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沒孩子的時候總是憧憬著一家三口的溫馨場景,等到自己生娃後才發現生活瞬間陷入了雞飛狗跳。孩子像個磨人的小妖精,總是不離身地抱著、哄著,睡覺也困難,還小病不斷。反觀朋友的孩子,就是個安靜的小公主,吃飽穿暖就行,真讓人羨慕啊。
為啥我家娃是磨人精,別人家的孩子就是小天使呢?這並不是父母給慣的,攤上「愛鬧騰」的小傢伙,你可能擁有一個高需求寶寶。
育兒權威:約有1/5的寶寶是高需求寶寶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育兒權威西爾斯博士在《西爾斯親密育兒》中提出,大概有1/5的寶寶是高需求寶寶。所謂高需求的寶寶就是難養型的寶寶,跟大部分天使寶寶相比,高需求寶寶需求多,耗量大,常讓父母感到頭疼。
案例1:以哭聞名的孩子
小琪剖腹產下兒子後,孩子只用了一天的工夫就成了病房的名人,那哭聲洪亮、持久,很遠就能聽到。幾個陪護的爸爸在病房外守護,別的孩子哭還得喊爸爸進去,就小琪的兒子省事,一哭準能分辨出來。
本以為回到家換個環境孩子能好點,可是照樣哭聲震天,鄰居沒有不知道的。餵奶稍慢點孩子就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偏偏小琪奶水還不多,需要家人每日備好奶粉隨時準備「衝鋒」,以便減少孩子能繞梁三日的哭聲,小琪開玩笑說:「兒子長大去學美聲好了。」
案例2:老大老二各不同
敏敏說她的兒子很省心,特別是在嬰兒時期,基本上是吃了睡、睡了吃,寶媽也休養得不錯。兒子稍微大點也很懂事,不讓他碰的東西絕對不碰,除非累了,一般不主動要求父母抱抱。
本來沒有要二胎的打算,可是看到兒子這麼聽話,又禁不住雙方老人的催促,敏敏隨後又生下了女兒。
可是女兒出生後卻和哥哥完全不同,恨不得黏在身上,不僅總愛求抱抱,要求還特別多,有時候大人都想不到的事,她卻能提出來。面對花樣百出的女兒,敏敏有些傻眼了,怎麼老大和老二如此不同呢?
看來寶寶屬於「易帶型」還是「難帶型」,和性別無關,和出生順序無關,和父母的教養方式也無直接關係,他們天生就是「高需求寶寶」或者「低需求寶寶」。
這既不是父母一味寵溺的結果,也不是父母通過嚴苛的教育可以「糾正」的錯誤,而是需要父母認清孩子的現狀,來引導娃發揮高需求寶寶的優勢,培養潛力滿滿的孩子。
高需求寶寶的七大「獨特之處」,家長如何一一破解?
