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親近自己,對自己熟視無睹,身為爸爸不妨這麼做試試看

2020-08-28 叮叮噹育兒

即便在當今大環境開放的現在,依舊是有許多的家庭還是秉持著&34;的運轉模式。所以也導致許多爸爸在外一直打拼自己的事業,為了家庭的生計固然是好的,但是這樣也經常會忽略和孩子相處的每一幀的美好瞬間。長期以往,孩子對於爸爸的角色也會越發的陌生,也就逐漸對爸爸不再親情。

可孩子是沒錯的,對於&34;的家庭成員,孩子不過是本能的拒絕過分的親近。家長再懊惱也是無濟於事。但話又說回來,爸爸想要拉近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那一定要有良好的互動才可以。不然&34;的定義就會伴隨孩子整個童年,甚至是一生。


那作為家中不常出現的爸爸,要怎麼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拉近關係呢?各位家長不妨看看,學習起來。畢竟,爸爸的存在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定是至關重要的。

如果爸爸長期在外工作,對於孩子而言最依賴的莫過於媽媽,穿衣住行都是靠著媽媽給予自己的關愛。但如果爸爸在毫無徵兆的時候回家,給到孩子也會打來一定的衝擊感,孩子自然就會產生害怕的心理。爸爸們一定不要操之過急。

爸爸們首先要知道家庭關係的核心,這才是最有效改善家庭關係的重中之重。


1. 爸爸要知道愛人才是最主要的

成家之後的男人在家庭中不單單有著父親的職位,最為關鍵的還是家庭中丈夫的角色。

尤其是成家之後一定要知道的是,孩子並不能伴隨自己的一生,唯獨只有自己的枕邊人才可以。

所以和諧的夫妻關係一定是一個家庭最為核心的重中之重!換句話說,如果家庭中夫妻關係比較和諧,對於孩子來說也是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相反,對於孩子而言父母之間出現了嫌隙,並且加上爸爸長期不在家,孩子自然而然的也會更偏向於媽媽。不然,就算是爸爸突然回到家長,孩子不親近,老婆不親近,這是何等的挫敗呢。


同時還有,爸爸長期都不在家中,孩子對於爸爸的印象也會越來越模糊,也就會忽略爸爸。

那要想孩子的自己親近,爸爸就可以求助自己的愛人,以此得到愛人的信賴和幫助。孩子在家裡看到自己&34;的爸爸和親近的媽媽關係如此融洽,自然心中的防備心也就降低了不少,孩子也就會慢慢的開始接受爸爸的存在,並且允許爸爸和自己做一些親近的動作。

不過,作為家長要知道的是,孩子在3歲左右的時候,也是自我意識剛形成的初期階段。如果此時的孩子在這種時期看不到爸爸在家中的身影,自然就偏向媽媽了。所以爸爸也可以適當的提醒媽媽,讓媽媽和孩子保持一個適當的距離。

還有一種方式,那便是長期在外的爸爸突然間回到家中之後發現孩子並不親近自己情況,就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家庭會議,讓孩子知道自己的爸爸回來了。並且讓孩子知道自己是有爸爸的!這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孩子知道父親的存在,並且要去接納自己的爸爸。


2. 爸爸要和孩子可以做一些親子互動

通常情況下,由於爸爸於家中的特殊身份而言,孩子最多時間看到的是來自爸爸的背影。因為爸爸都長期的早出晚歸,孩子和爸爸的相處無非就是早上的匆匆一眼和下班之後孩子已然睡著。並不會說過分的膩歪,這在親子關係中是非常不可取的。

此時即便長輩如何和孩子說爸爸的重要性,孩子依舊是一副無動於衷的模樣。與其和孩子說爸爸,倒不如讓爸爸多陪陪自己的孩子,行動比語言更有影響力不是嗎?


