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子」王近山:一把大刀砍出生路,戰場上橫衝直撞,靠紅旗定位

2020-12-23 孤風婉史
王近山中將

1968年的一天,跟平常一樣,肖永銀正在自己的辦公室中辦公。他身為南京軍區裝甲司令,一直以守護軍區的安全為自己的主要目標。但是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一切平常的事往往都隱藏著危險,這份危險也體現在了肖永銀的身上。

"咚咚咚",三聲敲門聲打破了辦公室的寧靜。"進來。"肖永銀停下了筆,說道。旋即兩個人開門而入,走在前面那人手上仿佛還帶了一個信件。"你們是?"肖永銀看著面前的二人,驚奇的問到。

肖永銀將軍

"我們是河南的,現在有一件事需要您幫忙協助一下。"為首那人一邊說著,一邊向肖永銀遞上了一封介紹信,上面寫著一行醒目的大字:要求外調"走資派"王近山

肖永銀看著這封介紹信,瞬間明白他們這次來的目的是什麼了,無非就是要自己"揭發"王近山。

在肖永銀的記憶裡,王近山一直以來是他的老首長。從他們同年加入紅軍開始,只要有王近山的地方,就有肖永銀的影子,而且肖永銀永遠比王近山低一階。

他們一同參加了抗日戰爭,一同參加了解放戰爭,甚至連後來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肖永銀也屈於王近山之下。

王近山(後排左二)肖永銀(後排左四)

但是等韓戰回國之後,王近山卻不知道怎麼就突然被革了職,隨即王近山就從北京軍區副司令員被降職為河南一農場的副廠長。

經過近4年的調查之後,此時的肖永銀才知道了原來是因為王近山與妻子離婚才會這樣。

這時那二人見肖永銀看著那封介紹信陷入了沉思,因為任務的迫切性,他們只能主動打破這份沉默:"肖首長?肖首長?"

這時的肖永銀才突然想起面前還有兩個人,被驚到的他脫口而出道:"什麼事?"

說完這句話肖永銀就後悔了,本來他想著不提起王近山的話題,把這二人糊弄過去。雖然這只是治標之法,但這也能維護一下一直照顧自己的老首長的面子。現在倒好,還沒等他們提及,肖永銀就直接說出了口。

肖永銀將軍

二人看到肖永銀反應過來後,隨即說道:"其實也沒有什麼事,就是前幾年王近山不是來我們農場了嗎?經過我們最近的調查,我們發現了他是一名徹頭徹尾的資產主義當權派。所以我們這次來找您,就是想讓您能幫助我們揭發他的歷史問題。"

剛開始肖永銀還能平靜的聽他們說話,但是在聽到他們說王近山是走資派的時候,一股莫名的苦澀感湧上了他的心頭。明明是戰鬥英雄的王近山,怎麼在這些人嘴裡就成了當權派了?

想到這裡,肖永銀生氣的對他們說道:"我猜你們農場應該也就萬把人吧?怎麼?看著王近山當了個小官,就對他不滿意了?在我看來,他王近山是卸甲歸田了!你們有什麼理由去鬥他?"

被揭發的幹部家庭

一邊說著,肖永銀一邊把手中的介紹信給他們二人扔了回去。那二人看到自己惹怒了首長,他們想來邀功的夢想也隨之破滅,只能悻悻離去。

第二天,報紙上就報導了一篇名為《訪南京軍區裝甲司令肖永銀》的文章。

在文章中,那二人將肖永銀如何維護王近山,並且怎麼批評"紅小將"的事跡一一披露出來。所幸那二人影響力不夠,此事並沒有被大肆宣傳。但畢竟是公共刊物,此事還是被一部分人所知曉,王近山就是這一波人之一。

彼時的他,自1964年被下放到黃泛區農場以來,便一直在這裡生活著。與肖永銀一樣,王近山平淡的生活中也處處體現著不平凡。

王近山將軍

1964到1970年間,農場中歷任農場主皆因為政治的影響而卸任,農場主這個身份仿佛成為了一個"災難"。後來他們索性不任命農場主,而直接由副農場主王近山來負責農場的事宜。

