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琬淩(Stephanie),馬來西亞人。自1996年初來中國,黃琬淩先後在蘇州工業園區不同的企業擔任財務總監,見證了園區的發展巨變;工作之餘,她積極融入當地,參與區域文化活動,參與組建了「白娘子」龍舟隊和蘇州國際龍舟隊,幫助更多的外籍友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黃琬淩還是江蘇馬來西亞協會組委會成員,十餘年來積極幫助在華馬來西亞人融入當地。
從20多年前開發建設初期的一片荒蕪,到現如今城市發展繁榮迅速,蘇州工業園區的成長史已經遠遠超越了「巨變」二字。
1996年,心懷一絲對中國的好奇,我放棄了新加坡的優越工作,沒有經過任何考察,就籤署了一份到蘇州工業園區就職的三年合同。我當時很年輕,之前在馬來西亞華校讀書的經歷也讓我對自己的中文充滿信心,很希望在陌生的國度裡有所作為。
初來時,我在園區第一家公司吉寶電力任職。當時吉寶集團除了發電廠,還有蒸汽、工程公司,我是這三家公司的財務總監。我印象很深刻,園區當時很荒涼,沒有計程車,沒有酒店和公寓,我的很多同事們每天早上從新區騎自行車來園區上班。在剛入職的那段時間,工作強度很大,壓力也很大。對當時最早的一批園區「拓荒者」而言,這是很多人當時的工作常態。短短二十多年過去,園區的今時往日已經不能同日而語。當年,園區想要留住人才,需要靠好政策吸引;現在,人們只要在園區停留三五天,自然就會被這裡優美的環境和創新的氛圍打動,願意主動留下來。
在蘇州停留超過二十年,文化是吸引我的關鍵元素。我喜歡旗袍、熱愛傳統手工藝,也欣賞中國的養生理念。多年前,我與同住園區的洋太太們組建了「白娘子」龍舟隊,每年參加金雞湖端午龍舟賽。在2013年,我們還通過參加龍舟賽以及公益募捐,幫助了一位患有再生障礙性貧血的孩子。後來,因為工作忙碌,我逐漸退出。之後,我又參與組建了一支男隊——「蘇州國際龍舟隊」,由朋友具體負責,我先生也是其中一員。他是德國人,通過參加這樣的活動,他可以認識一些新朋友,而且龍舟賽熱鬧活躍的氛圍也非常受到外國人青睞。作為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面向外國人的推廣可以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在園區生活這麼多年,我對這裡的依賴感越來越強。因為工作性質的關係,我的職位是全球性的。在過去的五個月間,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待在園區。儘管如此,我仍然選擇了將家安在園區。對外國人來說,園區是舒適的、方便的,發展也越來越好;就我而言,雖然我的家人不在身邊,但是我在這裡卻擁有很多好朋友,他們就像家人一樣關心和照顧我,讓我覺得很幸福。22年來,在園區生活的愉悅感已經讓我真正把這裡當成了「家」。
文/黃琬淩 編輯整理/嚴春霞
2018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