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做人做事,必守的規矩!

2021-02-07 湧鑫集團

什麼是規矩?

規矩,是一種存在。


自然規律是規矩——四季輪迴、物種演化,五運六氣,無不遵循著某種自然法則,你得遵守了,這是對自然規矩的敬畏。 


社會習俗是規矩——行為習慣、生活倫理,包括約定俗成的各種「老理兒」,這個,你也得不要違背了,約束你做事的規矩,這是你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舒適的基本規矩底線。 


規章制度是規矩——法律法規、組織紀律、村規民約,你同樣得遵守了,這是不可輕易觸碰的社會規矩高壓線。


《韓非子·解老》云:「萬物莫不有規矩。」

人生在世,與人交往,修身養性,處處都離不開規矩。

懂得規矩,守住規矩,才能守住人生。



規矩,是一種分寸


中國有句俗話:魚放三日發臭,客住三天討嫌。

細細品來,很有意思,也很有哲理。

剛做出來一道魚肉聞起來很香,但如果放上幾天可就臭了;到別人家做客,剛開始人家很歡喜,住的日子久了,就會惹人厭。

這就是在說:凡事不能過頭。

用孔子的話講,叫:過猶不及。

做一件事,過了頭和達不到,這兩種效果其實是一樣的。

古語有云:「處事不分輕重,非丈夫也。」


一些人之所以能夠一路順風順水,不僅僅在於他們的聰明、勤奮,也在於他們對人性的洞察,他們懂得什麼叫恰如其分,什麼叫不偏不倚,什麼叫見好就收,一句話,他們能夠把握分寸。


周國平先生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人際交往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有分寸感的人,說話得體,做事留有餘地,讓人感到親切但又不失尊重,自在卻又並不疏遠,達到一種「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境界。



規矩,是一種教養


生活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規矩,都是生活小細節,說是規矩,卻能反映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比如:

不要在連排的座位上面,抖腿!抖腿!抖腿!

去唱K如果不是自己點的歌,即使會,也不要搶著唱。

別人在睡覺的時候,懂得 安靜 二字。

看電影請保持安靜,手機也保持  靜音和安靜 。

在宿舍或公共場合、公交車上,看視頻、聽音樂和玩遊戲等,請戴上耳機!

在地鐵上,不要一個人靠著扶欄,請給別人的手留個位置。


古人說: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教養和文化是兩回事,有的人很有文化,但是很沒教養,有的人沒有什麼太高的學歷和學識,但仍然很有教養,很有分寸。


教養決定了一個人的生命層次。良好的教養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並非單純的禮貌,而是文化的積累,和習慣的養成。

守規矩是最基本的教養。



規矩,是一種原則


嚴遵曾言:「心如規矩,志如尺衡,平靜如水,正直如繩。」

一個人有原則,有規矩,才能內心方正平靜。


李女士是低保戶,早些年得了一場重病,丈夫常年疾病纏身,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

夫妻倆經營一個只有一平方米多的攤位,靠買賣雞蛋、乾貨、麵條等維持生計。起早貪黑、辛辛苦苦一天,也只有50元左右的收入。還有一個孩子大學剛畢業,目前在家裡待業。


一天,她在攤位不遠處,撿到一個錢包,看到裡面有幾千元現金、銀行卡及身份證等,就立即聯繫失主來認領。

失主拿回了錢包後,立即從包裡拿出一沓錢感謝她。

但卻被她斷言謝絕:「這只是件小事,這不算啥;再說,如果我想要你這錢,那還不如當初撿到的錢不還給你。所以這錢不能要,拿了你的錢,我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

孟子說:「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地。」

一個人在得意時,堅守原則可能是名譽使然,但他在失意時依舊堅守原則,那就是真正的善良。

原則不是不通人情,也不是對外界的敵意,而是一個人對自己的規範。

守得住原則,才守得住那份心安。



規矩,是一種底線


人有境界,也有底線。

境界給人以光明的前景和希望,底線則是人賴以生存的基本保障。

易中天認為底線比境界更重要。一個人沒有境界,頂多差勁一點,但沒有底線就會出大問題。

他這樣表白自己:「我確實沒什麼境界,但我有底線,我是個『底線主義者』。」

一個人,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敢幹。一個社會,沒了底線,就什麼都會發生。


孟子曰:「人有所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也。」

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才華橫溢,卻徘徊於仕與耕之間,後來乾脆歸隱田園。

這一切,源於他不願打破自己的底線。

陶淵明清正廉明,從不攀附權貴,也絕不阿諛奉承。

而是選擇一生堅守原則,把才華賦於詩中,流芳百世。

守住底線,不僅在於做了多少事,更在於明白哪些事做不得。



規矩,是一種人品


人品是最高的學位,德與才的統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有才不如有德,有錢不如有品。


