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閱讀效率差,可能是不懂這些讀書訣竅

2020-12-15 布魯博德

在讀書上,我總是遇到這樣三個問題:

記不住。讀完一本書,一周之後,便淡忘了書中講述的內容。讀不完。對很多書,尤其是一些大部頭,沒有讀完便半途而廢。捨不得。對購買回來,卻不合自己口味的書,也堅持逐字逐句閱讀,浪費了大量時間。這些問題可能也是很多閱讀者的通病。擠出大量的時間用於閱讀,但卻徒勞無功,那就是把閱讀變成了消磨時間的娛樂,難以實現閱讀的真正價值。因此,心中常常對這些問題苦惱不已,幻想著會有某種機遇,讓自己擁有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容量過T的超凡能力,但平凡的海馬體卻在大腦中一直重複著記憶然後忘卻的過程。

既然無法在生理結構上取得質的飛躍,那麼就只能通過改進讀書方法,來打通閱讀的任督二脈。

我知道,按照記憶的規律,反覆閱讀能夠牢記書中內容,但那樣將會在同一本書上消耗大量時間,所犧牲的是閱讀的效率,不僅會讓讀書變得更加枯燥,而且將使我本來就很難看的豆瓣年度讀書報告更加慘澹。

新年假期,讀到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的《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書中恰好提供了一些讀書方法,感覺對於自己頗有裨益。

茂木健一郎畢業於東京大學,獲得了理學博士學位,曾任職於理化學研究所、劍橋大學,是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高級研究員,主要著作有《創意腦》《大腦活用學習術》《大腦活用工作術》等。《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是茂木健一郎從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憑藉獨特的閱讀理念,匯集數十本優質書籍的智慧精華,能夠為我們解答有關閱讀的一些核心問題,其中,便包括我所遇到的那些問題。

一、如何解決「記不住」的問題

閱讀一本書的最大價值,其實也就是將書中內容轉變為自己的長期記憶。日本腦研究專家柿木隆介曾在《記憶的常識》中指出,形成人長期記憶的事物大體可以分為三種:印象深刻的事物、意義重大的事物和經常反覆的事物。要記住一本書,就要讓這本書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以上三種特徵,或者其中一種。

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提出一種讀書方法,那就是把書作為「要講述的事物」來讀。這種方式恰好可以形成長期記憶的三種特徵。

想講述一本書,在閱讀它的過程中,必然會努力尋找它的主要脈絡,以及其中的因果邏輯。那麼,所找到的主要脈絡對於閱讀者來說意義重大,其中的因果邏輯則會讓閱讀者印象深刻,在講述這本書之前,閱讀者心中也會對這本書進行複述,這便包括了形成人長期記憶的三點特徵。因此,這種把書作為「要講述的事物」來讀的方法,能夠較好的形成閱讀者的長期記憶,從而確保了這本書讀過之後「記得住」。

而且,儘管複述也是對書的一種重複閱讀,但這種方法額外增加了意義重大和印象深刻的要素,在讀書效率上要高於單純的重複閱讀。

所以,茂木健一郎說,讀書時我們要有這樣一種意識:自己要會「講述」這本書,這可以使自己的閱讀方法發生飛躍性的改變。如此一來,目光所及之處都會發生質的改變,讀書本身也會變得其樂無窮。

二、如何解決「讀不完」的問題

每次接觸一本新書,我總是在開始階段興趣盎然,閱讀速度很快,也能夠很好的理解書中講述的內容。但隨著閱讀激情的消退,便會時常走神,不僅速度慢了下來,對於很多內容也難以理解。並且,這種狀態會愈演愈烈,直至最後將這本書扔進書櫥,永不翻閱。

跑步需要肌肉的耐力,讀書則需要思考的耐力。在閱讀過程中半途而廢,所缺少的便是思考的耐力。思考耐力的增長,需要通過閱讀來鍛鍊,但由於缺少思考耐力,又難以把書讀完,反而造成了思考耐力的再次折損,形成惡性循環,進而產生對閱讀心理上的抵制和恐懼。