時值1968年秋季,正是麥收的季節。當王近山正在組織員工收麥子時,一群學生看上了農場地形的空曠,便以"開會"為由阻止人們收麥子。

王近山看到是學生們來了,本來想和他們講道理說糧食的重要性。但他們不聽,還說王近山不跟隨黨走。王近山聽到這裡瞬間火了,自他17歲入黨後,便再也沒人敢這樣跟他叫囂過。

"開會"的學生

王近山拍著桌子大聲斥責道:"你們愛幹啥幹啥,就是不能耽擱割麥子!虎口奪糧,一年就這幾天!如果你們不信,你們可以問問你們父母去!還有,老子領兵打仗那一會,你們還沒出生哪,現在在這裡譴責老子,你們還不夠格!"

王近山的一番話,嚇得學生們再也不敢跟這位副場長辯論。過了沒一會,他們便接二連三的逃出了農場。

等學生都散了之後,王近山隨即領著眾人搶收小麥。經過幾天的努力,終於在最後期限前,把小麥收割完畢並種上了秋糧。

幹部帶隊收割糧食

種上秋糧,王近山便開始考慮起自己的前途了。

他才剛滿53歲,朱德近70才當上元帥,怎麼他53歲就一直在這裡賦閒。就在這時,他看到了報紙上關於肖永銀的文章。

老戰友的努力

看完整篇文章之後,王近山才知道原來是一直有人相信自己的。隨即他喊來自己的孩子去南京探望肖永銀,其實也是為自己以後的復出找一條路。

王近山與自己孩子

等王近山孩子見到肖永銀後,便向他說出了自己父親讓自己捎帶的問題。

肖永銀在聽到王近山的事情後,沉思了一會便說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第一,問候王近山。第二,千萬不要走錯路。第三,直接致書主席承認錯誤。"

在王近山孩子臨別之際,肖永銀又提出了寫信的建議:承認錯誤、拒絕栽贓、展示出自己寶刀未老的氣概。

至於寫完信之後所做的事,就致書許世友,因為他是唯一能面見主席的人。

許世友上將

肖永銀的話,王近山聽了,也信了。他隨即寫了三封內容一樣的信,讓兒子將其送給了肖永銀。

肖永銀看著王近山送來的三封信,立馬出門尋找許世友,把信交給他後道:"許司令,這是王近山給您的信,另一封是給主席的,他希望您可以親手交給主席。"

身為王近山的老朋友、老首長,在收到王近山的委託之後,許世友重重地對肖永銀點了點頭,並說:"好,我一定親手送到。"

許世友沒有辜負王近山的希望,在"九大"召開之前,親手把信送到了主席手上。

主席在接到信後,仔細看了兩遍裡面的內容,期間沒有對許世友說一句話。許世友本來想再說些什麼,但他看著主席的表情越來越凝重,只能默默的退出了主席的房間。

許世友和主席

後來主席雖然面見許世友多次,但從來沒有提及過王近山的事。

次年春,"九大"如期召開。作為全國代表大會,眾多軍區司令和部隊長官都前往參加。會議上也是跟之前一樣討論黨內發現問題,但是在臨近結束的時候,主席突然說了一句:"聽說,'王瘋子'想要回來。你們誰願意接收他呀?"

許世友一聽到主席在說王近山,便立馬起身說道:"我要!"於是,王近山就這麼被分派到了許世友的南京軍區。

會議結束後,許世友立馬發電報將此事告訴了王近山。王近山手握著許世友發來的電報,聲音顫抖的說道:"黨中央毛主席,還有這麼多的老戰友,都沒有忘記我'王瘋子'啊!"

王近山照片

一個月後,王近山帶著妻子與孩子坐上了前往南京的火車。

"王瘋子"的來歷

在火車上,王近山的孩子圍繞著他,央求父親給他們講為什麼父親是"王瘋子",自己卻不是。王近山看著自己的孩子,他心情大好地給孩子講起了自己年少從軍的經歷。

在王近山的記憶裡,自己不到15歲就跟著紅軍一起幹了。當時中國正在進行著中原大戰,蔣介石政府和北洋政府打地如火如荼。

作戰的士兵們

為了躲避戰亂,也是素仰紅軍的威望,所以王近山便選擇加入紅軍。當時紅軍正處於改組的關鍵時期,年少的他也很快就得到了晉升。

後來因為戰略需要,他從一名普通的革命戰士被調任當通訊員。

王近山成長最快的日子是當通訊員的時候,因為通訊員工作的特殊性,詳細的戰場信息和指揮部下達的防禦方案都成為了他們需要背下來的東西,而這些東西也恰好也成為了王近山成為將軍的橋梁。

