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公司違規只需要被行政處罰,不需要民事賠償嗎?

2020-09-03 北京聶成濤律師


嚴懲第三方支付違規

作者:聶成濤律師 北京市天嶽律師事務所

最近又有第三方支付公司因為違規被處罰了,由於筆者近幾年來處理了多起與第三方支付公司有關的案件,有的案件也通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協調而幫助投資者挽回了損失,但有的也無法挽回損失。因此筆者對第三方支付公司一直非常關注,看到第三方支付公司又央行處罰了,而且罰單金額越來越大,其實,大家並不關注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央行罰了多少錢,而是更關注投資者因第三方違規而造成的損失能不能得到賠償,央行的罰款不會賠償給投資者。第三方支付公司因違規只承擔行政責任,不需要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嗎?筆者對此發表一下個人觀點,供大家參考。

一、第三方支付公司被處罰情況匯總

2020年4月3日,深圳瑞銀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銀信」)被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罰款6124萬,同時副總經理徐慧等也被罰款。這已經不是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第一次做出罰單了,在2018年5月份的時候,該行就對智付電子支付支付有限公司罰款4152萬元。2018年8月份,國付寶公司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沒收違法所得22176051.47元,並被罰款22296051.47元,總處罰金額達44472102.94元。

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發布行政處罰公告,對銀盛支付服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盛支付公司)罰沒人民幣2247.7萬元。

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表顯示,支付寶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被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行政處罰412萬元。

2018年8月份,國付寶還因違反多項反洗錢條例被罰款199萬元,同時相關責任人也被罰19萬元,合計罰沒人民幣46,462,102.94元。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及北京外匯管理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對聯動優勢公司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人民幣12,079,185.64元,並處罰款人民幣14,319,713.64元,合計罰沒人民幣26,398,899.28元。

2019年2月份,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理部發布4張支付機構罰單,對企業和個人分別進行罰款,分別是易寶支付、愛農驛站、和融通、網銀在線四家支付機構。其中,易寶支付以罰沒942萬,成為2019年支付機構罰單金額之首。

愛農驛站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給予警告,並沒收違法所得318.32萬元,罰款415.4萬元,合計罰沒金額為733.72萬元。愛農驛站一名相關責任人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罰款。

易寶支付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相關規定,被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446.43萬元,並處以約496萬元罰款,罰沒總額合計942.43萬元。同時,易寶支付一名相關責任人因違反清算管理業務規定被央行營管部給予警告,並處以10萬元罰款。作出行政處罰決定的日期為2019年2月26日。

2014年易寶支付被央行責令一年內停止在指定省市停止銀行卡收單業務,及在指定省市之外停止發展客戶。

2016年8月,易寶支付又因違反相關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警告並沒收非法所得1059.22萬元,並處以違法所得4倍的巨額罰款,處罰金額逾5200萬元,這也是當時央行開出的最高罰單。

2019年7月12日,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環迅支付)因「違反支付業務規定」收到巨額罰單。該罰單給沒收違法所得968萬元,並處罰款4970萬元,合計罰沒金額近6000萬元。

二、為什麼履罰不止呢?

通過以上匯總,我們可知,第三方支付公司被央行處罰,這是經常發生的事情,也就是說,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經常發生違規的情況。第三方支付公司作為非銀行金融機構,首先其是公司,盈利是其根本要旨。因此,很多第三方支付公司為了獲取利潤,就鋌而走險,即使明知會被處罰,也會去幹。為什麼呢?只有一種答案,那就是因此獲得的利潤遠高於罰金。

而且,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這種違規,給很多投資者造成了損失。因為第三方支付公司可能存在為非法交易提供網絡支付的可能,從而導致很多投資者被非法交易平臺詐騙,第三方支付公司在這種業務中,起到了幫兇的作用。

央行也曾經多次發文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得為非法平臺、網絡賭博等業務提供資金結算或網絡支付服務,但這種情況,在實踐中,還是經常存在。雖然現在這種情況少了很多,但仍然存在。

三、人民銀行對此類行為的禁止規定匯總

人民銀行於2016年9月印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加強支付結算管理 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銀髮〔2016〕261號,以下簡稱261號文),切實加強支付結算管理,構築金融業支付結算安全防線,在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人民銀行辦公廳2017年1月23日頒發《加強交易場所類特約商戶資質審核和風險監測嚴禁為非法交易場所提供支付結算服務》,要求第三方支付嚴禁為非法交易場所提供支付結算服務,支付機構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2>37號)相關要求,嚴格執行《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3>第9號),《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5>第43號)等制度規定,不得為非法交易場所提供結算服務。