所以親子互動也就成為父子關係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孩子和可以通過和爸爸的一些互動中感受到爸爸的愛,這是一種非常簡單明了的教育方式。當孩子和爸爸互動的同時,孩子就不會覺得爸爸是虛擬的,是貨真價實生活在自己身邊的親人。可以陪伴自己做一些有趣的親子遊戲,或者可以為自己的小情緒排憂解難。

當爸爸放下工作和孩子互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自己的孩子。其實互動並不難,或許平時的一句吃飯了沒有,在學校好不好玩之類簡單愉悅的話題都是很好改善親子關係的橋梁。孩子也會覺得自己是有爸爸疼愛,被重視,被尊重的家庭成員。


3. 有震懾力的爸爸和有趣的爸爸

由於爸爸在家庭中一直以來都是一副&34;的模樣,孩子對於爸爸也會產生一些恐懼感。所以也不敢過多的親近自己的爸爸,生怕讓爸爸感到厭煩,從而也導致不少&34;的孩子對於爸爸產生距離感。

身為爸爸不妨在家裡設定一個常規的親子時間,和孩子做些親子方面的遊戲,讓孩子覺得爸爸可以陪伴自己,這才是我的爸爸該有的樣子。

比如說孩子喜歡搭積木,爸爸就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讓孩子學會爸爸的一些想法,爸爸也可以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傳授給孩子一些知識點。讓爸爸這覺得角色多加了一份榜樣的作用,同樣的也會認同自己的爸爸,甚至還會形成想超越自己爸爸的進取心。


4. 爸爸和孩子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小秘密

親子關係中最好的建立關係的方式中,最好不過的就是可以擁有彼此之間的小秘密。看似微乎其微,但是其中的效果卻是十分有效。

像一些爸爸長期在外面工作,所以很多時候都沒有辦法很好的陪伴自己的孩子,偶爾的一些父子互動就看的十分珍重。特別是當孩子突然間的親密,更是讓爸爸如獲至寶。從而就會很寵你自己的孩子,有求必應。但這種&34;基本都是其他長輩不允許的事情,像是吃糖,吃冰淇淋之類的。可爸爸可以讓自己的這種小心思轉化為現實,孩子的心情自然是好的。


那此時爸爸就可以和孩子約定說,這是我們之間的小秘密,不要讓媽媽知道等等,這樣孩子為了下一次還可以吃到自己想吃的東西,自然也會保守這樣的&34;。一方面對於爸爸產生信任感,一方面滿足了自己的小欲望。對於親子關係不就是非常好的遞進方式嗎。

同樣的,爸爸也可以和孩子分享一些小時候自己的小秘密,孩子也會出於尊重和信任,對於爸爸這小秘密保護的非常好。相互的&34;,各位爸爸們不妨效仿一下,效果一定出乎意料。