軍隊中的通訊兵

當然,這些信息王近山都沒有向自己的孩子提及,在說完自己加入紅軍之後,王近山便向自己的孩子介紹"王瘋子"的由來。

一天,他們正在休整時突然遭到了國民黨軍隊的襲擊,作為新兵的王近山也被迫上陣。雖然是第一次進行戰鬥,但王近山並沒有絲毫的害怕,反而還有一點興奮。

作戰的將士們

在敵軍攻過來的時候,他端起槍正準備射擊,突然之間發現自己還沒有學過開槍,連保險在哪裡都不知道,就更別說扣扳機了。

一怒之下,他把槍丟在了一旁,抽出了放在背後的大刀,準備和敵軍進行一場硬碰硬的肉搏。

所幸不是主力部隊的王近山部面臨的敵軍較少,不然紅軍內部可就沒有"王瘋子"的傳說了。但即便這樣,王近山還是不敵手持熱兵器的敵軍,受了重傷。

當他想返回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深陷敵軍陣營之中。

英勇作戰的士兵

沒有強烈火力的壓制,王近山以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概橫衝直撞。

雖然敵軍想消滅那個持刀的少年,但他一把大刀舞的虎虎生威,敵軍也找不到合適的方向下手,只能放任他橫行。仿佛那個少年就跟不會疼一樣,雖然有好多子彈打到了他身上,但對他的攻勢卻沒有絲毫的影響。

王近山看著越來越多的敵軍,本著"一不做二不休"的想法,想再次憑藉一把大刀殺回自家陣地。

但這次的他仿佛就沒有之前那麼好運了。

手持大刀的戰士

與來時的路不同,因為這次的衝鋒有很明確的方向,所以敵軍開始在這條路上進行緊急布防。雖然王近山的大刀舞的虎虎生威,但最終還是架不住人多,於是他被堵在了一座懸崖旁邊。

在圍堵的過程中,王近山也和一位高個子的國民黨士兵打紅了眼。兵器被打卷了刃,王近山就用手抓,用牙咬,最終二人一起滾落山崖。

但是令紅軍將士沒有想到的是,已經陣亡的王近山卻在戰爭結束後又回來了。

據王近山自己所說,那名國民黨士兵幫他抵擋了大部分的傷害,他只是被一塊石頭擊中了頭部,其他並無大礙。

陡峭的懸崖

從那以後,"王瘋子"三個字成為了王近山的專屬暱稱。

與彭帥的故事

"怎麼樣,這就是爸爸被稱為'王瘋子'的原因。"王近山一臉自豪得對自己的孩子說道。

這時,正等待接受孩子讚美的他突然聽到了一句別的聲音:"爸爸,我聽肖叔叔說,你最'瘋'的時候不是在紅軍,是前兩年罵彭伯伯那一次啊,難道肖叔叔說錯了?"