2018年11月29日,國務院召開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就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再次作出部署,要求進一步加大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力度。

為落實此次會議精神,2019年3月28日,中國人民銀行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強支付結算管理防範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規定,支付機構不得直接或變相為網際網路賭博、色情平臺、網際網路銷售彩票平臺,非法外匯、貴金屬投資交易平臺,非法證券期貨類交易平臺、代幣發行融資及虛假貨幣交易平臺,未經監管部門批准通過網際網路開展資產管理業務以及未取得省政府批文的大宗商品交易場所等非法提供支付結算服務。

通過以上文件,我們可知,從2016年開始,人民銀行就一直在對這類行為進行處罰,明令禁止這類行為的發生。但直到現在,這類違規行為仍然存在。央行仍然在處罰相關的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違規,也就是說,央行制定的相關文件,總是有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不遵守。如果央行不加大處罰力度,或者說僅僅是行政處罰,第三方支付公司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話,這類違規行為還會繼續。

四、央行處罰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影響

央行對第三方支付公司作出行政處罰,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影響還是非常巨大的,有的會被罰款,有的會被暫停收單,有的會被全面停止業務,有的甚至會被追究刑事責任。例如: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分行已於2017年12月底要求智付支付停止新增業務開展,在2018年3月7日對智付支付做出全面停止業務。2015年8月24日,人民銀行依法註銷浙江易士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易士公司」)所持有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易士公司由此成為首家被註銷《支付業務許可證》的第三方支付企業。針對此次執法事宜,人民銀行在回答記者有關問題時透露,公安部門已經對易士公司及相關責任人立案偵查。

筆者認為:第三方支付公司還是應當合法合規經營,只有這樣,公司企業才能做大做強。另外,第三方支付公司違規經營造成的後果非常嚴重,因為很多投資者發現被騙之後,在眾多投資者無法找到騙子的情況下,投資者只能將自己的怒火撒向第三方支付公司,這樣以來,可能發生投資者去第三方支付公司聚眾維權的情況,導致第三方支付公司無法正常辦公,這會給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聲譽造成很大影響。

五、如何遏止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違規行為

如何才能讓第三方支付公司合規經營呢?筆者認為,應當增加第三方支付公司違規的成本,也就是說讓第三方支付公司履行先行賠付義務。只有這樣才能徹底遏止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違規行為。

2016 年 7 月 1 日起施行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第十九條規定,「支付機構應當建立健全風險準備金制度和交易賠付制度,並對不能有效證明因客戶原因導致的資金損失及時先行全額賠付,保障客戶合法權益。」第二十五條規定,「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相關系統設施和技術,應當持續符合國家、金融行業標準和相關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如未符合相關標準和要求,或者尚未形成國家、金融行業標準,支付機構應當無條件全額承擔客戶直接風險損失的先行賠付責任」。此兩條規定算是對第三方支付公司「先行賠付義務」的明確規定。之前,在我國網際網路金融領域中,快捷支付、支付帳戶業務中已廣泛使用了契約式「先行賠付」條款。支付機構獲取銀行接口過程中會籤訂「先行賠付」條款,即當客戶發生資金損失時,現由支付機構為客戶無條件賠付,之後再由支付機構協助公安部門調查案件,追償損失。

但是對於第三方支付公司因違規而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是否適用先行賠付,在實踐中存在爭議,多數法院不支持先行賠付,但是也有少數法院認為,第三方支付公司違規,存在過錯,應當先行賠付。

因此,筆者認為,央行從嚴格管理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角度而言,其應當制定相關制度,明確第三方支付公司先行賠付適用的條件。央行制定的相關的文件裡,雖然雖然規定了先行賠付義務,但是如何適用,則是存在爭議的。有人認為,先行賠付義務,只是一個行政責任,不屬於民事責任。也就是說,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給投資者造成的損失,不會進行民事賠償。央行從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其只能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違規行為進行查處,對於因違規給投資者造成的民事損失賠償,央行是不會管的,投資者只能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來解決。投資者民事訴訟的過程中,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先行賠付,有的法院支持,有的法院不支持,原因就在於如何適用先行賠付存在爭議。因此,需要主管機關明確先行賠付義務的適用條件。