茂木健一郎指出,把讀書培養成習慣的關鍵是將一項大任務細化拆分開來,降低心理上的難度。他說,不要貪多,不要剛開始就想著一天讀一本,可以試試從一天讀十頁開始。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其實是很簡單的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實踐起來卻很難。在閱讀過程中,對於難以咀嚼下去的大部頭,往往有其心而無其力,心有所向,但力有未逮。

對於這一點,茂木健一郎給出了很好的建議,那就是同時閱讀多本書,面對「索然無味」的書,不一定要連續花上幾日堅持讀到最後,也可以在中途換上另外一本書讀上十頁。因為,對於手中的書感到「索然無味」,可能是受到當天心情的影響,通過替換其它書籍可以保持自己對閱讀的興趣。等心情恢復了,再繼續對那本書的閱讀。

利用這種方法,能夠把閱讀堅持下去,從而像鍛鍊肌肉一樣鍛鍊自己的閱讀能力,閱讀速度也會隨之提高。對於以往望而生畏的大部頭,也會逐漸生出戰勝它們的勇氣和能力。

三、如何解決「捨不得」的問題

有時在豆瓣上看到友鄰們極力推薦的高分書籍,便興致勃勃的買回家,但翻開之後卻總感覺讀不下去。對於這種情況,自己總抱著一種責任感,不管多難看的書,既然買回來了,也要含淚看完,結果閱讀成為了受罪,還浪費了大量的時間。

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茂木健一郎說,人與書之間也有合得來合不來的情況,無須認真地讀完每一本書,對於這類書,完全可以用速讀的方式快速瀏覽。當前,人們總是談論「斷舍離」,在閱讀上也需要有這種理念。貌似通過速讀的方式,會使自己所購買的書籍無法發揮最大效益,但從時間成本看,卻是十分值得的。

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介紹了「茂木式速讀法」,分為三個要點:

瀏覽目錄,掌握整本書的框架。發現自己感興趣的標題,將此處作為閱讀重點。翻看全書,掌握書的大致內容。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是茂木健一郎多年閱讀體驗的經驗之談,其中的很多觀點,能夠較好的幫助我們減少閱讀誤區,提高自己的閱讀質量。另外,既然是一本有關閱讀的書,其中對一些經典書籍的介紹自然必不可少,而且還有茂木健一郎對這些書籍的獨到見解,對於寫書評也提供了很多珍貴的借鑑。

