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1915年10月29日,王近山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桃花區程河村許家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很小就沒了母親,為了維持生計,他8歲起給村裡的地主放牛,13歲開始當長工。
1930年6月,14歲的王近山投身革命,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雖然他年齡小,但是他打起仗來可一點都不嫩。僅僅參軍1年,15歲的王近山就跟國民黨兵有了一次近身的肉搏戰。
那時,國民黨兵身材高大,15歲的王近山打紅了眼,雖然力氣不如國民黨兵,但是他一點不畏懼,用刀砍、用牙咬,最後抱住大個子國民黨兵一起滾下懸崖,國民黨兵當場身亡,王近山倖免於難,只是頭部被一個圓錐狀的石頭戳了個洞。從此,戰友們都叫他「王瘋子」,瘋子的綽號也開始伴隨他的一生。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4月,紅四方面軍在江油和川軍展開惡戰,一股敵軍突然突破紅4軍防守陣地,向紅軍陣地縱深發展。軍長許世友連忙投入作為預備隊的28團發起反衝鋒。
王近山接到命令後,當即帶領人馬扛著大旗、端著刺刀向敵人衝去。彈雨中,王近山胸部中彈,當即陷入昏迷狀態,被抬下陣地,部隊士氣受到影響。
總指揮徐向前見狀,提著手槍衝了上去,邊衝邊高聲呼喊著愛將的名字:「王近山!王近山!」王近山很快被主帥的呼聲喚醒,當發現自己不在紅旗身邊,當即命令戰士把他抬回紅旗下,重新指揮戰鬥,直到頭部被一顆子彈擊中,昏倒在徐向前身邊。
02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9師772團副團長、769團團長、385旅副政治委員、386旅旅長。參加了神頭嶺戰鬥、響堂鋪戰鬥和晉東南反「九路圍攻」。
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10月中下旬,劉伯承命陳賡以一部兵力在山西娘子關地區的七亙村設伏,打擊日軍。時任一二九師七二二團副團長的王近山領命帶5個連的兵力埋伏在七亙村及甲南峪一帶。部隊距日軍必經的大道最近僅10多米,卻未暴露任何痕跡。作戰中,王近山部乾淨利落地伏擊殲滅了日軍二十師團輜重部隊300餘人,王近山部僅傷亡10餘人,繳獲的戰利品足足搬了一天一夜。
兩天以後,王近山又遵照劉伯承的部署,一反兵家「戰勝不復」的常規。再度在同一地點附近設伏,再殲日軍100餘名。3天之內,王近山進行了兩次疊伏擊,殲滅了日軍400多人,繳獲了大量的武器彈藥及裝備。英國一位軍事學家將這次戰役列為世界十大經典戰術之一。
03
1949年10月至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兵團副司令員、第十二軍軍長兼政治委員,軍黨委書記、重慶市軍管會委員。同年12月至1950年1月,兼任重慶警備司令部司令員、政治委員。
1951年,參加抗美援朝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上甘嶺戰役,曾兩次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獨立自由勳章。
1952年秋冬,韓戰,聯合國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美國四星上將範弗裡特發動了強大的「金化攻勢」,投入大量火力兵力,每天都向秦基偉率領的十五軍的防區上甘嶺高地傾瀉幾十萬發炮彈和成百上千噸炸彈,十五軍在給對方以大量殺傷的同時自己也傷亡慘重,打到第七天,十五軍第四十五師幾乎打光了。
危急時刻,王近山命令正在換防去後方休整的李德生的十二軍兩個師四個團返回前線,投入戰鬥,配屬秦基偉指揮,再增調一個喀秋莎炮團,堅守無名高地43天。
這場戰役,由兩個連陣地的爭奪,發展成了戰爭史上罕見的戰役規模的持續激戰,聯合國軍投入兵力達6萬餘人,最終以損失2.5萬餘人、損失飛機270多架、大口徑火炮60餘門、坦克14輛的慘敗告終。
04
風流將軍的婚外情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王近山才34歲。這位風流倜儻的12軍軍長,成為年輕女性的偶像,特別是他的小姨子韓秀榮對他更是如痴如狂。
1953年,王近山從朝鮮歸國後,在榮獲中將軍銜和北京軍區副司令職務的同時,舊情復發,不能自拔。妻子韓岫巖向組織上遞交了聲討「陳世美」的狀紙,王近山則一不做二不休,向組織遞交了離婚申請。
鑑於軍隊將領入城後另覓嬌妻的現象時有發生,毛澤東指示劉少奇親自處理此事。
1964年,王近山的離婚官司被作為轟動一時的「鍘美案」典型,受到嚴厲處分:
開除黨籍、保留軍籍、撤銷大軍區副司令員職務,中將軍銜沒有了,降為大校,從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公安部副部長之職降到河南省一個農場副場長。曾經讓他感受天倫之樂的家也沒有了:
子女們都站在可憐的媽媽一邊,對現代陳世美充滿了憎恨。而差點讓他精神崩潰的是,小姨子韓秀榮頂不住各方面的壓力,最終退出和姐姐的競爭,遠走異鄉,悄然從人間蒸發。
幸有保姆黃慎榮願陪伴他落難河南周口的黃泛區農場,成了他的第二任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