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篤行 慧論賢談:行星風系—大氣環流

2021-02-15 吾遙地理

教學設計:

專題9  行星風系—大氣環流

上海市奉賢中學   張慶偉   2017.11.1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藉助模型,探究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構建大氣環流並說出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及成因。

2、過程與方法:運用熱力環流原理模擬三圈環流形成過程,學會探究合作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在3D地球儀模型上模擬大氣環流,培養學生空間思維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索的精神。在小組「實踐探討—問題發現—交流展示」的過程中,感悟團隊合作的強大。

二、教學重、難點:

三圈環流的形成過程、氣壓帶風帶分布

三、教學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具演示法

四、教具準備

3D地球儀模型9個、箭頭若干等

五、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新課導入

播放熱氣球及孔明燈相關圖片,回顧熱力環流

觀看圖片,思考熱氣球及孔明燈的工作原理,複習熱力環流

從生活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好奇心

單圈環流

假設:

(1)地球無自轉

(2)太陽直射點在赤道

(3)地球表面是均質的

在3D地球儀模型上,構建「赤道—兩極」之間的氣流運動狀況

構建空間立體的單圈環流

三圈環流—低緯環流

假設:

(1)地球進行自轉

(2)太陽直射點在赤道

(3)地球表面是均質的

 

在3D地球儀模型上完成低緯環流構建(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並選取小組代表進行展示交流

將地轉偏向力對大氣環流的影響納入進來,構建低緯環流

三圈環流—中、高緯環流

討論60°附近氣流運動狀況,在3D地球儀模型上完成高緯環流的構建(水平方向與垂直方向),並選取多組進行展示,其後師生點評

舉一反三,構建中緯環流及低緯環流

全球氣壓帶風帶分布

設問:如何能看到全球的大氣環流。

將8個地球儀模型組合起來,並進行不同角度的展示。

讓學生感悟由實踐到理論的形成。

總結歸納

概括歸納三圈環流

回顧三圈環流形成過程。

總結回顧

六、教學說明

本節課試圖藉助3D列印的地球儀模型探究大氣環流的空間運動過程,實現大氣環流由平面圖像還原到立體現實的過程。大氣環流是高一學生比較難理解的篇章,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學生空間思維能力較弱,僅憑想像難以理解大氣環流的空間運動情況。為了突破這個難點,藉助我校的3D列印社團,列印了3D地球儀模型探究大氣環流的空間運動過程,構建完成了地球近地面及高空的大氣環流運動的模型。



新功能上線——號內搜:

吾遙地理微信公眾號

「影印地理」菜單

「號內搜」菜單(http://data.newrank.cn/m/s.html?s=OS0xODQ8Pj5G)

通過關鍵詞搜索吾遙地理推送的全部內容!




