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蔣介石組織文人「圍剿」毛澤東詩詞始末(圖)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揭秘蔣介石組織文人「圍剿」毛澤東詩詞始末(圖)

2015-05-21 15:47:46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豔

2015年05月21日 15:47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參與互動

(

)

毛澤東手跡《沁園春·雪》

  編者按:《湘潮》發表文章《國共兩黨空前絕後的詞壇大戰》。文中記述1936年2月,毛澤東在陝北觸景生情寫成《沁園春·雪》一詞。1945年,他到重慶進行國共談判時,抄贈給老友柳亞子,並經過吳祖光之手在報端披露,立即引起一場國共兩黨的詞壇大戰。蔣介石大為震驚,令國民黨控制的報刊連續發表所謂「和詞」近30首,文章10餘篇,大肆「圍剿」毛澤東的「詠雪」詞。但無論其思想,還是其詞藝文採,都為人所不齒。現對該文摘編如下:

  《沁園春·雪》的發表,好像在重慶扔了一顆重磅「炸彈」,頓時震撼了山城,並迅速波及到全國,形成一場國共兩黨的文化大戰。吳祖光則因為發表毛詞,受到國民黨的追究,被迫逃往香港。

  首先是蔣介石侍從室(直屬蔣的幕僚機構)策劃圍攻《沁園春·雪》:國民黨當局對主管新聞的官員大加訓斥,並派國民黨行政院新聞局副局長鄧友德,向《新民報》施加壓力,說《新民報》發表毛澤東的詞,是「為共黨『張目』,向共產黨投降」。鄧友德還私下對《新民報》總經理說:「老兄!你們倒好玩,可我們的日子不好過呀!」

  在蔣介石侍從室的指使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直接召開會議,布置他們控制的報刊同時以「和詞」的形式,對毛詞進行圍攻。當時決定由《中央日報》的主筆兼副刊編輯王新命負責組稿。結果來稿極少,計劃破產。王新命只得親自上陣,化名「東魯詞人」寫出一首「和詞」,於12月4日在《中央日報》副刊登出:

  沁園春·次毛潤之

  《沁園春》詞韻

  抗戰軍新,受命立功,擁纛東飄。當徘徊歧道,中夜惘惘;驚心怵目,舉世狂潮。寇患方深,鬩牆難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卻倒戈,看殺人掠地,自炫天驕。

  山河美麗多嬌,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筆,本矜才藻;押司題壁,夙擅風騷。惜誤旁門,終虛正果,勒馬懸崖著意雕。時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這個反動文人在「詞」裡顛倒是非,歪曲歷史,吹捧蔣介石,詆毀毛澤東,狂叫要革命人民放下武器。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主辦的《和平日報》(原名《掃蕩報》,因臭名昭著而更名),也於12月4日發表了反動文人易君左(1898~1972,長期在國民黨軍政界從事報業文化)寫的《沁園春》「和詞」:

  國脈如絲,葉落花飛,梗斷蓬飄。痛紛紛萬象,徒呼負負;茫茫百感,對此滔滔。殺吏黃巢,坑兵白起,幾見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離破碎,葬送妖嬈。

  黃金難貯阿嬌,任冶態妖容學細腰。看大漠孤煙,生擒頡利;美人香草,死剩《離騷》。一念參差,千秋功罪,青史無私細細雕。才天亮,又漫漫長夜,更待明朝。

  這個蔣介石集團的御用文人,在詞中一方面哀嘆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已「梗斷蓬飄」「支離破碎」,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日暮途窮、衰敗破亡的情緒,一方面又極端仇視人民革命,幻想蔣幫政權能於「明朝」撲滅革命力量。

  反動的《益世報》同樣於12月4日發表了一個反動文人寫的題為《沁園春·吊北戰場》的「和詞」,通篇謾罵。由國民黨行政院文官長吳鼎昌控制的《大公報》,於11月28日從「示眾」目的出發,轉載了毛澤東的「詠雪」詞和柳亞子的和詞,不久又從12月8日至12日,拋出一篇題名《我對中國歷史的一種看法》的長文,攻擊《沁園春·雪》是「述懷之作」,有「帝王思想」。

  在不長的時間內,國民黨控制的報刊連續發表所謂「和詞」近30首,文章10餘篇,大肆「圍剿」毛澤東的「詠雪」詞。但無論其思想,還是其詞藝文採,都為人所不齒。蔣介石氣急敗壞地說:「怎麼有能耐的人都跑到共產黨那裡去了呢?我們的人怎麼那麼不爭氣!」之後,他不甘心失敗,回想過去搞文化「圍剿」沒有成功,這次圍繞一首詞的較量,一定要挽回面子。他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便打算舉辦「重獎徵文」。但苦於有才者無人參加,參加者都是庸才,便悄悄收場,認栽了!

