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感冒,鼻涕不停地流,我拿手帕擦;另一位同事,也感冒流鼻涕,用面巾紙擦,一個上午,擦了一紙簍的紙巾。我對她說:"你又摧殘了一棵小樹苗!"她反唇相譏:"用手帕,老土!"的確,現在用一次性紙巾已成為人們的生活習慣。
記得上世紀七十年代,人人口袋裡都帶著一條手帕,女士多愛用印有鮮花圖案的,老人一般用單色或格子圖案的。每天出門時帶上手帕,晚上回家洗一洗明天再用。可是現在手帕遠離了我們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紙巾。有學校做了一個調查:當問到生活中,擦手、擤鼻涕用什麼時?159人中選用餐巾紙的有131人,佔82.4%;用手帕的只有28人。
在我們圖一時方便時,環保的警鐘在悄悄敲響。專家告誡說,做紙巾是用100%的木漿,17棵碗口粗的樹只能加工一噸紙,且紙巾不能回收利用。我國年人均消費紙巾1.74千克,相當於砍伐1000萬立方米的森林。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8%,年均消費手帕的數量按10人計不足1條;而日本森林覆蓋率高達64%,多年前便立法禁止國人使用紙巾,現在人均年消費手帕12條。
使用手絹,優點多多:成本低,可以重複使用。一條手帕只需幾元錢可以用一年;而如果每天使用一包紙巾,每包紙巾平均5角錢,一年下來就是182元,這樣算來,使用手帕又經濟又環保。
倡導綠色環保、全民節約,就要從一張紙巾開始。讓"手帕"成為推廣綠色生活的開始,並逐步減少使用一次性紙巾,舉手之勞,卻功德無量,何樂而不為呢?
責編:周忠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