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近1公裡靚麗海岸風景線,廣州首個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完工

2021-01-15 羊城派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趙燕華 通訊員 穗規資宣

近日,廣州首個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廣州市南沙區虎門大橋(廣州段)北側海岸線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原先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海岸帶蛻變成極具海灘風情的濱海公園,不僅成為周邊居民休閒的好去處,也為南沙自貿區在港、產、城融合方面提供增長空間,助力廣州加快建設海洋強市。

海岸帶是重要的生態資源,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於2020年下達省級專項資金用於廣州市南沙區虎門大橋(廣州段)北側海岸線整治工程,由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廣州市海洋局)組織建設,廣州市地質調查院負責具體實施。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有關負責人透露,實施整治工程之前,岸線遭海浪侵蝕嚴重,形成後退的趨勢,且無防浪防災設施,岸線附近建築垃圾、生活垃圾、海漂垃圾堆積,對原有紅樹林生長的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而且岸線後方雜草叢生、衛生條件差,與周邊環境不協調。

整治任務於2020年初下達後,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會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員會、市發改、財政、水務及南沙區各職能部門多次召開專題協調會,壓縮審批時限,積極協調方案審批、用地、財評等問題,倒排工期、上下一心,歷時6個月,完成修復海岸線長度955米,生態環境整治總面積44040平方米。

整治工程分為入口展示區、紅樹林種植區、沙灘修復區、堤前綠地生態修復區4個區域。

入口展示區緊鄰虎門炮臺舊址,這裡不僅有觀景平臺,還設置有虎門銷煙與生態保護文化景牆,讓人們欣賞風光的同時不忘回顧這段歷史,對比今昔,感慨萬千。在紅樹林種植區,選取適合本地生長的白骨壤、秋茄、桐花樹等物種,既能抵禦海洋災害對岸基的破壞,又可以淨化海水,吸引了大量海鳥及海洋生物到此棲息覓食,實現生態系統多樣性。而在沙灘修復區和堤前綠地生態修復區,通過換沙並在其後再綠化,清澈的海水拍打著細沙,一幅海濱公園的景觀。

廣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重點海灣整治是廣州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2021年還將進行海鷗島海岸線生態修復等項目。

這個項目的實施,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實踐,也是嚴守自然岸線保有底線,實現海岸帶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要。

廣州市海岸線總長157.1千米,其中南沙區海岸線長106.7千米,佔全市岸線長度的三分之二,南沙區在海岸帶開發利用保護方面大有可為。圍繞加強陸海統籌,在拓展「發展空間」、優化「生活空間」上下功夫,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黃金海岸帶和美麗家園,帶動南沙高品質發展。

此次重點海灣整治項目全面提升海岸線生態環境質量、美化岸線景觀的同時,又極大地提高了當地人居環境幸福感,為粵港澳大灣區海岸線生態修復提供了良好示範,為廣州市正在組織編制的全市海岸帶生態修復規劃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借鑑;促進了南沙海灣區域經濟發展和投資興業,推動海洋文旅建設在南沙落地,助力南沙打造港、產、城融合的一流灣區,助力廣州老城市煥發新活力。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圖片 | 受訪者提供

