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遊走鄉村宗祠 尋找最美家風

2020-12-16 中國文明網

中山:遊走鄉村宗祠 尋找最美家風

2015-08-13 09:26:00

導讀: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此次親子活動,就是促進家長和孩子們重視家風建設,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家庭和睦,共創和諧美好的家庭。

 

  8月5日,由中山市婦聯和中山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遊走鄉村宗祠,尋找最美家風」親子活動拉開了序幕,共有25對親子參加了活動。

由中山市婦聯和中山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遊走鄉村宗祠,尋找最美家風」親子活動

  活動當天,在中山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江秀娟、中山收音機博物館名譽館長邱健球的帶領下,親子們參觀了中山市西區黃氏大宗祠,觀看醉龍表演、聽黃氏傳人頌讀家訓「分家詩」,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在中山市五桂山古氏宗祠,親子們重溫了中山人民革命鬥爭的歷史,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在中山市南朗鎮茶東村的陳氏宗祠和左步村的孫氏宗祠,主持人不僅為小朋友們詳細講解了宗祠的建築特色,還分享了各個姓氏家族中流傳民間的家風家訓故事。活動中還穿插了多個親子遊戲,結束的分享會上,家長們傳授了自身的家教經驗。有家長說活動讓孩子們學會了感恩,在今後會更加注重家庭的和諧。

參觀中山古氏大宗祠,觀看醉龍表演

  

參觀中山古氏大宗祠,觀看醉龍表演

  參觀中山古氏大宗祠

  

  參觀中山古氏宗祠

  

參觀中山古氏宗祠

  

    參觀中山古氏宗祠

  

   由中山市婦聯和中山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遊走鄉村宗祠,尋找最美家風」親子活動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在今年的春節團拜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此次親子活動,就是促進家長和孩子們重視家風建設,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家庭和睦,共創和諧美好的家庭。

  

  由中山市婦聯和中山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遊走鄉村宗祠,尋找最美家風」親子活動

 