幾年前,白巖松在採訪季羨林的時候,曾聽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

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託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理各種手續。


老人爽快地答應了。

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

謝過老人後,兩人分別。

幾日後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現,主席臺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白巖松感嘆說: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在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後卻強烈地感覺到:人品才是最高的學位。」

你是什麼樣的人品,就決定了你的人生能達到怎樣的高度。

 

為人規矩,品行自然端正,就算前路再窄,也能越走越寬。

相反,那些一門心思走捷徑的人,遲早會斷送在自己的心機裡。

無視規矩的人,註定寸步難行。



淮南子曰:「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生而為人,不可漠視規矩。

也許你會認為守規矩可能會很吃虧,但是實際上,這個世界其實很公平的,守規矩才是最穩妥的一條路。不守規矩的人確實會在短期上獲得利益,但是從他不守規矩的那一刻開始也會為此付出慘痛的代價。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每日三省,自我完善,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相關焦點

  • 異性交往必守的4大原則
    異性交往必守的4大原則
  • 心態好、格局大,做人做事都十分通透的星座
    文 | 老巫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而解決事情的關鍵,是看我們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而下面這幾個星座,就是這種心態好,格局大,做人做事都十分通透的類型。3、白羊座白羊座人的性格很直爽,生活中的他們心態非常好,從來都不會掩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也不會為了奉承別人而去說違心的話,任何時候都能夠勇敢地表達自己,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直性子,不喜歡拐彎抹角,他們覺得那樣很累,認為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交往應該簡單一點,不要藏著掖著,不要弄那些虛的東西。
  • 如何給2歲的娃立規矩?父母從4個方面入手,以後管孩子不費勁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有的孩子長到2歲後,開始會經常發脾氣,不聽勸說大吵大鬧讓父母非常棘手。不管是任何家庭,也無論是做人做事,都得按一定的規矩行事,對待孩子也不例外。因此,在孩子2歲時是給他立規矩的好時期。那麼,應該怎樣給孩子立規矩呢?
  • 黨員幹部要時刻緊繃紀律和規矩之弦
    黨員幹部,要時刻懂得守紀律、講規矩;黨員幹部,要時刻牢固樹立起紀律和規矩意識;黨員幹部,要時刻衝鋒在前,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困,要永遠奔走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上。  任何時候,作為黨員幹部,紀律和規矩意識都不能夠鬆懈。
  • 做人做事的八德根本
    在管仲看來,禮定規矩方圓,義定行動準繩,廉定清白節操,恥定道德修養。禮、義,是治人之大法;廉、恥,是立人之大節。「四維」大而言,是支撐國家民族長治久安的四根支柱;小而言,也是支撐個人誠意正心修身齊家的精神脊梁。
  • 李玫瑾:抓住娃成長的「黃金期」立規矩,父母別老想著「做朋友」
    文丨小凡媽媽-育兒點金術(歡迎新手爸媽交流育兒經驗,老手爸媽探討養娃心得)為什麼我們要單拿出來給孩子「立規矩」來說呢?首先1歲的娃娃認知能力有限,也不懂得建立人際關係,這個時期的孩子沒有能力和父母建立規矩並且遵守規矩,甚至於他們連規矩的概念都不懂。即使是寶爸寶媽站在孩子的角度立下了孩子能夠完成的規矩,但孩子也沒有時間和自制力來堅持下去,久而久之規矩不攻自破。
  • 做人做事,務必要懂這3個道理!(受益終生)
    文/飛魚生命百種味,世事多浮華。做人做事有智慧,不忘本初得始終。在為人處世中,內心保持流水般澄澈,明白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在與別人打交道中,別忘了常懷一份善意,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養。為人一世,要懂得這個三個道理,會給你的生活帶來好運,讓你在人生路上越走越順。
  • 「愛」與「規矩」
    轉錄徐校長《「愛」與「規矩」》一文給香港的那些大學校長們。 愛與規矩 文/徐揚生 我讀博士的時候,有一位美國同學,與我在同一個系裡做博士生,雖然指導教授不同,但在同一個房間學習和工作,我們暫且叫這位同學為John吧。John個子高大,密西根州人,年紀比我小一歲,父親是通用汽車的一位裝配工,母親是家庭主婦,育有四子,他是老三。
  • 如何理解黨的政治規矩