責編 | 唐珩

審籤 | 陳婉允

實習生 | 翁東偉

相關焦點

  • 廣州打造近1公裡靚麗海岸風景線
    近日,廣州首個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廣州市南沙區虎門大橋(廣州段)北側海岸線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原先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海岸帶蛻變成極具海灘風情的濱海公園,不僅成為周邊居民休閒的好去處,也為南沙自貿區在港、產、城融合方面提供增長空間,助力廣州加快建設海洋強市。
  • 廣州首個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竣工啦!
    廣州首個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竣工啦!廣州這裡將打造近1公裡靚麗海岸風景線吹著海風、腳踩細沙在海邊漫步好不愜意近日,廣州首個海岸帶生態修復項目——廣州市南沙區虎門大橋(廣州段)北側海岸線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原先雜草叢生、垃圾遍地的海岸帶蛻變成極具海灘風情的濱海公園,成為新一個休閒的好去處。
  • 浙江將建1800公裡生態海岸帶:可徒步、露營、探險……
    中國經濟導報、中國發展網訊 記者孫弋弋報導 7月17日,浙江省生態海岸帶建設新聞發布會在杭州召開,會議介紹了生態海岸帶的基本構想及推進過程以及《方案》的主要內容。未來,浙江省將建設約1800公裡的生態海岸帶,打造可徒步、可騎行、可駕車、可露營、可探險的瀕海全新休閒空間。
  • 湖北宜昌推進長江生態治理 三年修復岸線97餘公裡
    宜昌市猇亭江邊濱江彩色步道成為靚麗風景線(資料圖) 楊青 攝中新網宜昌12月14日電 (高伊洛 陳鋒 董曉斌)記者從近日召開的湖北省宜昌市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上獲悉,宜昌市正全力加快岸線修復治理,助力長江生態大保護,近三年來累計復綠
  • 原創組圖 | 綠動海口江東:道孟河溼地公園、三江紅樹林溼地生態...
    道孟河溼地公園屬於海口江東新區「兩河一帶」項目(示範段),包括江東新區起步區水系(道孟河、芙蓉河)(示範段)綜合治理工程以及江東新區防潮堤與海岸帶生態修復工程(起步區段),於2019年10月18日開工建設。
  • 杭甬複線、莊市菜場、海岸帶生態修復…鎮海這些項目都有新進展!
    1月1日,在鎮海海事處巡邏艇的護航下,杭甬複線海域施工主線棧橋順利合攏,亞洲最大的海上互通立交——濱海互通樞紐進入建設新階段。    2020年,杭甬複線寧波一期s3合同段項目部完成產值7.2個億,2021年,該項目部預計完成產值8個多億,在2022年底全面完成杭甬複線海域段下部結構施工,杭甬複線寧波一期計劃於2023年年底實現完工通車
  • 原創組圖|綠動海口江東:道孟河溼地公園、三江紅樹林溼地生態工程...
    道孟河溼地公園屬於海口江東新區「兩河一帶」項目(示範段),包括江東新區起步區水系(道孟河、芙蓉河)(示範段)綜合治理工程以及江東新區防潮堤與海岸帶生態修復工程(起步區段),於2019年10月18日開工建設。
  • 鎮海:海岸帶生態修復及海塘安瀾(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獲批
    昨日,鎮海區海岸帶生態修復及海塘安瀾(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批,距開工又近了一步。按照《浙江省海塘安瀾千億工程建設規劃》(徵求意見稿)和《浙江省生態海岸帶建設方案》的總體要求,為避免項目重複建設,節約投資,有效解決建設期間用海和涉堤項目海塘保護問題,該區以「安全+生態」的理念將溼地、岸灘、沿海基幹林等生態建設與海塘提標加固、環境治理等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實施該區海岸帶生態修復及海塘安瀾(一期)工程。
  • 浙江:將建設1800公裡長生態海岸帶 為群眾打造瀕海全新休閒空間
    近日小編獲悉,浙江省政府辦公廳於近日印發《浙江省生態海岸帶建設方案》。浙江將率先建設一條約1800公裡長的「生態海岸線」,為人民群眾打造一個可徒步、騎行、駕車、露營、探險的瀕海全新休閒空間。
  • 浙江省生態海岸帶海寧海鹽示範段:河口海塘最生態,觀潮文化第一景!
    沿海岸線全長約46.3公裡,腹地深度約15公裡,涉及海鹽縣澉浦鎮,海寧市黃灣、袁花、丁橋、鹽官、斜橋等5個鎮和馬橋、海洲、海昌、硤石等4個街道。先行模式 建設成為河口海塘最生態、田園風光最休閒、觀潮文化第一景的河口田園型生態海岸帶。
  • 這項大工程順利完工,壽光又添一遊玩好去處
    原創 王建斌 新鮮壽光壽光市瀕臨渤海萊州灣南岸,海岸線長30公裡,近年來我市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實施濱海溼地保護、近海岸線修復等海洋生態保護工程,加強海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