相關焦點

  • 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腦科學家手把手教你變聰明
    讀過很多書,卻不知道如何活用於人生?怎麼通過閱讀來改變現狀?閱書無數的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認為,用恰當的方法讀書,能夠磨練語言能力,鍛鍊大腦獨立思考能力,從而更睿智地生活。而這正是《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這本書的核心所在。
  • 閱讀不僅能增長知識、開拓視野,還能改造我們的大腦
    這個觀點是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一書中看到,作者是日本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他曾任職於理化學研究所、劍橋大學,以主觀感覺為關鍵詞研究大腦與心的關係。在這本書裡,作者提出用恰當的讀書方法改造大腦,可以使我們更加從容睿智地面對生活,那麼,為什麼說閱讀能改造大腦?
  • 不會讀書怎麼辦?腦科學家指導你如何學會閱讀
    這幾天我在家讀到了這樣一本書——《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就是一本指導我們如何用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的書籍。這本書的作者是日本作家茂木健一郎,他曾經任職於劍橋大學,是日本最為著名的腦科學家,是日本腦科學應用的第一人。
  • 腦科學實驗揭開孩子不愛閱讀的真相:「讀書人」的大腦與普通人截然不同!
    認知腦神經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人的大腦並非為閱讀而生,把原生態大腦改造成閱讀腦需要長達十餘年、循序漸進的努力,才能完成。這種改造不僅僅只是認知層面的改變,更是直接用眼睛觀察得到、用儀器測試得到的大腦生理結構的改變。事實上,認知腦神經學家證實,沒有大腦生理結構的改變,一個人不可能成為一個優秀的閱讀者。
  • 從讀書、閱讀到吸收,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閱讀?
    相信你一定遇到過下面這些閱讀問題:每次閱讀,會在選書上花70%的精力,閱讀特別缺乏目的性;可用來閱讀的時就太 碎,再打開書的時候已經忘記讀到哪裡了,又要重新讀;拿起一本書,一般是逐字逐句的讀,閱讀速度太慢,沒有耐心讀下去;每次讀完一本書,過幾天就一點印象都沒了。
  • 您的孩子會閱讀嗎?閱讀,不止影響語文成績,還事關大腦
    這一點,日本知名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裡做了詳細的解釋。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中,茂木健一郎論證了閱讀對大腦的影響,並且從改造大腦的角度,介紹了一系列正確的讀書方法。閱讀,當然不止跟語文學習有關。正確的閱讀能鍛鍊大腦,提高智力,並且指向未來睿智的生活。
  • 如何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
    為什麼閱讀?讀人、讀書、還是讀自己?讀人《富爸爸財務自由之路》提到「讀」人的本領,通過傾聽「話」來區別不同象限的人。只要聽一個人講話,就可以了解並感受到一個人的靈魂。那麼我所篩選的書籍也是集中在這幾部分的,所以篩選出來的書籍我會很精細的研讀這些書籍,很少是一些比較新比較暢銷的,通常都是一些比較經典的書籍。專業書籍、管理書籍和自我認知書籍輪流看。閱讀是否有順序,Nice通常找可以建立系統思維的書,在從各個分支篩選閱讀。
  • 讀書分享《我用閱讀教育孩子》一
    一、為什麼要閱讀?書香凝聚智慧,共讀潤澤心靈。你好,這裡是香凝家長學院。本周我們將一起共讀的是由周璐所著的《我用閱讀教育孩子》這本書。在這個節目中,我看到無論房子改造前後,這家人的精神富足和幸福感受一如既往,在未改造前,一家人其樂融融、熱愛讀書,孩子睡前必須要讀完一本書才能睡覺;在改造後,有了整面牆的大書架存放他們的上萬冊寶貝圖書,大人孩子的閱讀更加方便,更加熱愛讀書。
  • 89個讀書技巧,教會你如何做到高效閱讀
    、如何高效閱讀、如何建立思考的主場,以及如何為產出而讀書等匯集89個讀書技巧,從基礎到高階的閱讀方法通通都能在這裡找到,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性的閱讀。如果沒有高超的速讀能力,完成如此巨大的工作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我們還在固執己見的逮著一本書就從頭啃到尾,一年只能讀個十本八本的書是學不到多少知識的。
  • 揭開孩子閱讀障礙的真相:讀不懂、讀不深,是大腦的記憶區出了問題!
    認知學家說:孩子的閱讀困難,極可能是大腦記憶區的問題。讀不懂、讀不深、讀不透是因為孩子的記憶差!了解大腦記憶的工作原理,才有可能從根本上提高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理解從本質上是一種思考。思考依賴大腦的記憶區。大腦記憶區被開發利用的程度決定了孩子閱讀理解水平的高低。下面我們來看看閱讀時,工作記憶和長期記憶是如何運作的。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閱讀理解。