相關焦點

  • 【各地】曬家風談家訓傳美德 向善力量引領文明新風尚
    3月8日上午,由佛山市婦聯、市文明辦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家庭」——佛山市第五屆家庭文化節活動也同時啟動。佛山市婦聯主席曾穎表示,本屆家庭文化節以尋找「最美家庭」為主題,希望藉助本次活動展示佛山廣大家庭文明、健康的精神風貌,推動家庭美德建設。
  • 中山「最美鄉村」要火了!快來支持
    中山「最美鄉村」要火了!由省委農辦、廣東廣播電視臺聯合製作的《鄉村振興大擂臺》競演活動7月3日晚中山VS佛山的賽事已經播出中山鄉村美麗如畫的風光中山鄉村代表優雅淡定的表現中山民間藝術動靜皆優的包容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
    一年又一年不間斷地尋找,是為了找到在這個時代裡正在生長著的中國好故事;一次又一次真情的互動,為的是凝心聚力共同踐行最美的中國夢。日前,由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落下帷幕。
  • 「家風雋永 德潤金陵」之十四高淳中山劉氏:忠孝傳家 崇教尚儉
    如今,南京高淳還生活著一支劉禹錫的後人,自宋代至今,「中山劉氏」繁衍生息已歷千年。【家訓解讀】① 勤創業【解讀】勸誡家族子弟應勤操苦幹,士農工商,貴在勤勉,富在自強,切莫閒浪。——原文摘自《中山劉氏家譜》【家風故事】南京市高淳區陽江鎮小花村及周邊,生活著一支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後裔。據《中山劉氏家譜》記載,北宋時期,劉禹錫五世孫劉政為躲避北方戰亂,攜帶家眷渡江南遷溧水,自號「中山」,後其孫劉宰定居高淳。
  • 東莞南社明清古村:傳承良好家風家訓 弘揚傳統孝德文化
    ,傳承良好家風家訓,弘揚傳統孝德文化,以此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弘揚傳統孝德文化,以此實現鄉村文化振興。遊覽南社古村,謝氏大宗祠是遊人必去的一個地方。宗祠內以鄉賢孝德文化為主題,結合泥塑公仔、孝德感言等,主要展示南社謝氏源流祖訓、村落發展歷程、宗祠文化風俗、鄉賢忠義孝德故事及十大孝感人物事跡等內容。如今,謝氏大宗祠還被賦予了另一層重任——茶山鎮家庭文明建設展館。
  • 古氏宗祠「紅色」縈繞
    古氏宗祠景色。九月初,國務院公布的第三批8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中,位於中山市五桂山街道南橋村檳榔山14號的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古氏宗祠)入選其中。入選後,作為紅色革命基地的古氏宗祠,在主題教育與紅色文化中的意義將被進一步挖掘。中山市五桂山區作為華南地區抗擊日軍的主戰場之一,建立了覆蓋100萬人口、1000平方公裡遊擊區。目前,五桂山區遺留下了多處紅色革命遺址,主要集中在五桂山區腹地,古氏宗祠是其中最為出名的一處。
  • 中山古氏宗祠:擦亮紅色印記 傳承革命精神
    今年上半年,古氏宗祠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古氏宗祠位於五桂山南橋檳榔山村,展廳陳列了中山人民抗日史跡展覽,是我市重要的紅色資源。近日,記者來到古氏宗祠,看見三三兩兩的工人拿著工具,在宗祠前的空地上,安裝更換消防設施。南橋村黨支部書記甘少光表示,近年來,他們通過修繕、派專人管理等措施,加強保護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舊址,以鼓舞年輕一代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中山古氏宗祠:擦亮紅色印記 傳承革命精神
    今年上半年,古氏宗祠接待遊客2萬多人次。   古氏宗祠位於五桂山南橋檳榔山村,展廳陳列了中山人民抗日史跡展覽,是我市重要的紅色資源。   近日,記者來到古氏宗祠,看見三三兩兩的工人拿著工具,在宗祠前的空地上,安裝更換消防設施。南橋村黨支部書記甘少光表示,近年來,他們通過修繕、派專人管理等措施,加強保護革命先烈浴血奮戰的舊址,以鼓舞年輕一代學習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 「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頒獎典禮掠影
    9月8日下午,教師節來臨之際,由光明日報社、中央電視臺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舉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石蘭松、薛躍娥、李修雄、莊巧真、杜順、徐其軍、張桂梅、任影、達芳、孫影共10位教師入選「最美鄉村教師」。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嚴雋琪,教育部副部長郝平,光明日報總編輯胡佔凡等領導同志出席典禮並致辭。
  • 2014「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名單揭曉