另外,我們需要探討的一個問題,金融機構因違反反洗錢義務,給相關客戶或投資者造成損失,其一個行為,只承擔行政處罰就可以了嗎?因此造成的民事損失,就不用賠償了嗎?實踐中,金融機構包括銀行等,都存在違反其承擔反洗錢義務,正是因為這種違反,給騙子提供了一種洗錢通道,也就是給騙子行騙提供了方便。如果不提供這種方便的話,騙子就無法行騙。正因為這種方便,導致電信詐騙屢屢發生。當然,受害者之所以被騙,肯定有自己的原因,但是,金融機構提供的這種方便,也是電信詐騙猖獗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第三方支付嚴監管持續 新年已有數家機構被罰
    同時,公司5名管理人員合計被罰45萬元。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國通星驛成立於2010年6月,是由A股上市公司新大陸旗下全資子公司,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新大陸董事長胡鋼。2012年6月,國通星驛獲得央行頒發的支付業務許可證,業務範圍為全國範圍內的銀行卡收單業務。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央行福州中心支行披露了罰單後,新大陸也就國通星驛收到央行行政處罰決定書作出公告。
  • 傳化支付、便利通等支付機構吃罰單 有公司違規變更信息未獲批
    來源:網際網路金融新聞中心近10家支付機構被央行公開處罰,合計罰沒超5000萬元又一批第三方支付機構被罰。日前,央行杭州中心支行發布的罰單顯示,傳化支付有限公司(下稱「傳化支付」)因違反清算管理規定,被央行給予警告,沒收違法所得23.2萬元,處罰款70萬元。
  • 邁向行政規制的個人信息保護:GDPR與CCPA處罰制度比較
    它與侵權法上的懲罰性賠償在概念上有相關性,都涉及金錢的賠償並且具有制裁的功能。但實際上,兩者存在著明顯差別。雖然民事罰款帶有「民事」二字,但在行政規制領域,「civil 」指向的是實現處罰依賴的民事程序[1],懲罰或處罰即「penalty」才是其根本功能。
  • 企業註銷後行政處罰公司涉及股東嗎
    我們知道現在的社會企業之間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很多時候企業因為經營管理的問題導致產生債務,那樣的話企業可能會面臨註銷問題,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企業註銷後行政處罰公司是否會涉及股東呢下面由李陽律師進行詳細解答:一、企業註銷後行政處罰公司涉及股東嗎企業註銷後,如果未經法定程序進行清算或者清算組成員有重大過錯
  • 因產品不合格被行政處罰,銷售者是否可以向生產者主張產品責任?
    本案特殊之處在於,一個是甲公司為銷售者,並非普通意義上的一般消費者;另一個是甲公司遭受損失系因行政處罰所致,也並非普通意義上的民事主體侵權行為。所以,需要具體分析這兩個特殊點是否排除適用產品責任,如不排除,則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擔產品責任,就可以支持了。 第一個問題:產品責任中的「他人」是否包含銷售者?
  • 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問題研究
    一、食品安全領域民事公益訴訟懲罰性賠償金的性質(一)民事公益訴訟中提出懲罰性賠償金的主體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食品藥品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十五條規定,生產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向生產者、銷售者主張支付價款十倍賠償金或者依照法律規定的其他賠償標準要求賠償的
  • 行動支付網:2019年1-7月第三方支付罰單統計與分析報告
    在第三方支付行業,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罰單備受關注。行動支付網從罰單金額、原因、時間、區域等維度,匯總了2019年1月1日至7月31日央行發布的行政處罰公示信息,對今年以來第三方支付機構收到的罰單進行統計與分析。
  • 康美藥業處罰落地,定性財務欺詐,民事訴訟...
    證監會5月14日對康美藥業違法違規案作出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決定,決定對康美藥業責令改正,給予警告,並處以60萬元罰款,對21名責任人員處以90萬元至10萬元不等罰款,對6名主要責任人採取10年至終身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相關中介機構涉嫌違法違規行為正在行政調查審理程序中。同時,證監會已將康美藥業及相關人員涉嫌犯罪行為移送司法機關。
  • 上市公司造假,怎樣處罰才會「真疼」?
    【緣何上市公司造假事件屢見不鮮?究其緣由,主要在於造假成本與造假收益的不對稱性,以及投資者維權成本與維權收益的不對稱性。】處罰金額均在100萬以下,這種處罰的力度與效果值得探討。  另外,我國對違規上市公司追究刑事責任和民事責任的處罰存在大片空白。甚至一些違規事件涉及到執法者。不排除一些執法者合夥作弊,使造假信息更具隱蔽性,增加了查處的難度。  【對比國外對上市公司造假處罰的力度,中國在行政處罰、民事賠償以及刑事責任等方面有待加強。】
  • 新綸科技收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 或將面臨適格投資者維權索賠
    來源:證券時報2020年4月10日,新綸科技(002341)發布《關於收到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的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查處,新綸科技涉嫌違法事實如下:虛構貿易業務虛增收入及利潤;未按規定披露關聯交易;未按規定披露對外擔保。
