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論:如何閱讀民法學書籍 | 麥讀學園

2021-02-19 麥讀


作者=段清泉 民法學者,「要件訴訟九步法」理論構建者

來源=微信公號「民法學人」

延伸閱讀=如何體系化的研習案例? | 麥讀實務

民法書種類很多,有民法大咖的理論書,有律師大咖的實務書,隨著現在信息技術的發展,書籍出版的內容和速度呈現幾何級數地增長,對我們普通學習者來說,就有些信息過載、應接不暇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況且,並不是所有的書都是一樣的讀法,培根就說,有些書只需品嘗,有些需要吞咽,還有少數的應該細嚼。所以,在有限的時間裡,讀哪些書,該怎麼讀就顯得至關重要。最近,讀過了程嘯老師(程嘯:法律人如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葛劍雄老師(葛劍雄:讀書方法決定人的命運)介紹的讀書方法,直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不過,如果不是經過挫折和體驗,若是在以前讀到,自己還是會不以為然吧。失敗乃成功之母,從成功者的角度說出來,大家或許覺得是機遇或天賦使然,由我這個號稱喜歡讀書但一直不得其法的人說出來,希望對大家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吧。

一、讀書的誤區

1、好高騖遠、淺嘗輒止。大學上民法課的時候,老師講得很精彩,但是教材卻編得讓人生畏,概念從古希臘、羅馬講起,甲說乙說糾纏不清,實在提不起興趣。老師推薦了王澤鑑、謝在全等老師的書,於是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閱讀起來。間雜著顯擺的小心思,不是通盤了解和認真體會其中的法學原理,而是另闢蹊徑地找一些偏澀刁鑽的問題向老師請教,想要博得老師的關注和認可。這種小聰明使得自己讀書不紮實,根基不牢靠,實戰運用後才發現自己學識不紮實的毛病,靠著惡補才補回來,但是最好的讀書時光也被浪費了。

讀書猶如談戀愛,需要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人,時間不合適,沒有那些經歷也不懂她的美。讀民法書也要循序漸進,王澤鑑先生的書或者其他經典的書,建議在掌握基本的民法知識的基礎上再閱讀。一猛子扎進民法知識的海洋裡,只顧低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最終迷失的是自己。具備一定的民法知識後才能享受到王澤鑑先生書中講的民法之美,享受思維的樂趣。

2、不做筆記。記得上大學時,帶著書上課都算是勤快人,好一點的會在書上劃重點,但聽課從來不做筆記。臨到考試的時候,拿來女同學的筆記複印,靠著幾天的突擊就能過關。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人到中年才覺得做筆記的好處。

一是劃重點,把關鍵詞和句凸現出來,便於理解和以後複習。

二是明思路,把作者的論證思路用流程圖表示出來,便於自己分析論證的優劣,好的學習,不好的今後避免。

三是析異同,嚴格說來,對比是人類思維中最基本的方法。對比能夠迫使自己理清知識中的死角。鄭玉波先生最擅長列表對比,舉例如下:

權利比較

留置權

動產質權

同時履行抗辯權

抵消權

性質

物權

物權

債權

債權

標的物

以動產為限

以動產為限

不以動產為限

不以動產為限

成立

基於法定

基於設定

基於雙務契約

之當然結果

基於雙方債務

之抵消適狀

目的

債權擔保

債權擔保

促使雙方

交換履行

避免交換給付

之勞費

效力

他方如不清償得

就標的物受償

他方如不清償得

就標的物受償

暫時拒絕他方

之請求

使雙方債務依

抵消額而消滅

消滅

因他方另提

擔保而消滅

不因他方另提

擔保而消滅

不因他方另提

擔保而消滅

不因他方另提

擔保而消滅

備註

瑞士民法稱為

法定質權


參照

第264條

參照

第334條

 

另外,劃分之後再對比能夠促進知識的精細化,對相關問題提出更細分的對策建議。某一個事物如果從兩個維度劃分,可以分為四個象限,從而分門別類的提出對策。例如,管理學上將事務按照重要和緊急兩個維度分為了四個象限,從而提出不同的解決建議。如果在增加一個維度,那麼就可能有八個具體的分類了。學習民法也可以進行這樣的分類對比。