  • 山東海岸帶 立法全覆蓋(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山東省位於黃海和渤海之濱,海岸線總長3345公裡,海岸帶保護責任重大。近年來,山東省沿海7市都制定了海岸帶保護法規,既考慮了海岸帶保護和利用的共性,又考慮了各地的獨特性,同時多管齊下,嚴格執法,開展生態修復。自此,海岸帶越來越美。家住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的王曉萱在外地讀大學。寒假回來,她發現海邊變化很大。
  • 象山新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東門島生態綠道及濱海棧道工程竣工「圖」
    日前,象山東門島生態綠道及濱海棧道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自此,漁家風情濃厚的東門島新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去石浦遊玩的遊客們又多了一處賞景打卡地。據了解,該工程為東門島生態保護與修復項目的子項目,於2018年11月18日開工建設,歷時兩年完工,完成投資2060萬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2.8公裡的濱海棧道、5.6公裡的棧道欄杆、5個景觀平臺、7000平方米的登山步道以及配套附屬工程等。
  • 薛家窪生態園:濱江靚麗的風景線
    然而這裡也散布著非法碼頭、散亂汙企業、固廢堆場、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態環境問題十分惡劣,直接影響到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去年3月,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暗訪長江馬鞍山段薛家窪非法碼頭整治現場時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一體推進退田還湖、植被修復、水系連通、生態移民等工作,確保生態優先一寸不讓、綠色發展半分不減。
  • 解鎖自然的力量|海岸帶防災減災
    /Courtesy of TNC我國海岸帶災害風險我國的海岸岸線全長約18000公裡,全國70%以上的大城市都集中於此,東部沿海的省市更是在全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排行中名列前茅,是我國經濟最活躍、人口聚集程度最高的地區(王春子等,2013)。
  • 靚麗!象山東門島生態綠道及濱海棧道工程竣工
    中國寧波網記者沈孫暉 通訊員孫建軍 錢若晨記者今天從象山石浦鎮獲悉,東門島生態綠道及濱海棧道工程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自此,漁家風情濃厚的東門島新添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去石浦遊玩的遊客們又多了一處賞景打卡地。
  • 薛家窪生態園:濱江靚麗的風景線——安徽馬鞍山探索「兩山」理念...
    然而這裡也散布著非法碼頭、散亂汙企業、固廢堆場、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生態環境問題十分惡劣,直接影響到長江生態環境安全。去年3月,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暗訪長江馬鞍山段薛家窪非法碼頭整治現場時指出,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一體推進退田還湖、植被修復、水系連通、生態移民等工作,確保生態優先一寸不讓、綠色發展半分不減。
  • 山東海岸帶立法全覆蓋,為全國首個
    魯網12月26日訊 瀕臨渤海和黃海,山東大陸海岸線長達3345公裡,佔全國海岸線1/6長。
  • 來台州看看,一系列組合拳打造出魅力藍灣
    目前,白沙灣項目水環境治理一期工程已完工,改造岸線2.7公裡,建設海岸公園28萬平方米;大陳島生態修復項目2.5公裡的侵蝕岸線防護加固工程、86.37公頃的植被恢復工程已完工。台州市沿海生態系統進一步修復,魅力藍灣初步呈現。
  • 廣東省人民政府 國家海洋局關於印發廣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
    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空間開發適宜性,規劃確定海岸帶「三區三線」基礎空間格局,推動形成海陸協調的生態、生活、生產空間總體架構。生態優先就是要實施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海岸帶綜合管理,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制度,推進環境治理、生態修復、美麗海灣和生態島礁建設,加強海陸保護區建設,構建海岸帶藍色生態屏障,保障區域生態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