    原標題:2014「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名單揭曉 備受矚目的2014「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已錄製完成,將於9月10日晚20:01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20:04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綜合高清頻道播出。 活動啟動以來,光明日報和中央電視臺借鑑前三屆活動的成功經驗,派出數百名編輯記者,奔赴全國各地鄉村,走進鄉村教師的生活,記錄他們質樸的情感和職業夢想,有力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楊德力總是為宗祠參觀者義務講解:最重要的3個家訓裡 祖先遺訓已...
    日前,2016年全國「最美家庭」揭曉,新都區馬家鎮楊升庵第十四代孫楊德力家庭榜上有名。成都晚報記者走進楊氏宗祠,試圖透過守護著楊升庵家族優良家風家訓的楊德力之口,探訪「最美家庭」美在何處,解開宰相狀元千年家風養成並傳承的文化密碼。  6月8日中午1點半,楊德力給村主任梁紅打了個電話,知道今天有人要來楊氏宗祠,他想要問問走到哪裡了。「快了,估計20分鐘後就到。」梁紅這麼回復了一句。
  • 尋找中國最美古村系列-宣星村
    尋找中國最美古村系列-宣星村每一個古村古鎮,同樣經歷歲月,同樣古老,但每一個地方都有著它的特色,從房子的設計、6劉氏宗祠位於古村中軸線上的劉氏宗祠始建於清初,整個祠堂為懸山頂式,灰塑龍船脊兩端施燕尾,門前還存放著光緒年間御賜石刻
  • 最美家庭家風家訓事跡巡展 最美科學教子家庭——冀便英
    太原市婦聯攜手太原交通廣播《107高峰進行時》,尋找最美家庭,分享家教技巧,講述家風故事,今天為您帶來2019年最美家庭冀便英的家庭故事。冀便英年幼時便生活在一個書香之家,父親從解放初期一直擔任村鄉兩級會計工作,晚上再兼任農中教師。
  • 最美鄉村左步村
    左步村是孫中山的祖居地,1912年5月孫中山曾和夫人盧氏到這裡祭袓。左步村也是革命首家民族資本企業的創辦人方舉贊、粵漢鐵路總監歐賡祥、一代名伶阮玲玉、漫畫大師方成(孫順潮)的家鄉,至今仍保存有大量名人文物和珍貴的特色建築。
  • 《黨風政風熱線》「崇廉尚德•好家風潤西安」:忠孝清廉傳家風...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成文鄉約,是北宋陝西藍田呂氏兄弟創製的《呂氏鄉約》,它對基層鄉村治理髮揮了不可忽視的積極推動作用。藍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置縣的地方之一,這裡也是鄉村治理的典範。呂氏兄弟基於鄉村安定、鄉鄰和睦的訴求制定了以道德教化為主的《呂氏鄉約》,提出「德業相勸,過失相規,禮俗相交,患難相恤」,通過整合社會秩序去惡揚善、彰顯正義、淳化風俗、提升道德,以此感化鄉裡,移風易俗。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鄉約,《呂氏鄉約》對鄉村治理產生了深遠影響,被譽為「開關中風氣之先」。
  • 《破冰行動》中的塔寨祠堂,實為中山陳氏宗祠,比廣州陳家祠還悠久
    而塔寨村的原型應該就是博社村,但是這部電視劇的拍攝地卻並不在博社村,而是在中山的茶東村、孫文西路步行街、中山公園、岐江公園等地,尤其是其中頻頻出鏡的林氏宗祠,實際上就是茶東村的陳氏宗祠。在《破冰行動》播出前,茶東村雖然是一座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的歷史古村落,但卻養在深閨、鮮為人知,甚至連很多中山本地人都不太了解。
  • 孝善麻城最美家風長廊入選「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
    近日,湖北省婦聯、湖北省教育廳、湖北省文明辦聯合命名了30家單位為「湖北省家風家教實踐基地」,其中麻城市「孝善麻城最美家風長廊」成功入選,黃岡市僅2家。麻城市有著優良的孝善文化和家風傳統,自古就有守家訓、重家教、正家風的文化傳統。
  • 這些小學生很難懂的宗祠文化 中聖學校的孩子們卻聽得津津有味
    宣講員講解宗祠文化時,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4月27日,中聖學校組織學生到白龍橋鎮葉店村的文化禮堂「葉店宗祠」研學,宗祠文化涉及的古代知識點太多,對小學生來說是個難點,可對中聖的孩子來說,卻是個興奮點——這所學校的國學教育遠近聞名。  中聖學校研學領隊老師劉振雲說,宗祠是檢驗孩子國學教育的好地方,將國學教育課堂搬到宗祠內,可以讓孩子更有體驗感和現場感。
  • 婺源汪口,俞氏宗祠,300年前的徽派建築
    我是上午到的婺源,先在縣城裡繞了一圈,吃了一碗婺源的米線,也打聽到婺源最美的風景。去婺源,第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汪口村,憑弔俞氏宗祠,以慰先祖。可能我是導航到俞氏宗祠,竟然錯過汪口村北入口,也錯過了觀景臺,而是從一條小路繞到了汪口村俞氏宗祠的河對岸。一般外地人是很難找到這裡的,我的車停在河東的橋邊,過橋就是俞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