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
讀人
《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提到「讀」人的本領,通過傾聽「話」來區別不同象限的人。只要聽一個人講話,就可以了解並感受到一個人的靈魂。Nice理解的靈魂就是信念、價值觀、目標。也談到了語言的力量,如果你曾經習得一門語言或者心理學,一定要發揮他的價值。
保證思想開闊對進步和成長有幫助,但要學會識人。也就是辨別這個人來自哪個象限,是左象限還是右象限。辨別他是否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也就是是否在自己拿到好結果之後才來給你建議。
讀書
最近Nice在頻繁的看書,此處頻繁並不是很多,而是那幾本反覆讀。其實我並不是贊成讀書一定要追求數量。我通常做事情的方法會回歸到自身的本質,比如說看書,我會對自己以往的知識系統和將要提升的模塊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比如我會分成設計技法,設計思維、通用能力以及原則這幾方面,視頻號的輸出也是符合這幾部分規劃。那麼我所篩選的書籍也是集中在這幾部分的,所以篩選出來的書籍我會很精細的研讀這些書籍,很少是一些比較新比較暢銷的,通常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書籍。專業書籍、管理書籍和自我認知書籍輪流看。
閱讀是否有順序,Nice通常找可以建立系統思維的書,在從各個分支篩選閱讀。我經常找一些推薦的書籍,第一遍有時候會粗略讀一下,埋下一個種子,在後續事件和信息獲取過程中,會被某些信息激發出某個點聯想到某個書籍中的觀點,我會翻開這本書籍,在仔細研讀。
讀自己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會遇到低谷和瓶頸期,讀書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並不是讀書能夠直接帶你走出低谷和瓶頸。而是讀書能讓你更加清晰認識自己,讀書更是讀自己。認識自己的思想、處事方式、價值觀念,從而更好修正,找出解決方式。
找到觸動靈魂的一本書更有助於讀自己。能找到一本這樣的書,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他可以引發強有力的共鳴,更清晰認識自己。對Nice而言,《原則》是讀自己的開始,讓我更加堅定過去和當下的選擇,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以往的困惑和不堅定得到解答,從生活到工作得到重新梳理,特別是生活原則對我影響頗深。同時一本好書也可以引出一系列好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就是和《原則》相關的一本書籍。
一本好書可以反覆讀,不是一直讀,是讀完一遍之後沉澱一段時間。有新的經歷和思考之後溫習一下,會有不一樣的領悟。我對《原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閱讀就是如此。
如何更好地閱讀?
這裡的閱讀不是局限於書,而是信息。你靠什麼來獲取信息?靠圖片閱讀?通過文字閱讀?還是靠數字閱讀?大部分人通過圖片和文字閱讀,而忽略來數字。數位化經濟下,數字代表科技和商業的力量。比如,你可以從一份上市公司的財報數字上,透析出公司的經營狀況。
要有豐富的實踐,才能有共鳴。有時候一本好書就擺在你面前,多方推薦,但是你就讀不進去,要麼覺得是雞湯,要麼晦澀難懂。比如財務類的書,最起碼的基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知識是要了解的。如果沒有充分時間和精力去系統學習,可以從專業名稱開始了解,比如負債、資產、現金流、投資方式、股票期權等等。
閱讀給我帶來的變化
可以提升思維的深度,比如之前我在沒寫作的時候,讀書只是單詞理解為讀書,當我真正去讀、去思考的時候,發現讀書是在讀自己,同時,對人的價值判斷也有所提升。
系統看待問題,可以辨別那些不重要的細枝末節。如想學一下插畫,因為你感興趣。但是你的終極目標是互動設計或產品經理,精力十分有限。那麼,這個本來是滿足欲望和興趣的細節,和長遠目標相關性並不大,所以對於如何決策也就不用糾結了。
閱讀可以發現自身成長軌跡。從初中的文摘,高中的名著經典,大學的哲學、小說、散文詩歌,到工作後的管理、專業等書籍,可以看到自身的成長軌跡和實踐的路線,以及興趣點。如你苦於閱讀,但又想行動,可以從你感興趣的內容開始,直到你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