3、不做練習

以前讀書不做預習,也不做複習。不複習,就會像狗熊掰棒子,讀一個丟一個。就會像水過地皮溼,不能深入。遇到稍微複雜一點的案例也會繞著讀,覺得麻煩。讀書不求運用,就會像孔子說的學而不思則罔。後來,硬著頭皮拿著練習冊讀王澤鑑的民法思維,在紙上寫寫畫畫,原來複雜的法律關係也就清晰了。人的思維和文字都是單向的,不能同時處理多維、多主體的事實和關係,這就需要我們用圖畫出來。王澤鑑先生說,一圖勝千言,誠不我欺。後來,天同和法秀甚至把畫圖發展成了訴訟可視化技術,可見其重要性。

法律也需要像數學一樣去精確地推理,做練習題的時候尤其如此。根據心得,我在《民法學人》歌詞裡寫到:甲乙丙丁戊,繼承親屬債和物,練習冊裡的計算,現實中的預演。」

二、讀書的順序

以下是作者自身經驗的體會,大體上讀書需要經過這四個步驟:打穩基礎——構建體系——問我所用——專題研究,不妥之處,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一)打穩基礎

建議先用國內的教材和法條,把基本知識先打紮實了,最高效直接的方式就是法考的視頻和教材,如老鍾,方志平等。不建議直接讀臺灣的教材或案例,好高騖遠,效果不好。語言和法條有差異,讀起來也費時費力。

(二)構建體系

國內的民法教材偏重於考據和說理,面向初學者,面向實踐,以民法體系為綱,以大陸法律為主線,以大陸案例為引導的佳作不多。這方面只能靠民法學習者自己努力。大陸民法基本概念、制度、體系與德國、臺灣民法大體一致,有不少佳作可堪借鑑。這些經典的著作有:王澤鑑先生的天龍八部系列,拉倫茨的《法學方法論》《德國民法通論》,布洛克斯《德國民法總論》、梅迪庫斯《德國民法總論》、施瓦布《民法導論》等。

具備一定知識後,建議先讀王澤鑑先生民法思維與請求權基礎,這樣就能把民法靜態的知識,動態地應用起來。王澤鑑先生力推請求權基礎,天龍八部更是一以貫之,有體系,有方法,與具體的案例涵泳體會,便能潛移默化。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學習的是方法,是觀察和論證的方法,不僅僅是具體的知識點。要學習民法嚴謹的思維邏輯,構建民法體系的方法,學習各種制度之間如何聯繫,對具體案例的分析思路,並將這種方法用在分析大陸法律和案例上,力求達到對法律融會貫通的效果。

這裡尤其要注意的是,先掌握基礎,再去辯證思維。先掌握一種觀點,再和另一種觀點對比。我們以前的學習歷來如此,只不過那是教育家給我們規劃好的。畢業後的學習需要我們自己規劃。先牛頓經典力學,然後相對論及其他,先經典幾何再其他。不能用後來的理論來否定前面的。民法也是這樣。否則,我們就抓了芝麻,丟了西瓜,糾結於具體的知識點的爭論,忘記了法學方法的養成。養成一定的方法後,可以去指導論證各個具體的知識點。這也就是我們看天龍八部不是當做聖經去看,做注釋者,是當做方法論的示例去看,學會了方法,才能去應用。

另外,每一個概念,每一個法條都會有例外,有模糊。初學者要在典型情形、典型案例上去思考,懂得各種制度之間的勾連。具備一定的基礎後,在模糊情形、例外情形上思考,訓練自己的思維。不要一上來就辯證,那樣會讓自己莫衷一是,似是而非。可以不誇張的說,任何一個知識點,任何一個法條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出來。這是因為,法律只是有限理性對無限生活的預先規制,充滿了原則與例外的協調,什麼時候原則,什麼時候例外,是需要結合案情進行解釋和論證的。

(三)為我所用

論語講,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習而不運用,不是一種浪費麼。要試著把學習的輸入變成寫作的輸出,這樣才能高效的輸入。寫作會讓自己思考,會將過去的知識調動起來,運用起來,會將現在所學的知識融合進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中,會嚴謹自己的思維。會發現自己還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識。寫作能促進高效地學習,剛開始寫確實有點難,但積累一定的基礎以後就文思泉湧了。王澤鑑先生在《民法總則》序言中講到,臺灣地區的大學圖書館,學生多在看書,在德國、美國的圖書館從早到晚,座無虛席,學生多在查找資料,解答實例題,研讀判例,提出報告,這就是學而時習之,運用法學思維解決現實問題。