高需求寶寶都是特別顯眼的孩子,屬於在人群中一眼就能分辨出來的,這並不是說娃「特」、「難纏」,而是其身上獨有的特點,父母要以欣賞的眼光來看待高需求寶寶。
1、 戀奶
高需求的寶寶往往從他吮吸第一口奶的時候就表現得與眾不同,他們吃奶的時間更長,次數更為頻繁。在這類寶寶看來,吃奶不僅是為了填飽肚子,更是獲得安撫的機會,因而總是「欲求不滿」。
有研究顯示,與按照時間表餵食相比,有需求時餵食更能夠減少寶寶哭鬧的次數和時間,而這種方法用在高需求寶寶身上更加合適。優勢:寶寶的戀奶行為會讓寶媽苦不堪言,睡不上一個完整覺,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樣的娃和媽媽的關係更為親密,也從嬰兒時就建立起了牢固的安全感,心靈更充盈、豐富。
應對:堅持母乳餵養,母乳餵養能進一步加深親子聯繫,同時滿足孩子的生理、心理需求,所以即使寶媽被折磨得苦不堪言,多堅持一下收穫就不一樣哦,特別是餵夜奶也不可掉以輕心。
2、 反應強烈
高需求寶寶哭的時候很大聲,笑的時候也極富感染力,得到想要的會非常開心,沒有滿足就會以哭鬧、踢踹等肢體動作來表達抗拒,對時間要求高,不允許拖延,是個「敢愛敢恨」的寶寶。
優勢:這樣的孩子都是行動派和激進派,將來執行能力很強,也大多是樂天派的孩子,不會壓抑自己的情感。
應對:家長要引導孩子正確管理自己的情緒,不陷入大喜大悲中無法自拔,鼓勵孩子的積極行動,等到孩子稍微大點時,應提醒其對於重大的決定,要三思而後行。
3、精力旺盛
高需求寶寶總有著無窮無盡的精力,吃奶會啃得媽媽疼,洗澡會弄的爸媽一身水,就連推嬰兒車出去他也不會安安靜靜地坐在裡面,而是要求下來自己推車。父母已經很疲憊了,可是娃卻還是那樣精神,有的寶媽都懷疑自己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動症。
優勢:這樣的寶寶陽光、活潑,總是充滿活力,通常都是運動達人呢。
應對:針對活力十足的娃,家長不妨多帶其參加戶外活動,幫助孩子建立高質量的社交圈,以釋放他無盡的精力。
4、 需求不斷
家有高需求寶寶的父母,總有一種被孩子牽著鼻子走的感覺,娃不僅對吃奶和擁抱有需求,還會不斷地提出各種要求,比如要求媽媽翻書,還必須手指著文字進行閱讀才行;或者突然對爸爸的文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你不給他玩就會大哭。父母忙的焦頭爛額,最怕寶寶提要求。
優勢:爸媽雖然很累,但應該看到,這類孩子獨立性強,善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勇於挑戰,是個「有主見、有開創意識」的娃。
應對:孩子的每一個要求背後都有其合理性,家長不要輕易打擊和拒絕,而是分情況滿足孩子的要求。同時要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意識的管理,成為一個高情商的寶寶。
5、睡眠很少低需求寶寶是「充電兩小時,通話5分鐘」,高需求寶寶則是「充電5分鐘,通話兩小時」,與其他寶寶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不同,高需求寶寶的睡眠很少,而且想要成功哄睡是需要費一些功夫的。
優勢:睡眠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就多,有利於親子關係的進一步培養,當然了這是甜蜜的負擔,誰讓你攤上了呢?
應對:這類寶寶切忌強睡,這只會加大孩子的哭鬧程度,引發焦慮情緒。家長可營造一個更易睡眠的環境,輕輕撫摸寶貝助其入眠。如果孩子很費力帶,那家長就要多費心了。
6、一招鮮
寶寶生病,第一次寶媽把藥放在飲料瓶裡,寶寶喝了,第二次就失靈了。寶媽無奈加糖,第三次又不靈了……高需求寶寶的辨別能力都很強,記憶力還好,不管什麼方法只能是一招鮮,再用就不好使了,這是最容易讓家長有挫敗感的地方。
優勢:娃頭腦靈活,方法多變,絕對不是因循守舊、安於現狀的人。
應對:家長需鬥智鬥勇,不斷變換新方法,來衝破孩子心中的防線。
7、敏感度高
環境的變化、音量的增減、人員的變化都能讓高需求寶寶瞬間進入到警覺狀態中。他們對周圍的人和事保持著高度警戒的狀態,常被人誤解為「怕生」,其實是高敏感度的娃。
優勢: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這未嘗不是件好事,孩子的這種反應會提醒父母提早防範,對不安全的事情及早應對。
應對:家有高需求寶寶,如果對某件事表現出高度敏感和警覺的反應,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自覺查找安全隱患,防患於未然。
最後,高需求寶寶兒時的看護雖然繁瑣,但潛力還是不錯的,父母熬過這段「艱難歲月」,孩子定會還你驚喜!
我是糖果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育兒過程中遇到的任何問題都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