王近山回頭一看,看到自己的兒子一臉疑惑得看著自己。王近山知道,兒子說的彭伯伯與肖叔叔,是彭德懷和肖永銀

至於上次罵彭德懷的事,更是一時之間被衝昏了頭腦。

王近山照片

"你肖叔叔怎麼什麼都說,那次是我實在氣憤不過,才說你彭伯伯的。那也不算罵啊,我只是嗓門大點。"王近山對自己兒子說道。

"爸爸,哥哥,你們在說什麼啊,我怎麼什麼都聽不懂。"王近山小女兒看著正在進行討論的爸爸和哥哥,眨巴著大眼睛問道。

"是爸爸罵人的事。"王近山兒子搶先回答道。

"爸爸罵人?我要聽,我要聽,爸爸你講給我聽。"小女兒聽到,央求著王近山講給她聽。

王近山女兒

這件事早就因為王近山的暴脾氣,被他深埋於心底,到現在卻又因為肖永銀被翻了出來,還要講給自己孩子聽。

王近山看了看自己的孩子,又動了動嘴唇,最終還是決定將故事說出來。

時間來到1951年,為了抵禦美國入侵與保護新生的共和國,中國人民志願軍便在彭德懷的帶領下入朝作戰。

彭德懷元帥

在進入朝鮮之初,彭德懷便在國內進行了一場大致的調查,調查內容則是涵蓋朝鮮的地理、山川河流分布等各方面信息。

所以當志願軍抵達朝鮮之後,前幾場戰役都打的極為出色,每次都以極少的代價換取了戰役的勝利。但是隨著軍隊的不斷深入,周邊可利用信息變得越來越少,最終在第五次戰役的時候,中國軍隊以7.5萬人的代價殲敵8.2萬人。

如此巨大的傷亡比是王近山不能接受的,也是中國軍隊不能接受的。

所以,王近山一氣之下跑到了志願軍司令部,指著彭德懷的鼻子罵道:"打仗是這樣打的?這放羊攆狗的戰術是誰想出來的?這是你們指揮部在拿士兵的生命開玩笑!"

王近山照片

彭德懷本來想好好向王近山解釋一下,但突然想到他"王瘋子"的名號。隨即,這位脾氣最大的元帥選擇了向王近山認錯。

事後王近山也感到自己不對,就去向彭帥認了錯。彭帥不以為然的擺擺手道:"你也是為士兵們著想嘛,這次我就原諒你了,下次可不能再這樣了。"

王近山去道歉,這件事沒有幾個人知道,但王近山當眾罵彭帥,卻是在當天就從指揮部給傳了出來。王近山也憑藉著"王瘋子"這個名號,再次回到了人們的視線中。

這時一陣"嗚嗚"的聲音響起,列車員"南京到了,南京到了"的聲音打斷了故事。所幸,故事都講的差不多了,女兒也不鬧了,王近山便帶著自己孩子下了火車。

在下了火車之後,首先映入王近山眼帘的是一大片紅旗和三個站在紅旗下的人。

紅旗飄展的車站

王近山認識,那三個人分別是是肖永銀、尤太忠和李德生。從肖永銀寄給他的信件中得知,除了肖永銀目前是裝甲司令外,其餘二人都已經是一軍之長了。

"變化好大啊。"王近山看著他們三人感慨道。

"首長好!"見到王近山下了火車,肖永銀等人立即"啪"的一下敬禮。

"哈哈哈,好好好。現在你們才是首長,我只是一名農民。"王近山一邊說著,一邊指著自己所穿的衣服。

彼時的他,剛從農場走出來,身上並沒有什麼像樣的衣服,最好看的也是那件洗的褪色的農裝。

衣著樸素的農民

雖然妻子建議他再買一套衣服,然後前往南京。

但王近山卻一口回絕了她:"現在國家發展建設,哪裡不需要用錢?我這點錢雖然不多,但也能為國家做貢獻。至於衣服,能穿就行,這次是去見老熟人,又不是相親,不用太隆重。"

就這樣,他們一家人衣著樸素地上了火車。"不管您穿什麼,您依舊是我們老首長!走走走,我們帶您去接風洗塵。"肖永銀用著顫抖的聲音,對王近山說道。

王近山將軍

王近山沒有說話,重重地握住了肖永銀的手。正待出發,這時他的妻子突然碰了碰他,指著紅旗問道:"這是?"

看到妻子的疑惑,王近山神秘的笑了笑,轉頭對肖永銀說:"來,你給他們講講這是什麼。"

肖永銀也笑了笑,在邀請他們上車後,隨即講起了紅旗的故事。

那是在40年代初期,當時紅軍既要面對國民黨壓力,還得防範日軍的動向,一時之間陷入了兩難的困境中。王近山當時也因為戰功升任團長,領著手下一大群人打仗。

帶兵作戰的將軍

雖然說在土地革命期間學了許多指揮經驗,但王近山別具一格的攻擊方式還是沒有改變。唯一改變的是,橫衝直撞的人從王近山一人變成了他的整個團隊。

在戰場上,指揮員確認隊伍位置的時候。別的隊伍一眼就能見到,唯獨王近山部,戰時永遠見不到,只能等戰爭結束讓他們自己"找回家門"。

出於對戰爭現場細節的把控,王近山部的神出鬼沒讓指揮員很是頭疼。

為此,他們還專門就這件事進行了一場簡短的討論,最終的討論結果是:王近山不管走到哪,都需要把紅旗立起來!