運用對比方法為我所用的途徑之一,就是用王澤鑑先生講的方法把大陸的請求權基礎梳理一遍,甚至把案例改編過來,寫成介紹性的文章。(最近我就在做從事這方面的工作,希望有興趣的夥伴們一起加入)

(四)專題研究

以上只是通曉大致的領域,想要專精,還要在細分領域專研,那樣可以劃定某個課題,進行深入細緻地研究。比如,大陸合同中利他合同,侵權中的因果關係等等。本科階段適合大水漫灌式讀書,無所定型,廣博其知識。研究生階段適合精準滴灌式讀書,心有定向,或為職業,或為學問,以問題導向限定一二主題做深入研究。

三、讀書的方法

在第一部分談到的方法之外,這裡再介紹兩種方法:

1、分門別類地閱讀。有些書太多、太厚,本本精讀時間不允許,而且也沒有必要,留著備查或參考即可,比如王利明先生民法系列書、史尚寬先生的書。有些經典的書需要精讀,比如民法思維與請求權基礎。經典的書要讀三遍。第一遍,好讀書不求甚解,通讀其整體,大致了解書中講了一些什麼內容。第二遍進行精讀,像曾國藩讀書一樣,這一句不懂不讀下一句,這一頁不懂不讀下一頁,這一章不懂不讀下一章。做好讀書筆記。第三遍,批判性地閱讀。對作者的論證的方式、行文的邏輯、表達的內容等進行分析比較。好的地方進行參考和借鑑,文章的薄弱之處,試著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

2、帶著生活去讀書。民法是市民社會的法,我們每天都參與其中,所以要帶著自己的生活去體味民法的價值取向。真正的學習是把相關的內容運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中。對知識點或案例進行回味,琢磨,甚至可以結合實際自己舉出例子。曹雪芹說,人情練達即文章。其實,人情練達也是法律。民法的歷史比較悠久,有些用語和制度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那些制度不是獨裁者一時頭腦發熱的產物,也不是老學究們刻意掉書袋的產物,如同我們今天的生活一樣,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先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逐漸總結摸索出來的經驗,請從那些冷冰冰的文字背後,讀出那些可愛而又溫情的生活智慧。霍姆斯大法官說,法律的生命在於經驗,而非邏輯。不拘泥於概念法學的窠臼,從書本到書本,從概念到概念。沒有無因性的物權理論便行不通麼?突破債權平等性的一物二賣的處理規則便不正統麼?不動輒以民法理論批判實務。理論與實務的良性溝通,首先在於理論上以最大的善意去理解實務面臨的困惑,身臨其境地分析、感受實務的方案優點在哪裡,理論方法是否真的在可行性和理論的融慣性上佔優勢。