相關焦點

  • 大氣環流三型分解——用全球視角描述大氣運動
    「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可彌補傳統研究需要進行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劃分的不足。  從全球的視角更加準確地描述實際大氣環流的運行情況,有助於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發展。  為了解決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欠缺制約氣候預測準確率提高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醜紀範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開展全球大氣環流統一描述的動力學理論研究,認為需要從全球的視角出發,去解決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以及垂直環流和水平環流共同作用的問題,去發展針對全球大氣環流的氣候動力學理論。
  • 大氣熱力環流
    2.能闡述大氣溫室效應及其作用、大氣熱力環流等基本原理。3.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對風向的影響,能運用圖示解釋風的形成,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並且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的能力。(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探討使學生理解"太陽暖地面、地面暖大氣、大氣還地面"的原理。2.利用圖表分析歸納"溫室效應"。3.通過實驗活動理解熱力環流的原理。
  • 大氣環流及洋流運動不會加劇核洩漏對我國的影響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記者張辛欣、羅沙)針對公眾關注的大氣環流及洋流運動是否會加劇核洩漏對我國的影響,中國氣象局、國家海洋局專家分析認為,隨著大氣環流的運動,以及降水、洋流等因素影響,日本核事故釋放出的放射性物質經不斷擴散、沉降和衰變,到達我國時濃度已甚微,基本上是在當地天然輻射本底水平,對我國環境和公眾健康不會造成危害。
  • 學術講座預告 | 中緯度與極地大氣環流的聯繫及機制研究
    【學術預告】廣東省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研究重點實驗室和熱帶大氣-海洋系統科學粵港澳聯合實驗室暨大氣科學學院(2019年第17講)
  • 一新的火星二氧化碳極區環流模型
    《行星和空間科學》2008年56卷2期 一新的火星二氧化碳極區環流模型
  • 靜思書軒:如何省思生命的真諦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 攝影:林朝宗 地點:臺北新舞臺靜思書軒 日期:2013年1月19日)練習斷舍離 向自己說再見與自己的人生告別、舍離、放下,沒有人可以輕鬆以對,談,已是不容易,做,則是更大的挑戰!
  • 變化的木星磁場 訴說著行星的哪些奧秘
    一般來說,體積越大、自轉越快的行星內稟磁場就越強。「因為體積越大內核就越深,帶電的液體承受的壓力和溫度隨之加大,能夠融化更多物質,磁場也更強。」宗秋剛表示。        對行星環境來說,磁場的作用非同小可。「磁場能夠避免太陽風直接打到行星表面,磁場能『鎖住』大氣和水分。」宗秋剛說,通過研究磁場還能推斷行星演化的歷史。
  • 「江西校訓」徵集丨江西師大校訓:靜思篤行、持中秉正
    江西師大先後七次遷址,六易其名,四度調整,砥礪出「靜思篤行、持中秉正」的校訓,孕育了「團結、勤奮、求是、創新」的優良校風,形成了「以人為本、面向社會」的辦學思想,「以生為本、以德為先」的育人思想,「百折不撓、艱苦創業」的辦學傳統,「質量立校、學術鑄校、人才強校、特色名校、管理興校、和諧榮校」的重點任務和「愛國榮校、民主和諧、求真務實、開放創新」的師大精神。
  • 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和大氣環流三大因素,決定了全球氣候基本格局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等,全球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
  • 太陽系各大行星的大氣比較
    NASA / 新視野探測器我們對地球大氣習以為常。對於地球生命而言,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十分舒適的環境。但太陽系內的其它行星呢?它們是否也擁有大氣?它們的大氣結構和地球大氣又有什麼不同呢?首先要明確的一點是,太陽系所有行星都擁有某種大氣或外逸層。它們的密度變化範圍非常大,既有火星上那種極度稀薄的,也有氣體巨行星上那種稠密狂暴的。
  • 站在全球視角圍觀大氣運動是一種什麼體驗?
    「全球大氣環流三型分解」可彌補傳統研究需要進行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劃分的不足。從全球的視角更加準確地描述實際大氣環流的運行情況,有助於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發展。為了解決氣候動力學基礎理論的欠缺制約氣候預測準確率提高的問題,中國科學院院士醜紀範在上世紀90年代提出開展全球大氣環流統一描述的動力學理論研究,認為需要從全球的視角出發,去解決中高緯度大氣環流和低緯度大氣環流以及垂直環流和水平環流共同作用的問題,去發展針對全球大氣環流的氣候動力學理論。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不要談什麼流浪地球,畫地為牢才是我們的真解
    可是對於地球來講,水體變化其實並不是最敏感的,大氣發生的波動才是必須要擔憂的大問題。1.大氣環流受影響,帶來超級風暴這是由於氣體質量更小,一旦受到外力,更容易發生變化。可以使行星停止轉動的赤道轉向發動機,噴出的工質將足以劇烈地改變大氣環流,這大概個什麼景象呢?
  • 厄爾尼諾、拉尼娜、沃克環流、洪澇與乾旱災害
    厄爾尼諾現象就是大氣、海洋相互作用而導致地理環境發生變化的典型。1、說明厄爾尼諾的形成發展過程,並據此概述大氣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2)相互作用:①大氣環流的改變,會引起洋流的變化,進而破壞海洋生態系統;②洋流的改變,表層海水溫度也會隨之變化,反作用於大氣圈,引起降水異常。精講精析:(1)分析厄爾尼諾的形成過程。
  • 【高考新視角】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
    (2)在赤道東太平洋地區受到秘魯寒流的影響,加之離岸信風的作用,生成冷海水上升,海水溫度低;西太平洋沿岸受到暖流的影響,海水溫度高;由於兩地熱力差異的存在,赤道太平洋東西兩岸形成熱力環流,東側大氣下沉,西側大氣上升。(3)厄爾尼諾發生導致中東太平洋暖溼氣流上升,降水異常增多,易引發暴雨洪澇災害;沙漠地區因降水異常增多而使得植被出現短時間茂盛。
  • 沃克環流與厄爾尼諾(拉尼娜)現象(附專題設計)
    1960年雅各布.皮葉克尼斯(Jacob Bjerknes) 對厄爾尼諾的機制進行深入研究發現熱帶太平洋存在一種大氣環流型。此環流型的發現,第一次將南方濤動與海表溫度聯繫了起 來。為了紀念沃克爵士的開創性工作,皮葉克尼斯把這個環流命名為"沃克環流"。
  • 崇德篤行、知慧英華!東華裡小學致力打造新樣態未來學校
    東華裡小學校門圖(效果圖)東華裡小學辦學理念體系1 辦學理念:崇德篤行、知慧英華基於「立德樹人」的教育觀念,「崇德篤行」體現「立德」,「知慧英華」彰顯「樹人」,德能兼備,培育時代英才。崇德既是為人之本,又是學校精神追求所在;篤行即實事求是,於實處用力;知慧即面向未來和未知,提升智慧素養;英華形容優秀傑出的人才。崇德篤行、知慧英華既強調兒童內在修養的提升,又重視兒童外延性的創新技能培育,從歷史性、現代性、未來性的維度引領學校的發展和師生的成長。
  • 在140秒差距外的熱木星上,發現大氣中有氣態金屬!
    極端精密光譜儀的主要任務是根據對恆星輕微引力影響,尋找類似地球的行星,在尋找遙遠行星的大氣細節時,這種精確度也派上了用場。這是它的工作原理,當Mascara-2b穿過其宿主恆星和地球之間的直接視線時:
  • 高中地理熱力環流專題
    1、熱力環流的形成:2、熱力環流形成的原理:3、氣壓大小及等壓線的判斷(1)在水平方向上:高壓大於低壓,空氣由高壓流向低壓。4、熱力環流實例(1)海陸風(2)山谷風【補充】:谷底多夜雨原因:谷底夜晚氣溫較高,盛行上升氣流,水汽在上升過程中遇冷凝結產生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