小結

各位忙碌的爸爸,在親子關係中一定要記得孩子是愛情的結晶,也是自己的珍寶。但過分的忙碌總會讓自己的小寶貝往外推。想要孩子親近,那一定要拿出自己的誠意喲。

相關焦點

  • 優勝教育:教孩子做掌控自己情緒的主人
    孩子學習情緒管理的第一任老師就是父母,可對於新手爸媽來說,教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緒,還不如教一首古詩來得簡單。因為「情緒」摸不到、抓不著,既不知道教什麼,也不知道怎麼教。今天,優勝教育來跟爸爸媽媽來分享四個可以提問孩子的問題,幫助孩子輕鬆學會情緒管理的人生第一課。
  • 婆婆不讓孩子和媽媽太親近,說應該讓爸爸教寶寶學說話
    女子阿芳的婆婆搬來長住,一家人在孩子的教育上出現了不小的分歧。 婆婆充分發揚了「隔輩親」的大無畏精神,事事插手,最近,發現孩子和媽媽最親近,孩子開口萌話第一個先叫的「媽媽」,婆婆吃醋,擔心父子感情受到影響,於是和媳婦商量,讓媳婦閒著的時候,打一打孩子,讓孩子不要老黏著媽媽,多和爸爸親近。
  • 衝孩子發火,傷了孩子靈性;不發火,憋得一肚子氣,不妨這樣做
    並且,父母沒必要強行平息自己的怒氣,我們就是要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對你的行為感到生氣了。這樣一來,孩子可以知道自己做得不對,也不會因為爸媽的吼叫而感到恐懼。但是寶寶沒注意,不小心被燙到了,導致水杯摔到地上,所幸寶寶沒受傷。爸爸看到後急壞了,趕緊跑過來檢查並安撫、感謝寶寶,並告訴寶寶下次接水要注意什麼。在孩子犯錯、做得不夠好的時候,我們生完氣之後,別忘了告訴他怎麼做會更好、爸爸媽媽的期待是什麼,明確地給孩子一個方法論。
  • 孩子和父親母親的感情不一樣,大多數,都是更加的親近自己的媽媽
    很多人都會發現一個特別明顯的問題,就是大家在家庭當中和自己父親母親的感情有很大的差別,幾乎都非常親近於自己的母親,到家之後也會主動的找自己的母親,但是當和自己的父親在一起的時候就沒有這麼的親密,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其實這是有一定的緣由的。
  • 佛山產婦在月子期做家務,婆婆卻熟視無睹,老公直接讓婆婆回家
    產婦在月子期間做家務,婆婆卻熟視無睹,老公回家後揪心不已有一天,桃子發現盆裡堆滿了孩子的衣服,兩三天了婆婆還沒洗,想到這幾天的相處方式,桃子只好自己擼起袖子洗。這時,桃子的老公突然回家了,一進門看到正在坐月子的妻子正洗衣服,而親媽卻熟視無睹地玩手機,滿不高興地說:「媽,桃子坐月子呢,你怎麼能讓她洗這麼多衣服呢?」
  • 孩子和爸爸不親近,真不是因為爸爸忙!孩子的親密值應該這樣刷
    ,所以孩子跟我不如跟媽媽親近。但是,忙碌真的不是孩子不親近你的理由,因為再「忙碌」的爸爸,也有方法不缺席孩子的教育。、幫助孩子,而爸爸男性的特點決定了,他們不喜歡做重複的事情,不喜歡做沒有趣味的事情。,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和孩子在一起,應該怎麼做,應該做什麼。
  • 孩子說話總重複,父母覺得這是孩子和自己親近,錯了,這是語言障礙
    在孩子剛剛開始學會說話的時候,父母最喜歡讓孩子重複的兩個詞就是「爸爸」、「媽媽」。 於是出現了那麼一個經典的問題:你最喜歡爸爸還是媽媽啊? 可能這就是我們最早遭遇的求生欲大考驗。 但是如果按照父母的邏輯來說,孩子長大後叫玩具的次數更多,那他豈不是和玩具最親近?
  • 產婦在月子期做家務,婆婆卻熟視無睹,老公見狀直接讓婆婆回家
    產婦在月子期間做家務,婆婆卻熟視無睹,老公回家後揪心不已寶媽桃子家裡是農村的,她從上大學到工作一直在大城市,和老公情投意合,談了三年戀愛後和家裡提出結婚。婚後婆婆也沒少給桃子臉色看,桃子想著反正平時都見不了幾次,忍一忍沒什麼大不了。不久前,桃子生下了孩子,家庭條件一般沒能力僱保姆,桃子的父母離得太遠,只能請婆婆來伺候月子。
  • 四類爸爸最讓孩子討厭,晚年孩子不孝順,只能怪你自己
    導讀:四類爸爸最讓孩子討厭,晚年孩子不孝順,只能怪你自己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四類爸爸最讓孩子討厭,晚年孩子不孝順,只能怪你自己!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家庭教育,不妨先做孩子的「同齡人」
    很奇怪的說法,家長能做孩子的「同齡人」嗎?可以的!就是嘗試讀懂孩子的內心,抱著一種設身處地的態度:當我們是個孩子時,曾經如何成長?家庭教育既不是父母塑造自我、實現夢想,也不應是家庭培育棟梁之材的百年大計。他只是一個孩子,一棵渴望自由生長的幼苗,一隻享受溫暖哺育的雛鷹。而我們所能給予的,便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摯愛。
  • 自己孩子被別人欺負,身為家長怎麼辦?這個爸爸的做法獲眾人稱讚
