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

2020-12-10 設計技法與思維

為什麼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

讀人

《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提到「讀」人的本領,通過傾聽「話」來區別不同象限的人。只要聽一個人講話,就可以了解並感受到一個人的靈魂。Nice理解的靈魂就是信念、價值觀、目標。也談到了語言的力量,如果你曾經習得一門語言或者心理學,一定要發揮他的價值。

保證思想開闊對進步和成長有幫助,但要學會識人。也就是辨別這個人來自哪個象限,是左象限還是右象限。辨別他是否是一個知行合一的人,也就是是否在自己拿到好結果之後才來給你建議。

讀書

最近Nice在頻繁的看書,此處頻繁並不是很多,而是那幾本反覆讀。其實我並不是贊成讀書一定要追求數量。我通常做事情的方法會回歸到自身的本質,比如說看書,我會對自己以往的知識系統和將要提升的模塊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比如我會分成設計技法,設計思維、通用能力以及原則這幾方面,視頻號的輸出也是符合這幾部分規劃。那麼我所篩選的書籍也是集中在這幾部分的,所以篩選出來的書籍我會很精細的研讀這些書籍,很少是一些比較新比較暢銷的,通常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書籍。專業書籍、管理書籍和自我認知書籍輪流看。

閱讀是否有順序,Nice通常找可以建立系統思維的書,在從各個分支篩選閱讀。我經常找一些推薦的書籍,第一遍有時候會粗略讀一下,埋下一個種子,在後續事件和信息獲取過程中,會被某些信息激發出某個點聯想到某個書籍中的觀點,我會翻開這本書籍,在仔細研讀。

讀自己

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會遇到低谷和瓶頸期,讀書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並不是讀書能夠直接帶你走出低谷和瓶頸。而是讀書能讓你更加清晰認識自己,讀書更是讀自己。認識自己的思想、處事方式、價值觀念,從而更好修正,找出解決方式。

找到觸動靈魂的一本書更有助於讀自己。能找到一本這樣的書,是人生的一大幸事。他可以引發強有力的共鳴,更清晰認識自己。對Nice而言,《原則》是讀自己的開始,讓我更加堅定過去和當下的選擇,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以往的困惑和不堅定得到解答,從生活到工作得到重新梳理,特別是生活原則對我影響頗深。同時一本好書也可以引出一系列好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就是和《原則》相關的一本書籍。

一本好書可以反覆讀,不是一直讀,是讀完一遍之後沉澱一段時間。有新的經歷和思考之後溫習一下,會有不一樣的領悟。我對《原則》+《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閱讀就是如此。

如何更好地閱讀?

這裡的閱讀不是局限於書,而是信息。你靠什麼來獲取信息?靠圖片閱讀?通過文字閱讀?還是靠數字閱讀?大部分人通過圖片和文字閱讀,而忽略來數字。數位化經濟下,數字代表科技和商業的力量。比如,你可以從一份上市公司的財報數字上,透析出公司的經營狀況。

要有豐富的實踐,才能有共鳴。有時候一本好書就擺在你面前,多方推薦,但是你就讀不進去,要麼覺得是雞湯,要麼晦澀難懂。比如財務類的書,最起碼的基本會計和財務管理知識是要了解的。如果沒有充分時間和精力去系統學習,可以從專業名稱開始了解,比如負債、資產、現金流、投資方式、股票期權等等。

閱讀給我帶來的變化

可以提升思維的深度,比如之前我在沒寫作的時候,讀書只是單詞理解為讀書,當我真正去讀、去思考的時候,發現讀書是在讀自己,同時,對人的價值判斷也有所提升。

系統看待問題,可以辨別那些不重要的細枝末節。如想學一下插畫,因為你感興趣。但是你的終極目標是互動設計或產品經理,精力十分有限。那麼,這個本來是滿足欲望和興趣的細節,和長遠目標相關性並不大,所以對於如何決策也就不用糾結了。

閱讀可以發現自身成長軌跡。從初中的文摘,高中的名著經典,大學的哲學、小說、散文詩歌,到工作後的管理、專業等書籍,可以看到自身的成長軌跡和實踐的路線,以及興趣點。如你苦於閱讀,但又想行動,可以從你感興趣的內容開始,直到你愛上閱讀。

