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入巴東何處好,萬州郭外最清奇。」地處三峽庫區腹地的萬州,上束巴蜀,下鎖荊楚,因「萬川畢匯」而得名,自古便是水陸要津,商賈如雲。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三峽水庫175米蓄水成功,如練的長江在萬州城區變成了寬闊的「湖」面,一艘艘巨輪滿載著貨物,沿著平緩的水面往返於此。
翻開地圖,坐落於長江兩岸的萬州,四周山巒起伏、群山環抱。與水運的通達相比,連綿的群山是制約當地發展的一道屏障。
現在,乘著三峽工程庫區移民開發、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東風,這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城,不僅移出了一座新城,對外的通道也呈現出水、陸、空立體發展格局,長江上遊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呼之欲出。短板變長處,眾多客商覓機而來,紮根落戶,重現「萬商雲集」之盛景。
立體化交通 構建庫區綜合樞紐
李老爺子是土生土長的萬州人,已有80歲高齡。「以前提到西南的大城市,都會說『成渝萬』,現在好多人只知『成渝』不知『萬』了。」
昔日輝煌淡去的背後,有水運向陸運轉變的時代背景,也有為三峽移民搬遷所作出的犧牲。
三峽移民看重慶,重慶移民看萬州。在推進三峽移民過程中,萬州老城區被淹47%,動態移民26.3萬,佔三峽移民總量1/5,佔重慶移民總數1/4。蓄水後,繁華商區被淹,大批企業關停,經濟社會陷入「陣痛期」。
「遷建中,萬州有九成工礦企業關停破產。」萬州區經信委副主任陳瓏介紹,到移民結束,萬州工業體量變得特別小,產業空虛化嚴重。
不進則退。在其他城市大刀闊斧搞發展時,萬州的工作重心則主要放在「移民」上。產業相對停滯不前,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步伐緩慢。
陳瓏說,當時,萬州除了具有水運優勢外,公路、鐵路、航空等物流通道建設十分落後。交通不便直接影響企業物流成本,導致當地在外招商引資時屢屢碰壁。
痛定思痛!隨著移民工作重心轉向「安穩致富」後,萬州將交通建設與產業發展、移民就業等擺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當地緊緊圍繞加快建成長江上遊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目標,加快推進「一環八射、兩縱兩橫、一空一港」交通建設,「鐵公水空」立體化綜合交通樞紐正日趨完善,交通在萬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支撐性作用全面發揮。
10月中旬,萬州長江段江面碧波凝翠,山影相映。正在施工的萬州長江三橋工地熱火朝天,大橋下方船隻往來頻繁。該橋明年上半年通車後,萬州南北兩岸的聯繫將更加緊密,也將加速城區內外交通大格局的形成。
「去年底,萬利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萬州對外快速出口通道增加到5個。」萬州區交委副主任王國勝說,萬州到湖北利川的車程也由此前的2個多小時縮短至40分鐘,最關鍵的是,萬利高速在萬州與沿江高速、萬達高速和滬蓉高速相連,形成連接渝、陝、鄂的大通道。
不僅如此,萬州正加快建設新田至高峰高速公路連接線,擬建萬巫南線、萬達直線、萬忠北線,屆時,將形成80公裡城市高速外環和8條高速公路輻射線。
在鐵路方面,萬達、萬宜鐵路及渝萬客運專線建成通車,鐵路裡程達到160公裡。王國勝表示,當前鄭萬高鐵加快建設,預計2022年完工投入營運。同時,擬建渝西高鐵、成達萬高鐵、沿江高鐵、萬黔高鐵,加快形成「十」字形高速鐵路網。
2003年建成通航的萬州機場,現有北京、廣州等國內航線21條,1條國際航線(泰國芭提雅),全年旅客吞吐量有望突破90萬人次。當前,萬州機場正在實施4D級改擴建,全面建成後可滿足大型客機起降,年旅客吞吐能力達到120萬人次。
新田港是重慶市委市政府確定的「1+3」樞紐港之一,也是三峽庫區腹心地帶最大的貨櫃集散中心,主要輻射渝東、湖南、湖北、陝西和四川等地區。1、2號5000噸級多用途泊位已投用,預計明年上半年,一期工程的5個泊位均將投入使用。
目前,萬州已建成各類碼頭57座、泊位94個,具備貨櫃、散貨、件雜貨、危化品、成品油、重大件物資裝卸功能,港口機械最大單件吊裝起重能力達50噸,最大靠泊能力達5000噸,港口年貨物吞吐量達3653萬噸,旅客年吞吐能力達800萬人次,貨櫃年吞吐能力達25萬標箱,三峽庫區航運中心初具規模。
物流通道建設 支撐特色產業集群
在大力發展交通的同時,萬州也積極尋求產業突破,通過解決就業讓移民穩得住,逐步能致富。
2002年,萬州工業只佔GDP的23.3%,遠低於全國和重慶市的水平。為破解產業空虛,萬州通過借力國家扶持政策,瞄準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對口支援省市等大力承接產業轉移。
承接什麼樣的產業,才能給萬州經濟帶來活力?