希望上述內容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焦點

  • 如何通過閱讀做更好的自己?麥小麥新書帶你走進「閱讀方法論」
    常年舉辦圖書宣傳活動與閱讀分享會,讓麥小麥有機會與各地的讀者近距離地交流,也讓她能夠更直接地了解不同的讀者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在多年的閱讀推廣的工作中,曾經遇到很多讀者來提各種各樣的問題。而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我沒有時間讀書怎麼辦?』『我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辦?』『我讀得太慢怎麼辦?』『我讀不太懂怎麼辦?』『我讀完了不知道如何分享怎麼辦?』
  • 麥小麥:關於閱讀,這裡有我全部的「錦囊妙計」
    「讀了這麼多年書,關於如何讀書,也是時候好好整理一下了。」多年的閱讀經驗和方法,在這本書裡傾囊奉上麥小麥認為,雖然生活中美好的事情很多,但閱讀仍舊應該佔據一個重要的位置。常年舉辦圖書宣傳活動與閱讀分享會,讓麥小麥有機會與各地的讀者近距離地交流,也讓她能夠更直接地了解不同的讀者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比如:我沒有時間讀書怎麼辦?我不知道該讀什麼書怎麼辦?我讀得太慢怎麼辦?我讀不太懂怎麼辦?我讀完了不知道如何用於實踐怎麼辦?麥小麥說:「我的書就是回答這些問題的。」
  • 如何閱讀一本書,來聽聽麥麥同學的解讀
    生活中可以閱讀的內容有很多,有的健康美好,有的則有害醜陋,有的艱深難懂,有的則淺薄膚淺。但無論如何,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不斷地和各類知識、各色人群打交道,和先賢偉人、外部世界產生聯繫。 (圖片來源: https://unsplash.com/photos/_-hjiem5TqI)閱讀,在今天已經有了更多的形式,但是文字與思維的碰撞、知識傳播與接收的互動卻一直未變。
  • 你的民法學怎麼樣了?100多人加入王澤鑑共讀小組!
    有鑑於此,超律志單獨組建共讀小組,集中某個時間段共讀一本法律書籍。超律志共讀小組率先組建王澤鑑共讀小組,集中閱讀王澤鑑老師《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供希望學習民法,正在學習民法的同學一起閱讀,感受經典的魅力。
  • 民法研習中的分析法學進路⑤丨王湧:民法學不能不談方法
    」我常常無語以對,甚至有一絲慚愧,因為我竟然不能將博士論文寫成一部純正的民法學論文,純正到絲絲縷縷都是民法學的,而不是法理學的。 不過,確切地說,這種尷尬不是我的,而是中國民法學的尷尬,中國民法學被別人乃至自己看成是一種不能摻雜一絲「法理學」血統的純種的德國狼狗,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 如何高效閱讀技術類書籍?
    閱讀書籍是學習的重要方法之一,而是相對於博客等零散內容來講讀書是更加系統、(時間)成本更低、收穫更多的一種學習方式。在閱讀書籍,特別是技術類書籍時有些朋友往往會犯一些錯誤或不知所措。本文給大家分享一些閱讀經驗。選書讀書的第一步並不是怎麼去讀書,而是怎麼選書,只有選擇了比較好的書,才能事半功倍。
  • 知識焦慮時代,每天15分鐘目標閱讀方法論
    熱愛文學時,我讀泰戈爾,讀海明威,讀斯湯達,讀雪萊。熱愛教育時,讀盧梭,讀葉聖陶,讀孔子。熱愛投資時,我讀傑西·利弗莫爾《股票大作手回憶錄》,讀但斌《時間的玫瑰》,讀美彼得·考夫曼 編著的《窮查理寶典》。
  • 解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教你如何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
    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書叫做《如何閱讀一本書》,本書中文版共計20萬字,我會用5期的內容為您來講解本書的精髓,本期是講解的第4期。開始今天的講解之前,我先問大家兩個問題。1、你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書籍時,都是使用一種方法嗎?
  • 《母與子》之如何選擇閱讀書籍
    最近兒子總是吵著要米小圈,我不知道裡面寫的是什麼,最終我也還是給孩子買了一套,當做睡前故事讀給兒子聽,兒子聽的很是開心,只是我不是特別喜歡這類書籍!總覺得意義不太大,可又說不來什麼!仔細搜索一下,這類書,算是消費型閱讀!神話故事一類兒子不喜歡也不聽,用他的話說,那不是真的!寓言故事似乎聽不懂!
  • 閱讀的溫度 | 被書籍溫暖的親子時光
    一直認為,讀書的靈魂應該是自由而放鬆的,如果你的心在抗拒它,那麼再好的書也是讀不好的。於是,我任由兒子去讀那些圖片多、文字少的百科圖書。名著裡或許有絕頂的智慧,可它們離稚嫩的兒子太遙遠,百科圖書同樣給予了兒子閱讀的快樂、滿足了他閱讀的需求。