相關焦點

  • 讀《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閱讀效率差,可能是不懂這些讀書訣竅
    新年假期,讀到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書中恰好提供了一些讀書方法,感覺對於自己頗有裨益。茂木健一郎畢業於東京大學,獲得了理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理化學研究所、劍橋大學,是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術》《大腦活用工作術》等。
  • 別人讀書越讀越優秀,自己讀書卻越讀越抗拒,原因是兩個錯誤認知
    讀書本是一種享受,可逐字逐句的讀,只會將我們的思維束縛在密密麻麻的字裡行間,變得低沉麻木,待到神經疲倦,也就只得放下書本了。如果你是一個容易失眠的人,就可以利用這一特性,故意在睡前讀一些晦澀難懂的書籍,達到快速入眠的效果。推薦做法:無論如何將書本的每一頁都瀏覽一遍。
  • 一讀書就瞌睡,讀書不是逐字閱讀,一小時讀一本書是如何做到的?
    一讀書就瞌睡,根源還是讀書的效率比較差。第一節:人生要想早日成功,儘早建立讀書系統,為你的夢想插上飛翔的翅膀第二節:讀再多的書也沒有收穫,被別人諷刺自己是書呆子,出路在哪裡?2)通過讀書來指導實踐作為成年人,我們讀書的目的更多還是為了使用,而不是為了圖好看。所以,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要選擇對自己有指導實踐的來讀,而其他知識點則可以忽略掉。
  • 究竟如何「多讀書,讀好書」
    於是,錢老當年這句看起來現場效果不佳的「多讀書,讀好書」,比起動輒數十本、虛張聲勢的「本月閱讀書單」和豆瓣上可視的「曬出你的書架或書房」來,更讓人費心琢磨。比如,在今天,走進書店,不管是實體還是網絡上的,數量浩瀚的書籍,常常讓人有暈眩之感。電子書和有聲讀物,讀書頻道和微信公號,更是讓書不再限於時間地點,成為可以隨時隨地相遇的朋友。
  • 讀什麼書,如何讀書?閱讀經驗分享,願大家都能享受閱讀的快樂!
    今天就來說一說自己關於讀書的一些感受。多讀書,讀好書是本人多年的一個願望。就像疫情期間,按說小區封閉,居家辦公應該讓人比較鬱悶,不過對我而言還好。想像一下不用上班,泡壺熱茶,做在飄窗邊曬著太陽,一邊看著自己喜歡看的書一邊喝著綠茶的日子甭提會多麼愜意!在疫情嚴重的整個2月,除了取網上訂的菜和快遞,我基本沒有出過門。
  • 為什麼讀書讀不懂&記不住,有效閱讀的核心是什麼?
    如果說在小說中一身高強的武功是一名大俠闖蕩江湖的最大依靠的話,那麼在如今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知識和能力就等同於那一身武功,而人類獲取知識和提升能力的核心技能就是閱讀,不過大部分人可能不懂如何正確閱讀,因為他們過度地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該讀什麼樣的書籍上,可能忽略掉了一個重要的本質因素,該如何通過閱讀去吸收書裡的知識?
  • 愛讀書,會讀書,讀好書
    中國人歷來就有「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傳統,中華民族從來就是一個熱愛學習、勤奮讀書的民族。讀書對於語文學習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幾乎所有的高考成績優秀者都在自己的經驗中有一條「喜歡讀書,涉獵廣泛」。 可見,無論是從繼承傳統方面,還是個人發展發麵,讀書都有著重要意義。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讀書呢?
  • 讀還是不讀:that is the question
    我也在文章的結尾寫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讓我喜歡上讀書,確切的是喜歡上讀小說,我之後也讀過很多書籍,這些書籍在我人生的成長道路上讓我能夠做出更好的選擇,也讓我從自卑,不自信的農村孩子,慢慢的進行蛻變,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持續的改進,現在也我生活在城市,為了自己的生活,為了自己愛的人在不斷努力。生活雖然平凡,但也充滿幸福和歡樂。
  • 讀書慢?讀了忘?這篇深度長文教你如何打造高效且致用的閱讀術
    對於從小就沒有閱讀能力(從小基本沒看過啥書)的人來說,後天不學習怎樣讀書,那麼讀書就是在做無用功。成年之後,讀書應該要功利,要有明確的目的。進入職場,時間精力都有限,就更加需要學習如何提高閱讀速度,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理解最多的內容,如何通過閱讀來提升自己,助力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 好讀書 讀好書 讀書好
    好讀書,喜好讀書,做一個愛讀書的人,手不釋卷,愛不釋手;讀好書,讀適合自己的書,讀有益的書,開卷有益,獲益匪淺;讀書好,嘗到讀書的甜頭,讀書可以豐富知識,充實人生。在書這一良師益友的教導下,沿著書籍的階梯,攀登人生和事業的高峰。
  • 學霸是如何讀書的?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