混亂的戰場

雖然這樣做會很大概率增加部隊被發現的風險,但以王近山的性格,發不發現都照打不誤。從那以後紅旗成為了王近山的標誌,只要想找王近山,先找紅旗。

肖永銀還記得,王近山還專門設立了一個班的士兵來保護紅旗,這個人倒下了,那人就接上。只要王近山部沒有打完,那紅旗就一直飄揚在戰場上空。

肖永銀說完,看了看王近山,並問道自己說的對不對。

王近山點了點頭,隨即說道:"說起來抗日戰爭,你還記得咱們那次打伏擊嗎?"

"打伏擊?哪一次?我怎麼沒有印象了?"肖永銀疑惑的回答,旋即他恍然大悟道:"你說的是那次?就咱們在同一個地方殲敵兩次那次?"

伏擊戰

"就是那次。"王近山點頭回答道。

這時他的孩子一臉疑惑的看著父親和肖叔叔,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

英勇作戰的軍隊

肖永銀看了看老首長,調整了一下坐姿後又對孩子們講起了故事。

那是在1937年,王近山還只是一名副團長。一天,他收到情報,說日軍會有一個輜重隊會從一個山谷中經過。王近山當機立斷,帶著五個連的士兵埋伏在那裡。

本著"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的原則,王近山就一直在那裡守著。但守了一天還沒見敵軍,正欲撤退時,突然之間遠處傳來了轟隆隆的摩託車聲,王近山知道機會來了。

騎著摩託的日軍

在輜重隊行至中途,王近山便下令進攻,乾淨利落的殲滅敵軍300人,紅軍僅傷亡10餘人。

至於日軍潰逃後所遺留的物資,王近山足足搬了一天一夜才算清理乾淨。

本來他想著就此回去,但突然遠方又傳來了行軍的聲音,王近山當即下令就近埋伏。結果,在上次伏擊兩天後的下午,王近山部又在同一地點殲滅100敵軍。

得勝的他們沒有停留,立馬帶著繳獲的物資回到了陣地。3天剿滅400名敵人的事跡傳出來後,不由得讓人感嘆起王近山的獨到眼光。

"哈哈哈哈,他們怎麼這麼傻。明知道爸爸在那裡,他們還往那裡走。"小女兒聽著肖永銀講的故事,一時間被逗得哈哈大笑。

"不是他們傻,是他們沒有料到爸爸還在那裡。按理說正常人打完仗就該撤退了,唯獨我'王瘋子'不同!"聽完女兒說的話,王近山一臉笑意的回到。

王近山與家人合照

"那就是爸爸厲害,哈哈哈哈哈。"小女兒笑著對爸爸說。

王近山正想回些什麼,肖永銀打斷了父女的對話:"到了。"

"這麼快就到了?"王近山一臉不相信的問道。

"這麼快就到了。怎麼,還不想回…"肖永銀話還沒說完,就看到王近山迫不及待的下了車。

肖永銀無奈的搖了搖頭:"這個老王啊,還是一點沒變。"隨即他也跟著王近山孩子們一起下了車。

王近山在把行李放到住所後,當天便去找許世友聊了聊家常,隨後就到處找自己的老戰友敘舊。

許世友將軍

過了幾天,王近山被任命為南京軍區副參謀長。

1978年,在王近山回歸軍隊十年後,因為病痛的折磨已經變的骨瘦如柴。在他彌留之際,已經有一些神志不清,但他還用微弱的聲音問道自己孩子:"敵人打到哪了?我們在哪裡?"