  • 第三方支付宏觀支付體系模型解析
    一般情況下,對接一個銀行的話預期需要2-3周的工作量,不同銀行對接入環境有不同要求,這也是成本。比如:大部分銀行需要專線接入,費用和帶寬有關,一年也得幾萬費用。(4)第四方支付第四方支付是相對第三方而言的,作為對第三方支付平臺服務的拓展。
  • 操縱市場行為認定及其民事賠償責任(下)
    侵權行為不具有重大性或者侵權行為與投資者的交易決定沒有因果關係時,行為人不負賠償責任」。 不過,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在《全國法院民商事審判工作會議紀要》(《九民紀要》中已提出審理證券虛假陳述案件時,「虛假陳述已經被監管部門行政處罰的,應當認為是具有重大性的違法行為。......對於一方提出的監管部門作出處罰決定的行為不具有重大性的抗辯,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 多起案件第三方機構承擔連帶責任 資本市場強化「看門人」責任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多起案件第三方機構承擔連帶責任,資本市場強化「看門人」責任近期多起案件的意義在於規範證券發行和交易行為,樹立資本市場「看門人」敬畏法律、尊重市場的意識,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近日,多起針對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的案件表明,第三方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責任正在得到強化。
  • 通聯支付竟成各監管機構處罰名單上的「常客」 因違規屢收罰單!
    作出行政處罰決定日期為2019年12月27日。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年內,這就已是通聯支付收到的第4張罰單。中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2019年3月公布對通聯支付的行政處罰決定。(西銀)罰字〔2019〕第1號顯示,通聯支付陝西分公司客戶風險評級管理制度落實不到位,未對商戶代付業務的真實背景、用途進行詳細了解,為陝西智購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代付業務明顯與商戶經營業務不符。
  • 多起案件第三方機構承擔連帶責任,資本市場強化「看門人」責任
    近日,多起針對證券公司、會計師事務所的案件表明,第三方機構作為資本市場看門人的責任正在得到強化。2020年12月30日,聞名債券市場的「五洋債」欺詐案一審宣判。2018年7月6日,證監會開出首張債券欺詐發行罰單,對五洋建設等作出行政處罰和市場禁入決定。
  • 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的條件有哪些?第三方支付接入通道對接流程分享
    申請第三方支付許可證對公司的註冊資本是有嚴格要求的,註冊資本達不到規定的數額,是不能申請的。第三方支付接入有哪些要求?對於想要和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的一定需要熟知以下的條件。 1、費用:目前大部分支付接口都是免開戶費,只收取手續費了,如果每月流水比較大,手續費也是不少的費用,當然也不要太追求手續費低的接口了。作為第三方支付公司,不僅要有交易量,更要能盈利,有盈利才能保證售後服務。
  •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律師辦理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訴訟業務操作指引
    12.2《審理虛假陳述案件若干規定》第11條對前置程序不確定狀態如何處理作了規定,即「人民法院受理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案件後,受行政處罰當事人對行政處罰不服申請行政複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可以裁定中止審理。有關行政處罰被撤銷的,應當裁定終結訴訟。」12.3在證券虛假陳述民事賠償制度設立之初,前置程序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 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前十排名
    第三方支付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獨立機構,通過與網聯對接而促成交易雙方進行交易的網絡支付模式。 國內第三方支付公司前十排名: 1、支付寶:作為國內最大的獨立第三方支付平臺之一,是當之無愧的榜首 2、微信支付:騰訊公司支付業務品牌,國內領先的行動支付品牌
  • 員工為非法平臺提供支付通道被判刑 富友支付曾因業務違規多次遭處罰
    近年來,監管重拳整治第三方支付行業亂象的工作一直在持續推進。近日,有消息稱,富友支付兩名員工為從事非法證券業務平臺提供支付通道業務被判刑。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上述事件的發生,說明富友支付公司內部審核管理存在漏洞,在監管不斷趨嚴的當下,急需修煉好「內功」。
  • 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第三方支付草莽江湖: 「多用途預付」違規叢生 持牌機構反被擠出市場3月19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就公司是否無證經營問題與品諾優創一位銷售人士諮詢,該人士顯然對央行的支付業務許可並不熟悉,並表示其「與央行公布的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