    導語:中學階段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知識快速汲取的階段,讀書作為知識的主要汲取途徑在這個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面對升學壓力和繁重的課業,中學生讀書究竟該怎樣讀?葉聖陶先生給出了這樣的建議: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
  • 淺談如何指導學生「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
    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閱讀教學中,應特別注重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和開展閱讀活動,營造「讀書好,讀好書,好讀書」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親身的閱讀體驗中,發展閱讀興趣,端正閱讀態度,培養閱讀習慣。經常組織學生開展「知名人,讀名著」活動,通過學生收集交流名人讀書名言,讓學生在名家名言收集交流中,樹立「讀書好」的意識,感悟課外閱讀的真諦在於:開闊視野,培養閱讀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滋養良好的品德,發展健康的個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以此激發學生閱讀的自覺性與主動性。
  • 想要讀書變現新手小白該如何讀
    拆書稿寫作五天訓練營復盤第2課新手小白要如何快速地把書讀懂在這之前,我一直認為閱讀就是打開書認真讀就可以了,所以經常都是一本書讀了好幾個月還沒有讀完,因為每次讀了一段就會有其他的事情介入,等到下次再讀時
  • 冰心:讀好書,好讀書,讀書好,別錯過孩子們的閱讀黃金期
    人為什麼要閱讀?我們不耽於消遣和懷舊,而是為了獲得偷看一眼未來的能力,知道前進的大方向,再加上自己的勇氣與實踐,我們的前途將愈加光明。一、孩子閱讀的現狀。自2014年起,「全民閱讀」已連續六次被寫入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全社會倡導「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理念。
  • 一年讀了100本書了,為什麼生活還是一團糟?讀書要掌握方法
    所以,你只要保持你自己生命在進步,付出足夠的努力,至於別人說比你好,還是比你差,管你個屁事。在《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講到:沒有教師指導下的自我閱讀,其實是一個自我探索自我認識的過程。這個時候你需要去找到自己的學習方向和思考自我需要。可以這麼說,為了考試的學習,是在老師的指導下,按照老師和考試的要求來進行學習,不需要去思考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當沒有人強迫你,你自己去學習的時候,你面臨的第一問題是:選擇讀什麼書?
  • 為什麼閱讀對人生如此重要?讀什麼?怎麼讀?
    一,如何快速了解一個人?一看經歷,二看榜樣,三看閱讀。我們的氣質裡藏著我們做過的事,見過的人,讀過的書。就閱讀這件事來說,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讀什麼,怎樣設計你的書目單;二是如何讀,怎樣提升閱讀的效能。其中,讀什麼比如何讀更重要。1、讀什麼,怎樣設計你的書目單?
  • 讀書百本,讀一本忘一本?掌握「筆記管理法」,讓你學會有效閱讀
    用「筆記管理法」來有效閱讀一本書很多人喜歡讀書,但是,大家平時的讀書可能是這樣的:「猴子掰包穀」,讀一本忘一本;匆匆讀一遍,片葉不沾身,一點沒記住;一心常多用,一會翻翻微信,一會打電話人人都渴望成長,但無質量的閱讀,等於不讀。不得其法的閱讀,相當於浪費生命,比不讀書更可怕。針對無效閱讀,有什麼好的解決方法嗎?如何才能提高我們的閱讀效率呢?《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介紹的幾個實用的讀書筆記法,可以解決你關於閱讀的困惑。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
    原標題: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 讀書沒時間?記不住?麥肯錫精英高效閱讀法,讓你越讀越優秀
    很多人要麼不讀書,要麼是被動讀書,甚少思考過我們為什麼要讀書,應該怎麼讀,如何通過讀書實現能力的提升,因此很難通過讀書系統的汲取所需的知識,實現個人躍遷。那麼,怎樣讀書最有效?如何才能閱讀越優秀呢?無論工作多麼繁忙,他也會堅持每月讀至少10本書。為了能夠在繁忙的工作中保證閱讀時間和效率,他總結了一套獨特的讀書技巧,涵蓋了讀書過程中的所有關鍵點。下面,就讓我們跟隨赤羽雄二,一起破解讀書困惑的迷局,掌握高效讀書「秘籍」,學習如何運用主動閱讀拿回讀書主動權。
  • 世界讀書日到了,老師還為讀書找藉口嗎?不為俞敏洪讀,為自己讀
    我也寫了篇《老師你讀書了嗎?讀了就別與俞敏洪老師較真了,沒讀就抽空讀點吧》,雖然閱讀量只有近1000,但評論有150多條,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評論;大多數評論還是很理性,有少數友友特別激烈的批評和痛斥俞洪敏。甚至還有批評我的:「你讀過《愛的教育》嗎?讀過泰戈爾的《新月集》嗎?沒讀過,談什麼讀書。不怪你,許多給教師們推薦的書籍中,都沒有這兩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