    依依爸爸轉過頭對旁邊剛剛圍觀的那個人說:」不是我一個大人要跟孩子較勁,他做錯了就應該給我女兒道歉,今天即便他的家長在這兒,我也會這樣堅持,不為別的,只為告訴我女兒,任何一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負責任。「其實,依依爸爸的行為並不是所有家長都能去做、或者說是敢於去做的。
  • 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尊重孩子的努力
    「這聲音讓我不舒服。要麼別敲,要麼回你房間敲,你選吧。」「現在是你該睡覺的時間,爸爸媽媽要談點事情。你願意現在就睡,還是先在床上玩一會,等睡的時候再叫我們過去?」有的家長在運用這個技巧的時候,會感覺不舒服。他們認為一個強制的選擇根本不算選擇,只不過是用另外的方法限制孩子,把拒絕變得「合理化」。
  • 你已經是個成熟的爸爸了,要學會自己陪孩子
    雖然天賦不足但爸爸們也不能這麼放任自己畢竟孩子都是親生的啊!與媽媽交流育兒觀念和方法對於平時較少與孩子相處的爸爸來說,剛開始陪伴孩子時難免有很多問題無法自己搞定。這時候,求助媽媽是爸爸最好、最快的選擇。當然除了關鍵時求援,爸爸們平時也需要勤學苦練,經常和媽媽溝通育兒的想法,學習育兒方法,這樣陪伴孩子時便能輕鬆自如。
  • 對最親近的孩子不挑剔,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發生了不愉快,為什麼一定要用自殺這麼極端的方式來應對呢?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全家人都寵著一個孩子。,但克服本能,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古人的七不責是一個很適合拿來作為教育孩子的尺度。
  • 爸爸哄孩子睡覺,自己先著了,醒來第一時間確認孩子呼吸
    爸爸帶孩子不同於媽媽,對爸爸來說,細節肯定不如媽媽面面俱到,所以保證孩子是活的是主要的,這不下面這位爸爸,哄孩子睡覺,自己卻先睡著了,醒來之後發現孩子沒動靜了,心裡沒底了,於是伸出手去試探一下孩子是否有呼吸。
  • 「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經逗啊」,請停止以傷害孩子為前提來取悅自己
    我「哇」的一下哭出了聲,喊著我要爸爸媽媽,我要媽媽。大姑臉色瞬間冷了下來,丟下一句「這孩子怎麼這麼不經逗啊」。之後,我連著好幾天都在做一個噩夢:爸爸媽媽真的生下了一個弟弟,我跟姑姑回了奶奶家。結果夢想成真,7歲那年我真的多了一個弟弟,而鄰居李阿姨跟我說「你媽媽有了弟弟,以後就不喜歡你了」,導致我很長時間都跟眼前這個弟弟親近不起來,還被父母說成小心眼。
  • 孩子總是不聽話?家長不妨試試「肯定式教育」,放過自己成就孩子
    所以,鄰居一看見孩子慢吞吞的動作,便忍不住發火道:「動作這麼慢,你在學校這麼慢老師不會批評你嗎?起來什麼事情都沒做,刷牙洗臉吃早飯也能夠磨磨蹭蹭,你說你還能做什麼?孩子如果七點半起床,收拾自己再吃早餐,二十分鐘已經算是比較快的了,鄰居卻仍然覺得不滿意,但實際上她自己起床光做這些事情花的時間比孩子倒是多了很多。這大概就是我們家長教育孩子的一個「通病」:不管孩子做什麼,家長總是下意識地否定。
  • 身為母親,突然不愛自己孩子了
    家裡的小朋友的年紀超過三歲以後,和之前軟萌的小寶貝不太一樣了,很多媽媽都表示不太適應。當他們獨立的小個體開始學著大人說話,強烈表達出獨立的意願時,很多媽媽們的耐心值就大幅下降了。有人甚至會問,我是不是不愛我的孩子了。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寶寶方面:三歲開始是小朋友第一次獨立自主的時期,經常和大人對著幹,在不斷的試探中認識社會規則。
  • 最熟悉的陌生人:為孩子做了這麼多,為什麼他卻離自己越來越遠?
    「為什麼自己掏心掏肺地對孩子,他卻離自己越來越遠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就藏在父母自己的記憶裡。當孩子第一次拿著他費心製作的玩具,來到爸爸媽媽面前分享自己的喜悅時,他的父母卻沉著臉將他訓斥了一頓,「成天忙著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做什麼!作業做完了嗎?
  • 從小不和爸爸親近的女孩,長大後多半會有這些問題,家長別不在意
    導讀:從小不和爸爸親近的女孩,長大後多半會有這些問題,家長別不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情感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小不和爸爸親近的女孩,長大後多半會有這些問題,家長別不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