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全市公辦幼兒園佔比率,深圳出臺多項政策,提出以新建幼兒園為主,轉化存量幼兒園為輔,通過居住區配套、城市更新配建等方式,積極挖潛籌集園舍資源,多途徑擴充公辦幼兒園,提高普惠性學前教育質量。
完成50%公辦園建設是首要任務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深圳公辦園比例僅有3.8%,與國家和省50%的要求相差甚遠。深圳如何將公辦園在園幼兒佔比從2018年的3.8%提高到2020年的50%?對於深圳市和各區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門來說,任務重,時間短,壓力大。幼兒園建設並非一朝一夕可能完成的任務,如何多渠道拓寬辦園途徑、分類有序推進民辦園轉型成為深圳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019年4月,深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發展的意見》(簡稱「市意見」),將調整辦學結構、提高普惠性學前教育質量作為當前和未來幾年學前教育改革的重點任務,以創新發展公辦園、提升普惠性民辦園辦學品質為重點舉措,同時對營利性民辦園也將進一步引導和支持,公辦民辦並舉,整體提升學前教育公共服務水平;逐步將學前教育辦學結構調整為公辦園佔50%、非營利性民辦普惠園佔30%、營利性民辦園佔20%。滿足社會對學前教育服務普惠優質多樣化的需求。
「市意見」提出:要落實區級政府建設責任,深挖各街道潛力,圍繞各社區布點,大力建設公辦幼兒園。以新建幼兒園為主,轉化存量幼兒園為輔,通過居住區配套、城市更新配建、土地整備新增用地建設、租賃或改造其他建築物等方式,積極挖潛籌集園舍資源,多途徑擴充公辦幼兒園。
多項配套措施出臺確保各方權益
記者在各區調查發現,目前深圳各區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多數採用「收轉為主、新建為輔」的建設路徑,通過新建、改擴建、回收轉型民辦園等多種途徑籌集公辦園園舍。主要包括:依法依規回收承辦協議到期的政府產權民辦園;通過政策引導、經費補償等方式,鼓勵承辦協議未到期的政府產權園和其他民辦園主動轉型和良性轉型;嚴格落實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五同步」要求,推動新建政府產權園規劃立項、動工建設;通過租賃租借其他物業或用政府閒置物業改建,新增公辦園;結合小區配套幼兒園專項治理工作,依法依規清理回收回購一批小區配套和國有資產幼兒園。
據了解,深圳各區根據公辦園建設不同路徑的需要,制定《公辦園建設指引手冊》《民辦園轉型工作實施方案》《政府產權幼兒園轉型工作方案》及《轉型工作指引手冊》等配套措施和文件指引,明確公辦園建設目標、任務分工、實施路徑、保障措施等。按照「一園一策」的原則,確保每項任務有計劃、有目標、有責任人、有動態監管,有效推動了轉型工作進程。出臺民辦幼兒園轉型工作補償方案,梳理民辦園轉型事項、過渡期管理及任務要求等,細化操作流程,確保工作到位,切實保障舉辦者的合法權益。
龍華區幼兒家長張女士向記者坦言,「聽說我們小區配套的幼兒園,將由民辦轉成公辦,業主們都奔走相告,相當歡喜。在我們看來,這個事情既是解決了經濟負擔問題,又解決了後顧之憂。超班額、亂收費等問題相信會得到管理部門的監督解決,此外,教學質量也會有相應的提升。」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