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百年榮辱的鐵路:安東至奉天的安奉鐵路
今天我們一起穿越時空,來一次跨越時空的旅行,回到100年前的1919年,從中朝邊境的丹東出發,乘坐安奉線的老火車,欣賞一下沿線火車的站的風光,旅行之前,讓我們回顧一下安奉鐵路的歷史背景和建設的時間軸。
日寇修建安奉鐵路的歷史背景
1894年,日本對中國發動侵華戰爭——"甲午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籤訂《馬關條約》,條約承認日本控制朝鮮外,中國向日本割地賠款,割讓臺灣和遼東半島。國家弱小,兩強相欺,割讓遼東半島又侵犯了俄羅斯的利益,日俄矛盾進一步激化。
中東鐵路
1896年,沙俄的迫使腐敗無能的清政府與其籤訂《中俄密約》,許諾沙俄國帝國在我國東北中東鐵路,始叫東清鐵路(即大清東省鐵路),為沙俄國攫取我國東北資源,稱霸遠東作準備。1898年8月開工建設,至1903年7月14日全線通車,主要分北部幹線(滿洲裡到綏芬河)和南滿支線(寬城子至旅順),兩線相交,形如「丁」字。
1900年8月初,八國聯軍扛著長槍短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北京失陷。俄羅斯以鎮壓東北義和團運動為名,率軍侵入我國東北地區,不日俄軍就佔領奉天(今瀋陽)、錦州、鐵嶺等城市。至1903年8月,兵鋒直達大連旅順,一副獨佔中國東北的傲慢樣子。
日本自1894年甲午戰爭中打敗中國後,掠奪白銀2.3億兩,加大軍費開支,加緊對俄戰爭準備,也是意在染指中國東北。
到了1904年,兩個意在掠奪中國東北的資源的強盜,終於按捺不住性子,在朝鮮和中國的東北發動了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日本率先發難,1904年2月6日正式與俄國斷交,2月8日夜間在旅順外港不宣而戰。這場為爭奪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東北地區勢力範圍的戰爭,直到1905年9月,在美國調停下,雙方結束了在第三國領土上發生的不義戰爭,沙俄被迫把南滿鐵路的長春至大連段轉讓給了日本。
從此,日本勢力進入東北,清政府不得承認沙俄和日本兩個強盜在中國東北的實際存在。
日本有了長春至大連的南滿鐵路做支撐,緊接著又迫使清政府籤訂條約,由日本修築「安奉鐵路」,連接奉天(瀋陽)和安東(丹東)兩座城市,至朝鮮半島的沿岸,作為掠奪和運輸東北物資的主幹線。
安奉鐵路始建於1904年,1911年通車。安奉鐵路的通車,為日本侵略東北提供了便利,中國東北物資通過安奉鐵路源源不斷運到朝鮮沿岸,再船運回日本本土。
安奉鐵路時間軸
安奉鐵路屬窄軌輕便軍用鐵路,光緒三十年即1904年8月由日本臨時鐵道大隊動工修建,1905年12月完工,全長303公裡。全線設25個停車站,安東站為甲等站。
1911年11月鐵路從安東修至陳相屯,開始營業,由南滿洲鐵路株式會社經營。
1918年繼續動工修築陳相電至蘇家屯段,沿線增至26個停車站。
1919年12月,安春鐵路與南海滿鐵路(長春至大連)接軌,安東至蘇家屯段全長260公裡。由於部分線路改築新設,安奉鐵路全線由原來303.7公裡,縮短至274.7公裡
在日本控制安奉鐵路的40年間,該路是連接朝鮮,大量掠奪東北物資運往日本的主要通道之一。
抗日戰爭勝利後,該路北段一度由國民黨軍隊控制,南段由民主聯軍控制。
1948年11月東北全境解放,收歸人民所有……
日俄戰爭後,日本強迫清政府在「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附約」中允許日本用2年時間將該路改為標準軌道商用鐵路,具體事宜由中日議定,改筑後由日本經營15年,再折價賣與中國。
在協商有關事宜時,中日雙方發生爭執,日本遂不經中國政府同意,擅自於宣統元年( 1909 )8月開始強行廉價購地, 動工改築。
按照上面這張圖片,安奉鐵路從瀋陽到丹東,經過26個車站。分別是:蘇家屯、陳相屯、姚千戶屯、歪頭山、石橋子、火連寨、本溪湖、宮原、橋頭、南墳、下馬塘、連山關、祁家堡、草河口、通遠堡、林家臺、劉家口、秋木莊、雞冠山、四臺子、鳳凰城、高麗門、湯山城、五龍背、老古溝、蛤蟆塘。
穿越歷史的旅行
今天和大家一起穿越一下歷史,來一次旅行,回到100年前,從安東(丹東)出發去奉天,乘坐一下百年老火車,欣賞一下沿線的火車站風光:
No.1安東驛
丹東站建於1904年。位於丹東市十一緯路1號,在瀋丹線上距離瀋陽站277公裡。
現為一等站、區段站、技檢站、邊境口岸站。
1928年擴建前的安東車站
現在的丹東站
No.2蛤蟆塘驛
蛤蟆塘站現為四等站,位於遼寧省丹東市元寶區金山鎮,建於1907年。地理位置離金山灣站5公裡,離沙河鎮站7公裡。
不知道,這裡為什麼叫做蛤蟆塘,因何而來呢?