    原標題:如何理解黨的政治規矩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明確提出:「全黨特別是高級幹部必須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提出遵守黨的政治規矩,是《準則》對全黨特別是高級幹部的新要求,是《準則》的一大創新。   黨的規矩總的包括什麼呢?其一,黨章是全黨必須遵守的總章程,也是總規矩。
  • 好的教育,是規矩和愛並存
    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如何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貫徹好規矩和愛,如何讓孩子成長為一個懂得規矩也懂得愛人的孩子。有一位媽媽是二戰時遺留在上海長大的猶太人後裔,後來帶著孩子回到以色列,她努力去做一個中國式的好媽媽,心甘情願地為孩子操勞一切。有一天,她的一位鄰居老太太看不下去了,走過來劈頭蓋臉訓斥她的大兒子,說他已經是大孩子了還像廢物一樣看著母親忙碌卻不知道照顧母親,然後,這位老太太又轉過頭來訓斥沙拉,別以為生了孩子你就是母親。
  • 2~7歲孩子學會這24條規矩,人人見了都喜歡
    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的孩子將來容易善惡不分、做人做事沒有底線。從小給孩子立規矩,讓孩子遵守規矩,敬畏規則,是每一位父母的教育義務。2~7歲是給孩子立規矩的好時候。家長該如何給孩子立規矩?這24條規矩,父母可以參考,孩子早學會,早優秀。不管是老師、親戚,人人見了孩子都喜歡。
  • 多立規矩孩子就有好教養?錯!沒有這4個前提,再多規矩都白費力
    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民國年間,廣東一位省長寫過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書,書中寫到: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聽起來很拗口,但理解起來卻不難。
  • 笑談做人做事與規則
    笑談做人做事與規則 厚道地做人 文學史上有這樣一則佳話:唐朝大詩人白居易一次向道林禪師請教什麼是俄法大意。樣師只回答了8個字:「諸思莫作,眾善奉行。
  • 好的教育,要愛與規矩並存
    在沒有規矩的愛中長大,孩子會失去感恩;在沒有愛的規矩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自卑;在沒有規矩也沒有愛中長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規矩和愛中長大,孩子學會了謙卑和自信。了解了孩子的想法,設立規矩就變得容易得多。設立規矩和要求,一定要具體,越具體越好。
  • 做人做事,堂堂正正,心有正道;人善天不欺,人好天賜福!
    做人做事,並不複雜;堂堂正正,活的踏實;不欺不騙,心有正道;人善天不欺,人好天賜福!永遠不要丟掉別人對你的信任,不然會導致做人做事越來越窮!且行,且珍惜!!在沒錢的時候把勤捨得出去,錢就來了;一一這叫天道酬勤。在有錢的時候把錢捨得出去,人就來了;一一這叫財散人聚。當有人的時候把愛捨棄出去,事業就來了;一一這叫博愛領眾。當事業成功後把智慧捨得出去,喜悅就來了;一一這叫德行天下。沒有舍、就沒有得!
  • 「趕考」路上要始終繃緊「規矩弦」
    走好新的「趕考路」,要始終繃緊「規矩弦」,用紀律和規矩確保黨的團結統一、步調一致,為實現中國夢提供有力保障,[2]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優異的答卷。 一、主動尊規當先鋒 走好「趕考」路,既要堅定理想信念,又要牢固樹立規矩意識,因為理想信念是取得「高分」的動力,紀律規矩是取得「高分」的保障。
  • 最好在寶寶五歲之前樹立好規矩
    中國有句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是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話那麼他們培養出來的寶寶一定是很有家庭教養的;要是一個寶寶的行為沒有什麼規矩的話,那麼他背後的家庭教育肯定不是完美的,必然有瑕疵。
  • 做人做事:敗於10忌,成於10悟
    來源:網絡【做人做事,成於10悟】自私的人整天打的是自己的「小九九」「小算盤」,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來考量取捨,有時甚至是斤斤計較、錙銖算計。自私的人讓人厭惡,自私者沒有朋友,不懂得為人等於為己、幫人實質幫己的道理。
  • 愛孩子也得做規矩,育兒過程中的愛與規矩你把握好分寸了嗎
    在生活中我們給孩子做規矩最常用的辦法就是懲罰!簡單、粗暴、當下有效,但這並不是長久之計,孩子最大的感受是恨而不是規矩。如果用愛的方式給孩子做規矩,孩子會覺得規矩是愛的一部分!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溺愛孩子就會讓孩子變得沒有規矩,過分的給孩子做規矩就會擔心孩子缺愛。其實「愛」和「規矩」並不是完全對立,家長完全可以將「愛」和「規矩」同時教給孩子。
  • 想寫好字不但要建立規矩,還要打破規矩,只有這些就夠了嗎?
    我們前幾天分享了「建立規矩」的三種方法,第一招:橫斜豎直,第二招:筆畫勻稱,第三招:錯落聚散。還分享了「打破規矩」的方法,有三種:要麼向內打破,要麼向外向外,要麼上下互錯。「建立規矩」是讓字「能看」。在規矩的基礎上「打破規矩」,字就可以進入「好看」的範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