萬州區委、區政府意識到,萬州周邊200公裡範圍沒有一座大城市,周邊地區的工業基礎甚至比萬州還要薄弱,通過發展與重慶主城區大產業、大企業配套的產業來實現快速發展是不現實的。
要想取得根本性突破,必須結合自身優勢,緊緊抓住世界範圍內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的歷史機遇,發展起一批「龍頭」大企業,然後用「以大帶小」的方式,完善產業鏈,建立起自成體系、獨具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
隨即,萬州明確了以智能裝備、綠色照明、食品醫藥、汽車、新材料等五大特色產業為主導產業的發展思路,編制了產業園區與用地、交通物流配套、人才支持等7個專題規劃,打響了新一輪工業發展的「攻堅戰」。
很快,三峽紡織、湖北宜化、長安跨越、神華神東電力等一批骨幹大企業紛至沓來。雖說是響應國家支援庫區建設的號召,但萬州越發顯現的獨特交通區位優勢,才使之成為企業在庫區落戶的首選之地。
走進三峽技術紡織公司的車間,機器正開足馬力生產,工人們忙而有序。「我們公司主要生產棉紗,原材料棉花主要從我國的新疆,以及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地採購。」重慶三峽技術紡織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杜德平表示,當初企業選擇萬州,正是看中其獨特的交通優勢,新疆棉花採用鐵路和公路運輸可直達,進口棉花則用江海聯運,從上海直達萬州紅溪溝鐵水聯運港區。
每年2萬多噸的棉紗有1/3需出口至日韓、馬來西亞、義大利等國家。如今可在萬州報關,通過水路直達目的地,方便又省錢。杜德平以出口至日韓為例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一個貨櫃用汽車運至上海需4000多元,再轉海運需3000多元,而通過江海聯運總運費才4000多元,節省了近半的運費。
神華神東電力在萬州的港電項目直接建在了長江黃金水道岸邊。該項目辦公室主任熊建華介紹,項目所需的煤炭主要來自河北、陝西、內蒙古等地,根據貨源地的不同,可靈活選擇水運和鐵路運輸。「從原產地到萬州,往往距離不近,如果沒有便捷的交通,神華在此建廠會遇到很大困難。」熊建華說。
目前,該項目一期工程已建設完畢,每年發電40億千瓦時併入國家電網,每年可為當地貢獻稅收近2億元。不僅如此,項目還帶動了周邊經濟的發展,曾經規模不大的新田村,如今儼然一座小縣城。
如今,萬州區正圍繞「鐵路」「水運」「公路」「航空」綜合立體交通體系,以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有序推進物流通道建設。一路向東可到大海,依託長江水運、鐵公水多式聯運,將萬州區及周邊貨物送到沿海地區;一路向西可到歐洲,萬州目前正著力開通「蘭萬」鐵路貨櫃班列,讓向西的貨物經蘭州進入俄羅斯等國家;一路向北到東北,依託向北鐵路通道,將貨物送往東北亞;一路向南輻射周邊,依靠公路承接周邊貨物。
依託大通道建設帶來的大項目,萬州工業經濟迅猛發展。目前,萬州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01戶,主要集中在裝備製造、農副產品加工等行業。2017年,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442.8億元,同比增長13.4%。
大交通大招商 「萬商雲集」再現
晚秋時節,走進萬州經開區高峰園,放眼望去,一棟棟標準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個產業項目扎堆落戶。
