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5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點擊藍字
關注我們
嬌嬌
上一期我們介紹了《社區矯正法》在個性化矯正和社會化幫扶方面的具體規定,展示了近年來我市在引入社會力量參與社區矯正工作的成效。
《社區矯正法》是一部剛柔並濟的法律,體現了開放式監管、文明化執行和包容性接納社區矯正對象的立法精神。然而,《社區矯正法》作為刑事執行法律,具有剛性條款。社區矯正對象一旦違反相關規定,情節嚴重的,將面臨著收監執行的後果。
正正
嬌嬌
本期我們將重點介紹社區矯正對象必須遵守的監管規定,看社區矯正對象如何把自己「作」進監獄(以被宣告緩刑社區矯正對象為例)。
《社區矯正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社區矯正對象在矯正期間應當遵守法律、行政法規,履行判決、裁定、暫予監外執行決定等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遵守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關於報告、會客、外出、遷居、保外就醫等監督管理規定,服從社區矯正機構的管理。
這表明,社區矯正對象所擁有的是相對的自由,並非無拘無束。社區矯正對象的活動範圍一般是在縣(區)級行政區域內,如果外出,需要向社區矯正機構提出請假申請,並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
一般說來,以下事由可以申請請假外出:
社區矯正對象
因處理工作事務需要請假
社區矯正對象
因就學原因需要請假
社區矯正對象
因家庭或個人重要事務需要請假
社區矯正對象
因就醫需要請假
以下理由不能成立:
一般情況下,請假應該當提前三日提交書面申請,並提供相應的證明材料。
除必須遵守請假等制度外,《社區矯正法》規定對有以下情形的社區矯正對象,經批准可以使用電子定位裝置,加強監督管理:
(本圖源自網絡,侵刪。)
(2020年3月,江海區社區矯正中心為一名社區矯正對象安裝電子定位手環)
(一)違反人民法院禁止令的;
(二)無正當理由,未經批准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
(三)拒不按照規定報告自己的活動情況,被給予警告的;
(四)違反監督管理規定,被給予治安管理處罰的;
(五)擬提請撤銷緩刑、假釋或者暫予監外執行的。
《社區矯正法》同時規定:電子定位裝置的使用期限不超過三個月。對於不需要繼續使用的,應當及時解除;對於期限屆滿後,經評估仍有必要繼續使用的,經過批准,期限可以延長,每次不得超過三個月。
如果連電子定位手環都鎮不住社區矯正對象違法違規的念頭,《社區矯正法》還規定:社區矯正對象違反法律法規或者監督管理規定的,應當視情節依法給予訓誡、警告或者提請有關機關予以治安管理處罰、撤銷緩刑、撤銷假釋、對暫予監外執行的收監執行。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以下情況可依法收監:
(一)違法禁止令,情節嚴重的;
(二)無正當理由不按規定時間報到或者接受社區矯正期間脫離監管,超過一個月的;
(三)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受到治安管理處罰,仍不改正的;
(四)受到社區矯正機構兩次警告,仍不改正的;
(五)其他違反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督管理規定,情節嚴重的情形。
(圖片源自網絡)
在社區矯正管理中,我市社區矯正機構始終堅持寬嚴相濟、懲教並舉的工作原則,對於屢次違反監管規定且拒不改正的社區矯正對象,依法提請收監。據統計,2019年,我市在冊社區矯正對象中,有8人因違反監督管理規定或其他情形,被依法撤銷緩刑、撤銷假釋或暫予監外執行而被收監執行。
(圖為2020年6月30日鶴山市司法局將一名不遵守監管規定的社區矯正對象提請收監)
社區矯正堅持監督管理與教育幫扶相結合,是嚴肅的刑事執行活動,社區矯正對象應當依法接受社區矯正,遵守各項監管規定。否則,徹底失去自由,悔之晚矣!
(本圖源自網絡,侵刪)
特別鳴謝:恩平市司法局
插圖:吳瓊芬
部分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與小編聯繫。
原標題:《嬌嬌·正正畫說《社區矯正法》之社區矯正對象如何把自己「作」進監獄》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