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人人都渴盼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但真正好的教育又有多少?讓我們看看今天這部教育經典影片《放牛班的春天》,能給我們帶來哪些感動和反思。
這天,全球著名的音樂家皮埃爾結束了一天的演出,他疲憊的躺在沙發上,卻迎來了一個特殊的客人。客人來了,他是皮埃爾年少時的同學貝比諾,兩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笑著對視了一眼。皮埃爾問及他的音樂啟蒙老師馬修的近況,貝比諾一言未發,只是遞給了他馬修老師的日記本。
日記本裡記錄了馬修和學生們的往事,故事也是從這裡開始的。一個平平無奇的日子,一把年紀的禿頭音樂教師馬修提著自己的手提包走進了一所專為問題少年所修建的感化院。剛到門口時,他就注意到一個小男孩睜著大大的眼睛,趴在鐵門上盼望著什麼。來迎接他的麥神父說,小男孩叫貝比諾,父母早前死於二戰。但到別的父母來探視孩子的日子,貝比諾也會趴在貼門上,等待著永遠不可能來接他的父母。
馬修初來乍到,就遇到了學生襲擊事件。一個淘氣鬼,襲擊了麥神父,將他的頭打破了。校長是個冷漠暴躁的老男人,顯然對這種事情已經司空見慣,他急躁的發號施令,命令馬修敲鐘把學生們召集過來。校長語氣冰冷的審問著學生們,想知道到底是誰襲擊了麥神父,沒人承認。校長顯然也料到了結果會是這樣,他毫不猶豫的揮揮手,決定既然沒人承認,那就進行全體處罰,直到那個罪魁禍首自己站出來。
馬修反對校長的無理的做法,但校長卻反過來嘲笑他的天真。馬修漸漸意識到,這所學校不是教書育人的地方,而是一所實打實的監獄。這裡沒有老師對學生的愛護,更沒有學生對老師的熱愛崇敬,這裡是一座沒有人情味,沒有煙火氣的墳墓,到處都是死氣沉沉的。這所學校不成文的規矩,就是犯錯,懲罰這兩個簡單的詞語,老師是獄卒,學生是犯人。
和馬修交接任務的老師告訴他,是淘氣鬼傷害了麥神父,因為麥神父曾處罰過他。馬修走到教室裡,學生們亂成一鍋粥,都在大嚷大叫,對老師沒有絲毫的尊重。淘氣鬼又犯錯了,馬修本打算將這個害人的罪魁禍首交給校長。但淘氣鬼害怕瑟縮的眼神和從校長室傳來的打人聲令他改變了主意。馬修決定給淘氣鬼一個機會,讓他去照顧麥神父,將功贖罪。
淘氣鬼去照顧麥神父了,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了麥神父並非像自己想的那樣兇神惡煞,是個十足的混蛋。實際上,麥神父細心體貼,很關心學生。淘氣鬼為自己的行為感到羞愧,他從內心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馬修一開始也很為淘氣的學生們頭痛,他們侮辱他,亂翻他的東西,做一切能惹惱他的事情。偶然間,馬修發現學生們對音樂很感興趣,於是一個靈感出現在他的腦海中。如果他教會孩子們唱歌,那會怎麼樣呢?馬修向校長申請組建一個合唱團,校長雖然覺得好笑,但還是勉強同意了。他根本不相信這群沒用,令人討厭的孩子能唱出什麼悅耳的歌曲,批准成立合唱團,更多是因為想看馬修出醜。
神奇的事情發生了,音樂真的迅速吸引了好動頑皮的孩子們。他們一改過去混亂的作風,每個人都認認真真的跟著馬修練習唱歌。除了一個例外,皮埃爾。皮埃爾熱愛唱歌,他有一副好嗓子,但他卻羞於在眾人面前唱出來。他經常躲在門外,偷聽馬修帶著學生唱歌,然後一個人偷偷來到空曠無人的教室,唱著那些聽來的歌。有了音樂撫慰,孩子和老師們過去枯燥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老師們眼裡不再只有犯錯懲罰的教條觀念了,他們各個變得溫和起來。就連古板暴躁的校長,也開心的和大家一起踢起球來。孩子們不再侮辱老師,到處搞破壞了,而是像一隻只自由輕快的鳥兒,張開翅膀飛躍在廣闊的天空下。馬修初來乍到時,曾讓學生們寫下自己心怡的職業。出乎他意料的是,每個人都乖乖的寫了。看來,每個孩子都是上帝送下凡間的天使。即使表面再叛逆,猖狂,他們內心也始終渴盼著他人的關心,嚮往著美好的未來。正因如此,馬修才決定用音樂來教導孩子們看到自己的內心,找到屬於自己的人生之路。