他的小兒子聽到父親的問話,隨即說道:"在李德生叔叔那裡,李德生叔叔上去了。"聽到李德生率部防禦的消息後,王近山心安的進入了睡眠。

李德生將軍

但這一睡,卻再也沒有醒來。

相關焦點

  • 王近山:祖上是異姓王爺,他卻是放牛娃,打仗被稱為「王瘋子」
    時至今日,《亮劍》仍然是近二十年來中國電視劇史上最優秀的抗戰劇,劇中男主角李雲龍又痞又硬的將軍形象深入人心,而他的原型,就是二野第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十二軍軍長,人稱「王瘋子」的王近山中將。王近山,1915年10月出生於湖北黃安縣(今紅安)桃花區許家田村,從小家境貧寒,9歲起給人放牛,13歲給地主當長工。
  • 李雲龍原型王近山:他是開國中將,打起仗來不要命,被戰友稱為「瘋子」
    每當我們提起電視劇《亮劍》時,總會想起劇中威武霸氣、慷慨激昂的軍號,主人公李雲龍也以打起仗來不要命的「瘋子」形象深入人心,在他的身上能夠看到很多革命先輩的身影,最主要的原型就是同樣被稱為「瘋子」的開國中將——王近山。
  • 瘋子將軍王近山:14歲當兵,20歲師長,34歲軍長,49歲婚外情降職
    01 1915年10月29日,王近山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桃花區程河村許家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很小就沒了母親,為了維持生計,他8歲起給村裡的地主放牛,13歲開始當長工。 1930年6月,14歲的王近山投身革命,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 開國中將王近山從「王瘋子」向「吳下阿蒙」的蛻變!
    王近山是共和國開國中將,也是電視劇《亮劍》主角李雲龍的原型之一,正如電視劇中的李雲龍一樣,王近山將軍打起仗來也是勇猛無比,完全是一副拼命三郎的姿態。 經此一役,戰友們算是徹底領教了王近山打起戰來不要命的瘋勁,因此給他取了一個「王瘋子」的綽號。
  • 開國中將王近山,誤入敵軍包圍,提著大刀率一個團全殲敵一個旅
    1915年,王近山出生於湖北黃安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八歲給人放牛,13歲給地主當長工。1930年,還不到15歲的王近山參加紅軍。當時紅軍嫌他長得太過瘦弱,都不想要他,但是王近山很快就證明了自己,在參軍不久後的一場戰鬥中,王近山和國民黨軍的一名大個子士兵遇到了,但是他並不害怕,打紅眼後抱著這名國民黨軍士兵摔下了懸崖,國民黨兵當成死亡,王近山只受了輕傷,後來王近山的戰友都叫他王瘋子。參軍僅僅三年,由於作戰出色,王近山就升任了團長。1933年,王近山被任命為紅28團團長。
  • 《亮劍》中李雲龍與原型王近山的相似度有多大?
    在一次戰鬥中,抱住大個子國民黨兵一起滾下懸崖,王近山倖免於難,頭部被石頭戳了個洞。從此戰友們都叫他「王瘋子」。 1931年至1936年,任紅四軍第十師第三十團機槍連班長、排長、團長,上過半年紅軍大學。
  • 1968年王近山復出,主席問:放虎歸山,哪個軍區敢要?
    說起王近山,想必大家都略有耳聞,他這一生經歷了大起大落,充滿傳奇色彩。革命年代,王近山參加過紅軍長徵、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期間屢戰屢勝,立下了赫赫戰功。建國後,人民沒有忘記他的功勞,王近山被授予開國中將軍銜,後來官至公安部副部長,可謂是無比顯赫。
  • 王近山入朝首戰失利,損失七千餘人,彭德懷:你是劉伯承的兵嗎?
    王近山4月22日,彭德懷正式下達了開啟第五次戰役的命令,兵分三路對敵軍發起全面防守反擊戰鬥,儘量打成突破後迅速包抄的戰略初衷,而王近山善打硬仗,敢拼敢殺的瘋勁就被志願軍總部委任承擔中路突破的重擔。所以180師在5月中旬渡過北漢江與美軍遭遇後,立即陷入了對一線陣地的爭奪大戰中難以自拔,戰況膠著,但志願軍司令部卻因對戰場判斷不足,以及後勤補給線持續中斷的原因,倉促下達撤軍命令。
  • 王近山病逝,聶鳳智不知如何評價其一生,肖永銀:我來寫吧
    對於王近山的主動請纓,劉伯承很是激動,指著他說「你打,你大膽地打!」說完這句話,劉伯承便分析戰場情況,由於整三師為蔣介石嫡系,傲氣十足,對友軍不屑一顧,這是敵人內部矛盾,也是我們可以利用的弱點。整三師自從跟我軍作戰以來,我方便一直採取虛虛實實的戰術,誘敵深入。