相關焦點

  • 蔣介石對毛澤東詩詞從不以為然到大為震驚
    毛澤東手書自作詩詞:《沁園春·雪》編者按:近日,人民網黨史頻道連載了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的《我們的父親毛澤東》(毛岸青邵華合著、毛新宇劉濱整理)。書中記述蔣介石曾在能作詩填詞的國民黨成員中廣為徵集《沁園春》,最終國民黨卻沒能拿得出一首「毛澤東級」的《沁園春》,摘編如下。國民黨統治區的人民尤其是知識分子,由於過去對父親所知甚少,加上國民黨反動宣傳的誣衊,大多數人以為父親不過一草莽英雄耳。
  • 毛澤東詩詞中的春夏秋冬
    古往今來,嘆春、詠夏、悲秋、憫冬的詩詞不計其數,四季不同景觀引發文人騷客萬般感慨,揭示出人與自然之間的感應與互動。詩人毛澤東善於詠物抒情言志,對春夏秋冬不同景致情韻有諸多吟詠,與歷代詩家既有同聲相應,更有別樣格調。        春:春風楊柳萬千條   毛澤東標明寫於春天的作品有三首,其中《賀新郎·讀史》屬詠史之作,與季節無關。
  • 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喜怒哀樂 陸機《文賦》曰:「詩緣情而綺靡。」白居易《與元九書》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詩詞之美,美在深情。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詞》中「問世間情為何物」一句,迷倒了無數人,也難住了無數人。毛澤東一生讀詩、解詩、論詩、賦詩,箇中必有一個「情」字,深邃、豐富、厚重。毛澤東詩詞究竟抒發了一些怎樣的感情?
  • 《指點江山》:毛澤東詩詞蘊藏民族擔當和中國夢
    毛澤東詩興湧起,寫下了《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的上片:霧滿龍岡千嶂暗,紅軍怒氣衝霄漢。喚起工農千百萬,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上片剛剛寫完,總前委秘書長古柏走了進來。毛澤東放下筆,起身抽菸,中斷了寫作。1931年2月,蔣介石向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大「圍剿」,氣焰十分囂張。
  • 汪建新: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
    一是毛澤東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二是毛澤東長徵時期的心境狀態;三是毛澤東長徵詩詞的主要內容;四是毛澤東長徵詩詞的藝術魅力。 我先談第一個問題,毛澤東在長徵時期的詩詞創作。 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戰略家,同時他還是一個獨領風騷的偉大詩人。
  • 毛澤東詩詞的歷史蘊涵、藝術特徵和精神境界
    這個時期毛澤東創作的11首詞作,真實地記述了從發動秋收起義、開闢井岡山根據地、進軍贛南閩西、粉碎國民黨軍「圍剿」、形成中央革命根據地到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和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前夕,長達七年的鬥爭史、創業史、探索史。在這些詩篇中,始終有一個「大我」,那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英勇紅軍;始終有一個主題,那就是人民支持的正義事業必勝。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精神
    毛澤東的長徵詩詞藝術地描繪了紅軍長徵的戰鬥歷程,熱情洋溢地讚揚了紅軍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的萬般豪情壯志,它是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也是中國詩歌寶庫中的燦爛明珠。 毛澤東在長徵時期一共創作了六首詩詞,分別是《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徵》《念奴嬌·崑崙》《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
  • 蔣介石一生中三次評價毛澤東,最後一次出乎意料,卻無法反駁
    井岡山第一次,國共第一次內戰時期,蔣介石先後五次調集重兵圍剿毛澤東所在的江西等地,雖然前四次都被毛澤東制定的「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術化解了。1935年,在第五次圍剿中,蔣介石終於迫使共產黨領導的紅軍走上了危險重重的萬裡長徵。但是,面對如此大的勝利,其部下以「毛澤東終於輸給我們了」為題發了一份捷報,但是蔣介石卻意味深長地說:「毛澤東沒有輸給我們,我們只是打贏了紅軍!」因為,此時的毛澤東已經被博古、李德排斥在紅軍領導之外了,並沒有紅軍的指揮權,所以蔣介石才說「毛澤東並沒有輸」。
  • 毛澤東詩詞中的神仙鬼怪
    毛澤東詩詞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蘊涵著豐富多彩的中國文化元素,其中也包含對古老神話資源的挖掘與運用。毛澤東賦予神話人物以善惡、正邪、美醜等多種特徵,表達了鮮明的愛憎情感和深邃的價值觀念。毛澤東詩詞中的神話內容,與詩意水乳交融,顯示著他對神話原型的透徹理解和把握,反映出他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識和感悟,也彰顯了他對神話人物形象獨具匠心的改造與超越,從而達到了「器大聲宏,志向高遠」的詩美境界。
  • 從毛澤東詩詞感悟長徵: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
