同時當他結婚有孩子之後,北上廣這幾個地方非常有限的教育資源;戶口問題也是年輕人需要面臨的。除了這些需要花錢買的東西,甚至那些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免費的資源,例如空氣,都變成了奢侈品。4、這些廣大的年輕人在城市的推力下又去到哪裡了呢?很多年輕人回到了三四線城市,他們並沒有從此就過上安然的生活。
  • ...都在說逃離北上廣,那麼逃離的是什麼呢,無非就是北上廣高昂的房價
    來源: 小胖大少大家都在說逃離北上廣,那麼逃離的是什麼呢,無非就是北上廣高昂的房價。以北京為例,北京房價雖然很好,均價達到6萬左右,但是北京能給你的有什麼?我們可以以位置換價格,環京地區的房子隨著交通的發展也可以有很便利的出行條件。比如燕郊,很快就要通地鐵了,到北京城區也就非常方便了,這裡的房價也比較適合北漂的年輕人首次置業。所以,我認為還是有能力在北京,或者一線城市打拼,並且願意在大城市奮鬥的年輕人,還是可以選擇買一套嚮往的房子「浪」在環京都市圈的。
  • 從北上廣逃離之後去哪裡?去北海道看花海吧
    原標題:從北上廣逃離之後去哪裡?去北海道看花海吧 川端康成曾經說過:「分手的時候,請教他認識一種花。因為,花年年必會再開。」花象徵著燦爛和美麗,以至於人們看到它的時候都會油然而生一種幸福感。 而每一個愛花之人,一定都會想要去一個地方,那就是北海道。今天,就讓小通跟大家介紹一下北海道的薰衣草花田。
  • 線上辯論賽|生活壓力越來越大,我該不該逃離北上廣,去追尋詩和遠方?
    逃離北上廣,是一種社會現象,即逃離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些一線城市,是在大城市房價居高不下、生活壓力持續增長的情況下,在白領中興起的思潮。在大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那要不要逃離北上廣,到二三線城市去安放青春呢?
  • 南方新聞網:蟻族「逃離北上廣」背後的真問題
    要不要逃離北(京)、上(海)、廣(州)現在成為一個網上炒得很熱的問題。這個問題,很顯然是某些部門希望提給大學生蟻族或者將要成為蟻族的應屆大學生的,當然,某些長期的北漂或者海漂,似乎也會面臨這樣的問題。這個問題,其實已經相當老了。幾十年前,政府就號召大學生,不要迷戀大城市,到內地去,到邊疆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 文章頻道 - 完整回顧教科書級營銷案例:4 小時後逃離北上廣
    北上廣和文藝圈的朋友一早應該就被「新世相」四小時逃離北上廣的文章刷屏了,這場活動效果到底怎麼樣?(3)話題、撕逼、討論(知乎問答、微信跟風等渠道)很快在各個渠道就有人探討壓力山大的北上廣是否真的能夠逃離,北上廣對我們的吸引力是什麼?
  • 【圖刊】「逃離北上廣」回鄉辦農場 (2/12)
    【圖刊】「逃離北上廣中新社發 楊可佳 攝 發布時間:2014-05-08 10:22:38 【編輯:張越】 【圖刊】「逃離北上廣」回鄉辦農場
  • 逃離北上廣:80後北漂回鄉辦農場
    逃離北上廣:80後北漂回鄉辦農場
  • 膳錦薈:無需逃離北上廣,不一樣的農莊一樣健康
    隨著城鎮化的劇烈發展,大城市生活壓力越來越大,小城市異軍突起,房價、人口老齡化、空巢老人等問題日漸突出,於是逃離北上廣已成為公眾流行詞多年。一線城市發展機會多、收入高、壓力大,而三四線城市工作機會少、收入低、拼關係、壓力小。如果你身處北京上海廣州,你會選擇逃離還是堅守?