No.3老古溝驛
老古溝站原為四等站,建於1907年。離瀋陽站260公裡,離丹東站17公裡,該站已經撤消。
No.4五龍背驛
五龍背站建於1907年。位於五龍背站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安區五龍背鎮,離瀋陽站253公裡,離丹東站24公裡。
那時五龍背溫泉已經被開發利用了。
No.5湯山城驛
湯山城站建於1931年。位於遼寧省丹東市振安區湯山城鎮,距離瀋陽站244公裡,離丹東站33公裡。
No.6高麗門驛
現名一面山站。建於1904年。位於遼寧省鳳城市邊門鎮。離瀋陽站232公裡,離丹東站45公裡。
No.7鳳凰城驛
鳳凰城站建於1907年。在瀋丹線上行方向距瀋陽站217公裡,下行方向距丹東站60公裡;在鳳上線下行方向距上河口站154公裡。
鳳凰山風光
No.8四臺子驛
四臺子建於1905年。車站位置離瀋陽站208公裡,離丹東站69公裡。
No.9雞冠山驛
雞冠山站建於1904年。位於遼寧省鳳城市雞冠山鎮,離瀋陽站197公裡,離丹東站80公裡。
正在修建中的火車站
來到雞冠山站,順便看看雞冠山吧,你感覺這山像雞冠子嗎?
No.10秋木樁驛
秋木樁站建於1905年。離瀋陽站183公裡,離丹東站94公裡。
No.11劉家河驛
劉家河站建於1904年。站址在遼寧省鳳城市劉家河鎮,離瀋陽站176公裡,離丹東站101公裡。
No.12林家臺驛
林家臺站建於1904年。站址在遼寧省鳳城市通遠堡鎮,離瀋陽站170公裡,離丹東站107公裡。
No.13通遠堡驛
通遠堡站建於1904年。位於遼寧省丹東市通遠堡經濟開發區勝利街,距離瀋陽站160公裡,離丹東站117公裡。
No.14草河口驛
草河口站站址在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草河口鎮,建於1907年。離瀋陽站148公裡,離丹東站129公裡。
No.15祁家堡驛
祁家堡站建於1905年,此站東南800米處是分水嶺,為瀋丹鐵路最高點H355。
No.16連山關驛
連山關站建於1907年。站址在遼寧省本溪滿族自治縣連山關鎮,離瀋陽站128公裡,離本溪站44公裡,離丹東站149公裡。
No.17下馬塘驛
下馬塘站建於1907年。位於遼寧省本溪市南芬區。距離瀋陽站120公裡,離本溪站36公裡,離丹東站157公裡。
No.18南墳驛
南芬站建於1905年,原名南墳站。在瀋丹線上離瀋陽站110公裡,離丹東站167公裡。
南墳的彩色風景
No.19橋頭驛
橋頭站位於本溪市,始建於1905年。距離本溪站13km,距離南芬站12km。
民國時期的橋頭彩色照片,看一下吧:
下面圖片是今年春天疫情結束後5月份拍的橋頭照片
原來修車室被粉刷藍色了
橋頭站臺
橋頭守備隊日軍中將官邸
No.20宮原驛
本溪火車站建於1907年。原名孟家堡站、宮源站,位於遼寧省本溪市內。離瀋陽站84公裡,離丹東站193公裡。
80年代的本溪火車站
No.21本溪湖驛
本溪湖站建於1905年,原名大東站。地理位置本溪湖站站址在本溪市溪湖區,離瀋陽站69公裡,離丹東站198公裡。
No.22火連寨驛
火連寨站站址在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火連寨鄉,離瀋陽站73公裡,離丹東站204公裡。
No.23石橋子驛
石橋子站建於1907年,位於本溪市。離瀋陽站60公裡,離丹東站217公裡。
2019年7月石橋子火車站照片
No.24歪頭山驛
歪頭山站站址在遼寧省本溪市溪湖區歪頭山鎮,離瀋陽站54公裡,離丹東站223公裡。
日偽時期的歪頭山明信片
近期拍攝的歪頭山火車站
No.25姚千戶屯驛
姚千戶屯站建於1905年。位於遼寧省瀋陽市蘇家屯區姚千戶鎮,離瀋陽站47公裡,離丹東站230公裡。
No.26陳相屯驛
陳相屯站建於1911年。位於陳相屯站站址在遼寧省瀋陽市蘇家屯區陳相屯鎮,離瀋陽站36公裡,離丹東站241公裡。
No.27蘇家屯驛
蘇家屯站始建於1903年,1998年12月曾更名為瀋陽南站,2010年1月恢復原名。離瀋陽站20.78公裡,離丹東站277公裡。
No.28奉天驛
車站為沙俄修建中東鐵路所建的中轉站,開站於1899年11月,原名謀克敦,後改稱奉天。當時僅僅是四等站,想不到吧。1903年7月14日,中東鐵路全線正式通車。
1904年日俄戰爭後,沙俄退出奉天,日本進駐,改名為奉天驛。1907年,奉天驛年旅客人數已高達50萬。由於客流量增加,奉天驛的磚房外陸續搭起了4個臨時木板房,但並不能滿足當時瀋陽的客流量。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開始以安奉鐵路與南滿本線接軌為名興建新站。
1910年10月1日,舉行了車站搬遷儀式,就此瀋陽站的位置便固定下來。奉天驛建成後,先後經歷了1926年和1934年兩次擴建,陸續建成四個候車室,建築面積為6555平方米,
參考資料:除個人拍攝橋頭及歪頭山火車站的部分照片我,其他來源於網絡,致謝提供照片的網友。
歡迎朋友留言與貼圖,參與討論轉發、關注支持。篇幅所限,更多照片,沒有上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