  • 開往春天的地鐵 ———讀《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導論》(圖)
    掩卷沉思,我們不得不承認,長期以來,法學界習慣了「拿來主義」和「對策法學」,方法論的貧困是整個法學理論體系以及司法實踐操作中都面臨的一大癥結。雷小政博士的《刑事訴訟法學方法論·導論》是國內第一部刑事訴訟方法論方面的專著。
  • 從沒有受過設計教育的書籍設計師,在行業中走出自己的路 | 麥綮桁 ·Award360°2019新人特寫
    麥綮桁修讀的是「電影與錄像藝術」,當時授課的老師是香港著名電影評論人朗天,在他的課堂下,麥綮桁接觸到了五十年代的黑白電影、法國新浪潮及近年的本土電影等,深深沉浸在光影世界中。當時的他不僅電影課成績不錯,畢業作品還獲得了獎學金,「將來或許可以成為一個導演」這樣的想法在他心中越發紮根,但接下來的發展似乎沒有如此順理成章。
  • 雅思閱讀書推薦-有什麼好的雅思閱讀書籍推薦嗎
    1.雅思閱讀書推薦 雅思閱讀書推薦,有什麼好的雅思閱讀書籍推薦嗎一本雅思閱讀考點詞彙,這本書的特點是,能夠幫助考生提高雅思閱讀成績,幫助考生從5.5分提升到7分,實現雅思閱讀成績蛻變,提高雅思閱讀成績。
  • 如何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
    為什麼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讀人《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提到「讀」人的本領,通過傾聽「話」來區別不同象限的人。只要聽一個人講話,就可以了解並感受到一個人的靈魂。那麼我所篩選的書籍也是集中在這幾部分的,所以篩選出來的書籍我會很精細的研讀這些書籍,很少是一些比較新比較暢銷的,通常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書籍。專業書籍、管理書籍和自我認知書籍輪流看。閱讀是否有順序,Nice通常找可以建立系統思維的書,在從各個分支篩選閱讀。
  • 改革開放40年 法學專家暢談中國民法學發展
    日前,「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法學的發展暨王利明民法學研究系列(典藏本)新書發布會」在國家圖書館舉行。與會專家對改革開放40年來的民法學研究進行了總結與回顧、展望。改革開放40年來,民法學始終伴隨著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受到立法和司法實踐推動以及網際網路、高科技發展的影響。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黨委書記劉志表示,此次發布的新書記錄了王利明教授的學術研究歷程,也見證了中國當代民法學從恢復重建到走向繁榮的發展史,系統展現了中國當代民法學研究的進步。
  • 讀書方法論:你是怎樣選擇讀書的類別呢?
    為了擴充自己的眼界,就是增加自己的知識儲量,或者說為了術業有專攻,有目的的選擇圖書去讀,那麼我推薦以下類別書籍應該多多注意:1首先要重視哲學圖書,這是確立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圖書,是統帥一切學科的書籍,應該好好去讀,特別要讀好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圖書
  • 《洋蔥閱讀法》:一本閱讀方法的書籍帶給我對閱讀的認知思考
    關於閱讀方法的書籍太多了,每一個愛好學習和寫作的人,都會讀過至少兩本以上。因為截至目前,閱讀都是每個人完成學習和寫作的重要工具,沒有之一,所以每一個閱讀方法論都是閱讀學習成功者對於閱讀的深刻體驗並實踐成功而總結出來的正確的閱讀模式。我們需要從中獲取一些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方法,少走彎路,以最快的時間來完成我們的學習任務。
  • 《快速閱讀術》,學會如何制定讀書計劃,如何寫讀書筆記?
    今天,帶著如何寫讀書筆記,如何規劃讀書日程的問題,又重新閱讀了印南都史的《快速閱讀術》這本書。如何寫讀書筆記?印南敦史給出了呼吸式閱讀的方法。1.一行採集:摘取最具有魅力的片段。 哪一類書籍是自己今後還想要閱讀的?如此,可以看清自己的閱讀偏好,容易明確後續閱讀書籍的大致方向,確定自己的意向。
  • 如何恣肆地閱讀英文與德文書籍?
    :•   不知道讀什麼•   找不到書籍資源•   沒有耐心讀下去 -    擔心花了太多時間 -    沒有明確的收穫 -    擔心單詞不認識•   缺少閱讀反饋•   缺少閱讀外文書籍的動力不知道讀什麼&找不到書籍資源
  • 書籍推薦 |《如何閱讀一本書》講了什麼?
    艾德勒、查爾斯·范多倫著郝明義、朱衣譯 | 商務印書館今天我們推薦是一本閱讀指南——《如何閱讀一本書》,該書出版於1948年,作者因擔任《大英百科全書》的編輯而聞名於世。書籍問世後受到廣泛好評,重版多次,書中的主要內容是介紹閱讀的方法、技巧以及閱讀所應具備的廣闊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