    在中央蘇區時期,博古等人不斷排斥毛澤東的正確領導,頑固推行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幾乎把中央蘇區斷送殆盡。毛澤東一直受到排擠和打壓,處於人生的逆境狀態。早在長徵出發之前,毛澤東就已經陷入深深的焦慮、不安和痛苦之中。 1934年夏天,毛澤東填寫了《清平樂·會昌》一詞。「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風景這邊獨好。
  • 紀念毛澤東逝世44周年 重溫毛澤東經典詩詞
    武會娜 文/圖 2020年9月9日10時許,在李燕校長帶領下,駐馬店市第十三小學全體教師齊聚大會議室,共同緬懷我們偉大的領袖毛澤東同志。我們將永遠銘記,毛澤東的偉大,不僅在於他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集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革命家、軍事家、詩人和書法家於一身的偉大人物,更因為他改變了中國、發展了中國、強大了中國。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很高興我們一起來欣賞毛澤東詩詞。今天我想解讀一下毛澤東詩詞中的天下情懷。 1912年秋天,毛澤東在長沙省立湖南省圖書館看到了一幅《世界坤輿大地圖》。這是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世界地圖,給了他強烈的心靈震撼:世界如此之大,世界上的事、中國的事是太值得研究了,他由此感到自己身上肩負有神聖的歷史使命。毛澤東開始將人生追求同全民族、全人類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 蔣介石五次圍剿出動兵力220萬殺了多少人?真相讓所有人憤怒!
    蔣介石早已注意到了共產黨的動向,並始終將其看作是心腹大患,秉著「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的原則,蔣一直想將紅軍置之死地。1929年之時,紅軍轉戰贛南等地,蔣就給漳州的國民黨將領下過命令,命令中要求對紅軍進行「一勞永逸」的「圍剿」,成功之後便派遣軍隊幫助漳州方面「肅清全閔」。1930年,撫州告急,蔣又給汀州方面發電報,讓金漢鼎派兵對朱德毛澤東等人進行圍剿。
  • 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原標題:毛澤東詩詞中的十百千萬 數字原本枯燥單調乏味,可詩人的生花妙筆使其情趣陡增,韻味無窮。巧用數字的古詩佳作俯拾皆是,如邵雍的《山村詠懷》「一去二三裡,煙村四五家。亭臺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因巧妙嵌入數字而膾炙人口。毛澤東心中有「數」,在數字王國「勝似閒庭信步」,將數字魅力揮灑自如,虛實有度,文採飛揚,氣象萬千。
  • 萬類霜天競自由——談毛澤東詩詞中的秋意象
    著有《破譯廣告》《問鼎名牌》《品讀歷史深處的女人》《毛澤東詩傳》等專著,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譯著有《戰略管理》《面向未來的管理---組織行為與過程》等。 ■悲秋情結是古典詩詞吟詠秋景的主基調,讚美秋天的詩人與詩句寥若晨星。詩人毛澤東打破肅殺哀婉的文人悲秋傳統,高揚古典詩詞中微弱孤寂的贊秋情愫,展現了遼闊豪邁的藝術境界。
  • 汪建新: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今日下午,中國井岡山幹部學院教務部主任汪建新教授做客人民網黨史頻道,以「讀不盡的毛澤東詩詞」為主題與廣大網友交流。 汪主任講到,柳亞子稱讚毛澤東詩詞是「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詩」;元帥詩人陳毅評價毛澤東詩詞是 「妙語拈來著眼高,詩詞大國推盟主」。無論是從內容還是從形式方面去評論,毛澤東詩詞都是藝術精品。毛澤東詩詞具有八個審美特徵。
  • 毛澤東詩詞中的樹木
    原標題: 毛澤東詩詞中的樹木  光明日報·文薈·雅趣  毛澤東出生於山區,從小就熟悉山、喜愛山。毛澤東在詩詞中反覆吟詠山,有專門以山為題的詩作,如《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七律·登廬山》;提到山的詩句更是不勝枚舉。
  • 1945年中國從日本手中收復「寶島」臺灣始末(組圖)
    1945年中國從日本手中收復「寶島」臺灣始末(組圖) 2002年8月8日11:03  南方網-南方周末 毛澤東與蔣介石於1945年的合照  李登輝、陳水扁之流,陰謀徹底否定臺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歷史事實
  • 毛澤東簡介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毛澤東加入湖南起義新軍。1913年-1918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習。1919年在長沙創辦《湘江評論》。1920年發起組織新民學會和俄羅斯研究會,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同年在湖南創建共產主義組織。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和湖南省工團聯合會總幹事,領導長沙、安源等地的工人運動。
  • 毛澤東詩詞中的江--黨史頻道-人民網
    組織發起了「新民學會」、組織湖南學生聯合會、創辦了《湘江評論》,再後來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領導長沙工人的罷工,促成了湖南全省總工會的成立。長沙是毛澤東初期革命的中心,他對這片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在激昂的詞句中,展現出青年毛澤東凌雲壯志、磅礴氣概和遠大抱負;洋溢著青年毛澤東特有的精神風採。   這首詞最早見之於蕭三《毛澤東同志的青少年時代》一書,後經毛澤東親自審定,正式發表於1957年創刊的《詩刊》上。這是毛澤東最早借吟詠江水直抒胸襟的一首詩詞。且傳誦最廣,引用最多,氣魄最闊,影響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