早在2003年,萬州就設立了工業園區。「201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經開區,是渝東北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萬州經開區經濟發展局運行科科長劉永忠介紹,園區最初幾乎是從「零」起步,截至2017年底,萬州經開區入園企業270家,去年全區77.5%的工業產值是由經開區所貢獻。
萬州經開區按照高峰園、天子園、五橋園、九龍園、新田園「一區五園」布局,分區域打造支柱產業,並逐步壯大產業集群。其中高峰園重點發展裝備製造、現代醫藥、總部經濟,配套商住、服務業,打造產城融合示範園;天子園重點發展汽車及零部件、LED照明、紡織服裝產業;五橋園重點發展食品藥品、電子信息、廣告電子商務;九龍園重點發展精細化工、智能裝備、新型建材產業;新田園重點發展煤電、建材、港口物流業。
內陸腹地要躍升為開放高地,大交通大通道體系的構建腳步不能停歇。但要持續發展,就得既「輸血」也「造血」。二者相互促進,缺一不可。
「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的『一號工程』,是推動區域發展的『不二法門』。」萬州區委、區政府向全區幹部發出了招商的「動員令」,要求各級各部門把招商引資當作加快開放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
萬州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蒲承明介紹,今年以來,面對招商引資新形勢、新任務,在去年基礎上,萬州新成立綠色照明、智能裝備、食品藥品、汽車、新材料等5個產業招商小組,逐一明確了招商目標任務、招商方向及重點,並梳理了重點招商企業,細化了工作安排,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圍繞產業鏈上下遊延伸配套開展精準招商、以商招商,加快壯大產業集群強支撐。
在此背景下,東旭藍天渝東表面處理中心、中船重工智能裝備產業園、深圳友鵬食品易拉蓋和罐生產……一系列項目紛至沓來。「今年以來,已有30餘個項目籤約落戶萬州,總投資超200億元。」蒲承明告訴記者。
當前,在經開區高峰園,萬州首個半導體晶片產業項目--威科賽樂半導體晶片產業化項目全速推進,廠房主體已經封頂並完成牆體砌築,預計今年12月底一期建成投產。
相鄰處,金龍銅管年產8萬噸精密銅管及銅合金管項目第二、三條生產線加緊設備安裝,預計今年12月底全部竣工投產,使萬州成為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精密銅管研發生產基地。
「得益於萬州立體化的交通,企業添購原材料和銅管運輸有多項選擇。」公司總經理胡新勝介紹,目前銅管主要運往重慶主城、四川綿陽、湖北武漢、湖南長沙等地。往重慶主城和四川綿陽方向,可依託高速公路,省時又省力;往湖北武漢方向,可選擇水道航運,運量大、成本低;往湖南長沙,園區到萬州機場只需10分鐘,選擇空運是最節省時間的方法。
正是由於萬州將交通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助力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來抓,夯實硬基礎,提升軟實力,吸引眾多客商慕名而來。當前,萬州工業經濟已呈現出了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的蓬勃生機。
萬州通,通「萬州」。時至今日,這個過去產業虛空的城市,已搖身一變成為三峽庫區的「工業高地」。它所演繹的不僅僅是超常規的發展速度,更是庫區產業再造的工業奇蹟。乘著新時代的浩蕩東風,萬州正吸引四方客商前來投資興業,「萬商雲集」的輝煌景象亦將再次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