  • 如何閱讀(正確有效的讀書)
    如何閱讀(正確有效的讀書)學習閱讀的本質:閱讀學習之前必須了解一個事實,任何的學習閱讀本質上都是充滿了無聊和辛苦的,因為你在走出舒適圈嘗試一些你沒有做過的事情,在不斷的拓展你的大腦連接新的神經元和重構運行路線突破你現在的極限範圍
  • 《深閱讀》速讀:信息爆炸時代我們如何讀書
    現在購買書籍變的無比的方便,但也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翻閱。古人云:書非借而不讀已。可是現在借書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因為獲得書籍的途徑和代價越來越低了。日漸消亡的讀書文化可能就此失去嗎?我們是否已經做好迎接一個非閱讀的時代了?毫不誇張的說,人類的發展歷史是由書構築起來的,也是由書傳承下來的。
  • 一讀書就瞌睡,讀書不是逐字閱讀,一小時讀一本書是如何做到的?
    勞累一天,身體本身就充滿了疲憊,往床上一躺,很容易就進行了休息睡眠狀態,拿起書來讀就是為了自我安慰罷了。大腦在早晨可以達到高速運轉,凌晨又特別安靜,適合我們集中精神,是我們讀書的理想環境。。我們要早睡2小時來換取早起兩小時,利用早晨讀書才是最高效的讀書。二、我們該如何一小時讀一本書,實現高效閱讀呢?1、確定我們讀這本書的目的我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 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首先去學習怎樣更有效率的閱讀,很多人都會覺得只要識字就會閱讀,其實真的存在不會閱讀的人,這是一件需要總結經驗,不斷學習的事情。一旦閱讀的方式不對,我們讀書很難從讀書裡感受到快樂。很多時候我們都只是用眼睛看過,卻不是用大腦思考過。最近我在看一本日本作家奧野宣之寫的書:《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一本告訴我們用記筆記的方式提升閱讀效果的書。
  • 會閱讀的人,都有這樣一個大腦
    閱讀的本質是在自己可以利用的時間內,以自己可以理解的程度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遇到眾多問題都源於我們自己,比如說我們讀書沒有目的;讀書的時候應該用到一些工具,但是自己不掌握;讀書的時候需要有一些認知,比如觀察力,記憶力,理解力,但是自己都跟不上;還有注意力不集中,沒有興趣等等。《洋蔥閱讀法》認為,產生這些問題的根源在於我們的大腦。
  • 如何讓孩子好讀書,讀好書?用閱讀陪伴孩子成長,點亮美好未來
    ,只有大腦的知識量足夠豐富,才能讓我們有資本有能力去改善物質生活。而充實大腦的最好辦法,就是閱讀。普希金也說過,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追隨偉大人物的思想,是最富有趣味的一門科學。我們要明白一個道理,‭‮候時小‬‬喜歡‭‮書讀‬‬的孩子,‭‮後以‬‬會更喜歡讀書,而且‭‮書讀‬‬的能力更強。
  • 《如何高效閱讀》:跳出閱讀誤區,掌握技巧,才能高效閱讀
    大多數人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地閱讀,認為讀的太快效果不好,讀書就要認真仔細地讀完。這在我們剛開始學習閱讀時是有必要的,但是隨著閱讀量的增加,這種方法並不可取,因為閱讀的效果太低了。多數人的閱讀速度在300字/分鐘左右,如果閱讀速度超過400字/分鐘,你已經屬於速讀者了,但是高效閱讀者的閱讀速度能達到800字/分鐘,甚至1500字/分鐘。那些看書又快記得又牢的人,都是怎樣閱讀的,他們有什麼訣竅嗎?
  • 大腦與閱讀:如何從小培養孩子喜歡閱讀
    大腦不只是思考認知的器官,許多行動也是由大腦中控處理。孩子可能會在反覆練習後仍然無法把字寫好、孩子考試不是重複閱讀同一段文字、就是漏看字了……這可能是腦部的特定區域有狀況,使得孩子無法好好處理這些訊息,並不是孩子故意粗心、不乖、懶惰。
  • 新教改後,如何指導孩子課外閱讀?腦科學研究揭開「閱讀腦」真相
    幾乎每個人都知道,閱讀很重要,尤其是近兩年新教改執行,加上統編教材和新課標,課外閱讀更被提升到了一個高度熱議的教育話題。但是,我們都知道,幫助一個人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不容易,尤其是孩子,真正意義上喜歡閱讀的就更是鳳毛麟角。認知腦神經學家告訴我們,這是因為:人的大腦並非為閱讀而生。那麼,如何才能將原生態大腦「升級」為閱讀腦呢?我們將在今天的文章中一起探尋答案。
  • 大腦是可重塑的!這樣閱讀能提升智力,讓你變得更聰明
    閱讀會用到大腦很多區域,而這些大腦區域並非天生就是用來閱讀的,但大腦是可重塑的。而通過科學的閱讀,就可以有效刺激這些大腦區域,重塑大腦,提升智力水平,增強大腦信息處理能力。(二)大腦結構是可改造的,功能越用越強人在出生7個月左右後,腦細胞的數量基本就已確定,大約是在100--150億之間。但是腦細胞之間的連接,在一生之中任何時期都可以發生。只要對大腦進行有效訓練,就可增加神經元細胞之間的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