這段日子,不僅孩子發生了變化,馬修整個人也變得神採奕奕起來。過去,他覺得自己是一個無名之輩,一個小小的代課老師,沒人能知道他的存在。在歲月的磋磨中他放棄了自己音樂家的夢想,發誓再也不寫歌譜曲。但現在,他說,我是馬修,我是一個音樂家。孩子們純真美麗的歌聲喚回了他年輕時的熱情。他教孩子們唱歌,為他們寫曲,找到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但一切,都被新來的孟丹打破了。孟丹是一個超級問題少年,他暴力成癮,偷竊說謊無所不為,大家都很懼怕他。馬修雖不太喜歡這位孟丹,但沒有把他拋在一邊不管不顧,還是允許他加入了合唱團,細心教導他。此後,孟丹到處打架,惹是生非,不停被校長關進小黑屋毆打。但也許是因為馬修的存在,孟丹並沒有做很出格的事情。
一天,馬修發現皮埃爾在無人的教室裡唱歌,他注意到,皮埃爾在音樂這方面著實是個天才。於是,皮埃爾也成為了合唱團的一員。皮埃爾出生單親家庭,他內心敏感脆弱,明明是個善良的孩子,卻總是用調皮搗蛋的事情掩蓋自己內心的傷痛。馬修覺得再讓皮埃爾在感化院呆下去也不是辦法,他寫了一封信,為他申請了裡昂的音樂學院。
這天,校長的辦公室傳來了激烈的摔打聲。原來,校長懷疑孟丹偷了學校的錢,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暴跳如雷,對孟丹動了手。孟丹被帶出了學校,關進監獄。臨走前,他轉過頭來,對馬修露出一個不知所謂的微笑,像是在說,嘿,你的教育也不過如此,你失敗了,不是所有的老師都像你這樣。馬修雖然覺得無緣無故毆打孟丹很不對,但他的權力還不足以阻止校長的所作所為。
孟丹事件過後,校長重新變得暴躁起來。但這天,他給馬修和他的合唱團帶來一個好消息,公爵夫人對合唱團很感興趣,她想看他們表演。表演很成功,但校長把功勞全都攬到了自己的身上,企圖以此得到晉升。表演過後,校長正興高採烈的參加上流權貴的宴會,卻被告知感化院被大火吞沒了。他奔到門前,看著熊熊大火和六十幾個不知去向的生命,明白自己的仕途和榮華富貴已經被這場火燒成了灰燼。正當他干著急時,馬修和麥神父帶著一隊人馬自林徑中走出。原來,馬修帶著孩子們到外郊遊,正好錯開了這場奪人性命的大火。
遠處,孟丹把煙扔在地上走了。可能他知道沒人在感化院裡,所以才放起來一把火。放火不是為了燒人,而是為了報復殘暴的校長。孟丹被幾乎所有人認為是危險殘暴的智障,但馬修老師還在維護他。後來馬修發現,偷錢的並不是孟丹,但此時被冤枉的孟丹已經受到了校長的傷害。孟丹之所以一直沒有犯下大事,可能是因為覺得感化院裡還有馬修這樣的老師存在
吧。最後的放火報復,是他對校長這樣冷血,眼裡沒有學生,只顧自己前途的教育者最大的嘲弄。
最終,馬修被迫承擔大火的責任,離開了感化院。校長不允許學生前來道別,馬修一個人走在離開的路上,心裡充滿失望。這時,窗外傳來了一陣美妙的歌聲,一個個紙飛機飄了出來。馬修撿起他們,發現這些是學生給自己寫的道別信。他們在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向馬修表達自己的敬意和愛戴。馬修拾起地上的紙飛機,渾身充滿了力量,他感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有意義的。從今以後,不管結局如何,他還是要做這樣的事情,他要把人道化的教育貫穿一生。
正當馬修要坐車離開時,貝比諾從感化院逃出,跟了出來。他跟著馬修離開了感化院,見證了馬修老師以後的人生。後來的馬修並沒有實現成為音樂家的夢想,但他卻成為了一個實實在在的人道教育家,無數孩子的夢由他編織起來了。感化院的經歷只是他人生的一個縮影,在這之外,還有很多孩子因為馬修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
現今的教育界,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不少所謂的教育者,抗著感化心靈的偉大旗幟,卻在做著屠夫的工作。他們抓起學生,放佛抓起了一隻只不能反抗,只能在屠宰場等死的鴨子,強行給它們灌入自己認為對的東西。在他們的努力下,學生逐漸失去了靈性,變為商場架子上一排排沒有生命,沒有靈魂,一模一樣的衣服。本可以活成自己的樣子,過原創的生活,卻不得不複製別人的人生,活成一個盜版,這是被摧殘的學生最大的悲哀。希望教師們能像馬修一樣,成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不是學生心靈專業爆破摧毀家。