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我國正式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此學院直屬軍委,是全軍軍事科學研究中心,是計劃協調全軍軍事科學研究工作的機構,有著「智囊團」的美譽。
1988年,軍事科學院首次開始招收軍事學碩士研究生,1994年,開始招收軍事學博士研究生。要知道,想要獲取軍事學碩士學位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更別提軍事學博士研究生了。因此,能夠進入軍事科學院的,全部都是我國的頂尖人才。
軍事科學院的首任院長是開國元勳,葉帥。回顧軍事科學院的歷任院長,大都是優秀的軍事指揮官,王祖訓就是其中之一。
王祖訓曾在52歲時出任14集團軍軍長,63歲任軍事科學院院長。那麼,王祖訓的現狀如何?
這還要從王祖訓將軍參與革命說起。
王祖訓出生於1936年,雲南曲靖人。雲南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寶地,早在民國時期,雲南便創辦了講武堂,並為我國培養出諸多軍事人才。抗戰爆發後,雲南滇軍更是積極響應抗戰號召,奔赴抗戰前線。其中,就有鼎鼎大名的滇軍第60軍。
王祖訓在童年時期,親眼目睹了日軍在我國境內燒殺侵略、無惡不作的暴行,他的心中也逐漸樹立起了救國救民的革命理想。
1951年,王祖訓正式參軍入伍,並服役於14軍。在軍中,王祖訓嚴於律己,刻苦訓練,堅持完成上級下達的每一項工作。不止如此,王祖訓也是一位追求進步的新青年,每次訓練結束後,他都會抽出時間閱讀書籍。優異的表現讓他在軍中脫穎而出,先後升任為排長、參謀、連長、營長、團參謀長等職。
之後,王祖訓進入解放軍軍事學院深造。在校期間,他接受了系統的教育,學習了先進的軍事知識。從學校畢業後,王祖訓又先後升任為14軍師參謀長、250師師長等職。
1984年,邊境作戰爆發後,王祖訓已擔任了14軍的副軍長,他奉命率領部隊踏上了前線。
王祖訓到達前線後,面對瘋狂的敵人,他沉著冷靜,分析局勢,並深入貫徹步炮協同作戰的戰略方針,為我軍的最終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也正是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讓王祖訓積累了豐富的實戰經驗,並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指揮官。
戰鬥任務結束後,王祖訓跟隨部隊回到了祖國,並於1985年出任了雲南省軍區司令員。百萬大裁軍過後,14軍的番號被裁撤,整編為第14集團軍。1988年,時年52歲的王祖訓正式被任命為14集團軍軍長。
1993年,王祖訓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任職期間,王祖訓積極協調院內各部門的工作,並不斷深入學習現代化軍事理論和戰略方針,充分提高了自己的指揮藝術。
1999年,時年63歲的王祖再次扛起大旗,出任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院長,並於2000年晉升上將軍銜。
那麼,王祖訓將軍的現狀如何?
如今的王祖訓將軍已84歲高齡了,早已退居二線。退休後的王祖訓將軍十分低調,過著一個普通退休老人的生活,除了讀書看報鍛鍊身體外,仍舊十分關注國家的發展情況。
另外,王祖訓將軍在退休後將大部分時間都用在書法創作和研究上,他的書法筆酣墨飽,力透紙背,字裡行間中透露著儒家的隨和和軍人特有的堅毅果敢。
從戰士到軍長,再到軍事科學院的院長,這一路的艱辛恐怕只有王祖訓將軍知道,他將自己的畢生精力都奉獻給了祖國,他是人民的英雄,祖國的驕傲,向王祖訓將軍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