  • 要不要「逃離北上廣」? 看看這5個年輕人的故事
    這本來就是一個正常的人生選項,中國有北上廣深,也有杭州、蘇州、成都、廈門等發展迅速的二線城市。這些年來,我們只看到北京的房價嗖嗖嗖地往上躥,卻看不到這些城市通了地鐵、建了新區,還辦了若干場國際盛會,越來越有大都市的模樣了。以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依賴少數幾座一線城市拉動城市化進程,本身並不現實。
  • 年輕人逃回、逃離北上廣案例:來回兩端都是迷茫
    (CFP/圖)  是選擇在北上廣,被擠得像沙丁魚,還是選擇在老家當死鹹魚?逃離大城市的壓力後,他們迷失於小城市的平庸與固化。  在他們對城市做出選擇的背面,是城市對他們的選擇:北上廣抑或是小城市,都拒絕這批經濟上以及心靈上,均處於無根狀態的人。  這些年輕人左右為難的旅程背後,是幾乎一代普通青年艱難安放的前途與希望。
  •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
    你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每年到這個時候,就有成千上萬的人選擇「逃離北上廣」,回到老家或者二三線城市,開始一段新的生活。當大陸年輕人逃離北上廣的時候,香港的年輕人,正忙著移民臺灣。
  • 逃離北上廣 | 回到版納這一年
    豆瓣上有個話題:那些「逃離」北上廣的青年們,現在都怎麼樣了?
  • 那些逃離「北上廣」去麗江開客棧的人,現在過得怎麼樣?
    女孩兒加班半月多,生日當天想早下班,剛上車,又被領導叫回去加班,在網約車上崩潰大哭:只有銀行給我發信息,祝我生日快樂……許多網友表示:聽她哭我也跟著哭;在北上廣漂過的,都感同身受;成年人的崩潰……逃離「北上廣」早就不是新詞了,確實,也有很多人付諸了實踐,尤其那些去麗江開客棧的人,幾乎是背負著人們羨豔和考量的目光前行的。
  • 逃離北上廣深 我國其他6大遊戲城市盤點
    前段時間流行「逃離北上廣」,回到老家過房來張口、車來伸手,老媽給做飯、老婆給暖床的小鎮生活,這聽起來很美,不少人紛紛效仿,可事實並非你想像的那樣,不久後大批青年「重返北上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家鄉沒有你擅長的行業。
  • 再見高房價,2020年大學生就業報告出爐,畢業生正逃離北上廣
    其中讓小編感慨的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逃離北上廣,很多人往新一線或者前二線城市發展,這個趨勢不僅沒有減少反而加強了。第二件事是金融行業的人才需求大跌了18%。如果我們從月收入的增長幅度來看,還是看不同的行業和不同的專業,本科的護理學類、音樂與舞蹈類增長最快,相對於2017年增長了21.1%和20.8%。而高職的食品藥品管理類增長了17.6%,就兩年的時間,這個增幅還是很可觀的。我們重點來看一下分地域的情況,哪些地域對本科生和高職生的畢業生吸引力最強呢?
  • 為什麼要去北上廣深,一切都是為了孩子!
    父母也許會說:別回去了,留下來考個公務員吧;家鄉的朋友也許會說:別回去了,合夥做個生意吧;親戚也許會說:別回去了,到我的公司去做過清閒的工作吧。然而,去哪裡工作這個問題,已經不再是問問長輩朋友親戚就能做出決定的!
  • 不是「逃離北上廣」,而是廉價勞動力註定被驅離
    雖然我一直認為所謂「逃離北上廣」是一個偽概念,但是沒想到在我們這個小樣本裡比率會這樣高。我們都是14-15年香港一年制碩士,到今年普遍都是工作了三年。我也在社交網絡上做了一個簡單的小調查,發現選擇離開一線城市的年輕人,大致都是在工作3-5年這個時間點。對於一線城市打工者來說,「三年之癢」確實成為了一個現象。
  • 逃離北上廣、不買學區房:他花60萬帶兒子去南極
    5000米雪山、150公裡漂流…藏著美到窒息的世界第三極3歲去北極、5歲去南極,8歲辛巴的最大心願,就是到世界第三極青藏高原看一看雪山、拍一拍稀有的野生動物。而老極心裡也一直有個想法,去了國外這麼多地方,也應該好好感受一下咱們祖國的大好山河了。
  • 還在談論「逃離北上廣深」?這屆年輕人早就不這麼想了
    離開北上廣,還是繼續留下?疫情之下,「逃離北上廣」這個老話題又一次引發了廣泛討論。那麼,在「逃離北上廣」這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背後,人們到底在談論什麼?「深響」找了幾位正在或曾在北上廣深工作的人聊了聊,發現有關「北上廣深」的選擇不再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