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5月21日 15:47 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參與互動(
)
毛澤東手跡《沁園春·雪》
編者按:《湘潮》發表文章《國共兩黨空前絕後的詞壇大戰》。文中記述1936年2月,毛澤東在陝北觸景生情寫成《沁園春·雪》一詞。1945年,他到重慶進行國共談判時,抄贈給老友柳亞子,並經過吳祖光之手在報端披露,立即引起一場國共兩黨的詞壇大戰。蔣介石大為震驚,令國民黨控制的報刊連續發表所謂「和詞」近30首,文章10餘篇,大肆「圍剿」毛澤東的「詠雪」詞。但無論其思想,還是其詞藝文採,都為人所不齒。現對該文摘編如下:
《沁園春·雪》的發表,好像在重慶扔了一顆重磅「炸彈」,頓時震撼了山城,並迅速波及到全國,形成一場國共兩黨的文化大戰。吳祖光則因為發表毛詞,受到國民黨的追究,被迫逃往香港。
首先是蔣介石侍從室(直屬蔣的幕僚機構)策劃圍攻《沁園春·雪》:國民黨當局對主管新聞的官員大加訓斥,並派國民黨行政院新聞局副局長鄧友德,向《新民報》施加壓力,說《新民報》發表毛澤東的詞,是「為共黨『張目』,向共產黨投降」。鄧友德還私下對《新民報》總經理說:「老兄!你們倒好玩,可我們的日子不好過呀!」
在蔣介石侍從室的指使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直接召開會議,布置他們控制的報刊同時以「和詞」的形式,對毛詞進行圍攻。當時決定由《中央日報》的主筆兼副刊編輯王新命負責組稿。結果來稿極少,計劃破產。王新命只得親自上陣,化名「東魯詞人」寫出一首「和詞」,於12月4日在《中央日報》副刊登出:
沁園春·次毛潤之
《沁園春》詞韻
抗戰軍新,受命立功,擁纛東飄。當徘徊歧道,中夜惘惘;驚心怵目,舉世狂潮。寇患方深,鬩牆難再,回首中原烽火高。卻倒戈,看殺人掠地,自炫天驕。
山河美麗多嬌,笑草莽英雄亦折腰。想翼王投筆,本矜才藻;押司題壁,夙擅風騷。惜誤旁門,終虛正果,勒馬懸崖著意雕。時未晚,要屠刀放下,成佛今朝。
這個反動文人在「詞」裡顛倒是非,歪曲歷史,吹捧蔣介石,詆毀毛澤東,狂叫要革命人民放下武器。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主辦的《和平日報》(原名《掃蕩報》,因臭名昭著而更名),也於12月4日發表了反動文人易君左(1898~1972,長期在國民黨軍政界從事報業文化)寫的《沁園春》「和詞」:
國脈如絲,葉落花飛,梗斷蓬飄。痛紛紛萬象,徒呼負負;茫茫百感,對此滔滔。殺吏黃巢,坑兵白起,幾見降魔道愈高?明神胄,忍支離破碎,葬送妖嬈。
黃金難貯阿嬌,任冶態妖容學細腰。看大漠孤煙,生擒頡利;美人香草,死剩《離騷》。一念參差,千秋功罪,青史無私細細雕。才天亮,又漫漫長夜,更待明朝。
這個蔣介石集團的御用文人,在詞中一方面哀嘆蔣介石國民黨政權已「梗斷蓬飄」「支離破碎」,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日暮途窮、衰敗破亡的情緒,一方面又極端仇視人民革命,幻想蔣幫政權能於「明朝」撲滅革命力量。
反動的《益世報》同樣於12月4日發表了一個反動文人寫的題為《沁園春·吊北戰場》的「和詞」,通篇謾罵。由國民黨行政院文官長吳鼎昌控制的《大公報》,於11月28日從「示眾」目的出發,轉載了毛澤東的「詠雪」詞和柳亞子的和詞,不久又從12月8日至12日,拋出一篇題名《我對中國歷史的一種看法》的長文,攻擊《沁園春·雪》是「述懷之作」,有「帝王思想」。
在不長的時間內,國民黨控制的報刊連續發表所謂「和詞」近30首,文章10餘篇,大肆「圍剿」毛澤東的「詠雪」詞。但無論其思想,還是其詞藝文採,都為人所不齒。蔣介石氣急敗壞地說:「怎麼有能耐的人都跑到共產黨那裡去了呢?我們的人怎麼那麼不爭氣!」之後,他不甘心失敗,回想過去搞文化「圍剿」沒有成功,這次圍繞一首詞的較量,一定要挽回面子。他想:「重賞之下必有勇夫!」便打算舉辦「重獎徵文」。但苦於有才者無人參加,參加者都是庸才,便悄悄收場,認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