  • 古代大刀上為何要裝鐵環?專家:遇到刀上有9個環的,趕緊躲遠點
    在很多武俠劇中,我們經常看到行走江湖使用大刀的俠客,他們刀上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鐵環。對於以傷人為目的的冷兵器而言,這些鐵環似乎看起來並無用處。那為何這些古代的大刀上,會莫名其妙多出來這麼多的鐵環呢?
  • 這才是李雲龍最大的原型,比王近山更像,人稱拼命三郎
    至於李雲龍的原型,現在比較公認的是開國中將王近山、少將鍾偉,但實際上,還有一位猛將跟李雲龍更像。這個人,就是開國中將陶勇。為什麼說之前很少與李雲龍產生關聯的陶勇會是李雲龍的原型?大家來看看下面這些對比就知道了。第一個,年齡。書中說李雲龍出生於清宣統二年,即1910年。而陶勇只比李雲龍小三歲,出生於清朝剛覆滅的1913年。第二個,地域。
  • 王近山三戰兩敗,錯失上將,李德生甘當綠葉,晚年成就最高
    第五次戰役說明,與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作戰僅靠勇敢遠遠不夠,還要有智慧。 王近山在抗美援朝三戰兩敗,一是戰術失誤五次戰役180師失利,二是38軍奇襲白馬山谷中皎叛逃變,嚴重輕敵強攻無果。如果沒有兩次失利,「瘋子」王近山大概率可授上將。
  • 抗日南陽第一刀:戰場上連斬10個日本兵,為救徒弟壯烈犧牲
    1910年,許子和出生在南陽夏營村。在家族中,父輩都是附近的知名武師。行走南北,押鏢護送。他們把行當幹得有聲有色。十年之前,義和團在華北興起。許子和的爺爺就投入其中。在反抗洋人的過程中,他發揮了重要作用。後來,爺爺返回家鄉,帶領兒女繁衍生息。靠著手藝,他們也贏得了周圍人的敬重。
  • 古代大刀上為什麼有一排鐵環?環數越多殺傷力越大?9環無敵了
    要說真正用在戰場上的刀還是我們所熟知的「唐刀」,其狹直刀身,小鐔,長柄,唐刀的刀型源自漢代環首刀,前期大部分軍用唐刀均保留著環首,同時也擁有筆直的刀身,戰場上使用的唐刀可以劈砍破甲,威力巨大。我們有時候會在古裝劇中看到大刀上掛著幾個鐵環,難道那是裝飾品嗎?
  • 重溫經典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
    當將士們身披月色手握大刀、將日寇砍得人仰馬翻的消息傳來,全國人民都對這支頗具傳奇色彩的大刀隊由衷敬佩。喜訊一路向南傳到滬上,令上海市民歡呼雀躍,著名音樂家麥新更是恨不得像大刀隊隊員一樣,親手執刀劈向日寇的頭顱。在一年前的「一·二八」淞滬抗戰中,他親眼目睹了日軍的殘暴,更對國民政府的軟弱深惡痛絕。
  • 「記憶」麥新和《大刀進行曲》的誕生
    作者丨董會朝 王向輝「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全國武裝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每當人們高歌這首《大刀進行曲》時,就仿佛置身於同侵略者廝殺的戰場,積壓在心頭的怒火猶若火山般噴發。作為抗日救亡歌曲的典範,這首歌吹響了全民抗戰的號角,鼓舞了全國軍民的抗戰熱情。
  • 張騰嶽:去過731部隊遺址後 聽《大刀進行曲》才痛快
    《松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長城謠》……在抗日戰爭期間,曾有一大批經典的抗戰歌曲響徹中華大地,激勵著千千萬萬愛國將士和民眾奔赴抗日救亡的戰場。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戰火硝煙中誕生的那些旋律至今仍然帶給我們無限激情與感動。
  • 古代大刀上為何要裝環?看到「九環刀」請放低你的姿態!
    古代大刀上為何要裝環?看到「九環刀」請放低你的姿態!說到古代的武器啊,小編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刀和劍了。這兩樣武器的實用性都非常強,而雖然這兩者在某些方面有其相似的地方,但是在它們使用的時候,以及代表的含義,都是不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